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虫草制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俞小敏;谭树芬

关键词:中药, 慢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虫草制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1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78例和82例,对照组用低蛋白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和降压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虫草制剂,治疗疗程为3个月,分析治疗后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cr和Bun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虫草制剂能有效控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紫外线照射日本血吸虫尾蚴疫苗保护性抗原的筛选

    目的分析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后日本血吸虫尾蚴蛋白的差异性表达,并从中筛选出有效的保护性抗原组分.方法收集尾蚴,制备抗原,进行SDS-PAGE电泳后,转印至硝酸纤维素膜上,与照射尾蚴免疫血清和正常感染血清分别进行免疫印渍(Western blot)试验,比较两者反应条带的差异性,筛选出惟有免疫血清所能识别的特有的抗原组分,并测定其分子量.结果在童虫抗原中发现一条能被免疫血清所识别的特异性抗原条带,并测得其分子量为75kDa.结论紫外线照射致弱尾蚴可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抗体,被该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分子量为75kDa.

    作者:侯红斌;李雍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浅谈医学院校寄生虫学教学改革

    对医学院校寄生虫学教学的改革,认为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教学信息的沟通;重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翁培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EBV-LMP1基因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EBV-LMP1基因的杆状病毒重组供体质粒,包装重组LMP1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进行表达.方法先将已克隆的LMP1 cDNA与线性化的pFASTBAcHTb进行连接,使pFASTBACHTb-LMP1与DH10BAc感受菌进行转座重组,利用抗性及蓝白斑筛选重组Bacmid/LMP1克隆,提取Bacmid/LMP1转染昆虫细胞Sf9包装杆状病毒,利用病毒感染Sf9细胞进行蛋白表达,通过免疫荧光、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重组LMP1的杆状病毒,细胞能表达出与LMP1单抗结合的蛋白,分子量为63kDa左右,细胞可直接分泌LMP1蛋白至上清.结论LMP1能在昆虫细胞中获得良好表达,为研究肿瘤疫苗及LMP1在EBV致瘤分子机理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林勇平;吴淑华;杨英;汤郡;马桂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侵染颅脑之粪类圆线虫及其诊治

    目的对1例侵染颅脑之粪类圆线虫作出诊断与治疗.方法取病人脑脊液检查.结果在病人的脑脊液中检及1条粪类圆线虫丝状蚴,根据其食道占虫体40%和尾端分叉特点诊断,治疗用阿苯哒唑20mg/kg/d×9.结论国内首例引起脑膜炎的粪类圆线虫得到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友松;林金祥;陈宝建;许龙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鼠寡霉素敏感相关蛋白(OSCP)基因的体外扩增及克隆

    目的构建大鼠寡霉素敏感相关蛋白(OSCP)基因重组质粒.方法从雌性SD大鼠脑组织中提取总RNA,根据OSCP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编码0SCP的基因片段,插入pGEM-T easy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经酶切鉴定,而后进行测序.结果OSCP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为700bp,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结论在国内初次克隆了大鼠0SCP基因,为下一步OSCP的表达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海龙;庞敏;殷国荣;乔中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力开展浙江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的体会

    目的了解瑞安市大力开展浙江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切实有效地预防与控制结核病的传播与流行.方法根据<浙江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方案>的精神,特制订<瑞安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细则>.结果(1)明确项目组织与分工,具体实施市疾控中心对本市贫困肺结核病人抗结核药品及辅助检查费的减、免审核批准,负责全市结核病防治业务的归口管理,落实肺结核病的诊断、治疗、管理及有关技术规范.(2)通过项目宣传及培训,促使医疗单位对病员报告及转诊管理,提高了结防督导员的业务水平和归口管理能力.(3)通过项目督导和督查,提高了肺结核病人的管理率、规则治疗率,且使门诊肺结核病人诊治数大大增加,2001年门诊初诊数为654例,菌阳数124例;2002年同期达到1200例,菌阳数238例.结论结防工作中也反映出我市基层防保队伍力量和人员素质低下,多数医疗单位不重视归口管理工作,痰检阳性率低,为此,完善督导机制,加强随访,努力提高菌阳检出率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作者:郑玉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的检测及药敏试验

