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芳;林雪英;许菜玲
加强药品采购、进出仓、报损和使用等内部控制,是医院规范药品管理、确保医疗用药安全、降低医疗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魏东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诺扬复合吗啡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开腹全子宫切除患者80例,ASA I~Ⅱ级,随机分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PCEA配方为0.002%吗啡、0.007%诺扬与0.125%布比卡因混合液,而对照组为0.01%吗啡与0.125%布比卡因混合液.用法:负荷量吗啡1 mg,背景量是1.5 ml,PCA量3 ml,锁定时间20 min.观察指标:镇痛效果,使用VAS评分法,记录术后1、4、8、12、24、36、48 h病人疼痛评分;副反应:恶心、呕吐及瘙痒出现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副作用:实验组恶心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25%);实验组呕吐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30%);实验组瘙痒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诺扬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妇科手术后硬外镇痛与传统吗啡配方镇痛效果相当,但明显减少PCEA过程中吗啡的用药量,从而明显减少了吗啡胃肠道、皮肤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作者:姚活锋;赖永东;黄焕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护理技巧.方法 遵医嘱用药并定时观察记录用药效果;对26例室速、室扑、室速合并室颤患者胺碘酮治疗过程全程进行观察与护理.观察心率、血压变化、心律失常情况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治疗复转律24例(92.3%),复律时间1.0~3.5 h,用药期间护理措施得当,未发生不良效果.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全程加强护理,护理重点为严密监测和精确用药,预见性地选择血管,有助于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陈卓芳;林雪英;许菜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统计预测是在广泛的预测实践中应用广的预测方法,它是把过去、现在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未来进行统计推断,以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克服盲目性,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把统计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医学领域,即为医学统计预测[1].
作者:陈健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老年肠梗阻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给予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所2004~2008年老年肠梗阻病人术前肠外营养、术后肠外序贯肠内营养支持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营养支持后血红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淋巴细胞较营养支持前增高,血钾血钠在正常水平,肝功能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围手术期给予老年肠梗阻病人合适的营养支持有利病人的恢复.
作者:徐稳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为治疗儿童弱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368例694眼弱视儿童进行氦氖激光、光刷、红闪、光栅、精细作业结合配戴眼镜、遮盖法及家庭的传统穿珠子等增进视功能的弱视综合治疗.结果 452眼基本痊愈,矫正视力提高至1.0以上,占65.13%,233眼进步,视力提高2行或以上,占33.57%,9眼无效1.3%,总有效率98.7%.结论 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儿童弱视有显著效果.
作者:罗慧屏;林沛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局麻下DHS治疗高龄高危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4例高龄高危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全部采用局麻下DHS内固定,并进行麻醉、手术方法及术后结果的分析.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时间1~3年,平均1.8年.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断钉及松动等并发症,功能优良率达90%以上,疗效满意.结论 局麻下DHS治疗高龄高危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麻醉风险低、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的优点,能使患者早日起床活动,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常秀荣;范诚;袁军;徐宁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诊断胰头-壶腹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胰头癌20例、壶腹癌5例、胆管下段癌5例、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2例的螺旋CT表现.结果 2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系统低位梗阻,29例CT图像能明确胰头-壶腹区肿块,能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 螺旋CT对胰头-壶腹部肿瘤的有一定的优势,MSCT后处理技术的对胰头-壶腹部肿瘤直接征象的显示明显提高,能够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
作者:李耀威;张华玲;郭建国;容海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克拉玛依区特点的高血压病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以促进患者掌握高血压病的相关健康知识、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血压病的控制率.方法 从克拉玛依区选择2个社区,按1∶ 1配对原则纳入高血压病患者各150例,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试验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即针对每个患者的血压情况和生活方式,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案,对照组则采用大众式集中健康教育讲座模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近1个月的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食用油、食用盐、体重指数、不良生活方式等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除治疗率、体重指数依然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它各项指标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本地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明显和积极的意义,比大众集中式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效果更为突出,值得在本地区进一步推广和探索.
作者:凌立省;刘金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在个人权利日益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如何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是社会热点话题.医师在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中占据主导的地位,如何判定医师的医疗行为是否符合执业标准,必须从法律角度明确医师的执业义务,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七个方面考察了医师在医疗实践中应该履行的执业义务,探讨医师执业的法律标准,以期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建设性建议.
