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弓形虫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肖思宇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 眼弓形虫病, 临床症状, 风险因素
摘要:刚地弓形虫遍布于世界各地,人群感染广泛.人感染弓形虫后,眼弓形虫病的发生率仅次于脑弓形虫病.弓形虫可在眼部引起局灶性坏死性视网膜炎或视网膜脉络膜炎,是后葡萄膜炎常见的病因之一,相关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将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就眼弓形虫病的病因、临床症状、风险因素和治疗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4-2013年昆山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昆山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效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13年昆山市网络直报系统中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软件选用SPSS17.0.结果 2004-2013年昆山市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4 159例,年均发病率为26.67/10万,其发病率及在甲乙类传染病中所占的比例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主要的类型是乙肝占总数的68.74%,其构成比在逐年升高,近几年除甲肝外,其余几种类型的肝炎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丙肝在春夏季发病高于秋冬季(x2=8.74,P<0.05),戊肝在冬春季发病较高(x2=34.99,P<0.01),其余类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城区年平均发病率高于乡镇(P<0.01),男性高于女性(P<0.01).25 ~44岁为高发年龄组,而发病率高的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职业以工人与农民为主.结论 病毒性肝炎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强相关肝炎疫苗在儿童以及普通人群中的接种,强化疾病监测,加大对群众尤其是城区流动人口的健康宣教.

    作者:王华;王文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广东省江门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制疫情扩散蔓延.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经过、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医学观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结果 确诊l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有明确的活禽市场接触史,咽拭子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无继发病例.通过强化监测流感病例215例,均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暴露的活禽交易市场外环境20份标本检出3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以后仍有可能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各项防控措施必须加强.

    作者:陈茂余;杨玉芳;关毅荣;朱锦朋;陈华燕;洪海波;周宏宇;范湛丽;黄妙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深圳地区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率与特征.方法 对深圳市血液中心2013年3~4月期间4 046份无偿献血者样品留样,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筛查HEV IgG与IgM抗体的阳性率,并分析HEVIgG与IgM抗体在献血者人群的分布特征.结果 4 046名献血者中,HEV IgG与IgM抗体的检出率分别是22.15%(896/4 046)、1.24%(50/4 046).50例HEV IgM阳性样中,有88.00%(44/50)合并HEVIgG阳性.HEVIgG与IgM阳性率在不同性别、谷丙转氨酶阴阳性组和不同血型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IgG阳性率随着年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00 1).重复献血者的HEV IgG与IgM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初次献血者(P<0.000 1).结论 深圳地区献血人群存在一定比例的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戊肝的输血安全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作者:聂冬梅;郑欣;许晓绚;曾劲峰;叶贤林;杜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眼弓形虫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刚地弓形虫遍布于世界各地,人群感染广泛.人感染弓形虫后,眼弓形虫病的发生率仅次于脑弓形虫病.弓形虫可在眼部引起局灶性坏死性视网膜炎或视网膜脉络膜炎,是后葡萄膜炎常见的病因之一,相关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将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就眼弓形虫病的病因、临床症状、风险因素和治疗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肖思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甘肃省72县包虫病防治知识调查及对策

    目的 开展防治知识调查,掌握群众对包虫病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为包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72个包虫病流行县,每县随机抽取4所学校,对3年级及以上所有学生进行调查,并按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6个行政村,每村随机选取20位居民进行包虫病健康行为、基础知识问卷调查.同时按户调查饮用水源、牲畜屠宰情况.结果 学生和居民的包虫病健康行为正确率分别为53.72%(129 320/240 735)、48.19%(80 458/166 959),基础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30%(45 174/80 245)、43.57%(24 250/55 653).饮用河水、积水的受调查户比例为28.56%,自宰牲畜比例24.88%.结论 甘肃省包虫病流行县学生和居民健康行为正确率、基础知识知晓率均很低,包虫病流行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加强对学生和居民的健康教育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李凡;王东;冯宇;杨俊克;杨成明;杨国兵;梁虹;余大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耐药管理研究进展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从而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然而乙型肝炎病毒对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是导致应答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耐药管理成为抗病毒治疗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耐药管理包括预防耐药、预测耐药和耐药后的挽救治疗,本文就耐药管理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付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010-2013年丰都县三峡库区居民早死亡分析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的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顺位分布状况,为制定三峡库区人群健康保护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3年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60岁前死亡的所有病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顺位及人群分布等.结果 2010-2013年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共982例,占全死因的25.75%,粗死亡率为209.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0.58/10万,男性早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86,P<0.01).早死亡的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肿瘤、伤害、循环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占早死亡的89.91%.在年龄组分布中,0~4岁组以围生期疾病、伤害和先天性畸形为主,5~14岁组以伤害为主,15~59岁组以肿瘤为主.具体疾病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肺癌、肝癌、脑血管病、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女性第5位与第11位死因分别是乳腺癌与宫颈癌.结论 丰都县三峡库区监测点居民早死亡发生率高,肿瘤、伤害、循环系统疾病是导致早死亡的前三位死因,慢性病与伤害的预防控制应得到高度重视,同时应加强三峡库区妇幼保健工作,减少围生期疾病导致的早死亡.