    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支原体感染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应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对186例疑为NGU患者的尿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88例,阳性率为47.31%,其次解脲支原体(Uu)阳性47例,阳性率为25.27%.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支原体对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7.7%、96.6%、94.3%、90.9%.其次为泰利必妥、美满霉素、诺氟沙星、螺旋霉素、红霉素,敏感率分别为88.6%、87.5%、80.7%、73.9%、72.7%.敏感性低为四环素67.0%其耐药率为33.0%.结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好选用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不宜选用四环素.

    作者:房思宁;杜晓红;李放娟;郑利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HBV前C/C反义RNA的体外抗HBV作用

    目的了解反义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转移、表达的抗HBV作用.方法BamHI酶切HBV质粒获取1504bp前C/C基因片段,将其正、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构建了正、反义前C/C重组体.将重组体转染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G418筛选获取抗性细胞及假逆转录病毒.RT-PCR检测了反义HBV基因表达的反义RNA.将重组假逆转录病毒感染2.2.15细胞,ELISA及斑点杂交法分别检测被感染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及HBV DNA.结果反义前C/C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在细胞内能转录HBV反义RNA.反义前C/C重组假病毒感染的2.2.15细胞HBsAg、HBeAg的合成分别降低了55.5%、78%;HBV DNA水平也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该抑制具有一定特异性.增加假病毒感染次数在一定范围内能提高抑制作用.正义假逆转录病毒感染对2.2.15细胞HBV DNA水平及抗原合成无影响.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反义HBV基因转移表达的反义RNA能抑制HBV复制及抗原合成,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杨林;姚集鲁;林丙亮;李刚;卢建溪;刘淑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蝎毒提取液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本文通过对范世强、孙立东等采用蝎毒提取液对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表明蝎毒及其纯化组分是一种天然有效的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并具有明显的止痛效果,无成瘾性,能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保护肝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类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新抗肿瘤药物.

    作者:刘玉清;吕增春;范景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虫草制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虫草制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1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78例和82例,对照组用低蛋白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和降压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虫草制剂,治疗疗程为3个月,分析治疗后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cr和Bun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虫草制剂能有效控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作者:俞小敏;谭树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肺炎型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炎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肺炎型哮喘患儿分为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30例,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加用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雾化液吸入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强的松片,加用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雾化液吸入治疗.观察用药后患儿症状体征(呼吸困难、咳嗽、喘息、肺部喘鸣音及湿哕音)改善情况、消失天数及全身激素(静脉和口服)应用天数.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天数及全身激素应用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炎型哮喘临床疗效肯定,可缩短病程,减少全身激素用量.

    作者:滕丽珍;鞠忠玲;许志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氧化苦参碱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保肝、抗炎、抗肝纤维化和抗肿瘤作用,本文对其治疗肝病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作者:李常青;李小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浆P-选择素和血栓烷B2含量改变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浆P-选择素和血栓烷B2(TXB2)含量变化及相互关系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了5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血浆P-选择素和TXB2的含量.结果患者血浆P-选择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2.7±10.3ng/L vs 24.7±8.9ng/L,P<0.01),患者血浆TXB2含量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4.3±23.7ng/L vs 67.2±16.7ng/L,P<O.01),且在患者中,血浆P-选择素含量和TXB2含量之间成明显的正相关性(r=0.725,P<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期血小板功能处于活跃状态,可能与P-选择素和TXB2升高有关,两者一起可能参与了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的发病过程.这提示在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的治疗中同时使用抗血小板的药物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冠华;马中富;刘秀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回顾性研究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制对策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发病情况,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以便加强监测和防制.方法查阅1999~2002年住院病例17015份,逐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4年中总出院人数为17015例,发生院内感染1068例,感染率为6.3%,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高,占50.1%,各月份感染率以6~9月居高,院内感染与住院时间、年龄、死亡率有关,抗生素的使用率较高,微生物学送检率较低,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其中G-杆菌占61.8%,真菌占10.9%.结论医院布局合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监控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强化,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及院内感染漏报率、病原送检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有利于防制院内感染.

