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市200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点分析

蔡衍珊;刘于飞;王玉林;胡文穗;陈雄飞

关键词:肝炎, 流行病学分析, 预防控制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6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掌握流行规律,提出防控对策.方法 对广州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综合年报表和生育期妇女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2006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为119.5/10万,死亡率为0.3/10万.乙肝发病多,占已分型肝炎的76.2%,发病率为83.2/10万.15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200例,占乙肝总报告病例数的3.2%,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共监测生育期妇女3 952人,HBsAg阳性576人,阳性率为14.6%.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133人,占3.4%.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329人,占8.3%.结论 乙肝发病率直接影响病毒性肝炎总发病率.对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是控制乙肝的主要策略.必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杜绝乙肝病毒经血传播.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检验医学专业临床微生物学实习教学改革探讨

    对检验医学专业临床微生物学实习进行系列教学改革,包括系统理论知识培训、系统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科研能力培训和考核方式改革.

    作者:芮勇宇;耿穗娜;王前;裘宇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广州市200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6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掌握流行规律,提出防控对策.方法 对广州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综合年报表和生育期妇女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2006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为119.5/10万,死亡率为0.3/10万.乙肝发病多,占已分型肝炎的76.2%,发病率为83.2/10万.15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200例,占乙肝总报告病例数的3.2%,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共监测生育期妇女3 952人,HBsAg阳性576人,阳性率为14.6%.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133人,占3.4%.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329人,占8.3%.结论 乙肝发病率直接影响病毒性肝炎总发病率.对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是控制乙肝的主要策略.必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杜绝乙肝病毒经血传播.

    作者:蔡衍珊;刘于飞;王玉林;胡文穗;陈雄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毒力相关基因cagA的分布与临床胃疾患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毒力相关基因cagA的分布及与临床胃部疾患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取30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粘膜病变组织并确定H.pylori感染;用PCR方法对H.pylori-cagA基因进行检测,并对cagA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①共分离培养H.pylori临床菌株148株,其中来自慢性胃炎38株,消化性溃疡36株,萎缩性胃炎48株,胃癌26株;②148株H.pylori临床分离株中cagA阳性菌株140株.结论 本地区临床胃疾患病人中H.pylori的检出率为48.36%(148/306),cagA的阳性率为94.59%(140/148),cagA基因与标准菌株cagA序列相比对有一定的差异.cagA在各个类型的胃部疾病中的检出率都比较高,提示cagA的存在与H.pylori感染有关,但是与临床感染疾病类型无关.

    作者:高艳萍;原素梅;郝素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在β地中海贫血植入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建立单细胞MGB探针荧光PCR检测β地贫的方法以及在β地贫PGD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获取β地贫基因携带者单个淋巴细胞,建立稳定的单细胞MGB探针荧光PCR检测技术,并对2例双方均为β地贫基因携带者的夫妇应用MGB探针荧光PCR进行了β地贫的PGD.结果 利用单细胞MGB探针荧光PCR检测了β地贫基因携带者的200个单个淋巴细胞的基因型,平均扩增效率为94%,平均等位基因脱扣(ADO)率为2.5%.对两对夫妇进行4个周期PGD,共活检16个胚胎,获得16个卵裂球,其中15个卵裂球扩增成功,扩增效率为93.8%,ADO率为6.2%.14个胚胎经PCR分析后获得明确诊断,移植了4个胚胎,获得1例临床妊娠.孕11周时经腹吸取绒毛,证实为完全正常胚胎,终分娩了一正常女婴.结论 应用单细胞MGB探针荧光PCR技术可对β地贫以及其它单基因遗传病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达到优生目的.

    作者:尹爱华;张祥忠;何蕴韶;梁驹卿;吴菁;麦明琴;潘小英;张畅斌;梁国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钩端螺旋体病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钩端螺旋体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早期容易误诊,实验室诊断在该病的防治工作中极为重要.目前应用的实验诊断方法较多,有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本文对目前应用的检测技术作一综述.

    作者:赖植发;陈守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流感病毒A/FM/47(H1N1)血凝素基因克隆、序列分析

    目的 对流感病毒A/Font Monmouth/47(H1N1)血凝素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方法 用SPF鸡胚增殖毒株,提取病毒基因组总RNA,应用RT-PCR技术扩增该病毒株的HA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定HA基因核苷酸序列.结果 该毒株的HA基因全长为1 677 bp,含有完整的阅读框架,编码545个氨基酸;BLAST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毒株HA基因与其他H1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8%.结论 该毒株HA核苷酸序列发生了变异,出现多处碱基替换,可能是病毒毒力增强的原因.

