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航
目的 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诊断继发不孕的病因,评价腹腔镜对继发不孕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腹腔镜检查,对132例继发不孕妇女的不孕原因和盆腔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器质性病变114例,检查阳性率为86.4%.其中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慢性盆腔炎是引起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结论 女性生殖道炎症和宫腔手术操作引起盆腔感染是引起继发不孕的重要原因.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对继发不孕症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可在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可在直视下通液,动态观察输卵管通畅度和形态,是继发不孕患者首选的治疗手段.
作者:杨爱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联合用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对自愿接受保守治疗的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132例行甲氨喋呤(MTX)+米非司酮+中药联合用药.结果 成功治愈率90.91%,中转手术12例,占9.09%.药物不良反应出现48例,占36.36%,以胃肠道反应为主,无脱发及骨髓抑制发生.结论 联合用药方法简单有效,安全经济,无创,保留生育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丰晓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对1 139名公务员进行两对半定量检测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相同的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性检测;日常门诊和住院病人3 745人用ELISA进行两对半定性检测.结果 公务员TRFIA定量检测HBsAg阳性(>0.5 ng/ml)率6.4%;ELISA定性检测相同标本HBsAg阳性率6.2%;公务员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10 mIU/ml)率62.3%;日常门诊和住院病人ELISA定性检测HBsAg、HBsAb阳性率分别为11.8%、44.1%.结论 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更高,临床意义更广泛,尤其是HBsAg和HBsAb.
作者:刘云峰;刘中国;杜利容;邓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方法 169例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86例应用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疗效.结果 治疗组惠儿体温下降,咳嗽减轻,疾量减少,咳痰困难程度减轻,舌红苔黄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4.0%.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0.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毒副作用小,有较强的退热、镇咳、化痰等作用.是治疗小儿病毒性支气管肺炎的理想用药选择.
作者:王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儿童学习的影响及其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长问卷及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教师f*-I卷对75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及其父母及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对所有家长及教师的调查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有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成绩多居于中等水平.结论 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应采取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切合实际的方法进行.
作者:黄丽云;周经兴;陈梅;余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应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组(A组)38例和异丙酚组(B组)34例;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苏醒时间和镇静评分(OA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的HR、MAP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值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术中循环较稳定;B组患者清醒时间短于A组且B组OAAS评分明显高于A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靶控输注可较好地抑制LC中机体的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海洪;肖晓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小儿腺样体切除术中应用全身麻醉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51例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于手术开始时选用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实施控制降压,术毕待患儿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结果 全组患儿术中麻醉及循环呼吸等均保持平稳,手术完成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全麻下采用控制降压,合理补液,同时加强术中监测和围术期管理,可以提高鼻内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作者:官元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脑卒中患者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抑郁的发生率达20%~30%,严重影响其康复及日后的生活质量[1].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 slroke depression,PSD)的影响.
作者:侯兰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白内障是常见的眼病和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主要的手术方式有白内障囊内摘除、白内障囊外摘除、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等.
作者:廖小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由于高能致伤因素增多,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骨折多呈粉碎性或多段,治疗较为复杂,如处理不当往往发生骨折不愈合与感染.
作者:张作权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观察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手术中对心血管应激反应和血糖变化的影响,评价其在手术中的镇痛作用及效果.方法 将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以咪唑安定、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和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维库溴铵、异氟醚维持麻醉,切皮前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 1次,以后不再追加;B组麻醉前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100 mg,诱导同A组,切皮前不用芬太尼;C组诱导不用芬太尼,余同B组.记录诱导前、插管时、手术开始即刻、腹腔充气时、手术开始后15 min、30 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值(BS)值.结果 在各时点A组与B组HR、MAP、BS及其他麻醉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丙泊酚和异氟醚用量明显多于A组和B组(P<0.01),C组在手术后15 min、30 min、手术结束时的HR、MAP、BS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或P<0.01).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中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有协同镇痛作用,但单独使用时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较弱,有较强的心血管反应.血糖明显升高.不宜代替芬太尼单独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
作者:冯鹏玖;蒋宗滨;黄剑锋;王永;肖永;马相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评价纳络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5例Ⅱ型呼吸袁竭伴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予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气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注射刺(0.4 mg/支),首剂负荷量0.8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静脉注射,以后给予纳络酮1.2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连用3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26例(86.7%),对照组总有效19例(5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纳络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胡德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维持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 40例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标准原则(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R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咪唑安定0.04 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5-2.0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C组:用2%安氟醚吸入;R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丙泊酚注射液400 mg+瑞芬太尼1 mg按75滴/min的速度静脉输注.记录病人麻醉诱导前,切皮后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 C组病人切皮后、术毕的MAP、HR升高的程度比R组病人明显.两组病人切皮后和术毕的MAP分别与诱导前的MA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静吸复合麻醉下LC比较,人工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混合液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时,麻醉维持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早,安全可行.
作者:杜良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CD5+B细胞和CIM/CD8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对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前后周围血中CD4/CD8比例和CD5+B细胞的百分率和3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高峰期周围血CD4/CD8比例显著低于病情恢复期,且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CD5+B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高峰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恢复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和T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相关,而CD5+B可能在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机制中发挥作用.
作者:瞿志军;李国航;黄兴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胆内瘘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以来收治的6例胆内瘘病人的诊治情况.结果 6例病人术前均诊为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术中发现为胆囊十二指肠瘘3例.胆囊结肠瘘3例,瘘口直径在1.0 cm以内.行胆囊切除、瘘口修补.无手术死亡,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胆内瘘是胆石症的一种少见且复杂的并发症,诊治过程复杂,误诊率高,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瘘口直径在1.0 cm以内行胆囊切除、瘘口修补是安全的.
作者:李航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及转化生长因子13.(TGFβ1)基因在人食管癌(E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6例人食管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及TGFβ1基因表达蛋白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nm23-H1和TGFβ1表达水平与食管的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食管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nm23-H1、TGFβ1基因表达水平同时降低,预示食管癌的转移和预后不良.
作者:张明伟;王芳;张雷;尚宪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术治疗有症状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对26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行治疗,26例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均超过50%.结果 支架植入后即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造影检查,全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前26例平均狭窄率评估为80.6%.术后残余狭窄率均<10%.1例病人在围手术期内发生较严重的迷走反射,经升压药及阿托品等治疗后迅速好转;另有1例发生穿刺点血肿,一周后渐消退,其余病例在围手术期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有症状的重度椎一基动脉狭窄的有效、安全的一种方法.
作者:吴秋义;蔡斌;郭刚;陈文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前庭大腺囊(脓)肿是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多数情况是慢性感染导管粘连,引起开口部堵塞,使腺体分泌物不能排出而潴留时形成囊肿,急性感染可形成脓肿.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作者:陈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腹二维超声诊断宫外孕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7年我院96裂型宫外孕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观察子宫内膜厚度,结合血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综合判断.结果 96例宫外孕中,流产型9例,占9.3%;破裂型15例,占15.6%;未破裂型67例,占69.7%;陈旧型5例,占5.2%.结论 超声诊断宫外孕准确率高,检查迅速且无痛苦、无创伤,可作为妇产科急症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晓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细胞凋亡是一个复杂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生理过程,在胚胎发育、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作者就机体免疫过程与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凋亡与一些疾病发生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屈二军;胡建业;陈兰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