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胜斌;曹振东;张薇;戚清权
目的 探讨高位截瘫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高位截瘫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2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高位截瘫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双肺感染为主(64.5%),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G-)杆菌(72.6%),死亡率为11.3%.结论 高位截瘫合并肺部感染与患者呼吸系统功能改变相关,多为坠积性肺炎,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应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作者:杨为;唐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人工流产术后应用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对出血天数、并发症、月经复潮时间等的影响以及患者依从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人工流产300例,随机分为术后口服炔雌醇去氧孕烯组(A组,106例)、炔雌醇环丙孕酮组(B组,96例)和对照组(C组,98例),A组和B组分别于术后当天开始予以口服相应药物.随访期内观察患者术后出血天数、月经复潮时间、感染率、再次计划外妊娠率,评价用药依从性.结果 A组和B组的术后出血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坚持用药者与C组共169例中有15例发生意外妊娠,意外妊娠率为8.9%.坚持服药至本研究终点的78例中无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坚持1个周期的女性占入组的73.8%(149/202),但是继续用药者仅占入组时的38.6%(78/202).担心COC影响体重是女性未能坚持服药的主要因素.结论 人流术后应用COC可以减少术后出血、盆腔感染,缩短术后月经复潮时间,坚持使用可降低再次意外妊娠的风险.由于对COC认识存在误区,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
作者:张常青;李玲玲;邱秋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蝇类是一类重要资源昆虫,而且是一种卫生害虫.蝇类鉴定有着重要意义与价值,本文就分子标记在蝇类研究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作者:胡佳林;郑学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人体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寄生在人或其他动物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病,该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是当前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1].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多有误诊现象发生.我院近2年收治不典型肝吸虫病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洋;王非;赵新颜;齐志群;粟绍刚;冯曼玲;谷俊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局部CD8+和PD-1+淋巴细胞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鼻咽癌肿瘤组织和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的CD8+和PD-1+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 鼻咽癌肿瘤组织中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为(10.68+6.81)%,与慢性鼻咽炎组织的(28.5±9.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中PD-1+淋巴细胞为(10.4±5.95)%,与鼻咽炎组织的(6.8±3.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中PD- 1+/CD8+淋巴细胞比率为(1.24±0.91),与鼻咽炎组织(0.28±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PD-1+/CD8+淋巴细胞比率升高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CD8+淋巴细胞减少,PD-1+巴细胞增加,提示PD-1可能参与鼻咽癌免疫逃逸,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钟碧玲;彭辉;李亦明;王贵明;陈艳宇;刘巧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为适应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寄生虫学教学的要求,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教学成为现今教学改革中的常用手段,但是经典的PBL模式教学在实践中又面临诸多困难,如教学时间、师资配备和教学资源有限等.网络教学具有资源丰富、互动快捷、灵活高效等优点,为教学提供了极佳的技术平台.本研究结合两者的优势,开展了“基于网络互动平台的《医学寄生虫学》PBL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改进计划.
作者:曹毅;彭恒;张冬梅;潘卫庆;朱淮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居民恶性肿瘤的患病分布特征,为建立完善的肿瘤登记报告制度提供支持.方法 对福建省2009年肿瘤患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样本构成比比较采用x2检验,样本患病率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 福建省恶性肿瘤年平均粗患病率为128.77/10万,其中胃癌粗患病率高为18.85/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患病的14.64%;常见恶性肿瘤除乳腺癌和宫颈癌外,其余恶性肿瘤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恶性肿瘤总体标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省恶性肿瘤患病高峰年龄段位于55 ~65岁,不同地区恶性肿瘤患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福建省居民恶性肿瘤患病分布存在一定规律,为制定综合防治恶性肿瘤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薛灵抒;赖以刚;李文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验证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在胶质瘤MGR2细胞中的存在,研究姜黄素对TRP通道的电生理影响,探讨姜黄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MGR2;利用膜片钳技术检测胶质瘤细胞MGR2的电生理特性,验证并分离TRP离子通道.使用薄荷醇、无Mg2+内液、酸以及非特异阻断剂2-氨基乙氧基苯硼酸(2-APB)及钆离子(Gd3+)对TRP通道的敏感性进行检测.记录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TRP通道电流幅度的影响.结果 神经胶质瘤细胞MGR2是一种非可兴奋细胞,其细胞上表现出TRP离子通道的电生理特性.该通道对薄荷醇不敏感,对酸的反应不明显.对细胞内液低Mg2+有(24.2±4.1)%的TRP电流增加(n=12,P<0.05),200 μmol/L 2-APB及10 μmol/L Gd3+对TRP电流分别有(46.4±4.5)%及(73.2±3.6)%的增加(n=12,P<0.05).姜黄素对TRP通道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和可恢复性.结论 TRP通道在胶质瘤细胞MGR2中存在,姜黄素对TRP通道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为姜黄素抑制肿瘤增殖的可能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杨幸怡;张晓晨;朱燕燕;庄绪莹;赵虎;顾怀宇;李朝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2001-2010年间国内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的概况.