学术投稿

中西医联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张英;朱正兰;黄美燕

关键词:手足口病, 儿童, 中西医
摘要:目的 对公开发表的中西医联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PubMed、CNKI和VIP数据库,收集中西医联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纳入文献根据QUADA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运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治愈率、退热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结果 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5 267例患者,发病年龄从3个月到14岁之间,其中中西医联合治疗3 010例,单纯西药抗病毒治疗2 2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联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治愈率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疗效要好于西药治疗(MD=-1.33,95%CI=-1.94~-0.72;MD=-1.78,95%CI=-2.45一1.11;OR=1.25,95%CI=1.14~1.36).结论 在抗病毒、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对提高手足口病的治愈率、缩短退热和皮疹消退时间的作用优于常规治疗.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白介素-6和内皮素-1的影响

    目的 观察改良腭咽成形术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白介素-6(IL-6)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31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治疗组和改良治疗组,每组各156例.传统治疗组予以传统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改良治疗组予以改良腭咽成形术.观察两组的手术疗效,及其对鼾声分级、嗜睡分级、IL-6和ET-1水平的影响.结果 改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82%,传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6.28%,改良治疗组的疗效优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90,P<0.05).治疗后两组的鼾声分级、嗜睡分级、IL-6和ET-1水平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改良治疗组的降低水平比传统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改良腭咽成形术的疗效明显优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可能与保留悬雍垂和咽腔基本结构,降低了机体的炎症反应,保护了机体的内皮功能有关.

    作者:唐守英;王建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病例报告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孢子虫肺炎(PCP)的诊断和防治措施.方法 研究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以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结果 患者出现发热、干咳、无痰、胸闷、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血氧饱和度下降,胸部CT显示两肺部毛玻璃状改变,肺泡灌洗液找到肺孢子虫.给予复方新诺明、卡泊芬净、调整免疫抑制剂及其它支持对症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应考虑PCP并及时做病原学检查.

    作者:刘金凤;梁继伟;梁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替坦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替坦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从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使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 045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627株,占60.0%;非发酵菌402株,占38.5%.分离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7.7%)、铜绿假单胞菌(20.2%)、肺炎克雷伯菌(14.5%).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替坦耐药率低,53.3%的大肠埃希菌和29.6%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替坦耐药率均低于6.0%.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均高于90.0%.结论 头孢替坦可以作为临床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经验性治疗方案.

    作者:江艳;何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查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来源.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曲线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查找可疑餐次,对可疑餐次食物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食用不同食物与食物中毒的关联性,并采集可疑食物和病例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发现87例病例,症状主要为腹泻(96.5%)、腹痛(91.9%)、呕吐(44.8%)、发热(32.2%).20日午餐(RR =21,95 %CI=9.2~47)、晚餐(RR=4.9,95%CI=3.3~7.3)均是本次疑似食物中毒的暴露餐次.烧鸭(OR=26,95%CI=5.7~ 118)和白切鸡(OR=21;95 %CI=2.5~180)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厨师在对白切鸡及烧鸭切块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可能是此次食物中毒的感染环节.病例肛拭子检测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结论 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白切鸡和烧鸭是导致本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餐饮机构厨师的监督管理,提高其卫生安全意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作者:陈兵;黄国;吴泰顺;熊新平;马智超;陈亿雄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2009-2013年江苏省金湖县广州管圆线虫病纵向监测

    目的 了解江苏省金湖县广州管圆线虫传播宿主分布情况和感染状况,为制定广州管圆线虫病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金湖县前锋镇为纵向监测点,对监测点的野外现场、螺类养殖场、餐饮场所、自由市场等4类场所进行广州管圆线虫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调查.解剖鼠类心、肺,检查心血管中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采用“肺检查法”结合“酶消化法”或“匀浆法”检测螺类及蛞蝓、蜗牛.利用统一问卷调查当地人群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生食肉情况.结果 2009-2013年调查野外现场15个,餐饮场所21家,螺类养殖场3家,农牧市场9家.捕获褐家鼠11只,黑线姬鼠38只,抓获铜锈环棱螺560个,中华圆田螺101个,蛞蝓494条,蜗牛468个,经解剖和检验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和幼虫.当地市场上有出售大田螺等现象,居民有吃田螺、青蛙、蟹等习俗.调查目标人群326人,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2.82%.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当地居民(x2=17.83,P<0.01)和农牧市场人员(x2=9.94,P<O.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44%的人群曾经有生食或半生食鱼、虾史,各人群间生食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5,P>0.05).结论 金湖县虽为广州管圆线虫病非流行区,但仍应加强宣传教育,注意饮食卫生,以预防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暴发流行.

