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机盐及葡萄糖对广州管圆线虫三期幼虫的体外趋化作用

吴雅欣;莫泽珣;张鑫;佘丹;李华

关键词:无机盐, 广州管圆线虫, 三期幼虫, 趋化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无机盐及葡萄糖对广州管圆线虫三期幼虫(AC-L3)的趋化作用.方法 将含有20、50、100和150 mmol/L无机盐(KCl、NaCl、Na2HPO4、NaHCO3、CaCl2、MgCl2)及葡萄糖溶液的纸片与蒸馏水浸泡的纸片分别贴于琼脂糖平皿的两个区域(实验区和对照区),将活力好的AC-L3离心后重悬,释放于平皿中央,避光孵化8h,显微镜下计数各区域幼虫.结果 20 mmol/L Na2HPO4(P=0.016,CI=0.587)和50 mmol/L NaCl(P=0.025,CI=0.696)对AC-L3有较明显的趋向作用,而100 mmol/L KCI(P=0.027,CI =-0.546)和150 mmol/L NaCl (P=0.028,CI=-0.366)对AC-L3有趋避作用.20 mmol/L KCl、NaHCO3、MgCl2,100 mmol/L CaCl2,150 mmol/L NaHCO3、MgCl2均对AC-L3有趋向作用,但CI值均在0.5以下.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AC-L3的趋化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Cl、Na2HPO4、KCl等无机盐对AC-L3具有一定的趋化作用,并且与无机盐的浓度相关.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12年1-12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各科住院患者共7 716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692株病原菌(剔除重复菌株),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培养,VⅡ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8.97%(692/7 716).其中革兰阴性菌395株,占57.08%;革兰阳性菌278株,占40.17%;真菌19株,占2.75%.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n=18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n=165)、肺炎克雷伯菌(n=96)、金黄色葡萄球菌(n=45)、肠球菌(n=26)等.检出的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0%和83.4%,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葡萄球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7.7%,未发现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肠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率分别为45.0%和22.9%.非发酵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结论 血培养中检出的病原菌种类较多,细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血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红霞;王晶;罗军;蒋文强;王菲;邓蔷;闫信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探讨影响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及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 788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451%(184/40 788).其中男性、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有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较长、住院时间≥20 d及既往有手术史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完善术前准备,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等措施能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龚芸;罗碧芳;滕国召;刘莉;李阳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铜绿假单胞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研究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并分析其与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2007年临床分离到的212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检测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nrC、qnrD、aac(6')-Ib-cr和qepA,并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21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0.8%(23/212)和19.3%(41/212).qnrB、qnrS和aac (6')-Ib-cr的阳性率分别为0.9% (2/212)、0.5%(1/212)和0.9%(2/212),qnrA、qnrC、qnrD、qepA未检出.4株PMQR基因阳性菌株中,仅1株对左氧氟沙星表现为耐药,其余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表现为敏感.结论 2005-2007年间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该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已携带有PMQR基因,且敏感菌株中也有该类基因存在.

    作者:蒋岗;徐霖;关琳琳;汪杨;罗燕芬;庹九玲;钟慧玲;曹开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HLA-A2表达沉默的MSCs对兔桡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沉默人白细胞抗原-A2(HLA-A2)基因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兔桡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HLA-A2沉默后的MSCs经体外诱导成骨后,与羟基磷灰石(HA)复合培养,形成MSCs/HA复合体,并植入骨缺损中.将日本大耳白兔24只分为2组:HLA-A2沉默后的MSCs/HA复合体修复桡骨缺损为实验组(n=12),自体MSCs/HA复合体修复桡骨缺损为对照组(n=12).于术后2、4、8周比较两组饮食与伤口的愈合情况、X线检测、HE染色结果,综合评价HLA-A2沉默后的MSCs/HA复合体对桡骨缺损修复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伤口无明显渗出、红肿,愈合好;X线结果显示,2、4周骨缺损处有纤维骨痂形成,8周骨缺损处密度增高,骨痂形成;两组细胞钙结节数量、X线评分、组织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A2沉默后的MSCs免疫原性低,不影响其成骨能力及骨缺损的愈合,为同种异体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依据.

