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军茂;高志媛;莫蒋明
目的 研究千里光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阴道毛滴虫的杀虫效果.方法 体外培养阴道毛滴虫,选择千里光提取物进行体外抗阴道毛滴虫实验,千里光药液浓度经稀释后分别为4,2,1,0.5,0.25 mg/ml.同时以甲硝唑为阳性对照,乙醇及RPMI-1640为阴性对照.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千里光在24 h时杀灭阴道毛滴虫的低有效浓度为2 mg/ml.其杀虫效果与甲硝唑近似;阴道毛滴虫在RPMI-1640培养液中生长良好,增值3倍.结论 千里光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杀灭和抑制阴道毛滴虫生长的作用.
作者:张静;叶彬;武卫华;邹晓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三通喉罩通气在肺病理活检中的应用.方法 对需实施肺活检的25例次成人患者,在快速诱导麻醉下实施三通喉罩插入,标准端口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另一带有密封胶帽端口置入纤维支气管镜,实施肺活检、肺部止血术.记录麻醉前5 min时(T0)、插入喉罩后即刻(T1)、通气1 min时(T2)、通气5 min时(T3)、通气10 min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J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者通气T1、T2、T3、T4、T5、的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测定T0,T2、T3、T4时间点的血气分析.结果 21例、25次操作中SBP、DBP、HR、VT、AP及PETCO2无明显变化,手术均顺利完成,采取的病理标本满意,诊断明确.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三通喉罩用于肺活检具有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方便了手术操作,提高了病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作者:农江;杨天明;陆卫忠;欧莉;许建能;韦海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五味消毒饮联合红霉索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红霉素、五味消毒饮的低抑菌浓度(MIC)及MRSA生物膜MIC(SMIC),再用微量棋盘稀释法进行联合抑菌试验,观察五味消毒饮联合红霉素抗MRSA的作用.结果 五味消毒饮、红霉素单独及联合检测时MRSA的低抑菌浓度(MIC)和MRSA生物膜MIC(SMIC)分别为>1000 g/ml、8 μg/ml、2 μg/ml+/1000 g/ml和>1000 g/ml、32 μg/ml、8 μg/ml+1000 g/ml.结论 五味消毒饮联合红霉素可增强对MRSA的抑菌作用,为临床MRSA的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张春雷;李忠新;李瑜珍;蓝志明;曾学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微量胃肠内喂养法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喂养不耐受7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微量胃肠道喂养法,观察组按照3 h的间隔分别给予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稀释奶(根据体重稀释)各喂养6次后,如无不耐受给予全奶喂养,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持续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胎便排尽时间、平均出院时间分别为(14.6±2.5)d、(10.1±118)d、(5.1±1.2)d、(14.2±2.3)d、(19.2±2.3)d:对照组分别为(19.5±2.1)d、(13.5±1.3)d、(7.4±1.3)d、(18.7±2.5)d、(25.4±2.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吸吮出现时间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病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微量胃肠道内喂养法相比,改良微量胃肠道内喂养法更能有效地缓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
作者:钟晓;侯海萍;李卫东;王文祥;刘东成;伍全概;曾丹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寄生性线虫一般于宿主的消化道或组织内寄生,经常暴露于复杂的宿主免疫系统中而受到持续的免疫攻击但依然可存活数年.分泌免疫调节因子.进而阻断宿主免疫反应、细胞因子网络及信号通路是线虫抵御宿主免疫反应的有效手段之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就是线虫分泌的重要免疫调控冈子之一.本文就近年来线虫cystatin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徐一月;祝程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雄激素缺乏对C57BL/6J雄鼠主动脉血管壁组织增龄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24只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和去势组(n=8),另外8只C57BL/6J小鼠作为自然衰老组饲养18个月,测定各组血清睾酮浓度.并分离小鼠主动脉测定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浓度,Western-blot测定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量以及提取主动脉线粒体DNA,用巢氏PCR技术分析线粒体DNA缺失突变率.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去势组血清睾酮浓度明显下降[(1.05±0.53)ng/ml vs(8.67±0.97)ng/ml,P<0.01];MDA浓度升高[(1.55±0.43)nmol/mgprot vs(2.42~0.41)nmol/mgprot,P<0.01];SOD浓度降低[(27.92±2.28)U/nd vs (17.09±1.71)U/ml,P0.05).结论 雄激素缺乏的小鼠主动脉组织衰老进程加快,内源性生理剂量的睾酮浓度能延缓雄性小鼠主动脉的衰老.
作者:张莉;吴赛珠;阮云军;张帆;洪雷;刘公理;王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T2DM)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5例正常人血清VEGF与sVCAM-1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和sVCAM-1水平(389.64±54.60)pg/ml和(1443.87±422.33)ng/ml较正常对照组(100.60±22.81)pg/ml和(648.26±173.66)ng/ml明显升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sVCAM-1含量增高,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陈江涛;叶萍萍;刘瑞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大量自身抗体形成为特征,导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和雌激素有关,已有研究报道年龄是一大危险因素,尤其以青年女性发病为常见[1,2].
