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增殖的影响

梁东良;李平法;杨锦南;刘晓丽

关键词: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 L1210细胞, MTT法, DNA合成, 细胞周期
摘要:目的研究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1,2:5,6-dianhydro-3,4-diacetylgalactitol,DADAG)的抗脑白血病作用及机制.方法用小鼠脑内移植瘤模型、MTT法、DNA掺入法、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法,观察DADAG对小鼠脑内移植瘤和体外白血病L1210细胞的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结果 DADAG对DBA/2小鼠脑内移植白血病L121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体外白血病L1210细胞同样有很强的抗增殖作用,其IC50值为24.6 mg *L-1.DADAG不可逆地抑制L1210细胞内DNA的生物合成.DADAG 24mg*L-1处理L1210细胞6 h后,细胞发生G2/M周期阻滞,24h后达高峰.细胞周期素B1蛋白水平在DADAG处理24h后开始下降,而磷酸化的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1在DADAG处理6h后开始上调,并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DADAG的抗脑白血病作用与其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1,2:5,6-dianhydro-3,4-diacetylgalactitol,DADAG)的抗脑白血病作用及机制.方法用小鼠脑内移植瘤模型、MTT法、DNA掺入法、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法,观察DADAG对小鼠脑内移植瘤和体外白血病L1210细胞的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结果 DADAG对DBA/2小鼠脑内移植白血病L121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体外白血病L1210细胞同样有很强的抗增殖作用,其IC50值为24.6 mg *L-1.DADAG不可逆地抑制L1210细胞内DNA的生物合成.DADAG 24mg*L-1处理L1210细胞6 h后,细胞发生G2/M周期阻滞,24h后达高峰.细胞周期素B1蛋白水平在DADAG处理24h后开始下降,而磷酸化的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1在DADAG处理6h后开始上调,并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DADAG的抗脑白血病作用与其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

    作者:梁东良;李平法;杨锦南;刘晓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用RAPD技术分析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目的应用RAPD技术分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DNA多态性并对其分型.方法用两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3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3株其它病原性大肠艾希氏菌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得到指纹图.结果共得到12个不同的DNA指纹图谱,经统计软件SPSS系统聚类分析得到两个不同的分类树状图.结论 RAPD技术方法简便、快速、分辨力高,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易鸿;廖育煌;刘俊华;张健;王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纳洛酮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纳洛酮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综合近几年来纳洛酮在临床上的应用及疗效.结果纳洛酮治疗镇静、麻醉类药物中毒、急慢性呼衰、中毒性心肌病、脑梗塞、心肺脑复苏及各种类型休克等的效果显著.结论纳洛酮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

    作者:肖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思恩中学一起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1年9月22日凌晨2点开始,广西环江县思恩中学先后有20多名学生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凌晨5点学校打120急诊电话,县医院120急救车到学校把发病学生接到急诊科就诊治疗.此后又有多名学生陆续出现类似症状到医院急诊科就诊.我站接到县医院电话报告后,立即上报县卫生局、县人民政府、地区防疫站、地区卫生局,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调查、采样检验,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韦校省;黄江荣;蒙日朗;蒙俏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是否可提高临床远期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用拉米夫定加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60例在采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碱2个月.治疗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后复阳转较对照组低,优于对照组.结论苦参碱能巩固和提高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HBeAg、HBV-DNA阴转率.

    作者:赵柏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婴幼儿伤寒3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伤寒诊断及处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婴幼儿伤寒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结果 34例婴幼儿伤寒均急性起病,有不同程度发热,伴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呈现不典型的结果.血培养出伤寒杆菌26例(76.5%),血肥达氏反应或重复肥达氏反应阳性15例(44%).结论婴幼儿伤寒临床表现不典型,伤寒杆菌血培养,血肥达氏反应或重复肥达氏反应阳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唐贵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对1例急诊小脑出血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的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也在上升,急诊室作为抢救危重症的第一线,护士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处于各种急症情况的临终患者.因此,如何对急症患者进行临终护理,已引起护士的关注.现将1例急性小脑出血的患者进行临终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朝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支原体在泌尿生殖系统中感染现状与药敏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泌尿生殖系统中的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及药敏情况.方法支原体检测采用Mycoplasma IST试剂盒,阳性者计数≥104,解脲支原体培养24 h,人型支原体培养48 h观察结果.结果 1659例泌尿系患者中有766例支原体阳性,占46.2%(766/1659),其中解脲支原体阳性738例,占44.5%(738/1659),人型支原体阳性占141例,占8.5%(141/1659),二者混合感染113例,占6.8%(113/1659);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原始霉素对支原体耐药率分别是23.6%、31.8%、76.4%、73.3%、41.9%、12.3%,且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的耐药性逐年下降,分别下降到12.3%和29.2%.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了解泌尿系统的支原体感染状况,及时掌握支原体对抗菌药物耐药的动态.

