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潘;梁韶晖
目的 了解黄石市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为科学制定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得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对2012年1-12月8 957例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黄石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从3月份开始增多,4-5月份急剧上升至高峰,随后逐月下降,11-12月病例数又出现轻微的抬升.发病集中在4-6月份,发病病例占全年病例数的2/3.3岁以下发病人群中男女比例为1.91:1,男性显著性高于女性(x2=4.29,P<0.05),且70%以上为散居儿童.病原学分析显示,2012年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导.结论 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年龄、性别和职业差异,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
作者:施芳;程勇;余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新乡市农村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为蛲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对新乡市农村5所幼儿园740名学龄前儿童,争得院长及家长同意后,在早上8:00~9:30分进行蛲虫取样调查.结果受检儿童蛲虫总感染率为5.41%.男童(7.24%)高于女童(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P<0.05);2~4岁组(2.51%)低于4~7岁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2,P<0.05).结论 蛲虫感染率与年龄、性别、人口密集度以及个人卫生习惯有关.
作者:张同森;刘世国;闰尚峰;王舒奇;王利红;梅魁魁;刘源;赵伦;刘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沙门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污染物并导致食源性细菌疾病的病原体.由于缺乏有效的免疫预防措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是排除疾病的唯一选择.本文综述细菌培养法、免疫学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等检测沙门菌的方法,着重介绍PCR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作者:陆碧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丁苯酞及针刺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在高压氧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及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MMSE评分、脑电图变化.结果 研究组简易智能精神量表评分及脑电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能明显改善MMSE评分且脑电图异常率比对照组低;研究组在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及针刺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兰兰;于献勇;冯存民;郝海红;杨素云;林国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PLWHA)的抑郁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PLWHA综合关怀模式、改善PLWHA心理状况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评价方法,在广州市番禺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对144名PLWHA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IDS病人SDS总分为(45.49±12.45),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SDS总分年龄>50岁者高于≤50岁者,在本市居住的非本市户籍者中居住年限<5年和>8年者均高于5~8年者,CD4细胞计数≤200个/mm3者高于>200个/mm3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发生率未婚单身者高于其他、无业者高于有工作者、在本市居住的非本市户籍者中居住年限<5年和>8年者均高于居住5~8年者、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及以下者高于好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婚姻(OR=11.20,95%CI:2.197~57.088)、有无工作(OR=7.954,95%CI:1.251~50.582)、CD4细胞计数(OR=6.018,95%CI:1.620~22.355)均与抑郁呈正相关.结论 PLWHA普遍存在抑郁,应在随访关怀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综合支持体系,以提高PLWHA的生活质量,改善抑郁状况.
作者:杨燕君;秦小洁;张晖;黄桂锋;李功理;黎燕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检索公开发表在Pubmed、EMBASE、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关于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发生关系的研究.应用Stata11.0统计软件分析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发生间的关联.结果 共有19项研究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P=55%(95% CI:45%~66%);胃癌患者远癌正常胃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P=18%(95% CI:7%~29%).与远癌正常胃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优势比0R=7.85(95% CI:5.81~10.61).结论 胃癌患者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远癌正常胃组织,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冯凯瑜;聂玉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情况.结果 2009-2011年共分离3 360株鲍曼不动杆菌,均占全院分离病原菌的前三位.常见的分离部位为下呼吸道,主要来源于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该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在2009年分别是55.52%、56.53%和70.01%,2011年分别上升至79.70%、77.61%和7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增高,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明显增加.应加强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素的使用,防止鲍曼不动杆菌的暴发流行.
作者:徐雄;王玉月;闫庭赞;徐乾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Ⅱb区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患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能够获得Ⅱa、Ⅱb、Ⅲ、Ⅳ、Ⅴ及Ⅵ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病人资料共61例,其中3例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共计算64侧颈各区淋巴结转移率,并分析各个临床指标,包括性别、年龄、T分期、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率等与Ⅱb区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61例病人,共64侧颈Ⅱ、Ⅲ、Ⅳ、Ⅴ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4%(22/64)、43.8%(28/64)、42.2%(27/64)、25.0%(16/64)和48.4%(31/64),其中Ⅱa和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25.0%(16/64)和9.4%(6/64).多因素分析显示Ⅱa区淋巴结转移是Ⅱb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如果出现Ⅱa区淋巴结转移则Ⅱb区应行常规清扫.
