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燕;李妍;董文其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鱼病口服疫苗,并进行鱼体内的示踪研究.方法通过物理方法(油/水/油)制备包裹模式蛋白的PLGA微粒;将FITC标记蛋白与PLGA结合,观察该新型疫苗在鱼体内的消化过程;将特异性尘螨Der f1蛋白结合PLGA口服给予鱼,不包裹PLGA的Der f1蛋白作为对照,运用ELISA方法测定该疫苗给予后不同时间在血液中的含量.结果PLGA包裹的荧光标记蛋白在消化道1 h内即可被鱼小肠上皮细胞吸收,24 h小肠消化道内残余很少.包裹特异性尘螨Der f1蛋白的PLGA微粒给予鱼1 h后血液中特异性蛋白浓度高,2、4和24 h后仍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而不给药对照或Der f1直接给予则在鱼血液中不能测到该特异性蛋白.结论以PLGA为佐剂的蛋白鱼病疫苗可通过消化道吸收入血,是一种新型的鱼病口服疫苗给药系统.
作者:李荔;刘志刚;喻海琼;邓利;王勤;马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监测台山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0年后儿童血清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HBVM)的变化.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全市共抽2个村的138名儿童为研究样本.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2002年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81.88%,全程接种68.84%.其中1~9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1.52%,10~14岁为69.56%.1~14岁儿童HBsAg携带率、抗-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分别从1992年的21.09%、53.91%、57.81%降至2002年的4.35%、22.46%、34.78%,其中1~9岁儿童的HBsAg携带率、抗-HBc阳性、HBV感染率分别从1992年的18.95%、42.48%、45.10%降至2002年的2.17%、15.22%、29.35%.乙肝疫苗接种后,1~3岁儿童抗-HBs阳性率为28.57%~55.56%.由于实施了加强免疫,4~14岁儿童的抗-HBs阳性率维持在69.81%.结论台山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0年后,全市1~14岁儿童HBV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抗-HBs阳性率大幅度升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者:余大年;罗伟强;李哓萍;刘文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从樟树花粉中克隆泛变应原基因.方法通过对多个植物泛变应原基因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根据保守区域序列设计简并性引物,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对樟树花粉中的泛变应原基因进行克隆.结果从樟树花粉中克隆到一个新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所克隆到的基因与其它植物的泛变应原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因此认为该基因为泛致敏原基因,命名为Cin c1.其在GenBank数据库中的登录号为DQ335252.结论采用简并引物从樟树花粉中克隆到一泛变应原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变应原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宋娟娟;张红云;刘志刚;康敏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内注射内皮素-1对硫酸镁引起腹痛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实验组小鼠注射0.625μg ET-1,观察其行为学并记录扭体反应情况,30 min后两组均注射0.05 mol/L硫酸镁0.2 ml,并进行行为学观察.结果对照组腹腔注射硫酸镁后扭体次数为(4.5±3.7),实验组注射ET-1后的扭体次数为(2.7±2.6),注射硫酸镁后的扭体次数(7.2±5.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注射ET-1后的扭体次数与注射硫酸镁后的扭体次数没有相关关系(P>0.5).结论ET-1可增加硫酸镁引起的扭体次数,但ET-1引起的扭体次数与随后硫酸镁引起的扭体次数并没有相关关系.
作者:洪迅;梁杰贤;季文进;郭中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寄生虫学教学模式.方法从专业教学与思想教育结合、教学内容与寄生虫病流行情况及日常生活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等方面入手,对本校2001~2003级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人体寄生虫学课教学进行了改革.结果学生反映,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思想教育,摆事实,讲道理,有说服力;结合寄生虫病流行情况及人们生活方式等变化,优化教学内容,所授的内容易接受、印象深;将传统教学方式如挂图、彩色图谱与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利于掌握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结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
作者:王光西;王敏;陈文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及α2链(COL1A2)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年龄≥42岁绝经后妇女(自然绝经≥2年)231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全身、腰椎2~4(L2~4)、股骨颈(Neck)、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Ⅰ型胶原α1链及α2链基因型.结果231例受试对象中,Ⅰ型胶原α1链PCR扩增产物未发现ACCB7I酶切位点,Sp Ⅰ结合位点不存在G→T突变,Ⅰ型胶原α1链基因型均为SS型;Ⅰ型胶原α2链基因型分别为EE型113例,Ee型91例,ee型27例(分别占48.9%、39.4%、11.7%),等位基因频率E和e各为68.6%、31.4%.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携带EE基因型的个体比Ee基因型和ee基因型个体的骨密度值为低,但只在腰椎侧位(L2-L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三角(Ward's)等部位的骨密度值EE基因型比Ee基因型携带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广州地区绝经后妇女COL1A1 Sp Ⅰ结合位点不存在G→T突变.COL1A2基因EE型个体较Ee基因型及ee基因个体的骨密度值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COL1A2基因多态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李东风;吴文;蔡雪珍;林凯;智喜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噬菌体随机肽库是噬菌体呈现技术的重要分支,是应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将外源编码多肽基因随机克隆入噬菌体载体中而构建的噬菌体肽库.近年来,噬菌体随机肽库已成功地应用于基因治疗、表位研究、细胞信号传导与药物开发、寄生虫病研究、肿瘤导向治疗等领域,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针对以上几个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杨海燕;李妍;董文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家蝇幼虫免疫血淋巴抑菌作用及其机制并探讨其免疫调节功能.方法分未经诱导、针刺诱导、蘸菌液诱导三组提取家蝇幼虫免疫血淋巴,分别针对多个标准菌株做抑菌实验,并设立空白对照和药物对照,观察抑菌效果.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研究家蝇血淋巴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三种处理方法所提取的家蝇幼虫血淋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及单细胞真菌白色念珠菌均有强的抑菌作用,其中带菌诱导的血淋巴抑菌效果较好,并且抑菌活力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血淋巴对人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明显,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家蝇血淋巴的抑菌活性和免疫功能,为家蝇血淋巴的抗菌机制及免疫调节作用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资料.