    作者:江兵;傅军;崔小平;徐世强;付亚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时间点乳酸清除率对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Utstein模式收集48例脑复苏患者的基础资料、不同时间点的血乳酸及各项实验室指标,计算6、12、24h乳酸清除率,并进行Glasgow-pittsburgh(GCSP)评分.根据患者7d预后情况,分成存活≤7d组和存活>7 d组,并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期间存活≤7 d组共22例,存活>7 d组共26例.存活>7 d组患者6、12、24 h乳酸清除率、GCSP评分、pH值、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较高,基础血乳酸水平、NT-proBNP、碱剩余(BE)则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h乳酸清除率、ScvO2是预测亚低温脑复苏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19、1.229.根据基础血乳酸水平及不同时间点乳酸清除率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6h乳酸清除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 (95%CI 0.809~0.980,P<0.000 1),佳截值为15.00%,灵敏度为80.77%,特异度为90.91%; 12 h乳酸清除率的AUC为0.745 (95%CI 0.598~0.860,P<0.05),佳截值为36.84%,灵敏度为76.92%,特异度为72.73%.6h和12h乳酸清除率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8,P=0.024).结论 6h血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短期预后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截值>15%可作为短期预后有利的预测指标.

    作者:李少洪;马中富;钟坚;何景招;郭发良;卜会驹;温海洋;陈丹;张磊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002-2013年华南某部队人群传染病疾病谱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南方部队传染病发病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南方某部队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传染病发病数据,应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2002-2013年,南方某部各年度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24.00/万、25.75/万、31.13/万、26.06/万、20.69/万、20.88/万、24.81/万、23.06/万、16.56/万、17.38/万、14.50/万、15.69/万,平均发病率为21.71/万,经秩相关检验,年份与发病率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s=-0.818 2,P=-0.001 1),表明总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按传播途径分类,肠道、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也呈明显下降趋势(rs分别为-0.860 1和-0.902 1,P均<0.01).部队发病居前3位的主要病种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水痘,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7.76/万、50.21/万和18.44/万.结论 南方该部队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应作为该部队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之一.

    作者:曾年华;李文华;章文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评估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 测定15例VAP患者(VAP组)和14例接受机械通气但无VAP的患者(非VAP组)血浆sTREM-1、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浓度,分析sTREM-1与PCT、IL-6、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VAP组血浆sTREM-1水平明显高于非VAP组[(0.835±0.700)ng/L vs (0.388±0.188) ng/L,P<0.05],而两组间PCT[(1.723±0.421)ng/L vs(1.771 ±0.343)ng/L]和IL-6[(1.510±0.362)ng/L vs (1.508±0.333)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P组sTREM-1与IL-6、APACHEⅡ评分呈显著相关性(r=0.521、0.663,P<0.05).血浆sTREM-1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以0.864 ng/L为诊断浓度阈值,sTREM-1诊断VAP的特异性为100.0%.结论 血浆sTREM-1在VAP诊断中特异性高,对评估VAP疾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月馨;郭琦;张贵昌;黄晨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肇庆市互助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情况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肇庆市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情况对比,分析互助献血在现阶段献血招募工作中的价值.方法 依据2006-2012年肇庆市《全血献血登记表》和《单采血小板献血登记表》中登记的内容,用广东迈科网络血站信息系统,统计分析互助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年龄、人数、性别、献血频次、季节性分布、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比较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献血的情况.结果 2006-2012年互助献血的人数呈逐步上升趋势,互助献血1 834人次,占总献血人次的0.84%,其中互助捐献单采血小板共计372人次,占总捐献单采血小板人次的5.37%.互助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性别、文化程度、献血频次、月份、传染病指标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助献血在现阶段可作为自愿无偿献血的有益补充.

    作者:张欣;陈志忠;陈尚良;梁洁贞;陈超红;王文敬;黎诚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方法.方法 在GenBank数据库查找序列并比对后设计tdh和vvhA基因引物和探针.对PCR反应退火温度、引物、探针、Mg2+、Taq DNA聚合酶及dNTPs浓度进行优化,确定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并对新建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模拟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了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异性较好,检测限为103 CFU/ml.结论 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

    作者:金玉娟;甘莉萍;杨慧;李静媚;陈应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生殖器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分析:附5例报告

    目的 探讨生殖器坏疽性脓皮病(PG)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生殖器P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均表现为局限于生殖器的典型溃疡,大小不一,边缘隆起潜行,中央坏死,伴明显疼痛.1例并发阴茎瘘管,1例并发睾丸外露.所有病例在抗感染、局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好转出院.结论 生殖器PG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皮肤溃疡,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是首选治疗药物.