    作者:万德胜;李俊杰;梁沛扬;罗北京;林绍华;黄素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糖尿病并发感染80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感染.方法对80例糖尿病合并感染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3例糖尿病患者,并发感染80例,感染率41.5%.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感染率(72.5%),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27.5%);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者感染率65.0%,明显高于病程5年以下者(35.0%);空腹血糖高于9mmol/L者感染率(68.8%),明显高于空腹血糖<9mmol/L者(31.3%);糖尿病伴有并发症者的感染率(51.1%)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的感染率(19.0%).感染的临床类型以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多见.结论老年、病程长、空腹血糖高、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感染,老年女性患者尤易合并尿路感染.积极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防治糖尿病并发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夏永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台湾肺吸虫病的考察

    2001年9月,应邀赴台作肺吸虫病等交流、考察.历时7d,环岛一周.到过首例肺吸虫病发现地淡水镇;在阳明山捕到放逸短沟蜷,但在屏东捕到的这种螺的尾部是尖的;在东海岸水沟中捉到台湾南海溪蟹;台湾的地理、地貌适为肺吸虫疫源地,其中种、螺、蟹、终末宿主、转续宿主的种类可能更多,感染率可能更高.

    作者:李友松;黄毅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急性时相蛋白的联合检测对甲型副伤寒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目的对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清时相蛋白进行动态检测,找出较敏感的炎症标记蛋白.方法采用散射速率比浊法对325例甲型副伤寒和300例非感染患者的8项时相蛋白作动态检测.结果感染早期CRP及感染极期AAG水平与正常参考值相比明显升高,并随着感染的控制呈逐渐下降趋势,有31例复发病例也呈升高趋势;TRF及PAB水平与正常参考值相比明显下降,随着疾病的变化逐渐恢复正常.其余4项急性时相蛋白升高的只占325例感染患者的8%.非感染组8项时相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CRP、AAG为感染甲型副伤寒时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TRF、PAB为较敏感的急性负时相蛋白.

    作者:周建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护士(生)进行护理体检(身体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护理体检(身体评估),是病人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为作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为护理措施的实施提供指南,也能为评价护理效果提供客观的依据[1].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尚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护士(生)参与护理体检(身体评估)学习和应用的热情,并影响其具体的开展及效果.要从根本上解决现存问题,本文认为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练习和应用.

    作者:谭坚铃;梁嘉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我国类鼻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类鼻疽是Whitmore于1911年在缅甸仰光发现的.本病为类鼻疽杆菌所致的以东南亚为主的热带和亚热带地方性传染病.我国类鼻疽杆菌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和广西.1995年,发现福建蒲田的稻田也存在类鼻疽杆菌.本文对20多年来我国类鼻疽流行病学、细菌学及免疫学研究现况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蒋忠军;宋阳;陆振豸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碘仿对高湿热条件下实验性家兔肝脏损伤后创面感染的抗菌作用

    目的观察碘仿对肝脏创面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兔肝脏创伤后继发感染的模型建立,比较碘仿凝胶和四环素的抗菌活性.结果全部实验菌对碘仿的MIC远低于碘仿凝胶药物浓度;碘仿中、高两个剂量组和四环素乳膏组均具显著疗效,但6%和10%碘仿凝胶组肝脏创面愈合时间较四环素乳膏组短.结论二者对常见菌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碘仿的抗菌活性优于四环素.