    作者:李宁;郑仕杰;秦书俭;李霞;邓桂;梁届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γ-分泌酶抑制剂对胶质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及其放射增敏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γ-分泌酶抑制剂对U87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及γ-分泌酶抑制剂在放射增敏中的作用.方法 MTT比色法分析γ-分泌酶抑制剂对高表达Notch1的U8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低浓度γ-分泌酶抑制剂对U87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经γ-分泌酶抑制剂处理后U87细胞生长被抑制,细胞周期主要停滞在G1期,2.5、5μmol/L的GSI作用U187细胞48 h后,其调亡率分别为(3.8±0.58)%和(14.5±0.98)%,均高于Control组的(2.3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γ-分泌酶抑制剂对U87细胞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结论 γ-分泌酶抑制剂可阻断Notch信号通路,抑制U8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低浓度γ-分泌酶抑制剂可显著增加U87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

    作者:刘锦新;陈奕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006-2011年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了解和掌握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 对深圳市2006-2011年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深圳市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99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5.22%,发病6 460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0.31%.以未分级事件居多,占66.83%(133/199).各类传染病中,丙类传染病事件数较多,占51.76%(103/199).报告的高峰期出现在4、6、9和12月,累积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56.06%.以聚集性疫情为主,学校和托幼机构是主要发生场所.结论 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且主要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李媛;吕秋莹;谢旭;梅树江;马汉武;曹彬;孔东锋;唐秀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012年柳州市HIV抗体筛查实验室比对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组织柳州市县HIV抗体筛查实验室进行一次室间比对,提高各个HIV抗体筛查实验室检测能力,减少其在日常检测中的差错.方法 通过下发盲样的方式,共36家HIV抗体筛查实验室,均采用ELISA的方法对考核标本(QC001、QC002、QC003、QC004、QC005)进行单独检测,并及时反馈结果.结果 36家实验室对5个盲样的检测结果显示,除了QC005的正确率为97.2%外,其他几个盲样的考评正确率均达100.0%,分析定量检测结果显示CV值波动较大,只有个别盲样CV值能控制在25%内.结论 全市HIV抗体筛查实验室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有良好的检测能力,但质量控制仍需加强.

    作者:陈威;潘洁;陈柳军;杨振兴;刘鑫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山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山市手足口病(HFMD)重症病例发生的早期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中山市2009-2011年重症与轻症个案调查表进行数据录入与筛检,考虑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的均衡,轻症与重症采用1∶1配对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手足口病原学的检测采用PCR方法进行确认.结果 单因素筛选分析显示:高热(OR=2.258,95%CI:1.260~4.049)、溃疡(OR=3.918,95%CI:1.892~8.113)、咳嗽(OR=5.516,95%CI:1.530~19.882)、呕吐(OR=5.185,95%CI:1.087~24.742)、颤抖(OR =8.972,95%CI:2.998~26.848)、呼吸过快(OR =9.702,95%CI:3.391 ~27.758)、心率过快(OR =4.029,95% CI:1.866~8.701)、外周血L%升高(OR=3.452,95%CI:1.577~7.559)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热、溃疡、呼吸过快、心率过快是儿童患手足口病重症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859(95%CI:1.325~6.170)、4.332 (95%CI:1.752~10.712)、9.888(95%CI:2.801 ~34.900)、3.842(95%CI:1.535~9.619).结论 高热、溃疡、呼吸过快、心率过快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危险因素,应及早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疫情监测和病原学监测,提高鉴别高危患儿的能力.

    作者:舒波;夏生林;彭青青;陈雪琴;罗乐;黄恩妙;付四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通气障碍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发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通气障碍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8月诊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294例,根据肺功能通气性质分为阻塞性通气障碍组(n=135)和混合性通气障碍组(n=159),采用美国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 从评价肺功能的依据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率的情况看,除肺总量(TLC)外其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评判标准混合性通气障碍组肺通气功能较阻塞性通气障碍组为低,而肺气肿程度则较阻塞性通气障碍组严重;阻塞性通气障碍组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仅为5.2%,可疑率为14.8%,均显著低于混合性通气障碍组的13.8%和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呈混合性通气障碍的COPD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患病时间比较长、病变程度比较严重有关;临床上应重视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和随诊.