方法 选用万方资源数据库作为资料源,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正式刊载的201篇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文献,进行计量的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在万方资源数据库发表的有关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文献的数量(仅2009年就发表了32篇)及质量均呈现增加的态势,临床研究范围广泛,其中脑血管疾病抑郁症49篇,更年期抑郁症12篇,产后抑郁症10篇,老年抑郁症7篇;文献大多采用8、6、4周为1个治疗周期,分别占54、25、20篇.结论 从计量分析结果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略显优势,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在诸多方面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陈晓敏;吕志平;陈磊;陶杨;丁秀芳;朱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监测扬州市一类疫苗预防接种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扬州市预防接种反应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010年扬州市11种一类疫苗共接种741 552剂次,报告预防接种反应363例,反应发生率为4.90/万;江都市高为6.77/万、开发区低为3.31/万,不同地区预防接种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7,P<0.01);7月高为14.23/万,2月低为1.32/万,不同时间预防接种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99,P<0.01);反应发生率以无细胞百白破三联(DPaT)高为13.49/万,脊灰疫苗(PV)低为0.46/万,不同疫苗预防接种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365.44,P<0.01);发生反应类型一般反应以发热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监测及时报告率、调查率、诊断分类率和规范处置率均为100%.平均每报告处置1人的费用为0.07万元.结论 扬州市预防接种反应发生率低,预防接种反应监测系统比较完善,建议加强预防接种反应监测、规范安全接种操作,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反应处置能力,增加处置经费的投入.
作者:杨冬梅;朱道建;黄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三峡库区15个区县,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随机抽取4个村(居委会)为调查点.以本地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问卷,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卵;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12岁儿童蛲虫卵.结果 共调查30 820人,寄生虫感染者3 982人,总感染率为12.92%,各区县感染率在3.86%~24.90%之间,不同区县总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5.16,P<0.01).蛔虫、钩虫、鞭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为8.62%、4.18%、0.57%、4.73%,蛔虫感染率高于其它3种(x2=2354.35,P<0.01);男性、女性感染率分别为12.82%、1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P>0.05).总感染率、蛔虫、钩虫感染率均以60~岁组高,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32,P<0.01).以学龄前儿童(13.64%)、农民(13.29%)、学生(11.61%)为高,明显高于其它职业人群(x2=41.23,P<0.01).以文盲(18.24%)、小学(14.01%)、学龄前儿童(13.64%)为高,明显高于其它学历人群(x2=214.43,P<0.01).钩虫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F=43.86,P<0.01).以感染1种寄生虫为主,占91.50%.结论 与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相比,三峡库区人群士源性线虫感染率大幅度下降,但其感染仍然普遍,感染以蛔虫为主,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农民感染较高.
作者:吴成果;罗飞;蒋诗国;罗兴建;谢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以ELISA法测定血浆D-dimer含量.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浆D-dimer含量分别为(2.62±0.91)、(2.16± 0.78) μg/L,均较正常对照者的(1.74±0.63) μg/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加重期血浆D-dimer含量也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结论 D-dimer增高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病理生理改变的结果,而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刘玉春;刘永翠;林士军;叶建华;邹莲霞;陈雄;张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某市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调查睡眠质量.结果 1 737名交通警察,SCL-90总分呈阳性(>160分)者高达50.5%,阳性比例高为躯体化因子(48.8%);睡眠质量好的警察占64.7%,差的占35.3%.睡眠质量差的交通警察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睡眠质量好的交通警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45%的交通警察主观睡眠质量较差,49.2%入睡时间长,47.2%存在睡眠障碍,25.8%存在日间功能障碍;PSQI各成份与SCL-90各因子间大部分呈正相关(r>0.3,P<0.05).结论 交通警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偏差,主要睡眠问题表现为主观睡眠质量较差、入睡时间长和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睡眠问题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廖阳;麦诗琪;邓在明;张建生;王致;刘移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早中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奥美沙坦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雷公藤多甙.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和谷丙转氨酶(ALT)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4.29%,治疗组的疗效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UAER、β2-MG和MCP-1水平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P<0.05或<0.01),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治疗组SCr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出现明显下降(P<0.01),而治疗组ALB水平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出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的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甙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DN疗效显著,其机理可能与降低MCP-1水平有关,并且毒副作用较小.
