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施他宁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36例

刘一三

关键词: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施他宁, 垂体后叶素
摘要:目的观察施他宁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5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成2组,施他宁组36例,垂体后叶素16例.结果施他宁组有效止血率为83.33%,72h内止血率为70%.而垂体后叶素组有效止血率为56.2%,72h内止血率为33.33%.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差异(P<0.05).结论施他宁是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有效药物.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症状镜观血尿超声检查价值评价

    目的判断超声对无症状镜观血尿的诊断及筛查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385例无症状镜观血尿患者,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后诊断对比.结果对获得特异性诊断的患者,超声诊断的敏感性是80.5%,其中致命性疾病的敏感性为100%.特发性血尿的筛查准确率达到97.7%.结论在无症状镜观血尿的检查过程中,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筛查价值.

    作者:贾娟;陈运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棘球蚴病17例穿刺治疗疗效观察

    肝棘蚴病又名肝包虫病,在我国多发生在内蒙、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区,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现就我院1994年以来收治的肝包虫病病例情况及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效果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安美华;任兰虎;罗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广东省平远县1997~2001年狂犬病疫情分析

    目的探讨平远县近年狂犬病流行的原因,为平远县防治狂犬病提供建议,以采取措施尽快控制狂犬病的蔓延.方法根据平远县疫情年报表、狂犬病个案调查表和疫点调查报告,对该县1997~2001年狂犬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1年平远县每年都有狂犬病例发生,共计病例11例,年平均发病率0.89/10万,病例全部死亡.发病率远高于国家要求控制的0.1/10万的标准.结论平远县狂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犬只密度大、犬类免疫率不高、人群暴露后免疫率低、疫点处理不彻底及群众对该病认知差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全县范围灭犬以降低犬只密度、加强犬类免疫、持久深入开展宣传工作提高群众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暴露后预防接种率是控制狂犬病疫情有效的手段.

    作者:黄良君;刘畅辉;姚荣尹;姚良治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EBV-LMP1 cDNA的克隆测序与原核表达质粒构建

    目的克隆EBV-LMP1 cDNA,构建EBV-LMP1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通过RT-PCR技术从B95-8细胞中扩增EBV-LMP1 cDNA,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上并测序;利用引物上的BamHⅠ与HindⅢ酶切位点将LMP1基因插入载体pET-32a,转化JM109菌.提取质粒,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扩增的LMP1 cDNA长度为1158bp,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吻合,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经酶切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结论成功克隆了EBV-LMP1 cDNA,并构建了pET-32a-LMP1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LMP1在EBV致瘤中的作用及肿瘤疫苗奠定了基础.

    作者:林勇平;吴淑华;杨英;汤郡;马桂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弓形虫SAG1 ROP1基因及其复合抗原基因的核酸免疫研究

    1 前言刚地弓形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原虫,寄生于宿主的细胞内,在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弓形虫大量增殖,可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引起弓形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作者:陈观今;郑焕钦;周永安;郭虹;陈海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3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倍能等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测定23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并对其中52株菌测定了对9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超过50%,对倍能和泰能的耐药率分别为7.7%和13.5%.结论倍能和泰能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强,应作为治疗重症铜绿假单胞菌的首选用药.

    作者:苏林光;何远学;符健;贾杰;莫成锦;符慧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拉米呋啶联合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拉米呋啶联合α-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的协同作用.方法 68例HBVDNA及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采用拉米呋啶和IFN-α联合治疗,乙组单用拉米呋啶.治疗24w和48w时观察两组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及HBVDN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w时,甲、乙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5%和83%,HBVDNA转阴率分别为90%和89%,抗-HBe阳性率分别为15%和6.2%,以上指标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0%和2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48w时甲乙两组相比ALT复常率分别为95%和94%,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5%和9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60%和25%,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抗-HBe阳转率分别为35%及8.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拉米呋啶联合IFN-α治疗CHB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对于HBeAg阴转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呋啶组.

