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军;张兆松;王勇;吴海玮;张蕾;李光富;季旻珺;朱翔;蔡晓萍;刘丰;苏川;吴观陵
目的探讨 SARS病人在人群中的传播途径,确定其感染的可能方式.方法收集 2003年 1~ 2月该院 SARS病例资料,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SARS- IgG血清学检测和回顾性调查方法. 结果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非传染病病人和健康人群,近距离接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后都存在着被感染的机会.结论 SARS病毒具有传染性极高、传播速度极快等特点,传播因素大的可能是飞沫.
作者:陈小霜;刘于飞;周端华;李泽荣;刘小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寻找更适合基层和贫困疟区的敏感、特异、快速、廉价的检测疟原虫的方法,比较两种恶性疟金标免疫层析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 ACON试剂盒和 Paracheck试剂盒对镜检确认的 134例疟疾病人血样进行平行检验.结果 ACON试剂盒和 Paracheck试剂盒分别检测恶性疟 84例,阳性均为 84例,符合率均为 100%;检测间日疟 30例,均为阴性,特异性均为 100%;检测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 20例,阳性分别为 19例, 18例,敏感性分别为 95%和 90%.结论 ACON试剂盒胶体金法具有与 Paracheck试剂盒 ICT法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直观的特点,并且价格便宜,更适合在基层和疟疾贫困地区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超;陈沛泉;欧凤珍;宋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梗死面积不同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吸附法测定 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 NO及 GMP- 140水平, 并分别和 4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 同时将脑梗死的血浆 NO及 GMP- 140水平作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 NO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1),血浆 NO含量与梗死灶大小明显负相关( P《 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浆 GMP- 140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血浆 GMP- 140含量与梗死灶呈正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NO和 GMP- 140之间没有直线相关性 (r=0.067,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血浆 NO及 GMP- 140水平的测定,对估计梗死灶面积与病情有很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丹;朱浩佳;卢岑;王小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克隆、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HN)成熟疟原虫感染红细胞表面抗原( MESA)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 Palo- alto株 MESA 基因已知序列 ,设计合成四对引物 ,用 PCR技术从 FCC1/HN株基因组 DNA中扩增出 4个部分序列重叠的 MESA 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入 pMD- 18T测序载体.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这 4个基因片段的序列,拼接得到全长 MESA 基因序列.应用 DNAstar、 AnthProt软件辅助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和抗原表位区预测.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恶性疟原虫 FCC1/HN株 MESA基因片段,酶切及 PCR鉴定获得了包含 MESA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测序结果表明, FCC1/HN株 MESA全基因编码区长 4 102 bp, A+ T含量为 72. 11%, G+ C含量为 27. 89%,有 1个内含子;编码 1 323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 154 470u.序列分析表明, FCC1/HN株与 Palo- alto、 D10株 MESA蛋白在长度和序列组成上呈多态性,序列差异较大区域位于 MESA蛋白的氨基酸重复区 1、 3、 4、 5和 7.经多参数综合分析,有 7个潜在的抗原表位区. 结论测定、分析了恶性疟原虫 FCC1/HN株 MESA 基因序列. FCC1/HN株 MESA 基因与其它分离株的 MES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单志新;余新炳;马长玲;徐劲;吴忠道;陈守义;胡旭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心脏病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 92例介入治疗心脏病的病人采取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预防血容量不足,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等措施.结果 经及时快速给予静脉输液,维持了有效循环血容量,提高了心率等,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作者:张建华;邓月好;陈卫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采用国产的 CD3单克隆抗体代替环胞菌素 A,建立人淋巴母细胞株( LCL).方法采静脉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淋巴细胞,分别应用 CD3单克隆抗体以及环胞菌素 A作为免疫抑制剂,对比 LCL建株情况.结果 CD3单抗组经过 4周的培养 CD3+细胞由培养前的 59. 65%减低到 52. 78%,而环胞菌素 A组升高至 61. 15%( P 》0. 05);对 CD19+细胞的促进作用由培养前的 5. 39%提高到 12. 70%,而环胞菌素 A为 8. 47%,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1).结论 CD3单克隆抗体与环胞菌素 A同样能够促进 B淋巴样细胞株生成,防止体外 B细胞的退化.