作者:吴胜斌;曹振东;张薇;戚清权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聚集性疫情,了解布病疫情的流行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牲畜交易市场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分别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初筛和确诊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检测241人,37人感染布氏菌,其中27人为确诊病例,10人为隐性感染者,未发现危重和死亡病例;布病感染者以慢性起病,其中发热、乏力占81.08%,肌肉关节酸疼占67.57%;接触羊是布病疫情的主要危险因素,几乎所有感染者都曾接触过羊(35例);同时从事动物销售、屠宰、运输等工种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广州市布病疫情不断上升,职业人群是布病防控的重点,应加强布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动物检验检疫.
作者:张豪;刘小宁;任文锋;郭荣同;潘志明;胡玉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越南是西太平洋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严重的主要国家之一,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疫苗的广泛应用,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以下就越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状况和主要流行特点进行综述,为我国云南、广西省乙脑防治控制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卢云兰;周红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1987-2010年中国大陆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种系进化、基因分型和遗传变异性.方法 从GenBank/NCBI上获得中国大陆来源的具有完整VP1或近似完整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信息的413株EV71毒株进行分析,采用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计算相同或不同基因型及基因亚型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相似性.结果 1987-2010年,中国大陆20个省、市或地区均分离到具有完整VP1序列的毒株,且2008年以来数量陡增;中国大陆流行的主要是C型,只有2008年安徽和2009年湖北发现了A型;各基因型在43、58、142、164、167、184、240、249、292等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特异性变异;从健康人体内分离的HQ129932毒株与其他序列比较,氨基酸无特异性变异.结论 C型株可能具有更强的传染力;氨基酸位点变异对于EV71病毒进化有重要意义;VP1基因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联;应加强C4a亚型疫苗候选疫苗株对其他基因型毒株的交叉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江丽凤;叶鹏凌;高风华;冯谦谨;郭中敏;陆家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运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 ARIMA)对长沙市天心区的肺结核发病数进行曲线拟合与模拟,为肺结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析2003-2010年天心区肺结核发病数据,分模型识别、参数估计、模型诊断3个步骤建立ARIMA季节性模型,利用2011年1-4月天心区肺结核发病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并预测未来1年的月发病数.结果 ARIMA(1,0,1)×ARIMA(0,1,1)12模型较好地拟合了2003-2010年天心区肺结核发病情况,其计算201 1年1-4月天心区肺结核发病数的模拟值(38、32、41、47例)变化趋势基本符合实际值(34、44、46、48例)变化趋势.未来1年(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肺结核发病数将略有增加,月发病数均值为44例.结论 ARIMA(1,0,1)×ARIMA(0,1,1)12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天心区肺结核发病情况,可以用于天心区肺结核发病数的预测.
作者:付志勇;陈秋萍;陈田木;吴英;兰泽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登革病毒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广泛传播,登革热发病率猛速增长,威胁着世界40%人口的生命健康,成为了各国政府,社会各组织关注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当今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登革疫苗.目前已研发了一系列登革疫苗候选株,其中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重组嵌合疫苗和DNA疫苗,并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尽管登革疫苗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一种许可疫苗应用于临床.本文就登革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许少坚;张仁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缺血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压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空气压缩机制成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缺血后处理组(Ⅰ-PostC组)压疮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大鼠为空白组(S组),采用AnnexinV-FITC联合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 IPC组和I-PostC组的凋亡率较低,分别为(5.8±1.03)%和(5.5±1.09)%,同时,S组细胞凋亡现象罕见,凋亡率为(1.0±1.07)%,而IR组凋亡情况较严重,凋亡率为(9.5±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S组与IR组、S组与IPC组、S组与Ⅰ-PostC组、IR组与Ⅰ-PostC组、IR组与I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C组与Ⅰ-Post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能诱发大鼠细胞凋亡的发生,缺血处理可降低细胞凋亡的发生率,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对降低压疮细胞凋亡率的效果相似.
作者:王华军;黄惠根;镇春;镇艳;温作珍;静进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