作者:颜魁;谢莹;段绪伟;汪多平;许坚;韦正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西安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群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更加有效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2年HIV抗体确证阳性样本,横向分析样本人群来源及年龄、职业分布,纵向比较数据的年度变化,统计分析揭示数据背后的流行病学规律.结果 由于监测力度增大,HIV抗体确证阳性样本逐年增加,2010-2012年分别检出372人、643人、808人,男性占90.0%,女性占10.0%.阳性样本在男男人群(MSM)和非婚异性性接触传播人群中所占比例高,分别为45.4%和34.0%.MSM占阳性人群比例由32.5%增加到49.6%(P<0.01),MSM年龄多集中在15~45岁之间,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该人群的47.5%.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阳性构成比3年分别为28.5%、31.7%、38.3%(P<0.01).注射毒品、输血/血制品及母婴传播3种途径的感染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15岁感染者为母婴传播.结论 3年来西安市HIV感染阳性人数逐年增加,感染人群的分布及构成变化不同,因此,应该根据检出阳性人群的分布特征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防治策略.
作者:张亚兰;卫晓丽;郑海潮;李恒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体外真核表达小鼠伯氏疟原虫TIP样蛋白(PbTIP)胞外域重组蛋白.方法 合成PbTIP胞外域DNA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U-E01-His-TEV-MCS,采用CFS真核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麦胚系统),在体外表达可溶性PbTIP胞外域重组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检测并鉴定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的PbTIP胞外域重组蛋白,分子量约70 000 Mr,与预期相符,目的蛋白浓度约为0.1 mg/ml.结论 采用麦胚系统在体外获得了较高浓度的可溶性PbTIP胞外域重组蛋白,不但为后续的PbTIP胞外域功能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众多疟原虫未知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王军;沈燕;李英辉;刘学武;黄豫晓;梁姣;刘文文;赵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不同缺血处理方法对大鼠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判断压疮损伤的程度及压疮干预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RI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每组20只,建立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处理模型,通过肉眼观察受压程度,检测血清氧自由基的水平,以判断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结果 RI组和IPC组大鼠出现Ⅰ期压疮的发生率为100%.IPC组血清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高于S组,明显低于RI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低于S组,明显高于RI组.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华军;镇艳;徐加加;黄惠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深圳地区2003-2012年期间献血者HBV感染的流行走势情况.方法 所有献血者血样均使用进口与国产酶联免疫试剂,以及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方法筛查HBsAg和HBV DNA,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献血者感染HBV的流行趋势.结果 深圳地区2003-2012年采血量稳步增长,HBsAg阳性检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HBsAg+/NAT+与HBsAg+/NAT-检出率结果相当(1.2:1);献血者中HBsAg-/HBV DNA+阳性率呈升高趋势.不同年龄组献血者HB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酶联免疫与NAT方法为重要的互补检测手段,能进一步确保输血安全,而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升高态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曾健强;郑欣;曾劲峰;叶贤林;马兰;张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在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充分整合HIS、LIS、PACS存量信息,建立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使单病种监测灵敏、高效.方法 采用客户端+管理端模式,分别在临床及管理部门建立无缝对接的工作平台,存量信息整合以减少临床客户端操作,管理端实时监控并具备统计功能.结果 监测系统不仅使临床监测科室及职能部门的工作负荷显著降低,而且能减少错报、漏报,提高了监测质量;同时,使信息能及时反馈,加强了医院与疾控机构的无缝链接,使政府有关部门对疫情能适时反应,有效控制.结论 单病种监测信息系统使综合医院在流行病防控领域的现有工作实现全面信息化,提高了监测质量.
作者:梁海丽;朱岁松;金洪长;吕周平;温新创;张胜灵;蔡娟;梁志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以盐田区户籍居民的样本为例调查深圳市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携带率、分布情况和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采用Sysmex SE-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盐田区35岁以下户籍居民(4 652人)进行血细胞分析,同时通过Gap-PCR、DNA测序法对其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4 652人中,地贫基因携带者共497人,总携带率为10.68%.其中α-地贫基因携带者377人(8.10%),β-地贫基因携带者108人(2.32%),α-地贫复合β-地贫12人(0.26%).在α-地贫基因携带者中以东南亚型——SEA型居多(4.77%),β-地贫基因携带者中以CD41-42所占人数多(1.10%).结论 深圳盐田区户籍居民地贫基因携带率与广东省总体携带率基本一致.本研究对开展该地区的地贫遗传咨询、基因分析及产前诊断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巧娜;陈仕平;卢森;姜丹;杨玲;梁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细菌是一种常见病原体.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技术,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简便快速等优点,可用于细菌的快速诊断.本文拟就LAMP检测细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低盐饮食条件下慢性肾衰大鼠的心脏蛋白质谱,探索限盐对慢性肾衰大鼠的心脏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 采用5/6肾切建立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设为假手术组(Sham组,6只)和慢性肾衰组(CRF组,6只),术后第10周低盐(0.02%NaCl)饮食干预14d,然后取心脏左室游离壁进行蛋白提取及酶解和肽段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标记,后经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用Q-Exactive质谱仪进行蛋白质质谱分析.结果 运用iTRAQ技术对低盐饮食条件下慢性肾衰大鼠的心脏蛋白质组进行了研究,共鉴定了1 833种蛋白,构建了心脏蛋白质谱;其中226种蛋白发生了差异性改变,主要具有结合、催化活性等生物功能,涉及代谢、转运、生物过程的调节、应激等.结论 成功构建了低盐饮食条件下慢性肾衰大鼠的心脏蛋白质谱.