作者:程伟民;季明芳;梁锦胜;郭媛卿;杨金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估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特点,并探讨治疗对策.方法对 60例患有结核性脑膜炎 (TBM)的老年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老年人 TBM很不典型,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往往妨碍该病的及时诊断,多数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老年 TBM患者脑膜刺激征可能不存在,卒中和癫痫发生多见;脑脊液改变不典型,部分病例细胞数在正常范围, CT和 MRI常可以发现脑梗死、脑积水、脑膜增厚、水肿、颅内钙化和结核球等改变.结论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非常困难,目前的检查既不及时也不敏感;基于临床,结脑既不能被排除,也不能被确诊,错误的诊断和治疗的延误将会导致致命性的后果.因此,对该病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及时采用果断的抗痨诊断性治疗,是挽救病人的生命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丰岩清;黄帆;国宁;李玲;黄永清;梁秀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 43例 SARS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初步探讨 SARS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对 SARS患者死亡报告资料汇总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自 2003年 1月 2日发生首例 SARS病例,至 5月 17日末例止,与 SARS相关的死亡病例 43例,病死率为 4.04%( 43/1065).其中离退休人员病死率高,为 15.15%( 20/132);医护人员病死率较低,为 2.48%( 7/282).死者年龄在 5岁至 89岁之间,以 60岁以上为主,占 50%.以 1月份发病的病死率高,为 12.86%.死亡病例中合并有其他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气肿、肿瘤等的占 53.48%.结论 SARS是可防可治的,广州市在疾病流行过程中探索出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SAR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数是年龄 6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有明确接触史.
作者:胡文穗;王鸣;徐慧芳;刘小宁;李泽荣;刘维斯;秦鹏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日渐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所以本市慢性病的防制已迫在眉睫.本文提出搭建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技术支撑的慢性病三级防治网络.通过社区诊断,明确广州市慢性病的流行情况,主要危险因素,社区疾病防治支持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利用情况等.为科学制订和实施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方案,建立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培训基层医疗、预防保健人员,建立评价体系提供依据.以使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全面系统并可持续地进行.
作者:潘冰莹;杨智聪;罗不凡;王建华;刘伟佳;陈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广州家禽、家畜批发市场兔、鸭 (含雏鸭 )、羊、鸡、狗、鸽 6种动物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方法取上述动物的粪便 292份,用金胺-酚-改良抗酸复染法染色,镜检卵囊. 结果检查的 6种动物均发现有隐孢子虫感染,自然感染率分别为: 64.1%, 54.3% (45.0% ), 21.7%, 20.6%, 20.0%, 14.6%.结论广州家禽、家畜批发市场 6种动物存在隐孢子虫感染.
作者:庄君灿;谢海燕;刘文立;邓耀先;霍瑞姗;潘秀平;曾鹏程;黎演真;马长玲;沈浩贤;李小敏;陈新宇;陈代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临床表现或肝胆检查可疑者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诊肝吸虫病. 方法对广东省各大医院送检的可疑肝吸虫病人进行 ELISA血清学检测及其部分阳性者作粪便检查的结果对照.结果疑似肝吸虫病者的 ELISA阳性率为 52.32%, ELISA阳性与粪检阳性对照符合率达 97.10%. 结论在可疑肝吸虫病人中,有 50%以上为抗体阳性,表明对临床可疑患者进行肝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测是必要的.
作者:曹爱莲;张瑞琳;郑小英;梁炽;吴忠道;何蔼;詹希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专性抗原提呈细胞,其过继免疫可转移免疫反应性,增强受体的免疫功能.目前, DC过继免疫已应用于抗多种肿瘤、病毒、寄生虫感染和诱导器官移植耐受的研究.
作者:刘成芳;刘红丽;殷国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防止病人在手术中发生低体温现象,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方法 手术中适时调节室间的温度,根据病人的生理、病理特点,麻醉方法和手术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暖.结果手术病人在手术中没有发生低体温现象.结论 重视术中低温引起的不良后果,加强责任心,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根据病人的生理、病理特点,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能保持术中病人体温正常,避免出现低体温现象.
作者:梁稳妹;曾晓萍;陈少娟;梁敏杏;李凤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开平市学生儿童 HBV感染状况和提供防治对策.方法 2001年应用 ELISA法对全市 104 630名学生儿童进行 HBsAg检测.结果学生儿童 HBsAg阳性率为 8.6%,其中学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的阳性率分别为 3.7%( 275/7 454)、 6.8%( 3 892/57 181)和 12.1%( 4 865/40 293).三者之间相比具显著性差异.结论学生儿童阶段是 HBV感染传播的重要阶段,提高学生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可有效降低人群 HBV感染水平.
