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GAD65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郑小玲;刘启才;林勇平;孙卫文;陈盛强;吴晓蔓

关键词:GAD65, 原核表达, 克隆
摘要:目的构建pGEX-6P-3/GAD65原核表达载体,获得大量纯化的大鼠GAD65蛋白.方法通过RT-PCR技术从大鼠脑组织中扩增GAD65 cDNA,克隆至PGEM-Teasy载体上并测序,利用引物上的BamHI与EcoRI酶切位点将GAD65基因插入PGEX-6P-3,转化大肠杆菌BL21,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鉴定.IPTG诱导重组菌株表达,用SDS-PAGE与Western-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并用Sepharose4B亲和层析柱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PreScissionProteas酶对融合蛋白进行酶切.结果扩增的GAD65长度为1758bp,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吻合.重组子经酶切鉴定,获得PGEX-6P-3 GAD65原核表达菌株,获得分子量约91 000的PGEX-6P-3/GAD65融合蛋白,分离纯化出约65 000的GAD65蛋白,Western-blot表明重组蛋白能被GAD65单克隆抗体特异结合.结论成功获得GAD65蛋白,为研究GAD65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抗原免疫家兔获得多克隆抗血清,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二步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法能在60 min内完成检测,灵敏度实验结果显示检测灵敏性为1×106cfu/ml;特异性实验检测显示与副溶血弧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小川型、O139型及569B型等菌无交叉反应,但与耶尔森氏菌、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ATCC27853)有一定交叉.结论建立的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能快速、灵敏地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作者:杜玉萍;陈清;王雅贤;俞守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黔南地区农村居民人体隐孢子虫病调查

    目的了解黔南地区农村居民隐孢子虫病的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对黔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1739份农村居民人粪和47份动物粪便标本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黔南地区农村居民隐孢子虫病感染率为2.30%(40/1739),5县(市)在1.01%~5.29%之间,男性感染率2.23%,女性2.39%,0~2岁8.76%(12/137),3~6岁3.76%(7/186),7~12岁1.99%(4/201),13~17岁2.77%(8/289),18岁以上0.97%(9/926).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以水样便居多.动物粪便污染的土壤CSO阳性率为2.13%(1/47).结论黔南地区农村居民隐孢子虫病的感染以婴幼儿居多,人群感染率及动物感染率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红艳;戎聚全;吴桂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社区健康教育对儿童龋齿的干预

    目的探讨防治儿童龋齿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选择辖区内500例儿童及其家长,随机分为龋齿防治的健康教育组(即实验组)300例,对照组200例,然后对实验组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之后,对比两组儿童的龋患率、刷牙情况和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组儿童的龋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龋患率;健康教育组儿童经常刷牙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组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测试合格率大大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儿童龋齿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夏莺;黄淑芬;侯东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与基因分型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水平及菌型分布.方法参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采用针对产气荚梭菌α、β、ε、ι、CPE和β2六种毒素的基因cpa、cpb、etx、iA、cpe和cpb2序列的6对特异性引物,用多重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分型鉴定.同时用产气荚膜梭菌A型参照株NCTC64609作为阳性对照.结果从142份食品中分离到21株产气荚膜梭菌,以冷冻肉的带菌率高,为19.6%;鲜肉和速冻肉饺分别为12.2%和11.9%.经多重PCR方法鉴定,均扩增出预期大小为324 bp的cpa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条带,未扩增出针对cpb、etx和iA基因的特异性条带,证实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携带β2毒素基因的产气荚膜梭菌共19株(占总分离株的90.4%),其中1株为肠毒素基因阳性的A型菌株.结论初步调查表明广州地区食品中存在可致人食物中毒的肠毒素阳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污染,为进一步建立广州地区食品中及与食物中毒有关的厌氧菌分子分型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作者:邓志爱;李孝权;李钏华;张健;张欣强;庞杏林;张颖;莫自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04年广州市7~18岁中小学生常见病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7~18岁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方法选择广州市城乡12所中小学作为监测点,抽样调查5760名在校7~18岁学生,进行视力、龋齿、营养状况、乡村部分学生的肠道蛔虫卵检查,并与历年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广州市7~18岁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为59.3%,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4.5%)高于农村学生(54.1%),女生视力不良和近视均高于同年龄男生,视力不良主要表现为近视(占视力不良的97.2%);近视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由7岁时的28.8%上升至18岁的85.6%.城乡学生总龋检出率为37.3%,总龋均为1.10;城市学生恒龋的检出率(15.3%)和龋均(0.31)与乡村学生比较(分别为13.3%和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乡村学生乳龋检出率(33.1%)和龋均(1.22)高于城市学生(分别为16.0%和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状况方面城、乡学生体重正常者只占受检者33.9%和28.0%,乡村学生营养不良及较低体重比例(64.8%)高于城市学生(50.1%),而城市学生超重及肥胖比例(16.0%)高于乡村(7.3%);肠道蛔虫感染率几近为零.结论近视;乳齿的检出率升高、乳龋的充填率下降;正常体重者比例较低,营养不良或较低体重者比例较大等是当前广州市学生的常见病防治的重点问题.