    作者:王义梅;谢立琴;孙道宽;张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始兴县2009-2013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始兴县城乡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科学指导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3年按照统一的技术方案对医疗机构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的数据,并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共检测样品5 059份,合格4 057份,合格率为80.19%,5年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2,P<0.01).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监测总的合格率依次为92.88%、86.07%、7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85,P<0.01),尤其是村卫生站的消毒质量合格率很低.监测项目中,以使用中消毒液的合格率89.98%为高,其次物体表面87.84%.医务人员手合格率为72.78%,空气中细菌含量的合格率低(66.51%).结论 始兴县近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逐年提高,但仍存在较大问题,以村卫生机构为突出.

    作者:聂琼葵;黄健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2010-2012河南省狂犬病流行情况监测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河南省人狂犬病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EpiData3.0和SPSS13.0软件对河南省2010-2012年狂犬病流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河南省出现了大范围的狂犬病疫情,波及13个地市中的53个县乡级行政区;总共发病94例,男女性别比1.94∶1,40~65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多,9月为全年发病高峰,农民占全部狂犬病病例的72.3%,绝大多数病例由狗咬伤而感染,但有1例为猫抓伤,病例有失踪现象.结论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狂犬病流行区,需要多部门联合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

    作者:曲振宇;王婷婷;陈巧格;李国伟;詹希美;赵振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大肠埃希氏菌的qnrB基因检测与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 探索本地区医院大肠埃希氏菌喹诺酮耐药基因的分布及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PCR扩增与测序、基因初步定位、质粒接合转移实验等方法确定喹诺酮耐药的大肠埃希氏菌qnr的基因类型,以分析研究有关的耐药特点与机制.结果 各大肠埃希氏菌株中仅qnrB基因阳性,qnrA、qnrS、qnrC、qnrD、qepA、aac(6')-Ib-cr基因均阴性;并且qnrB基因包括qnrB2、qnrB5、qnrB9、qnrB16、qnrB18、qnrB19和qnrB31等位基因;在这些qnrB等位基因中,qnrB31与qnrB16、qnrB2与qnrB9同源性较高;各qnrB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约21.0 kb至28.0 kb长的质粒上.结论 在本地区医院存在不同的qnrB等位基因流行;实验菌株的喹诺酮耐药与qnrB等位基因结构中LexA-蛋白结合位点共有序列缺失有关.

    作者:舒红云;孙国强;傅媛;王凯;王婷婷;戚永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阿托西班与盐酸利托君联合使用在晚期先兆流产及先兆早产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阿托西班与盐酸利托君联合使用在晚期先兆流产及先兆早产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157例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且需要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宫缩抑制剂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盐酸利托君单药使用者有108例(利托君单药组),盐酸利托君与阿托西班联合使用者49例(联合用药组).比较利托君单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利托君使用的平均剂量及药物总量,以及两组患者妊娠延长天数及新生儿预后.另外对两组患者用药时相关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及不良反应(包括心悸、胸闷、头痛)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利托君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在延长妊娠天数、胎儿丢失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用药组的平均利托君用量及药物总量明显低于利托君单药组,孕妇平均心率及临床副作用均低于利托君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需要长期或大量使用盐酸利托君抑制宫缩的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患者,如联合阿托西班一同使用,可降低利托君的药物用量,明显降低临床副作用.