    作者:邱卫黎;林志雄;黄华兰;郑立;王逸如;杨郁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线粒体复合体Ⅱ辅基铁-硫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目的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线粒体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辅基铁-硫蛋白(iron-sulfur protein,Ip)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28α-Ip,测定Ip基因序列,为研究铁-硫蛋白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海南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Ip基因,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BamHI+XhoI双酶切,定向克隆人pET28α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再用BamHI+XhoI酶切及PCR扩增对重组子进行鉴定.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序列测定,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筛选出编码海南株Ip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α-Ip,海南株Ip基因序列与K1、3D7株高度同源.结论pET28α-Ip重组质粒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铁-硫蛋白基因奠定基础.

    作者:马长玲;余新炳;单志新;吴忠道;徐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宫腔镜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目的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并评价这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因子宫异常出血、不孕症、流产等经B超或者宫腔镜检查诊断为粘膜下肌瘤,而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或同时行子宫内膜电切术96例,其中0型粘膜下子宫肌瘤62例,Ⅰ型28例,Ⅱ型6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根据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是否有剩余肌瘤、剩余肌瘤有元增长、是否再次手术等将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并根据并发症情况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粘膜下肌瘤术后满意度为98.96%,其中0型、Ⅰ型术后满意度100%,42例要求妊娠者已妊娠29例,21例已分娩.Ⅱ型子宫肌瘤术后满意度83.33%.除1例发生宫腔粘连,1例术后发热,1例术后出血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有效、安全,是目前的佳选择.

    作者:范保维;和秀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广州市978例登革热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2002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78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临床特征为发热(100%),头痛(91.31%),全身肌痛(69.02%),骨痛(49.49%),皮疹(59.2%),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分别占62.47%、62.26%;淋巴结肿大、肝肿大及脾肿大较少,分别占9.61%、3.78%、5.21%;而合并肝脏损害多(72.39%),肾脏损害较少(0.2%).结论本次登革热流行规模大,临床表现典型,合并肝脏损害较多.

    作者:陈燕清;张复春;王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南通市几类人群TTV、HGV、HCMV感染状况的初步调查

    目的调查南通市几类人群中输血传播病毒(TTV)、庚型肝炎病毒(HGV)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感染状况.方法选择献血员、非肝病人群、急性病毒性肝炎(AH)与慢性病毒性肝炎(CH)患者、肝炎肝硬化(LC)以及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TV D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GVRNA、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HCMV DNA.采用微量细胞毒试验方法检测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义务献血员、非肝病人群、AH、CH、LC和PHC人群的TTV感染率分别为9.2%、24.0%、46.6%、41.6%和63.6%,后三种人群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义务献血员(P<0.01).HGV感染率在有偿献血员、AH、CH和LC人群中分别为2.9%、9.6%、17.6%和13.8%,但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CMV在非肝病人群、AH、CH和LC人群中的感染率各为26.7%、38.9%、65.8%和77.8%,CH组与LC组的感染率显著高于非肝病人群(P<0.01).结论HGV、TTV、HCMV在南通市人群包括献血员中有一定的感染率,在筛选献血员时有必要对此三种病毒进行检测,以防止其经输血途径传播.

    作者:汪晓莺;汤伟;张冬雷;季玉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PCR-SSCP技术及其在寄生虫学上的应用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基因突变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检出碱基突变.目前,该方法在寄生虫学领域已得到日益广泛和深人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年来用于寄生虫的分子分类学、分子遗传学、虫种及虫株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及其在寄生虫学方面的应用.

    作者:陈红玲;林瑞庆;朱兴全;李国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手指血与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手指血与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的关系.方法用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同一病人的手指血与静脉血葡萄糖浓度在血糖仪上的结果一致(P>0.05).结论血糖仪检测手指血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吴人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