    作者:熊莉华;麦锦城;邓纳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SARS冠状病毒M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SARS冠状病毒(SARS-CoV)GD322株M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SARS冠状病毒Tor2株M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RT-PCR法从SARS-CoV GD322株基因组中扩增M基因片段.克隆至pET-32(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测序,利用DNAstar和Clustal X分析所测序列翻译的氨基酸与81株SARS-CoV M基因翻译的氨基酸序列的差异.结果该M基因与Tor2株M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9.86%;与已收集的81株SARS-CoV M基因所译氨基酸相比,和41株(占50.62%)M蛋白完全同源,37株(占45.68%)仅有一个氨基酸改变,同源性为99.55%,仅与3株(占3.70%)有2个氨基酸差异,同源性为99.10%.结论已获得具有代表性的SARS-CoV M基因重组质粒.

    作者:胡族琼;龙北国;晏辉钧;张文炳;方丹云;刘志伟;周经姣;江丽芳;赵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西SARS来源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研究SARS来源,掌握其发生原因、发展和分布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主动和被动监测系统监测SARS疫情,对SARS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分析其分布规律和特征.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野生动物和人工饲养果子狸的血清、咽漱液、咽拭子等标本分别采用ELISA方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IgG、IgM抗体和RNA,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研究,并结合流行病学、病原学和血清学结果探讨SARS的来源.结果于2002年12月17日到2003年5月上旬,出现两个流行高峰,共报告病人22例,发病率0.046/10万,病死率为13.64%.呈局部爆发和高度点状散发,具有高度家庭聚集性,大多分布在农村,以外出广东务工青壮年民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75:1.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伴有畏寒、咽痛、胸闷、气促、胸痛、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其它的症状.91%的病人胸片检查呈现单侧或双侧肺部片状阴影.病例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病人血清IgG和IgM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1.8%,1例病人血浆中检出SARS病毒核酸.密切接触者IgG抗体阳性率为1.11%.野生动物山瑞鳖、眼镜蛇、蛤蚧和鹰血清SARS病毒抗体阳性.结论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血清学和病原学均证实SARS在广西流行,具有输入性、续发性和自然疫源性三个来源.病人为重要的传染源,野生动物可能是SARS的源头.

    作者:梁绍伶;黎学铭;董柏青;谭毅;梁富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阴道毛滴虫沉寂信息调节因子Sir2同源基因克隆和蛋白表达

    目的克隆并分析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沉寂信息调节因子Sir2基因,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载体,表达重组蛋白,并制备抗体进行相关功能的研究.方法从阴道毛滴虫cDNA表达文库中分离获得阴道毛滴虫Sir2同源基因的cDNA克隆、测序,并采用相关在线程序及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将cDNA部分片段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41a,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IPTG(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鉴定之后,用纯化重组蛋白免疫豚鼠获得抗血清,对重组蛋白和滴虫总蛋白进行蛋白质印迹鉴定.结果在阴道毛滴虫cDNA文库中获得一株1 034 bp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开放阅读框有912 bp,推测肽链具有304个氨基酸,等电点(PI)5.5.该肽链与酵母SIR2p蛋白及其同源物一致性高达30%~47%,并具有SIR2p及其同源蛋白的三个高度保守的特征性结构域.进化树结果显示,TvSIR2p接近线虫的SIR2蛋白,与同时克隆到的基因组TvSir2比较序列一致,证明该TvSir2基因组DNA不含内含子.PCR扩增出890bp片段,植入表达载体pET-41a;经酶切鉴定后取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产生融合蛋白产物经SDS-PAGE鉴定相对分子质量为62 000,与预期分子质量相符.用该融合蛋白免疫豚鼠得到的抗体,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与相应融合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同时在33 000处也能识别滴虫虫体全蛋白.结论推测该克隆是阴道毛滴虫Sir2的同源基因,该基因没有内含子,它可能参与阴道毛滴虫的组蛋白去乙酰化作用及调节衰老和寿命.阴道毛滴虫Sir2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并获得了相应的抗血清,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史咏梅;傅玉才;徐晓园;许铭炎;刘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旋毛虫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云南省旋毛虫病卫生、饮食和行为习惯等危险因素,为旋毛虫病防治提供对策.方法应用现场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查方法,使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合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有10个因素终选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包括生吃或半生吃猪肉和狗肉,不同的地区分布,是否一直是现居住地及居住年限.结论影响云南省旋毛虫病的危险因素为生吃或半生吃猪肉和狗肉等饮食习惯、不同的地区分布、是否一直是现居住地及居住年限,对旋毛虫病的防治应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以降低发病率.