    作者:祝丽琼;谭剑平;陈慧;邓科文;王蕴慧;刘颖琳;张睿;张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虎纹蛙感染裂头蚴的调查与动物宿主感染观察

    目的 调查虎纹蛙自然感染裂头蚴的情况,取裂头蚴感染实验鼠和家犬,为实验教学提供依据.方法 解剖虎纹蛙收集裂头蚴,将裂头蚴感染昆明鼠和BALB/c小鼠(6条/只)和SD大鼠(10条/只),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60d后解剖实验动物,收集小鼠体内裂头蚴,并取裂头蚴寄生部位组织包埋切片.将虎纹蛙和鼠体内收集的裂头蚴分别感染家犬6条/只,在感染46 d后取粪便检查,感染60d后解剖家犬.结果 野生虎纹蛙自然感染率为40.63%(403/992);解剖实验组昆明鼠、BALB/c小鼠和SD大鼠肉眼可见皮下肌肉组织有弥漫性瘀血斑点和包块形成,镜下观察见裂头蚴周围有囊壁包绕,纤维组织增生;家犬粪检查到曼氏迭宫绦虫卵,解剖家犬收集到曼氏迭宫绦虫成虫.结论 广州市花都区野生虎纹蛙裂头蚴的感染率较高;昆明鼠、BALB/c小鼠和SD大鼠均可作为曼氏迭宫绦虫的转续宿主;家犬是该虫适宜的终末宿主.

    作者:王贵燕;王敏;刘冠琪;高现灵;关小燕;邰闪闪;李美玉;陈剑煌;黄锦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CD117和Nestin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CD117及Nestin在卵巢上皮癌(EOC)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病理存档的石蜡标本80份,其中20份为正常卵巢标本,60份为卵巢上皮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其CD117及Nesti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CD117及Nestin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65.0%和5.0%、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17及Nestin在EOC组中的表达水平与其FIGO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在Ⅲ-Ⅳ期、低分化组(G3)比Ⅰ-Ⅱ期、高中分化(G1、G2)组表达率高(P<0.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了解CD117和Nestin在预测卵巢癌预后中的价值.结论 CD117与Nestin在卵巢上皮性癌中高表达,CD117及Nestin可能促进了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作为卵巢癌干细胞标志物用于判断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

    作者:段爱红;孙志强;安晓红;胡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方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测量非脂肪餐前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86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及40名健康体检者,应用二维超声测量空腹胆囊壁厚度及前后径、餐后1、2h胆囊壁增厚量及前后径缩短量、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及腹水量,并分析与肝功能Child-Pugh改良法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空腹胆囊壁增厚与肝功能Child分级呈正相关性,相关度较强(rs=0.724,P=0.000),与餐后1h胆囊壁增厚量亦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与门静脉、脾肿大及腹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超声为肝硬化分级提供了新方法,空腹胆囊壁厚度及餐后1h胆囊壁增厚量是评估肝硬化分级指标之一.

    作者:莫献凌;何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痰培养致病菌构成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本院呼吸科患者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呼吸科的住院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瑞美数据管理系统,收集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640株阳性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800株,占48.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00株,占12.2%,克雷伯菌属198株,占12.0%流感嗜血杆菌108株,占6.6%,大肠埃希菌98株,占6.0%;检出的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棒酸的敏感性较高,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率分别是59.1%和28.9%,且呈多药耐药性;革兰氏阳性球菌138株,占8.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6株,占3.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0株,占1.9%,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占44.2%;检出的主要的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较为敏感.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检出702株,占42.8%,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 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其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比率较高,耐药现象较严重;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对临床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刘雄;李兵;覃李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352名参与者进行5年的随访,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与代谢综合征(M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记录参与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基线及随访5年后参与者血清FGF-21浓度水平,对比分析MS组与非MS组间FGF21浓度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GF21是否为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S组参与者基线FGF21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参与者随访5年后FGF21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基线FGF21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S组参与者随访5年后血清FGF21浓度水平与基线FGF21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腰围、BMI、TG、HOMA-IR、FGF21是影响M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FGF-21浓度水平高是M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未来有可能成为干预MS有效的分子靶点.

    作者:叶昌伦;尹平;田永跃;周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2010-2011年湖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疫情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2010-2011年湖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监测结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开展16个监测点的疫情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1年16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89%和0.40%,2011年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55.06%;耕牛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41%和0.81%,2011年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42.55%;2010年渔民感染率高,2011年农民感染率高;2011年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2.44%、78.95%和62.71%.结论 与2010年相比,2011年湖北省国家级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出现了明显下降,但疫情仍不稳定,需进一步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加强耕牛管理以及查灭螺工作.