作者:郭海萍;林媛;莫秀英;林灿光;林淑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不同介质条件下低温对兔肺动脉、肾动脉、颈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影响.方法选48只新西兰兔,每24只分为一组,每8只兔取一种血管环,每一实验组血管环选自同一只新西兰兔.8只血管环为一实验组,随机分为对照组(37℃)、实验组1(30℃)、实验组2(24℃)、实验组3(16℃).另24只重复相同实验,取平均数.建立不同低温条件下乙酰胆碱、硝酸甘油浓度依赖性曲线.测定不同低温对乙酰胆碱及硝酸甘油引起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影响.结果各低温与常温组及前一低温组之间相比,显著抑制肺动脉、肾动脉、颈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P<0.001).结论低温抑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弱,这对心脏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制的深入理解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灼;李斌;陈勇;苏文杰;莫昌玉;陈长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防和治疗意义.方法将2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的患儿按是否早期使用PS分两组,观察病情的转归及BPD的发生情况,并对8例BPD患者按是否使用PS治疗分两组,观察两组呼吸机依赖例数及转归,分析和对比使用PS前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结果早期使用PS组机械通气的时间及BPD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BPD患者使用PS后的动脉血气、氧和指数较使用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PS可以改善肺的顺应性及氧和功能,对BPD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乔萍;严越秀;莫伟雄;梁星群;汤鸣;肖力;汪江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发病和带菌、抗体水平情况.方法病例个案调查采用统一调查表统计分析.人群采用横断面研究、整群抽样方法.结果2004年12月至2005年4月,广州市共发生流脑55例(其中民工及其子女占87.27%(48/55)、死亡2例(为民工),发病率为7.48/10万,病死率为3.6%.大学城工地民工带菌率(11.32%)明显高于广州市一般人群(1.92%)及大学城在校大学生(0.68%,x2=37.5412,P<0.001).在大学城在校学生、大学城工地民工中注射流脑疫苗,免疫两周后抗体阳性率为93.82%(167/178),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免疫前(x2=85.6148,P<0.001).结论广州市流动人口对A群流脑免疫力低,人群流脑菌苗接种率低,提示今后应在流动人群聚集地开展流脑菌苗接种,以提高其免疫水平.
作者:周秀珍;周端华;刘维斯;蔡衍珊;陈小霜;邓至爱;张欣强;秦鹏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水平和TNF-β G252A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用放射酶联免疫法测定54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NF水平,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NF-β第一内含子含有1069位核苷酸A→G多态位点的基因片段,Nco Ⅰ内切酶进行限制性酶切反应.结果54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者中TNF-β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浆TNF水平妊娠高血压疾病组为(1.28±0.42)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2±0.21)μg/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炎性反应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病程中有重要作用,TNF-β G252A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疾病无关联.
作者:何慧仪;陈盛强;柳息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阐明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与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判别,为处理群发性事件提供借鉴.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临床诊断与血清学(病原学)分离鉴定,病原学采用MDCK法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接种甲型肝炎疫苗与否和发病率无相关关系;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类似上呼吸道感染;从24例患者中分离到A型流感病毒8株,分离阳性率为33.3%.结论该宗群体性发热是流行性感冒的局部小流行,而非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反应.从而排除了一起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偶合群体性热病引起的纠纷,为今后鉴别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提供参考,消除该事件对计划免疫/扩大免疫接种的负面影响.
