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清;吕增春;范景利
目的了解大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教育学院1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专学生除了敌对一项与全国常模相近无差异(P>0.05)外,躯体化低于全国常模(P<0.01),其他各项均值高于全国常模(P<0.01).结论大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
作者:陈旸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线粒体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辅基铁-硫蛋白(iron-sulfur protein,Ip)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28α-Ip,测定Ip基因序列,为研究铁-硫蛋白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海南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Ip基因,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BamHI+XhoI双酶切,定向克隆人pET28α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再用BamHI+XhoI酶切及PCR扩增对重组子进行鉴定.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序列测定,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筛选出编码海南株Ip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α-Ip,海南株Ip基因序列与K1、3D7株高度同源.结论pET28α-Ip重组质粒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铁-硫蛋白基因奠定基础.
作者:马长玲;余新炳;单志新;吴忠道;徐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热区抗洪抢险官兵常见疾病种类和发病时间分布规律,为未来抗洪卫勤保障和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调查了1061名抗洪官兵发病情况,结合相关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热区抗洪抢险常见疾病种类包括:皮肤病、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中暑、外伤和红眼病;疾病发生随洪峰的出现、险情的增加成波状起伏;发病率陡升缓降,于第7~10天达到高峰,第12~15天后下降明显;各种疾病均有50%以上的病例出现在头10d.结论抗洪抢险发病趋势和洪峰、险情关系密切;抗洪早期尤其是头10d,是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时期,此阶段卫勤保障工作的成效决定整个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的成败.
作者:王庆;苏大为;姚卫光;敬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反义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转移、表达的抗HBV作用.方法BamHI酶切HBV质粒获取1504bp前C/C基因片段,将其正、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构建了正、反义前C/C重组体.将重组体转染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G418筛选获取抗性细胞及假逆转录病毒.RT-PCR检测了反义HBV基因表达的反义RNA.将重组假逆转录病毒感染2.2.15细胞,ELISA及斑点杂交法分别检测被感染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及HBV DNA.结果反义前C/C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在细胞内能转录HBV反义RNA.反义前C/C重组假病毒感染的2.2.15细胞HBsAg、HBeAg的合成分别降低了55.5%、78%;HBV DNA水平也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该抑制具有一定特异性.增加假病毒感染次数在一定范围内能提高抑制作用.正义假逆转录病毒感染对2.2.15细胞HBV DNA水平及抗原合成无影响.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反义HBV基因转移表达的反义RNA能抑制HBV复制及抗原合成,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杨林;姚集鲁;林丙亮;李刚;卢建溪;刘淑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ALT连续监测法不同试剂盒的可比性,规范酶活性浓度测定.方法选用四种方法学相同的试剂盒同时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后进行比较.结果台湾元生、北京中生和上海长征公司试剂盒之间在<800U/L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标佳产品有差异,但无非常显著性差异(0.01<P<0.05).当ALT>800U/L时,各试剂盒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高活力血清标本经稀释后测定,各试剂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酶活力测定时,选择适宜试剂盒,根据酶反应线性期的反应速度计算酶活性浓度,观察试剂空白吸光度、动力学空白、起始吸光度等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保证.
作者:高宪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构建PGEX-6P-3-CCT原核表达载体,获得大量纯化的LMP1羧基端蛋白.方法通过RT-PCR技术从B95-8细胞中扩增EBVLMP1 CCT cDNA,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上并测序.利用引物上的BamH I与EcoRI酶切位点将CCT基因插入PGEX-6P-3,转化大肠杆菌BL21,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鉴定.IPTG诱导重组菌株表达,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并用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PreScissionProteas酶对融合蛋白进行解离.结果扩增的LMP1 CCT长度为597bp,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吻合.重组子经酶切鉴定,获得PGEX-6P-3-CCT原核表达菌株,Western blot表明重组蛋白能被LMP1单克隆抗体特异结合.获得约51kDa的PGEX-6P-3-CCT融合蛋白,分离纯化出约21kDa的LMP1 CCT蛋白.结论成功获得EBV LM1 CCT蛋白,为研究LMP1致瘤机制,研制生物抗癌药物奠定基础.
作者:张雪雁;汤郡;杨英;马桂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预防性气管插管在危重中毒病人洗胃时的疗效和价值.方法140例危重中毒患者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后洗胃,与100例未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洗胃的中毒病人进行对比.结果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的140例危重中毒患者均成功洗胃,而未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洗胃的100例危重中毒患者中,有24例未成功洗胃,有13例死亡,死亡率为13%.结论对重度中毒患者应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后洗胃,可减少死亡率.
作者:梁东良;张平;石金河;杨玉海;杨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文通过对范世强、孙立东等采用蝎毒提取液对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表明蝎毒及其纯化组分是一种天然有效的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并具有明显的止痛效果,无成瘾性,能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保护肝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类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新抗肿瘤药物.
作者:刘玉清;吕增春;范景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构建大鼠寡霉素敏感相关蛋白(OSCP)基因重组质粒.方法从雌性SD大鼠脑组织中提取总RNA,根据OSCP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编码0SCP的基因片段,插入pGEM-T easy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经酶切鉴定,而后进行测序.结果OSCP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为700bp,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结论在国内初次克隆了大鼠0SCP基因,为下一步OSCP的表达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海龙;庞敏;殷国荣;乔中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术后围手术期死亡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60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资料.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0例均为术后发生肝肾综合征所致.结论肝肾综合征的发生与手术前、后肝功能状况有关,尤其受到术后肝功能状况恶化的直接影响.术后肝肾综合征涉及手术创伤、术后腹水、发热、感染合并症,既往除肝硬化之外的其他疾病等因素.术前进行积极、有效的护肝和支持治疗后,在肝功能处于Child's A级水平时进行手术,可以预防和减少术后肝肾综合征.