    作者:张聪;李博;蔡顺祥;朱红;刘建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3种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氯氮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化学发光法测定1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100例、女性62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催乳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水平的变化,根据性别和所服用药物分为奥氮平男性、女性组;氯氮平男性、女性组;利培酮男性、女性组共6组,用SPSS17.0对检测数据及相应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利培酮组男性患者催乳素显著升高(P<0.01)、睾酮降低(P<0.05),女性患者催乳素显著升高(P<0.001)、雌二醇降低(P<0.05);奥氮平组男性患者催乳素显著升高(P<0.01);氯氮平组女性患者催乳素水平升高(P=0.O11).6组患者治疗前后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利培酮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的异常率高于氯氮平.结论 利培酮能致精神病患者高催乳素血症,同时使男性患者睾酮水平及女性患者雌二醇水平明显减低,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比其他两种抗精神病药物更为明显.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要注意检测性激素水平.

    作者:徐鹏;林裕龙;周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深圳市某小学一起水痘暴发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深圳市某小学一起水痘疫情的流行特征,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搜索病例,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并开展危险因素现场调查分析.结果 2012年11月30日至2013年1月9日共搜索到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22例,首例病例发病时间为11月15日,未隔离;疫情报告日期和发病高峰为11月30日;对新发病例严格执行隔离措施,末例病例为12月19日.17例病例为一年级(6)班学生,该班罹患率为33.3%(17/51),另有4例其它班级病例与该班首发病例在同一午托室休息.一年级(6)班未接种组的罹患率为100%(4/4),接种组为33.3%(13/39),水痘疫苗的4年保护率为66.7%.结论 未尽早隔离首发病例、及时报告是此次疫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时发现新发病例、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可有效控制疫情.疫苗保护效果还需深入开展评价.

    作者:张振;廖玉学;邓凯杰;郑晓钧;李丽廉;司徒潮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恶性疟原虫信号肽肽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融合表达蛋白的鉴定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PfSPP基因pMAL-p2x的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表达,为其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3D7株和FCR3株),提取虫体总RNA,进行反转录后,采用RT-PCR扩增HSPP的全编码区基因,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PCR、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并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进行表达获得MBP-PfSPP融合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pMAL-PfSPP,转化菌经诱导表达出分子量约为77 000Mr的MBP-PfSPP融合蛋白,抗MBP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地识别表达的融合蛋白.结论 成功表达具有多个跨膜结构的膜蛋白PfSPP,从而为深入研究PfSPP的酶活性及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李学荣;尚梅;吴银娟;李晔;徐劲;余新炳;ATHAR H.Chisthi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 对公开发表的中西医联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PubMed、CNKI和VIP数据库,收集中西医联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纳入文献根据QUADA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运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治愈率、退热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结果 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5 267例患者,发病年龄从3个月到14岁之间,其中中西医联合治疗3 010例,单纯西药抗病毒治疗2 2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联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治愈率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疗效要好于西药治疗(MD=-1.33,95%CI=-1.94~-0.72;MD=-1.78,95%CI=-2.45一1.11;OR=1.25,95%CI=1.14~1.36).结论 在抗病毒、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对提高手足口病的治愈率、缩短退热和皮疹消退时间的作用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张英;朱正兰;黄美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从化地区尿石症患者结石成分及代谢异常的研究

    目的 分析从化地区尿石症患者的尿路结石成分及尿液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将200例尿路结石进行结石成分测定,并对其中的153例进行24 h尿液分析,对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从化地区尿路结石以含草酸盐结石为主(90.5%),其中单纯草酸钙结石占42.5%;其次为含尿酸结石(26.5%),其中纯尿酸结石占5.5%;多数结石患者合并各种尿液代谢异常,其中高尿钙症36例(23.5%)、高尿磷症64例(41.8%)、高尿酸尿55例(35.9%)、低镁尿51例(33.3%)、高草酸尿39例(25.4%)、低枸橼酸尿症100例(65.3%).结论 尿路结石成分分析及尿液代谢分析对了解结石病因与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涛;张瑜;钟光辉;吴大力;晏凌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