作者:王红霞;裘宇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使用黄芪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艾滋病,与常规HAART治疗进行对比,观察其降低副作用及治疗艾滋病的效果.方法 研究组收集22例艾滋病患者,用黄芪联合HAART治疗24周:对照组收集20例艾滋病患者,常规HAART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药物副作用及抗艾滋病疗效对比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研究组在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炎、皮疹、皮肤瘙痒及肝功能损害方面药物副作用较对照组发生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CD4+细胞数为(256.80±102.58),对照组为(240.26±9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蓖联合HAART治疗可以减少HAART治疗的副作用,提高CD4+细胞数量,增强患者免疫力.
作者:何纲;丁佩佩;谭雅仪;吴兴柳;甄沛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引起新生儿晚期黄疸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gB基因型的分布,探讨HCMV gB基因多态性与黄疸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本院新生儿科98例晚期黄疸新生儿标本HCMV-DNA含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阳性标本HCMV gB基因,并进行DNA测序,绘制种系进化树.利用HinfⅠ和Rsa Ⅰ对gB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 30例晚期黄疸新生儿HCMV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阳性率为30.6%.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gB基因分为4个基因型,gB1型15株(50%),gB2型5株(16.7%),gB3型9株(30.0%),gB1/3混合型1株(3.3%).以HCMV实验室标准株AD169作为参考,将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gB1型同源性为94.7%~95.0%,gB2型同源性93.1%~93.4%,gB3型同源性94.7%,gB1/3型同源性93.7%.RFLP分析将gB基因分为4个基因型,分型结果与种系进化树分型一致.结论 HCMV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晚期黄疸的原因之一;gB基因的DNA序列比较保守,但仍存在一定的多态性,晚期黄疸新生儿中HCMV感染以gB1、gB3型为主.
作者:王维鹏;胡洪波;魏中南;彭巧英;胡兴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了解南岸区城乡居民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对全区425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南岸区居民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4.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39.0%,知识知晓率高于行为形成率(P<0.01).城市居民甲型H1N1流感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8.8%.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5.60%;农村居民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为58.7%,健康行为形成率为30.0%,城市居民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农村居民(P<0.01).城乡居民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纸和宣传资料.结论 南岸区城乡居民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较低,知识知晓率高于健康行为形成率(P<0.01),且城乡间存在较大差异.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实施干预,以提高居民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作者:何英淑;黄治兰;郭进;郝翔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深圳市宝安区2007年0~7岁麻疹发病的原因,找出针对性的措施,控制麻疹发病率.方法 选取0~7岁龄儿童,分为0-8月龄,8月龄~7岁两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医院暴露史、麻疹患者接触史、母亲患麻疹史、母亲疫苗接种史和人口信息等可能的影响因素上的差异,从而确定引起宝安区0~7岁麻疹高发的原因.结果 0~8月龄儿童麻疹医院暴露和麻疹病例接触OR值的95%C1分别为1.6~13、1.03~12.4,母亲患麻疹史和母亲疫苗接种史是保护因素,OR值的95%CI为0.02~0.43、0.05~0.77.方差分析显示,单独麻疹患者接触史尚不能认为是危险因素,而医院暴露史则为危险因素;院内麻疹患者接触史则为强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暴露和麻疹病例接触有交互效应;医院暴露和未接种麻疹疫苗有交互效应;医院暴露次数越多,OR值越大;疫苗接种次数越多,OR值越小.