作者:邝伟明;张辉;胡石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对72例重度痔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排便护理、饮食指导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72例患者全部止血,70例患者的痔块完全回缩.结论PPH术具有根治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增加患者手术信心、提高病人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晓媛;陈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疟疾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正规治疗是WHO疟疾控制的研究重点,其意义在于降低重症病人和死亡的发生,防止其传播,延缓疟原虫对抗疟药产生抗性.本文对近年来出现以免疫层析法、酶学法和荧光定量PCR法为代表的疟疾诊断新技术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吴英松;李明;李英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2002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78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临床特征为发热(100%),头痛(91.31%),全身肌痛(69.02%),骨痛(49.49%),皮疹(59.2%),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分别占62.47%、62.26%;淋巴结肿大、肝肿大及脾肿大较少,分别占9.61%、3.78%、5.21%;而合并肝脏损害多(72.39%),肾脏损害较少(0.2%).结论本次登革热流行规模大,临床表现典型,合并肝脏损害较多.
作者:陈燕清;张复春;王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虫草制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1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78例和82例,对照组用低蛋白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和降压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虫草制剂,治疗疗程为3个月,分析治疗后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cr和Bun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虫草制剂能有效控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作者:俞小敏;谭树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葡萄糖酸盐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第一个氮环内酯类半合成抗生素,化学名为9-脱氧-9a-氮杂-9a-甲基-9a-红霉素,它通过红霉素分子结构甙基环的9a位上甲基氮杂环将内酯环扩展为15环,其独特的结构使之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广谱的抗菌活性.本文就其特性、临床应用、药物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梁艳冰;马中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构建抗腮腺炎病毒抗体Fab段基因重组表达载体.方法从腮腺炎患者和腮腺炎抗体IgG阳性正常人群的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用相应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出轻链和重链Fd段基因,经酶切后分别和噬粒载体pComb3连接,再经电穿孔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菌株,将轻链和重链Fd基因先后克隆入pComb3中.结果从分离出的淋巴细胞中共提取高质量RNA约110μg,经逆转录、PCR,分别扩增出约700bD大小的κ、λ和Fd基因.PCR产物和载体经纯化、双酶切后进行连接,在2.5kv,200Ω,25μF的条件下电转化,终转化率为:2.48×107.随机挑取电转化后的10个菌落,经PCR鉴定,共有5个克隆同时含有轻链和重链Fd基因,抗体Fab的重组率为50%.结论获得的抗体Fab重组表达载体是高效、实用的,为下一步构建抗腮腺炎病毒噬菌体抗体库打下基础.
作者:俞慕华;黄文繁;姜立民;黄锐敏;温群文;戴传文;叶友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与异位妊娠的相关性.方法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9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病例组)血清中的抗HCMV抗体和检测患者的输卵管标本中HCMV DNA;同时选择42例正常足月妊娠行剖宫产妇女作为对照.结果病例组血清抗HCMV IgG抗体检出率为34.04%(32/9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42),P<0.05;IgM抗体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输卵管标本中检出HCMV D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位妊娠与HCMV感染存在相关性.
作者:梁建容;陈敦金;李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幼儿接种国产酵母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持久性效果.方法应用国产酵母重组乙肝疫苗按0、1、6免疫程序对幼儿进行5年免疫效果观察.HBsAg、抗-HBs和抗-HBc的检测用RIA法.结果接种的幼儿中未发现严重副反应者;免后7个月抗体阳转率达94.64%,抗体GMT231miu/ml,5年抗体阳转率达78.16%,抗体GMT54 miu/ml.结论国产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安全性好,抗体峰值高,维持时间长.
作者:陈瑄;符感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基因突变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检出碱基突变.目前,该方法在寄生虫学领域已得到日益广泛和深人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年来用于寄生虫的分子分类学、分子遗传学、虫种及虫株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及其在寄生虫学方面的应用.
作者:陈红玲;林瑞庆;朱兴全;李国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南通市几类人群中输血传播病毒(TTV)、庚型肝炎病毒(HGV)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感染状况.方法选择献血员、非肝病人群、急性病毒性肝炎(AH)与慢性病毒性肝炎(CH)患者、肝炎肝硬化(LC)以及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TV D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GVRNA、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HCMV DNA.采用微量细胞毒试验方法检测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义务献血员、非肝病人群、AH、CH、LC和PHC人群的TTV感染率分别为9.2%、24.0%、46.6%、41.6%和63.6%,后三种人群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义务献血员(P<0.01).HGV感染率在有偿献血员、AH、CH和LC人群中分别为2.9%、9.6%、17.6%和13.8%,但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CMV在非肝病人群、AH、CH和LC人群中的感染率各为26.7%、38.9%、65.8%和77.8%,CH组与LC组的感染率显著高于非肝病人群(P<0.01).结论HGV、TTV、HCMV在南通市人群包括献血员中有一定的感染率,在筛选献血员时有必要对此三种病毒进行检测,以防止其经输血途径传播.
作者:汪晓莺;汤伟;张冬雷;季玉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