作者:李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其治疗失败前后的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自1999年1月~2005年6月期间治疗失败病例12例,平均年龄84.5岁,其中Evans-Jensen分型ⅡA型3例,ⅡB型5例,Ⅲ型4例;Singh指数,IV级1例,Ⅲ级4例,Ⅱ级5例,Ⅰ级2例;非手术治疗2例,手术治疗10例,失败后8例获再次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均获随访.结果 8例获重行手术治疗,功能恢复良好,2例非手术治疗呈畸形愈合,2例死亡.结论 高龄、骨质疏松、严重粉碎等不稳定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容易导致失败的内在原因,与对非手术治疗不重视、术前和术中准备不充分、内固定的选择及操作技术不当、术后护理及指导功能不恰当等外在因素有关.充分认识其病理特点、准确地掌握适应证、高度重视非手术治疗、合理运用内固定技术、加强术后的护理工作、科学指导功能锻炼是降低对难治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的有效措施.
作者:戚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神经肽Y(NPY)刺激对大鼠心肌细胞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内钙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100 nmol·L-1 NPY刺激Sprague-Dawley乳鼠心肌细胞24 h,用荧光染料Fluo-4 AM负载胞浆钙,并用咖啡因诱导的胞浆钙瞬变(Caffeine-induced Ca2+ transient,CCT)幅度来反映肌浆网内总钙负荷;用荧光染料Fluo-5N AM 直接标记心肌细胞肌浆网内游离钙离子.所有钙影像均由Leica SP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记录.结果 经100 nmol·L-1 NPY刺激24 h后,心肌细胞肌浆网内游离钙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咖啡因诱导下钙瞬变幅度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长时间的NPY刺激可导致肌浆网内钙含量减少.
作者:张弋;苏涛;刘世明;董颀;陈敏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超声介入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3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并注入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结果 总穿刺成功率100%,囊肿消失者58例,囊肿缩小1/2以上者5例,其中3例行二次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超声介入治疗肾囊肿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陈举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文章分析开滦医保实际情况及文献报道的支付方式对医院的影响,提出应建立科学有效的付费结算机制,以促进医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医、保、患三方共赢的局面.
作者:胡金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性质鉴定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80例乳腺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MSCT平扫加增强扫描.图像重建采用多平面容积重建(MPR)、大密度透影(MIP)、表面遮盖技术(SSD)、容积再现(VR),同时结合所有患者组织病理活检,分析MSCT对肿块性质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42例MSCT诊断为良性肿块患者,经病理组织活检证实有38例符合,38例MSCT诊断为恶性肿块患者,经病理组织活检查证实有35例符合.80例患者经MSCT检查及应用后处理技术均能很好地显示肿块形态、大小、边缘、钙化情况、淋巴结转移、肿块血供情况及肿块与乳腺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乳腺肿块性质的诊断具有很好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张世科;关天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采用深静脉留置管作胸腔积液抽液治疗的技巧,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医生工作量,同时也节省护士反复准备穿刺包时间.方法 据B超定位,选择患侧腋后线第7~9肋间或腋中线第6~7肋间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铺孔巾,操作步骤与深静脉留置方法相同.操作结束后用静脉3M明膜固定导管于背部.护士配合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 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留置时间长(平均16.0 d)、创口感染机会少、拔管方便、病人不适轻、病人易接受等优点.结论 该方法配合护理上细致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胸腔积液患者迅速康复.
作者:何丽珊;罗秀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肝硬化大量腹水合并症状性胆囊结石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2009年6月胆囊切除术治疗12例肝硬化大量腹水合并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肝硬化大量腹水无症状性胆囊结石12例非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手术组平均住院日缩短11.2 d(p<0.01)、腹水完全消退时间缩短7.2 d(p<0.01)、肝功能改善明显(p<0.05),术后3个月腹水复发率下降.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1例中量腹水病人,3例少量腹水.结论 肝硬化大量腹水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有利于改善肝功能和腹水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肝硬化病情的发展.术前积极改善肝功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为此类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
作者:王小平;赖远辉;甄宇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针对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形式,研究高可用性的医院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方案.
作者:钱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开颅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长短与颅内器官腔隙感染的相关性及干预方法.方法 对2002~2006年开颅术后留置引流管的病人不同留置时间颅内器官腔隙感染及留置引流管后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留置引流管时间1~3 d、4~6 d和1 w以上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引流管预防与控制措施中医务人员手卫生与无菌技术操作合格率低.结论 开颅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长短与颅内腔隙感染等有密切关系,应加强开颅术后留置引流管目标性监测与早期干预.
作者:陈华;杨雪英;付秀莲;陈红莲;邓玉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马方综合征晶状体脱位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马方综合征晶体脱位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34例患者经过做好心理疏导,术前术后护理,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结论 术前做好围手术期的术前、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及做好健康教育,对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艳英;植翠明;吴素虹;黎燕鸿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