作者:黄建晖;郭昕东;黄建云;林文生;黄少珊;李盛满;王小平;林泽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核酸诊断方法用于广州管圆线虫诊断的可能性.方法根据广州管圆线虫成虫rRNA大亚基基因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DNA进行PCR扩增,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序列测定证实:PCR产物的大小和序列结构与待扩增的广州管圆线虫目的基因完全一致.结论本方法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将其用于人体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慧儿;周君华;李明月;陈代雄;张雪雁;李小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孕妇前两次(共24次)异位妊娠的发病特点、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结局.结果两次异位妊娠行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共7次,其中成功4次,失败3次;剖腹探查17次,其中予切除患侧输卵管4次,保留患侧输卵管13次.宫内妊娠剖宫产9例,顺产3例.结论异位妊娠的再发率较高,慎重选取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可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胡映红;黄宝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感染旋毛虫大鼠中性粒细胞(Neu)在免疫血清协助下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CO2培养法,按分组设计在96孔细胞培养板的板孔中加入Wistar雄性大鼠血液中的Neu、旋毛虫肌幼虫、血清(对照血清或经不同条件处理的血清)及含有10%灭活小牛血清的R/MINI-1640培养液,连续培养2 d.显微镜下,在12、24、36、48 h等时相观察大鼠Neu、免疫血清及补体对旋毛虫肌幼虫的影响.结果无论是感染鼠或正常鼠的单纯Neu或正常血清对旋毛虫肌幼虫均无杀伤作用.在免疫血清及补体参与下,Neu对幼虫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同时灭活补体和IgE与仅灭活补体的免疫血清效果相似.结论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感染鼠或正常鼠的单纯Neu或正常血清均无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作用,感染旋毛虫大鼠的Neu在免疫血清及补体的协助下对旋毛虫肌幼虫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免疫血清在灭活IgE前后对Neu杀伤靶虫作用不明显,说明Neu介导的ADCC效应主要依赖的是IgG,并非IgE.
作者:闫玉文;李鹏;邢杰;马平;张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的临床特征及合适处理.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126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分娩产妇16 320例中,前置胎盘126例,发生率为0.8%,其中合并胎盘植入的3例均属中央型,占前置胎盘总数的2.4%.有宫腔操作史者96例,占76.2%.中央性前置胎盘26例,部分性34例,边缘性66例,分别占20.6%,26.9%,52.4%.行剖宫产术98例(77.8%),阴道分娩28例(22.2%).3例胎盘植入的有2例行子宫次全切除,1例经MTX化疗保守治疗.孕产妇死亡率为0,新生儿窒息22例(17.5%),新生儿存活率100%.结论随着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发病率的增加,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积极期待疗法加适时的手术处理,将有助于降低母婴死亡率和发病率.
作者:洪秀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监测近年来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各种较常见的细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和耐药变迁.方法从2002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到的细菌,以美国CLSI/NCCLS文件为执行标准,采用K-B法作体外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临床细菌647株,革兰阴性杆菌占56.9%(368/647),革兰阳性菌占34.0%(220/647),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杆菌的71.4%(263/368).常见的细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杆菌属、铜绿假单胞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有下降趋势,占革兰阴性杆菌的10.0%(35/368)和8.0%(30/36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占56.0%,肺炎克雷伯菌占77.0%.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54.4%.结论ICU病房革兰阴性杆菌仍为主要病原菌,非发酵菌感染已成为较常见病原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强调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控制感染.
作者:肖柯玲;陈耀棠;魏衍超;陈文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清远市石灰岩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流行趋势、主要危险因素及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清远市石灰岩地区780名18~69岁农村居民进行高血压流行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应用EPI-Info 2002和SPSS11.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清远市石灰岩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7.69%,标化患病率为14.01%.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农村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为饮酒、吸烟、劳动强度大、精神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高体质指数(BMI)、高腰臀比(WHR)等.清远市石灰岩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25.36%,21.74%,8.80%.结论清远市石灰岩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高血压防治知识匮乏、患者治疗率、控制率低的现状已对居民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控制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发生.
作者:叶浩风;刘晓明;苏耀安;李昌海;朱永坚;欧亮;孙小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老年病科2000年7月~2003年6月住院治疗的43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3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中,145例发生HAP,发生率为33.7%.其中脑出血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共发生HAP 46例(50%);脑梗死338例,发生HAP 99例(29%).通过对痰液中分离出的致病菌分析,发现HAP常见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球菌等.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H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住院时间长,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反复使用抗生素是脑卒中老年HAP患者的易感因素.预防HAP发生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其危险因素,加强护理,早期预防,及时诊断.
作者:梁艳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