    作者:张云青;黄怀球;尹颂超;李欢;赖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013年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13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各医院报告的荔湾区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液样本开展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并划定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和病例搜索.结果 广州市荔湾区2013年报告本地登革热病例781例,发病率为86.95/10万,无死亡病例;流行季节为7月下旬至11月下旬,高峰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男女性别比1∶1.14;发病年龄大92岁,小2岁,以中青年为主.全区疫情以城乡结合部为主,随后向老城区扩散,后波及21个行政街,有8个较大暴发点;病毒型别主要为登革Ⅰ型.结论 2013年荔湾区发生登革热大流行,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疫情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病媒控制不理想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荔湾区存在不利于登革热防控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作者:杨丽莉;景钦隆;曾伟锋;王敏;蔡明伟;杨翠辉;何国宽;范健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韶关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其知信行调查

    目的 了解韶关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其知信行实际情况,为社区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和效果评价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按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市10个县(市、区)中选取3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抽取2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2个村(居)委,每个村(居)委随机抽取70个家庭户,对1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调查数据经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调查778个家庭共1 794人.韶关市1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粗患病率分别为24.9%、9.7%,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1%、6.4%.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而男、女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不同地区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34.6%.健康信念形成率为72.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45.1%,平均每天吸烟≥5支占13.8%,平均每周饮酒≥3次、每次≥2个标准饮酒单位占11.1%.结论 韶关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趋势,必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

    作者:吴晓惠;肖晓文;叶广灵;康怀雄;卢志坚;张美娜;周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致病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因子研究进展

    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拟态弧菌和溶藻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环境和水产品中,人们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伤口暴露于被污染的水环境中可引起腹泻、伤口感染和败血症等疾病.在选择性TCBS培养基上培养,霍乱弧菌和溶藻弧菌因能利用蔗糖发酵呈黄色菌落,其他三种弧菌呈绿色菌落.5种重要致病性弧菌主要由肠毒素、溶血素、粘附素和铁摄取系统等致病因子共同作用而致病,尤其对于患有血清铁过量性疾病的个体,铁摄取系统将增加致病性弧菌的致病性,使感染的临床症状加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5种重要致病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为致病性弧菌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滕勇勇;王琪;吴雷;姚月娴;赵德坚;莫秋华;孙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改进的抗酸染色技术在提高麻风杆菌检出率中的应用

    目的 将传统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进行改进,提高麻风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方法 对商洛疗养院68例麻风病人和121例疑似病例用传统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和改进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病理切片做进一步比较.结果 改进的抗酸染色法麻风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前者阳性检出率为70.4%,后者为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7,P<0.05).改进的抗酸染色法麻风杆菌切片着色率高、染色效果佳.结论 改进的抗酸染色法优于传统的抗酸染色法,为麻风病的实验室诊断和筛查提供了靶方向.

    作者:周亚妮;李可;何战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DHEA-S与SHBG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9例PCOS患者为实验组,136名健康女性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血清中DHEA-S、SHBG水平.结果 PCOS组血清DHEA-S水平(294.66±106.76) μg/d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4.47±76.18) μ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8,P<0.01).PCOS组血清SHBG水平(45.45±21.63) n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4.18±33.04)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4,P<0.01).PCOS组血清DHEA-S与SHBG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202,P<0.05).结论 PCOS患者体内DHEA-S水平升高,SHBG水平降低,DHEA-S与SHBG联合检测对PCOS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叶青;刘艳;欧阳凯;邝炎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009-2012年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变化,为开展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重庆市4个城市与5个农村肿瘤登记点2009-2012年肿瘤报告数据,统计分析肿瘤发病率与构成比,采用Logistic曲线估计的方法判别肿瘤发病率趋势变化.结果 重庆市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由2009年的203.29/10万上升至244.58/10万,40~岁(F=125.95,P=-0.008)与45~岁(F=225.89,P=0.004)年龄组报告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地区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F=18.54,P=0.049).居前6位的肿瘤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食道癌、结直肠肛门癌,肺癌历年均居第1位,城市点结直肠肛门癌居第2位,农村点食道癌居第2位.结论 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农村地区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

    作者:丁贤彬;吕晓燕;毛德强;焦艳;冯连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目的 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骶管阻滞的有效镇痛时间及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将拟行择期下腹部、会阴部或下肢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左布组(L组)和左布+右美组(L+D组),每组40例,年龄1~6岁.七氟烷诱导后,左布组骶管内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1 ml/kg;左布+右美组骶管内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2μg/kg,总容量为1ml/kg.观察记录患儿术后4、8、12、16、20、24 h的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儿有效镇痛和苏醒时间.记录心动过缓、低氧血症、过度镇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患儿术后4、8、12h的疼痛评分高于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组患儿术后有效镇痛时间为20.1 h(18.5~21.7 h),大于L组的7.7 h(5.8~9.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过度镇静、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延长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的有效镇痛时间,且术中、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雷东旭;宋兴荣;潘永英;金宇林;岳丽;江雪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