作者:苏正秀;王亮亮;李爱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与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表达,研究PI3K、PKB通路和γ-GCS的关系.方法 将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肺组织标本(16例)分为COPD组和对照组,每组8例,检测肺组织中γ-GCS活性,原位杂交检测肺组织中γ-GCS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肺组织中PI3K、PKB与γ-GCS的蛋白水平.结果 COPD组中γ-GC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位杂交显示COPD组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与小动脉平滑肌细胞γ-GCS mRNA广泛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3K、PKB与γ-GCS免疫组化在COPD组可见肺泡、支气管壁细胞及小血管平滑肌细胞胞浆中皆有蛋白阳性信号表达,图像定量分析显示COPD组PI3K、PKB与γ-GC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得出PI3K、p-PKB蛋白表达与γ-GCS活性、mRNA及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OPD患者肺组织γ-GCS蛋白和mRNA表达增高,PI3K、p-PKB蛋白也有相应高表达,提示PI3K、PKB和γ-GCS可能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且可能参与了γ-GCS的信号传导通路.
作者:申严;卓宋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根据深圳市2004-201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发病情况,分析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后流脑的流行特点,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12年疫情报告数据与资料,统计汇总后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深圳市共报告40例流脑病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0.043/10万、0.187/10万、0.080/10万、0.066/10万、0.026/10万、0.026/10万、0.039/10万、0.029/10万、0.019/10万,发病特点呈常态散发,发病时间集中在冬春季节,病例主要以工人、散居儿童为主.结论 加强对流脑的预警监测和对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对重点人群进行疾病干预,可有效防控流脑疫情.
作者:孔东锋;谢旭;梅树江;秦彦珉;曹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芪三酚(Res)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的相关效应及其与MDC1基因的关系.方法 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S方法测定细胞增殖,应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Res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影响,用RT-PCR与免疫印迹方法测定MDC1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用小RNA干扰MDC1基因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并观察其对Res的敏感性影响.结果 40 μmol/L以上的Res可显著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P<0.05),给予0、60、120 μmol/L Res能明显降低MDC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用小RNA干扰MDC1基因后,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实验组(MDC1-siRNA)的细胞凋亡率[(45.13±6.2)%]较阴性对照组[(24.34±2.6)%]和未处理组[(17.69±4.9)%]明显上升(P<0.05),MTS结果显示MDC1基因干扰后细胞对Res的敏感性增加.结论 40 μmol/L以上的Res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Res可以有效降低MD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促进细胞的凋亡.用小RNA干扰MDC1基因(MDC1-siRNA)后,MDA-MB-231细胞对Res的敏感性增加.
作者:马冬梅;余畅;麦力;吴晓彬;汪长东;高月;李海玉;李韵;宋方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广州市内有代表性的一部分高等院校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东风螺的情况,了解其分布及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为制订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中心地带的各区进行调查,每个区选取1~2所高校作为调查点,在野外鼠类活动较多的地方采集东风螺作为调查样本,利用消化法观察并统计其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与感染度.结果 5个区共8个调查点均发现有东风螺分布,除中山大学北校区与华南农业大学未发现东风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外,其余调查点均收集到感染的东风螺.所有调查点共检查东风螺292只,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为16.1%(47/292),各地区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4,P<0.01),平均感染度为410.6条/螺.结论 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东风螺在广州各高校分布依旧广泛,且大部分东风螺均不同程度地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但总体感染率和感染度相对有所下降.
作者:吴挺丰;聂蔓;牛星跃;冯嘉荣;梁登;陈婧;何蔼;詹希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