    作者:汪丽波;杜尊伟;王学忠;姜进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湖北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目的分析湖北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的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为今后科学规划环境改造灭螺工程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卫生经济评价原理和方法,对湖北省160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的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进行分析.结果 160项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的单位灭螺面积费用为0.81元/m2,有螺面积下降1%的费用为116.62元,总费用效益比为1.10,总净费用效益比为0.10.结论虽然不同疫区市、不同方法的环境改造灭螺工程的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差异较大,但是总体上还是可产生较好的直接效益.

    作者:刘建兵;黄水生;范宏萍;戴裕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一株鹭山病毒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一株甲病毒M1.方法 M1病毒在C6/36细胞中增殖,用TRIZOL法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目的片段,并将其克隆到T载体中,筛选重组子并测定其核苷酸序列.用NCBI/BLAST程序进行同源性收索.结果 M1病毒扩增出469 bp的特异片段,且包含SAG特有的100nt片段.同源性分析表明,该片段与SAG、GET相对应片段同源性为95%,91%.结论 M1病毒属于鹭山病毒.

    作者:赵文忠;罗招凡;刘建伟;方美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肠道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花都区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人群肠道沙门氏菌带菌状况.方法对花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的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时肛拭样品中检出的肠道沙门氏菌进行分析.结果检测样品21 787份,检出沙门氏菌108份,检出率为0.496%.全年各月份的检出率为0.104%~1.153%,8月份高,3月份低(x2=48.4528,P<0.005).女性(0.524%)高于男性(0.427%,x2=0.8435,0.25<P<0.50).108株沙门氏菌分布于21个血清型,菌型以德尔俾沙门氏、斯坦利沙门氏、纽兰沙门氏、阿贡纳沙门氏、鸭沙门氏、纽波特沙门氏为主,6个血清型共检出79份,占总检出率的73.13%.结论沙门氏菌是重要的肠道病原菌,人群带菌率与气候、季节关系密切.并且周围的卫生环境条件及人群的生活方式也是影响带菌率的重要因素.我区人群沙门氏菌带菌率较高,菌型分散,给卫生检测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各地区菌型的差异因人口流动为沙门氏菌在人群中的分布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沙门氏菌是花都区卫生部门要重点检测的肠道致病菌之一.

    作者:徐胜玲;蔡师志;汤国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内皮素-1引起热痛觉过敏的研究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在局部引起热痛觉过敏的表现及机制.方法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ET-1组(ET组)、ETA受体拮抗剂BQ123加ET-1组(BE组),每组6例.NS足底注射生理盐水,ET组足底注射10 pmol ET-1,BE组注射3 nmol BQ123 20 min后再注射ET-1.测量注药前后15 min、30 min、45 min及60 min热痛阈值.结果 NS组热痛阈值无明显变化,ET组热痛阈值降低,60 min时热痛阈值基本恢复,BE组热痛阈值无明显变化.结论 ET-1可在局部通过与ETA受体结合引起动物的热痛觉过敏.

    作者:梁杰贤;季文进;洪迅;郭中敏;刘培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云南省齐氏姬鼠体表寄生恙螨种类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云南省齐氏姬鼠体表寄生恙螨种类、空间分布情况及优势种.方法选取云南省16个县(市)作为调查点,现场用鼠笼加食饵诱捕齐氏姬鼠,收集其体表寄生恙螨,用Hoyer's液封片后在显微镜下分类、鉴定.恙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用分布型指数中的聚块指数(m*/m)判定.结果在所调查的16个县(市)中,从所捕获到的1 177只齐氏姬鼠体表共采集到恙螨7 634只,经分类鉴定隶属3亚科10属79种.齐氏姬鼠总染螨率和总螨指数较高,分别达35.85%及6.49螨/鼠;小板纤恙螨和乡野纤恙螨为齐氏姬鼠体表恙螨优势种,王氏纤恙螨次之.恙螨及优势恙螨种类在齐氏姬鼠不同个体之间的分布均呈聚集型分布格局.结论齐氏姬鼠体表恙螨种类复杂,数量丰富,物种多样性高,主要恙螨在所对应小兽宿主的寄生有明显的聚集性.