    作者:张全荣;邹莉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思美泰治疗老年性戊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思美泰(Transmetil)治疗老年性戊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思美泰10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内静脉点滴,1次/d,疗程为4w.结果 34例患者经思美泰治疗后,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分别为24例、5例和5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为85.29%.其中,对急性黄疸型,疗效佳,治疗前后相比,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但对重型戊型肝炎,疗效不明显;对重叠感染的戊型肝炎,部分病例有效.结论思美泰治疗老年性戊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防止向重型肝炎发展.

    作者:黄砚青;龚作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阴道超声盆腔炎诊疗中的意义

    盆腔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传统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征,结合将在宫颈口、后穹隆穿刺或腹腔镜检查所取得的分泌物作细菌涂片及培养(包括厌氧菌培养),经腹超声了解盆腔内有无包块等,而对疗效的判断及治疗手段的选择上则缺乏比较可靠的客观指标[1].本文探讨经阴道超声在盆腔炎诊断及治疗中的监测意义.

    作者:程蔚;贾娟;章正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贵州省都匀地区亚洲牛带绦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亚洲牛带绦虫病在我省都匀地区的流行特点.方法采用传统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即:询问病史、驱虫、肛门拭子法等),对都匀米秀地区相邻六个村寨进行实地调查,并对70位有临床表现的成人(男性67,女性3)进行驱虫治疗.结果在67例男性患者中有24人驱出虫体;在3例女性患者中有1人驱出虫体,成人感染率为35.4%;对100名儿童,进行了肛门拭子法查虫卵,均未检出.结论贵州省都匀地区亚洲牛带绦虫病感染严重,患者主要是男性青壮年.

    作者:陈艳;郎书源;裘学丽;黄江;吴渊明;张朝云;包怀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己烯雌酚对感染弓形虫孕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研究BALB/c妊娠小鼠感染弓形虫后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己烯雌酚(DES)对感染弓形虫孕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使用一定剂量的DES处理感染弓形虫孕鼠,于不同妊娠时期将孕鼠处死,用放免法测定孕鼠血清雌二醇(E2)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感染对照组的脾脏CD4+与CD8+T细胞水平于14、16、18d增高(P<0.05);CD4+/CD8+比值降低,16、18d有显著性(P<0.05).与感染对照组相比,DES处理组脾脏CD4+、CD8+T细胞降低(P<0.05),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 DES对脾脏CD4+和CD8+T细胞亚群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CD8+T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大;提示脾脏CD4+和CD8+T细胞都有抗弓形虫感染的作用,且CD8+T细胞占主导.

    作者:殷国荣;杨亚波;单联喆;刘红丽;张杰;申金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犬贾第虫核糖体16sRNA部分序列克隆及测定

    目的获取犬贾第虫核糖体16sRNA基因序列.方法从犬贾第虫包囊中,快速提取DNA,并以DNA为模板,利用热启动PCR技术扩增出一611bp的预计大小的基因片段,纯化回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到DH5a大肠杆菌中, 筛选到阳性克隆经PCR、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并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DNA序列,登陆BLAST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分析.结果获得了长度为611bp的基因序列,并发现与犬贾第虫核糖体的同源性高达99%.结论获得了犬贾第虫核糖体16sRNA的部分基因序列,为研究其在核酸进化领域中的地位和PCR法快速诊断贾第虫病提供了理想的基因材料.

    作者:秦睿玲;张西臣;田宗成;李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DNA改组及其应用

    DNA改组是一种改造基因和蛋白的有效实验进化技术.DNA改组技术在医药、疫苗、农业、生物治疗、兽药研究、营养、人类基因治疗、生物武器的研究等重要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本文综述了DNA改组的技术及其在疫苗方面的应用展望.

