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禄贤;尹春艳;周敬珍;贾晓江;胡玉凤
目的 增加对Dieulafoy病的认识,提高Dieulafoy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1例Dieulafoy病进行病史、诱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Dieulafoy病可引起消化道突发性大出血,急诊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和内镜下止血治疗.结论 Dieulafoy病较罕见,可引起致命性消化道大出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作者:陈键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住院心理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96例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分别在入院2周末和6周末对药物依从性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服药依从性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心理障碍患者服药依从者较差,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他们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郎春英;邬东红;黄群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高血压痛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方法 将128例高血压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干预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予以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一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等调查.结果 干预组药物依从性由干预前18.8%提高到干预后的62.5%,血压达标率由14.1%提高到57.8%,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药物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主要与高血压病卫生知识、缺乏用药监督、药物不良反应、经济状况、生活不规律、给药方式等有关.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迭标率与药物依从性呈正比.
作者:刘小芬;谢翠萍;卢兴优 刊期: 2008年第08期
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雪灾和低温,由于南方基础设施及人民生活习惯不能适应的恶劣天气,使得冻伤及相关的并发症较往年增多.因此,特别是基层医院有必要熟悉掌握冻伤的病理生理,准确判断冻伤程度及进行有效治疗,以期提高冻伤伤员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李经辉;杨平;刘世友;张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巨大血管瘤的手术治疗规律.方法 20例婴幼儿巨大血管瘤,均在利用缝扎、肾上腺素盐水浸润止血、电刀止血等有效控制出血操作下行肿瘤手术切除,创面直接减张缝合或以皮片移植、邻位皮辩Ⅰ期修复.结果 18例治疗效果良好,较彻底地切除了病灶,术中失血控制良好,血容量稳定,较满意修复创面.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及明显功能障碍.2例半年复发,经再次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婴幼儿巨大血管瘤手术切除.术中利用缝扎、肾上腺素盐水浸润止血、电刀止血等有效手段控制失血,疗效安全、满意.
作者:李孟和;陈仕星;欧世华;洪锦伏;杨竞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本文在系统回顾技术创新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医院自身特点,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医院技术创新的内涵特征,为今后开展医院技术创新的定量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刘艳;匡莉;吉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药师是医院药学业务领域负责保证药品质量和药学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主要药学技术力量.医院药师是我国药师队伍的主流,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药师人数约21.5万人,其中94.2%工作在医院药学范围内[1].有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药物资源浪费严重,而重医轻药的传统观念,药师对医生处方缺乏审核与监督,对患者缺乏科学的用药知识和方法的指导,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2].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治病救人,又能致病害人.
作者:钟永基;刘佛添;钟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临床医生在进行医学科研项目申报时,重视科研选题工作,注重选题原则、讲究选题方法,是提高中标率的关键所在.
作者:赵虹;刘燕清;钟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机制及产妇与脐血乙肝血清标志物相关情况.方法 在具有HBV感染的孕妇中,在其分娩后留取新生儿脐血进行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新生儿脐血中乙肝的宫内感染率为3.31%.结论 通过了解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机制及孕产妇乙肝标志物感染模式,积极做好孕产妇的乙肝免疫预防及新生儿的主、被动免疫工作,为减少新生儿AsC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黄德秋;梁燕媚;陈康明;李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将人性化服务应用在输液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以患者为中心,营造温馨输液环境,简化输液流程,规范服务行为,积极健康教育,强化基本功训练等.结果 输液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提高了医院社会和经济效益.结论 在输液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服务,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士的综合形象.
作者:彭秀萍;侯慧芬;谢群巧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越来越关心身体健康.百姓健康和谐才会有城市和谐、社会和谐,关心群众健康应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是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方便百姓就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民生善举,我院于2006年初被政府指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两年来工作实践看,为社区内的百姓建立一套健康档案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我们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作者:袁新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现阶段,我国的医院特别是国有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还留有很重的计划经济痕迹,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和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素质的提高.新时期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是我们值得研究探讨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作者:张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对STA-R型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的抗干扰能力进行试验评价.方法 以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定量三项为检测指标,对该仪器的精密度、准确度及抗溶血、黄疸、脂血干扰等性能进行实验分析.结果 该仪器PT、APTT和FIB批内重复性试验CV<2.0%,日间精密度试验CV<4.0%;测定准确性良好;测定干扰物试验血浆PT、APTT和Fg的影响度范围在±3.5%.结论 STA-R型全自动血凝仪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度,有较好的抗溶血性血红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乳脂蛋白干扰的能力.
作者:张家明;韩日成;黄秀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本文对医用物资及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进行了概述,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预算计划和网络平台等四个方面的实践,探索了医院层面上的医用物资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提高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者:刘吉祥;徐淑娟;金鑫;牛春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5·12汶川大地震当日,省卫生厅迅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姚志彬厅长主持召开会议,成立援川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立即组建医疗队待命.短短几个小时,111人的医疗队伍组建完毕,由我担任医疗队领队,队员均为医院的业务骨干,多是全国全省知名的专家.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还来不及与亲人道别,于5月13日深夜医疗队乘坐专机踏上奔赴灾区的征程.
作者:廖新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利用地氯雷他定与斯奇康联合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以指导临床.方法 治疗组使用地氯雷他定10 mg口服,每日一次,连续2周为一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同时使用斯奇康注射液肌肉注射,隔日一次,每次1 ml,9次一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10 mg,每日一次,2周为一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其它治疗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痊愈+显效)达87.5%.而对照组有效率才达到10.5%,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地氯雷他定联合斯奇康对治疗慢性湿疹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药清支原汤加西药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优点.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临床确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中药清支原汤加西药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28例,单纯用西药阿奇霉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28例中治愈26例,占92.86%,好转1例,占3.57%,无效1例,占3.57%,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28例中治愈18例,占64.29%,好转2例,占7.14%,无效8例,占28.57%,总有效率7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清支原汤加西药阿奇霉素合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消失快,疗效显著,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较好方法.
作者:黄伟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葡萄糖耐量受损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提高对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水平.方法 选择我院内科门诊2006年1月~2007年6月诊治的66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肝功能正常的非糖尿病诊断内科患者66例作为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均接受糖耐量(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中糖耐量受损患者达57例,占86.4%;而对照组中糖耐量受损患者仅21例,占13.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普通存在糖代谢紊乱的状态,与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影响了糖代谢有关,是肝源性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重视对慢性肝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监测及干预可以有效预防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甄宝怡;王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医院各个教学、专科培训中.本文在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麻醉、疼痛专科的专科操作及临床教学特点,提出多煤体技术在麻醉、疼痛专科培训中起到直观、易学、生动等作用.是麻醉疼痛专科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教育技术.
作者:陈慕瑶;周巧;朱琼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