    作者:陈静波;钟晓春;赖彩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婴儿骶管阻滞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应用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对1~3个月的婴儿进行骶管阻滞,观察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9-2012年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因双侧马蹄足需行跟腱切断术的90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组,分别用0.5%、1%、1.5%利多卡因行骶管阻滞麻醉.观察骶管阻滞前(T1)、骶管阻滞后10 min(T2)、切皮时(T3)、术毕时(T4)各时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心电图(ECG)变化及术后4、8h患儿对疼痛刺激的反应.结果 切皮时,A组与B、C组比较HR、SBP、DBP、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ECG也未发现有异常改变,术后4、8h后双侧足趾疼痛刺激时双髋屈曲反应正常.A组患儿在切皮时有6例因体动需要静脉追加氯胺酮.结论 0.5%~1.5%利多卡因用于婴儿骶管阻滞安全有效,其中1%利多卡因更适合.

    作者:王琼;谭永红;佘应军;毕小宝;张志意;张欢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重组Bmi1基因的慢病毒的制备和鉴定

    目的 制备携带B细胞特异单克隆鼠白血病毒整合位点1基因(Bmi1基因)的慢病毒pSin-Bmi1,并在人胚胎干细胞H1中过表达Bmi1基因和BMI1蛋白.方法 根据GeneBank提供的Bmi1基因序列,以H1来源的cDNA为模板扩增其cDNA序列,回收片段,Bmi1基因和pSin载体分别进行双酶切,连接后的质粒转化.经菌落PCR、双酶切鉴定及测序鉴定pSin-Bmi1阳性克隆.将阳性表达的pSin-Bmi1和包装质粒转染到293T细胞中制备病毒液.将包装好的病毒感染人胚胎干细胞H1细胞系并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BMI1的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 验证H1细胞中外源性BMI1蛋白表达.结果 经菌落PCR、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和测序证实目的基因Bmi1序列正确.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感染重组Bmi1的慢病毒的细胞中有外源性BMI1蛋白的高表达,而未感染重组Bmi1的慢病毒的对照组未检测到BMI1表达.结论 成功制备了携带Bmi1基因的慢病毒,并得到了稳定高表达外源Bmi1的细胞株.

    作者:赵羽;刘加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连续监测BNP及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的应用

    目的 通过连续监测B型脑钠肽(BNP)及D-二聚体(D.D)水平,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及其预后.方法 收集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PCI组,同期未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药物保守治疗组,采用荧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2、3、7、14天的BNP及D.D水平.结果 PCI组术后第1天至第14天BNP水平,较药物保守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组术后3天D.D水平均较术前、药物保守治疗组同期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第7、14天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8.76±6.53)%,较药物保守治疗组的(41.78±5.1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BNP水平与LVEF之间呈负相关(r=-0.5774,P<0.01).结论 连续监测急诊PCI术后BNP及D.D的水平,能对患者术后心功能及体内凝血和纤溶状态进行较全面的评估,有助于指导近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林志芳;庾海清;帅虎;苏良献;贾冰;梅敏;岑丽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住院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痰液标本中肺炎链球菌的分离情况

    目的 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肺炎链球菌感染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广州市某综合医院实验室管理系统数据库,调取2011-2012年所有住院病例痰液标本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从该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数据库,调取2011-2012年所有住院病人的基本资料,出院诊断包含“糖尿病(E10-E14)”的为糖尿病患者.将上述2个数据库的数据按住院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进行匹配、整合,分析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痰液标本肺炎链球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细菌1 440株,真菌480株.仅在7名非糖尿病患者中分离出7株肺炎链球菌,其中6株对红霉素耐药,2株对青霉素耐药,全部对左旋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敏感.结论 肺炎链球菌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痰液标本中的培养阳性率低.

    作者:蔡衍珊;倪莉红;全慧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半乳糖凝集素3在宫颈癌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 检测宫颈癌样本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表达水平,研究其在宫颈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6月1日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诊治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癌组织活体取材,结合病理切片及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正常宫颈组织组(n=8),原位癌(CINⅢ)组(n=12),鳞癌Ⅰ期组(n=10),鳞癌Ⅱ期组(n=9).所取标本分别为正常对照宫颈组织和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组织标本.免疫印迹法检测Gal-3蛋白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株HeLa及SiHa细胞,转染siRNA (50 nmol/L)抑制Gal-3表达后,采用MTT法、Transwell侵袭小室法观察其对宫颈癌细胞株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随着宫颈癌临床分期升高,Gal-3蛋白表达水平随之增加,与正常宫颈组织组比较,CIN、鳞癌Ⅰ期(S(Ⅰ))、鳞癌Ⅱ期(S(Ⅱ))组Gal-3蛋白分另别增加了(35.2±8.4)%、(97.6±18.2)%和(179.4±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的宫颈癌HeLa、SiHa细胞株上,与转染对照siRNA比较,转染Gal-3 siRNA 48 h后可明显抑制Gal-3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1.6±4.7)%、(87.5±6.8)%.转染特异性siRNA 48 h后,以普通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继续培养细胞24h,与对照组(转染非特异性siRNA组)比较,HeLa及SiHa细胞增殖率分别降低(42.4±6.4)%、(50.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侵袭细胞数目分别降低(48.6±5.8)%、(52.4±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al-3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Gal-3可能通过促宫颈癌增殖和侵袭能力,促进宫颈癌的恶性进展.