    作者:侯舒心;郭宪国;门兴元;钱体军;吴滇;石武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植物源杀虫剂作用方式和机理的研究进展

    植物源杀虫剂以对环境安全、低毒、高效和无抗药性等优势,愈来愈来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就其对害虫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进行综述,由于植物源杀虫剂的生物活性成分复杂,试虫种类繁多,其杀虫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呈现出多样性.

    作者:徐河山;马雅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东和广西部分地区蝙蝠携带登革病毒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广东及广西蝙蝠携带登革病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的情况.方法 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期间11次收集广东及广西部分地区的蝙蝠.收集的蝙蝠取脑组织标本和血清标本,采用两对登革病毒和乙脑病毒通用引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细胞培养分离方法检测所采集蝙蝠标本中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和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结果收集了4个科9个种共905只蝙蝠,其中棕果蝠154只、犬蝠395只、普通长翼蝠5只、小黄蝠52只、中菊头蝠228只、中华菊头蝠15只、小菊头蝠41只、双色蹄蝠8只、普氏蹄蝠7只.蝙蝠来源于粤中、粤西和桂东的7个县市.905只蝙蝠标本中未检测、分离到登革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结论未发现所调查的蝙蝠携带登革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

    作者:胡勇;陈清;李志峰;吴毅;胡贵方;李建栋;俞守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州市荔湾区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调查及健康干预

    目的探讨广州市荔湾区站前街社区育龄妇女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以期为这一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该社区中18~35岁的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在艾滋病宣传月进行为期1个月的相关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采用定量(问卷调查)与定性研究(小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社区育龄妇女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收集调查问卷,分析健康教育对育龄妇女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结果 84.1%的人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值得同情和关心.大多数社区育龄妇女愿意参加到防治艾滋病的活动中.经过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该社区育龄妇女艾滋病知识缺乏,应加强对这一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并不断地改进方法,消除育龄妇女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和对当前流行形势的麻痹认识.

    作者:曾静;彭淑梅;王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阴道毛滴虫Rab1a基因的cDNA克隆及重组表达

    目的克隆和分析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Tv)Rab1a基因,构建Rab1a基因表达重组载体并表达其融合蛋白,以进一步探讨其功能.方法提取阴道毛滴虫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TvRab1a基因,用pQE80L载体与TvRab1a cDNA克隆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并表达融合蛋白,纯化表达产物并由SDS-PAGE鉴定.结果在阴道毛滴虫cDNA文库克隆中发现了Rab1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Rab1a基因的基因组DNA序列含有一个25 bp大小的内含子.成功构建了pQE/Rab1a原核表达重组体,并表达出预期大小的重组蛋白质.结论分析表明TvRab1a基因是阴道毛滴虫Rab1鸟苷三磷酸酶同源基因,它含有一个25 bp的内含子.获得了该基因的重组蛋白,将对TvRab1a基因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晓园;傅玉才;许铭炎;史咏梅;刘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抗凋亡蛋白Fortilin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鉴定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一种新近发现的抗凋亡蛋白Fortilin.方法用RT-PCR方法,从肺腺癌细胞中扩增出编码Fortilin蛋白的基因(GenBank中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名为TPT1),克隆入pGEX-4T-1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入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Fortilin蛋白,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印迹鉴定.结果 经双酶切及核酸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pGEX-4T-1/TPT1成功构建,诱导后能高效表达可溶性Fortilin融合蛋白,SDS-PAGE及Western-blot验证该蛋白,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45 000,与预期理论值相符.结论 Fortilin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融合蛋白形式进行表达,可提高其在宿主细胞中的稳定性和可溶性,且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获得了充足的活性蛋白,这为进一步了解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其抗凋亡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芬芳;宁云山;吴英松;王穗海;董文其;李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7年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经皮冠状血管重建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发生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早期心绞痛的8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5例,随访1~7年,平均4.2年,研究经皮冠状血管重建术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随访平均4.2年,治疗组总入院率为67.4%(29/43),对照组则为93.3%(42/45,P<0.01);治疗组因心血管疾病再入院率为25.6%(11/43),对照组则为66.7%(30/45,P<0.001).治疗组总死亡率为16.3%(7/43),对照组为24.4%(11/45)(P<0.05);治疗组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7.0%(3/43),对照组为13.3%(6/45)(P<0.01).结论经皮冠状血管重建术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患者的总入院率和因心血管疾病再入院率;同时能降低总死亡率和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作者:杨春万;邓斌;冯新武;李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