    作者:赵子粼;高毅;孙尔维;陈保华;杨继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日本血吸虫新基因-Ⅲ8kDa钙结合蛋白基因的发现与克隆

    目的将用EST策略及同源性搜索发现的日本血吸虫新基因-Ⅲ8kDa钙结合蛋白(Calcium-binding protein, CBP) cDNA克隆到表达质粒pET32a(+)上,为下一步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做准备.方法将插入于pTriplEx2 质粒上的cDNA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n程序搜索,发现该插入cDNA序列与曼氏血吸虫钙结合蛋白cDNA高度同源. 根据表达质粒pET32a(+)上的克隆位点及该cDNA序列设计PCR引物, 将PCR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MD 18-T载体上,将重组T载体经EcoRI/XhoI双酶切后切下的SjCBP基因亚克隆入原核可溶性表达质粒pET32a(+)中. 结果所发现的新基因与曼氏血吸虫8kDa CBP基因的同源性达82%, PCR产物的片段长度与预期大小一致, 重组T载体及表达质粒经EcoRI及XhoI双酶切后证明具有与目标片段长度相符的插入片段. 结论所发现的cDNA与曼氏血吸虫8kDa CBP cDAN高度同源, 并且已成功地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jCBP.

    作者:彭鸿娟;陈晓光;支国舟;王珣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副伤寒甲185例临床分析

    副伤寒甲是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诊断及时、正确的联合抗炎治疗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就我院(2001.1~2001.11)185例确诊为副伤寒甲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药敏分析及治疗与转归,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程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51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旨在缩短病程,减轻临床症状,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辩证分型为湿温症热重于湿型,治疗用氯霉素1g加清开灵注射液20~30ml,同时加服清热合剂,疗程为7~14d(儿童剂量酌减);西药治疗组用氯霉素加能量合剂静脉滴注(时间及用药剂量同前).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体温下降时间快为24h,慢为120h,平均80h;而纯西药治疗组体温下降时间快为72h,慢为216h,平均133h,两者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头痛缓解时间快、慢两组均相等,但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49.8h、90.5h,两者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心电图T波倒值恢复正常时间达216h的共15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占40%,纯西药治疗组占60%,两组的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158.4h、268.8h,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比纯西药治疗疗效好.

    作者:李桂英;沈跃玲;吴治恒;王跃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敷贴蛙肉引起裂头蚴病1例报告

    裂头蚴病是我国常见的寄生虫病.福建山区居民传统有用蛙肉敷贴痈疖、红眼睛与烧、烫伤皮肤后用活蛇皮粘贴的习惯,故裂头蚴病例极多.现再报告1例用蛙肉敷贴痈疖致裂头蚴感染的病例.

    作者:林金祥;朱凯;陈宝建;张榕燕;倪玉琪;丁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手术病人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

    手术病人因疾病、创伤、禁食、禁饮、呕吐、出汗等因素易造成电解质率紊乱、血容量不足等,手术中必须建立快速输液通路用于补偿人体丢失的体液量及电解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常遇到病人肥胖、外周血管细、静脉曲张、静脉硬化、静脉炎、长期输液后外周血管不充盈,因疾病、创伤、禁食、禁饮、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等因素造成体液丢失、休克等,导致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困难,以往常采取静脉切开的方法.随着深静脉置管的应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管取代了静脉切开.股静脉置管影响手术操作和手术过程中的药物应用.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要作局部麻醉,然后试穿,避免穿入动脉和肺部,这样就延长了静脉置管的时间,特别是危重病人延长了抢救时间.为了更好地配合手术和麻醉.我们采用经颈外静脉置管对于外周静脉置管困难的病人是一种可行的简便的方法.

    作者:刘晓红;任从才;刘晓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包虫疫苗候选抗原基因FABP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获得细粒棘球蚴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基因序列资料,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从包虫包囊内获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蚴(protocloex),提取RNA和DNA,分别以cDNA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FABP基因;并将其分别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同时将从cDNA扩增得到的FABP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TGEX-4T).结果获得长度分别为402bp和482bp两个FAB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内含子区域在349…427bp,同源性比较结果FABP基因ORF内一个碱基突变.结论获得了FABP基因,为研究其免疫效果奠定了基础.

    作者:郭中敏;陆家海;徐劲;潘兴华;余新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