    作者:程杨;张玉洁;陈华云;顾正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

    目的 调查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情况,探讨漏报原因,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某市具有网络直报权限的44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2012年传染病上报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传染病漏报率、报告及时率等,传染病例来自各医疗机构门诊部、住院部和检验科登记薄上的传染病个案.结果 2012年传染病平均漏报率为1.42%(26/1 830);市区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低,为0.54% (4/743);省级以上医疗机构漏报率为2.15% (19/885).漏报病种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麻疹.报告及时率为99.33%(1 792/1 804).结论 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完善自查、监督及奖惩制度,是防止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的有效手段.

    作者:谈民;王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社区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社区65岁以上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进行分析,引起医务人员及老年人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重视,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收集2011年2月到2012年12月社区自愿参与调查的65岁以上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120例为实验组,另外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老年人12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测试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清中IGF-1、IL-8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WMS及MMSE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中IGF-1、IL-8水平明显降低,并且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廖粤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艾滋病患者骨髓培养及血培养病原体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艾滋病患者败血症的病原体分布,比较骨髓培养与血培养的阳性率.方法 收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1-12月AIDS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同时进行骨髓培养及血培养,比较两种培养方法的阳性率.结果 共444例AIDS患者同时进行了骨髓培养及血培养,共141例患者骨髓培养和(或)血培养阳性,阳性率为31.76%(141/444),其中骨髓培养阳性率为29.27%(130/444),高于血培养阳性率23.42%(10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253,P=0.000).130例骨髓培养阳性者在血培养中有37例阴性,104例血培养阳性者中有11例骨髓培养阴性;两种培养方法均为阳性者只有93例.141例阳性标本共培养出152株致病菌,分离的菌株中马尔尼菲青霉菌比例高,占71.71%(109/152);新型隐球菌次之,占8.55%(13/152);金黄色葡萄球菌再次,占3.29(5/152).结论 AIDS患者的血培养特别是骨髓培养病原菌检出率高,广东地区AIDS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体以马尔尼菲青霉菌占优势.

    作者:卓丽;邓西龙;李粤平;关家龙;陈万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早产胎膜早破影响临产时限的相关因素,旨在确定影响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母儿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09-2011年住院分娩孕妇,以孕周小于37周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n=1 399)为研究对象,其中孕周小于34周的患者307人.研究临产时限超过24h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相关因素.结果 羊水过少(OR值3.041,95%CI:1.43~6.45)、绒毛膜羊膜炎(OR值2.095,95% CI:1.44~3.04)、孕周小于34周(OR=2.402,95%CI:1.336~4.320)是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娩孕周与临产时限延长呈负相关(R2=0.096).结论 羊水过少、绒毛膜羊膜炎、孕周小于34周是造成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俊;苏放明;王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血清miR-195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清miR-195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例首治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及相应的石蜡包埋组织以及同期10例正常女性的血清作为对照组,从血清中提取总RNA,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95在乳腺癌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iR-195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血清中miR-195上调的相对表达量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相关(P<0.05).miR-195所得ROC曲线下面积为83.9%,区别乳腺癌和正常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70%.结论 血清miR-195可作为乳腺癌一项潜在的诊断标记物,并对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提示作用.

    作者:朱岩;王恩礼;李晖;钟春嫦;刘佳南;段桂开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多重PCR及荧光PCR分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 建立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快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用于沙门菌属内的分型鉴定.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 采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分别检测到伤寒的3条特异性条带、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2条特异性条带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1条特异性条带,但是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未出现特异性条带.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可以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出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纯DNA和菌液的低检出限分别可达10 fg/reaction和20 CFU/reaction;对77株细菌的检测正确率达100%.结论 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比多重PCR方法更能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作者:马淑贞;刘渠;石晓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