    作者:王艳芳;闵晓莉;杨子峰;何金洋;孙立;王新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宫颈常见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相互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人巨细胞病毒(HCMV)、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宫颈癌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研究组宫颈癌患者40人,对照组宫颈光滑患者60人、宫颈糜烂患者60人应用病原体培养及聚合酶联反应(PCR)法、DNA提取分型、膜式液基超薄细胞检测等方法,进行4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感染HPV16、1s、31、33、35、52、58的感染率分别为97.5%和11.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HPV6、11、HSV-2、HCMV、CT的感染率分别为47.5%、20%、10%、35%,对照组HPV6、11、HSV-2、HCMV、CT的感染率分别为20%、10.83%、7.5%、20.83%,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病原微生物相互之间感染无相关性.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而HSV-2、HCMV、CT感染与宫颈癌无明确的关系,4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之间无相关性.

    作者:童晓霞;柳晓春;苏蓉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桑拿按摩女性从业人员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桑拿按摩女性从业人员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05名从事桑拿按摩的女性进行面对面的匿名健康问卷调查及血标本检测梅毒.结果 305名被调查人员中平均年龄(24.27±4.73)岁;未婚占56.7%;文化程度主要为初中,占68.2%;89.2%的调查者听说过梅毒,其获得途径主要为电视,占48.9%;初次性交年龄集中在18岁、19岁和20岁,占总体53.7%;近1个月与非固定性伴安全套使用情况为47.5%;52.13%承认有卖淫行为;54.1%曾有性病症状;14.1%的人缺乏正确的求医行为.梅毒阳性率为2.30%.结论 桑拿按摩女性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普遍存在高危性行为,严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其梅毒感染率高,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谭雪玲;王千秋;黄澍杰;周丽丽;冯丽珊;黄丽卿;吴志周;黄东辉;卢和琨;李育林;郭震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249例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人脾脏切除后转归情况分析

    目的 总结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人脾切除术后的转归情况,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原则.方法 收集我院1996-2006年249例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的转归情况及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病人的存活率为98.4%,并发症的出现率为13.65%,除4例患者因肝功能严重损害并出现黄胆而死亡外,其它并发症患者经对症综合处理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巨脾型晚血患者行切脾手术后,常发生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的对症处理.

    作者:李平;丁建忠;黄启发;王锦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梅州市2001-2006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梅州市2001-2006年狂犬病的流行特征,为狂犬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梅州市2001-2006 年狂犬病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表,运用Excel 2003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06 年共发病12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3/10万,病死率100%.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男女比例为1.76:1,发病职业以农民多,占57.48%.结论 梅州市狂犬病防制形势严峻,尤其是五华县.犬只密度高、犬免疫率低、疫区处理不彻底及群众防病意识不高是疫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加强犬只管理、提高犬免疫率、宣传教育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谢坤清;林立新;杨翼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深圳市福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福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和流行特征.方法 用血清免疫学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查抗体,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结果 全区共调查2 176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30%,男性为3.02%,女性为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群中不同年龄组表现了不同的感染率,高感染率的年龄组主要分布在30~49 岁.73%的被调查者吃过淡水鱼生,55%的家庭刀具、砧板没有生熟分开.结论 福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吃淡水鱼生、生熟混用刀具是感染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们不良饮食习惯.

    作者:范苏云;黄慈林;刘莹;李丽廉;石向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广州市2005-2006年鼠疫宿主动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1 797只,分属2目2科4属6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 707只,食虫目动物90只,总鼠密度为10.80%,鼠密度为10.26%;在171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有蚤鼠只61只,捡获蚤265匹,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鼠染蚤率为35.67%,总蚤指数为1.55;黄胸鼠蚤指数为2.56;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 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黄胸鼠蚤指数较高,应引起重视.

    作者:潘志明;郭荣同;高雨藩;任文锋;刘小宁;李钏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Ex3,survivin-2B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Ex3,survivin-2B mRNA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50例乳腺癌及癌旁5 cm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的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Ex3、survivin-2B mRNA表达,半定量分析电泳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基因.结果 50例乳腺癌标本中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 Ex3、survivin-2B mRNA均高表达,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 mRNA与survivin-△Ex3,survivin-2B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呈正相关(P<0.05),survivin-△Ex3,survivin-2B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Ex3、survivin-2B系重要的凋亡蛋白抑制因子,与其他预后指标联合检测可望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作出更准确的预测.

    作者:贺勇;章乐虹;张昊;杨基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重复异位妊娠32例分析

    目的 分析引起重复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探讨重复异位妊娠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对32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重复异位妊娠的病因主要为盆腔炎症及输卵管病变,占81.3%,无盆腔炎、无输卵管炎比有盆腔炎、有输卵管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例为异侧输卵管妊娠65.6%,11例同侧输卵管妊娠34.4%,2例为输卵管残端妊娠.22例手术治疗,10例保守治疗.本组32例重复异位妊娠,宫内足月妊娠6例,占18.8%.结论 积极彻底治疗盆腔病变,对首次异位妊娠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或术式,可改善输卵管妊娠后生殖状况.对重复异位妊娠者应根据手术时患侧输卵管的病变范围、对侧输卵管情况及患者对生育的迫切态度而定,尽可能作保守性手术或保守治疗,以后仍可得足月妊娠.