    作者:陈守义;余新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复合扩增STR位点的DNA分型技术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活证据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活证据研究近年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从免疫分型到DNA分型均有长足的发展.分型方法包括红细胞血型、HLA抗原、性别鉴定、人类DNA指纹图和复合扩增STR位点的DNA分型等.本文综述了复合扩增STR位点的DNA分型方法的特点及近年来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情况.

    作者:周永安;余新炳;乔振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男性性病病人支原体(7种)和阴道加德氏菌感染状况研究

    目的了解扬州市男性性病病人支原体(7种)和阴道加德氏菌的感染状况.方法收集男性性病病人病灶拭子进行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肺炎支原体(Mpn)、生殖支原体(Mg)、发酵支原体(Mf)、穿通支原体(Mpe)、梨支原体(Mpi)和阴道加德氏菌(GV)等8种病原体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结果 Uu、Mh、Mpn、Mg 4种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64.5%、27.6%、26.3%、18.4%,Mf和Mpe均为2.6%,Mpi未检出;GV阳性率为15.8%.结论扬州市男性性病病人支原体和阴道加德氏菌感染率较高.提示该类病人在临床诊疗时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孙蓉;顾建建;孙峰;张新华;朱进;时祝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简论PACS的建设和展望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PACS),是当今医院影像学科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与医学特别是影像医学的结合越来越密切,计算机技术在影像医学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近年来提出的海量存储方式更是进一步推动了PACS的发展.

    作者:文超白;陈德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ELISA法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G及IgG4的比较

    目的探讨IgG及IgG4在抗囊尾蚴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分子筛分离提纯猪囊尾蚴囊液粗抗原,用ELISA法检测未经治疗和经1~3,4~6和7~9疗程治疗的4组确诊脑囊虫病患者血清中的总IgG和IgG4.结果总IgG抗体在治疗前组和疗后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gG4在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IgG在疗后3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IgG4抗体在疗后3组间则有显著性差异(P<0.01).IgG4的特异性为98.4%,高于总IgG的94.0%.结论 IgG4不仅可用于囊虫病诊断,而且有望成为判定疗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唯哲;刘爱芹;许丹枫;李雅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β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患儿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目的了解β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患儿的异常β珠蛋白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血液学及反向点杂交技术对患儿进行β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分析.结果 29例患儿共查出10种不同的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3.4%~37.9%,其中以CD41-42(-CTTT)、IVS-2nt654(C→T)、TATA box-28nt(A→G)出现的频率高,1例患者未能分型.结论婚前与产前检查对减少β地贫/G6PD缺乏症患儿的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添章;张利红;庞艳;陈汝雪;余宙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强力宁合用丹参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效应的观察

    目的探讨强力宁合用丹参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应.方法选择住院和门诊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200例.随机分为强力宁合用丹参组、强力宁组、丹参组和对照组,各50例.各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护肝基础药物相同,各治疗组加用强力宁100ml掺入10%GS 150ml静脉点滴,1次/d.丹参注射液250ml(含丹参16g)静脉点滴,1次/d.1个月后改为口服丹参片,每次4片,3次/d,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肝功能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或复常,尤其是强力宁合用丹参组肝功能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LN)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强力宁合用丹参组也优于单用强力宁组和单用丹参组(P<0.05).结论强力宁和丹参均有抗肝纤维化效应,两药合用可起协同作用.

    作者:吴秋叶;陈银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90例志贺氏菌属感染者病原菌分类及药敏分析

    目的探讨志贺氏菌属菌群分类及耐药性之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1999年8年间经粪便培养分离出的90株志贺氏菌属的菌群分类及药敏情况.结果 90株细菌中,福氏76株(84.4%),宋内氏12株(13.3%),志贺氏2株(2.2%).对头孢哌酮、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氟哌酸、痢特灵、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5.8%、25.6%、28.4%、38.0%、21.3%、25.0%、82.5%、89.7%.结论福氏菌仍为志贺氏菌属的优势菌株.其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产生快而迅猛,已出现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菌株.

    作者:侯冬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