作者:司徒荣阮;吴松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速殖子超声裂解物( TSo)和 IFN-γ鼻内免疫小鼠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后,血清、小肠液和粪便 IgA抗体分泌的动态变化.方法将 6~ 7周龄 BALB/c小鼠 100只随机分为 4组,每组 25只,分别用 10 μ l缓冲液 PBS、 20μ g TSo、 500U IFN-γ和 20μ g TSo+ 500U IFN-γ鼻内免疫小鼠.用 RH株弓形虫速殖子 4× 104个 /只灌胃攻击,分别于攻击后第 7、 10、 13、 16、 19天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小肠液及粪便, ELISA法测定 IgA含量.结果各组血清 IgA抗体水平在攻击后第 10天达到峰值, TSo+ IFN-γ组血清 IgA抗体含量高于其他各组.小肠液和粪便 IgA抗体含量在攻击后第 13天达到峰值,在实验期各时点 TSo+ IFN-γ组小肠液和粪便 IgA抗体含量高于其他组.小肠液与粪便 Ig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TSo或 IFN-γ或 TSo联合 IFN-γ鼻内免疫小鼠可诱导黏膜免疫,产生高水平的弓形虫特异性 IgA抗体. TSo联合 IFN-γ鼻内免疫优于单独免疫,免疫小鼠肠道产生大量 SIgA,发挥抗虫作用.鼻黏膜免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接种途径.
作者:殷国荣;元海军;杨亚波;周永安;沈嬿琼;孟晓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如何对新调入肿瘤科的护士进行专科教育的有关问题.方法 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进行必要的专科知识教育和专科技术传授,熟练掌握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健康教育技巧.结果新护士在调入 1个月后能单独完成本职工作,未发生差错和事故,同事对新调入护士评价好,病人满意.结论 护士长对新调入护士有目的地进行专科理论知识教育和专科技术操作传授,言传身教,对尽快提高新调入护士的工作能力,确保护理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崔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克隆登革 2型病毒 (DEN2)全长 NS1基因,构建 NS1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用 RT- PCR技术扩增 DEN2( NGC株)全长的 NS1基因序列,并定向克隆入 pPICZα B的 KpnⅠ /XbalⅠ位点,构建真核表达载体 pPICZα B- NS1,转化 E.coli DH5a菌.阳性重组质粒用 PCR、酶切及序列测定等方法鉴定.结果阳性质粒经 PCR及 KpnⅠ /XbaⅠ双酶切获得了一个核苷酸长度为 1 134bp的基因;序列测定证实该基因与 DEN2( NGC株 AF038403) NS1基因序列有 99%同源.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 DEN2全长 NS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PICZα B- NS1,为 NS1的进一步酵母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曾祥凤;江丽芳;邵焰;方丹云;魏惠永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综合 ICU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 2002~ 2003年综合 ICU收治的 355例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29.86%( 106/355),发生 2例次以上感染者占 33.96%( 36/106),与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为 37.5%( 6/16),与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相关的肺部感染率 84.78%( 39/46) .结论综合 ICU医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操作多有关,而且细菌耐药性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胡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硝苯吡啶联用谷维素治疗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方法将 73例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Ⅰ ) 23例,单独使用硝苯吡啶 10mg, 3次 /d,口服;对照组(Ⅱ ) 20例,单独使用谷维素 30mg,3次 /d,口服;治疗组 30例,使用硝苯吡啶 10mg,3次 /d口服,联用谷维素 30mg,3次 /d,口服,三组患者连续使用 4周.结果对照组(Ⅰ、Ⅱ )用药 4周后各种不适症状明显改善的总有效率平均分别为 34.7%与 36.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平均达到 79.1%.结论连续使用硝苯吡啶联用谷维素治疗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效果更佳.
作者:吴智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EHFV)对心脏的损害情况.方法对 103例流行性出血热 (EHF)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2例 (69.9% )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缓 (27.9% )及窦性心动过速 (22.3% )常见,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心电图改变 (P分别 《 0.05和 0.001). 103例流行性出血热 (EHF)患者的 CK、 LDH及 HBDH的升高者分别为 43例 (41.2% )、 73例 (70.9% )及 46例 (44.7% ),以 LDH异常常见.轻型、中型、重型及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 LDH值分别为 (346.3± 155.6)IU/L、 (330.7± 130.7)IU/L、 (1 114.4± 872.4)IU/L及 (1 227.1± 936.7)IU/L,经统计学处理重型及危重型的值与轻型、中型比较均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者性差异.结论 EHF患者并发心肌损害较普遍,而且病情愈重者,心肌损害愈严重.
作者:唐正运;叶晓光;李石好;廖云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