作者:马智超;周小涛;吴泰顺;邓立权;李苑;黄振宇;熊田甜;陈兵;朱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泉州市2004-2009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报告发病率显著呈逐年增高趋势,从2004年的80.89/10万增至2009年的127.26/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2.65/10万;2004-2008年未见明显的季节性高峰,2009年1月份报告病例数突然增多,并呈逐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沿海区县高于山区县;发病以20~岁组至45~岁组的青壮年为主.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低;男女比例为2.77:1;发病以农民、工人、学生等为主;2006年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9岁HBsAg阳性率为12.78%,5~岁组以下儿童阳性率低(1.30%),25~岁组阳性率高(19.62%),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532,P=0.000).结论 乙肝疫苗接种取得显著成效,但发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应采取以阻断母婴传播为主,并加强对20~岁组至45~岁组农民、工人、学生等重点人群、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作者:黄彩虹;陈雅红;詹惠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粤港地区原发性高血压(EH)肝阳上亢证形成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35例粤港地区EH肝阳上亢证患者的调查资料,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肝阳上亢证发生与年龄段、性别、体型、血压分级、病程年段、合并心血管疾病、合并代谢性疾病、家族史、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老火汤、凉茶、吸烟、运动、服药等36项有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段3(50~岁)OR=0.233,95%CI[0.072,0.756],P=0.015;年龄段4(60-岁)OR=0.221,95%CI[0.067.0.728],P=0.013;年龄段5(70-岁)OR=0.206,95%CI[0.055,0.774],P=0.019;性别男0R=0.631,95%CI[0.4,0.994],P=0.047;2级高血压的OR=2.023,95%CI[1.293,3.167],P=0.002;3级高血压的OR=3.027,95%CI[1.665,5.503],P=0.000.结论 年龄段(50~岁)、年龄段(60-岁)、年龄段(70~岁)、性别男、2级血压、3级血压等可能是促进粤港地区EH肝阳上亢证形成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娇;周迎春;刘彬;黄桂琼;陈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C5a/C5aR通路对约氏疟原虫17XL(Py17XL)的增殖及其对BALB/c小鼠致死率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小鼠分为正常BALB/e组和C5aR-BALB/c组,每组5只,相同剂量的P.y17XL(2x105)分别感染正常BALB/c组小鼠和C5aR-/-BALB/c组小鼠,于感染后0、2、4和6 d观察两组小鼠原虫血症和存活率的变化,并且采用ELISA检测感染P.y17XL BALB/c小鼠血清中C5a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相比,C5aR-/-组小鼠生存期缩短.P.y17XL在C5aR-/-组小鼠的原虫血症较野生株小鼠高(P
作者:刘太平;许桂莲;欧倩怡;徐文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泉州市2009年流感活动情况及其型别特征.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对泉州市流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全市流感样病例占就诊人数的0.26%~2.34%:全年采集监测标本1 392份,经RT-PCR法检测样本阳性率为22.34%;经MDCK细胞分离流感毒株134株,其中季节性H3N2和H1N1型各占60.45%和11.19%,甲型H1N1流感占21.64%,B型占6.70%.结论 2009年泉州市流感春夏季以季节性H3N2亚型流感为优势毒株,秋冬季以甲型H1N1流感为流行株,需加强泉州市流感监测和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研究.
作者:李锋平;刘江艺;王伟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山市黄圃地区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型构成,为中山市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和预防计划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 抽取92例经血红蛋白电泳筛查并经临床诊断为地中海贫血的患者静脉血,用Gap-PCR方法检测α地中海贫血患者3种常见基因缺失和用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β地中海贫血患者17个常见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对92例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检测出α地中海贫血60例(65.2%),β地中海贫血32例(34.8%),其中60例α地中海贫血患者3种基因缺失中,检测出-SEA54例(71.1%)、-α3.7 15例(19.7%)、-α4.27例(9.2%),其基因型以-SEA/αα常见(63.2%).32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突变位点CD 41-42 10例(31.4%)、CD17 7例(21.9%)、IVS-Ⅱ-654 7例(21.9%)、-28 2例(6.3%)、CD43 2例(6.3%)、CD71-72 1例(3.1%)、BE 1例(3.1%).结论 中山市黄圃地区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型中α地中海贫血患者以-SEA/αα基因型为常见,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以CD 41-42点突变为常见,为本地区开展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参考资料.
作者:曾桂胜;陈肇杰;李志刚;张艳芳;陈耀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医学软体动物种群分类情况.方法 对在福建省内收集的标本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信息描述、标本保存,并建立相关数据库.结果 共收集制作记录完整且符合生物学各项研究要求的医学软体动物的标本15种,752份.结论 建立了福建省内完整的医学软体动物种群分布数据库及标本永久保存的资源共享平台.
作者:陈宝建;李莉莎;张榕燕;李燕榕;林陈鑫;郑国斌;方彦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09年肠道病毒71型广州分离株GZHY09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分析比对.方法 从GenBank上选不同地区的EV71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相互重叠的覆盖病毒整个基因组序列的12对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12个基因片段,通过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并参考国内外各EV71基因型的分离毒株,用MEGA4软件进行进化树分析,用DNAStar软件中的MegAlign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2个重叠基因片段序列拼接获得EV71全基因组序列,共7404个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VP1区,GZHY09株与中国大陆的Anhui08、Zhejiang08、Shenzhen08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高,其中以Anhui08高(97.7%).结论 GZHY09属EV71病毒的C4亚型.与近年我国大陆地区流行的EV71株在进化上属于同一基闪型,与Anhui08、Zhejiang08、Shenzhen08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作者:常彦敏;许沙沙;徐霖;冯发深;何霞;王铸;张定梅;黎孟枫;曹开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2000-2009年世界各地不同物种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进化特征和关键位点的变异情况.方法 从NCBI数据库下载所需序列.采用生物信息软件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种系发生树的构建,以及序列特性的分析.结果 新型流感病毒和猪/禽流感病毒NA蛋白在进化关系上非常接近.并且抗原决定簇和糖基化位点的变异也大致相同.结论 新型毒株NA蛋白可能由早期的H1N1猪/禽流感病毒进化而来.在进化过程中,一些重要位点的变异导致NA蛋白发生抗原性变异,从而导致流感的大爆发.
作者:王妮莎;马文丽;危敏;张宝;郑文岭;向星宇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