    作者:谢图强;彭顺英;伍凤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

    目的 探讨定性研究方法在结核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中的应用.方法 联合采用专题小组讨论和个人深入访谈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探讨结核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结核病影响所有预测领域的生存质量,包括总体健康感觉、躯体感觉、心理健康、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病人的社会耻辱感、药物负担、长期治疗的耐受性、性功能的紊乱、收入的减少以及恐惧也会对病人的生存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 尽管有合适的药物治疗,结核病及其治疗仍然对病人的生存质量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医疗工作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不仅要关注其躯体康复还必须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秀惠;杨本付;庄斌;颜炳光;王银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人体寄生虫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

    人体寄生虫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保存与利用价值.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收藏保存有较丰富的人体寄生虫种质资源,分属于4门、12纲、43科、189属、496种,包括36 196份玻片标本以及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广州管圆线虫、弓形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的cDNA文库等.这些标本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吕志跃;梁炽;郑焕钦;甘明;吴瑜;孙希;吴忠道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江西省蛔虫感染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江西省蛔虫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蛔虫卵阳性者为病例组,同一调查县粪检虫卵阴性者为对照组,按性别、年龄(±5)配对,共收集255对病例和对照.Epi Info 6.0建立数据库,SAS8.2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饭前、便后洗手是蛔虫病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352和0.474;瓜果不洗即食、喝生水是蛔虫病的危险因素,OR值为1.753和1.722;使用卫生厕所是可能的保护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OR值为0.375.结论 饭前、便后洗手,瓜果不洗即食和喝生水是江西省蛔虫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谢曙英;陈红根;曾小军;姜唯声;杭春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麻醉前的应用

    目的 探讨麻醉前应用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例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0例,A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 mg/kg,总量不超过2.5 mg;2 min后静脉注射氯胺酮0.15 mg/kg,总量不超过10 mg,5 min后行硬膜外穿刺.B组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方法同A组;观察注药前、注药后5、10、20、30 min,心率、血压、血氧饱合度,患者对硬膜外穿刺的配合程度,两组患者术中使用芬太尼情况,术后24 h随访,患者对麻醉操作的遗忘情况.结果 A组注药后心率、血压下降(P<0.05),B组心率、血压升高(P<0.05).A组患者配合硬膜外穿刺操作明显好于B组(P<0.01);A组使用芬太尼患者明显少于B组(P<0.01);A组对麻醉操作遗忘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 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有很好镇静、遗忘、镇痛作用,无呼吸抑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林兵;陆玉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四种初筛试验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评价

    目的 评价四种初筛试验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10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1株,分别进行头孢西丁纸片、MHA中添加4%NaCl的头孢西丁纸片、MHA中添加2%NaCl的苯唑西林纸片、苯唑西林-盐琼脂,以PBP2a胶乳凝集作为MRS检测标准,按CLSI 2006版标准操作和判读结果.结果 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头孢西丁纸片、MHA中添加4%NaCI的头孢西丁纸片、MHA中添加2% NaCl的苯唑西林纸片、苯唑西林-盐琼脂检测MRS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6.3%和100.0%、85.2%和100.0%、77.8%和100.0%、92.6%和94.5%,其中2株苯唑西林-盐琼脂24 h未生长但延长至48 h生长,48 h内敏感性100.0%;对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四种方法检测MRS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8%和80.0%、95.6%和80.0%、95.6%和80.0%、100.0%和80.0%(P>0.05).结论 四种方法均能可靠检测MRS,头孢西丁纸片和苯唑西林-盐琼脂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宋焰桃;徐元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应用Dil标记的氧化高密度脂蛋白观察人单核细胞源性的树突状细胞成熟的研究

    目的 探讨氧化修饰高密度脂蛋白(OxH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对人单核细胞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人外周血清中离心提取高密度脂蛋白,经氧化后,分别用Dil荧光标记.将人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加入包含rhGM-CSF(20 ng/mL)和rhIL-4(20 ng/mL)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分化为DCs.以PBS作阴性对照,分别与50 μg/mL的标记好的OxHDL和HDL混合培养48 h后,动态观察DCs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DCs成熟表型(CD1α、CD80、CD86、HLA-DR).结果 使用Dil标记的方法良好地显示了DCs摄取OxHDL的形态学变化,OxHDL可促进DCs成熟表型HLA-DR、CD1α的表达(P<0.05),而HDL无此作用.结论 Dil是适合DCs形态学研究的良好的荧光标记物,OxHDL可促进DCs成熟.

    作者:尹学亮;李志梁;傅强;严全能;吴宏超;吕永恒;缪绯;刘映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