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3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蔡伟明;杨晓军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和特点,提供临床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36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多,90例;其次中药注射剂38例;肠外营养药32例;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多,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结论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做好ADR发生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现代医院杂志相关文献
  • 2008年广东妇幼保健院工作量的预测与分析

    目的 预测广东全省妇幼保健院2008年的工作量,为决策者制定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与方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方法 取小二乘法和指数平滑法进行比较,小二乘法的残差较小,故采用小二乘法来进行预测.结果 广东全省妇幼保健院2008年的工作量预测值分别为门诊诊疗人次人、出院人次人.结论 广东全省妇幼保健院工作量快速增长,政府与相关的卫生管理部门应给予更多的支持,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和质量,促进妇幼保健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黄君瑶;黄晓亮;关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李氏骨伤科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李氏骨伤科,起源于晚清时期的广东佛山,横跨三个朝代,时至今天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探究个中原因:首先李氏骨伤科第三、四代传人在医术方面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父辈学术精髓,这点是不容置疑的基本因素,然而这点只可以成为名医,要将一个著名的流派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还有非医术层面的因素,这样才能完整地揭示李氏骨伤科长盛不衰的原因.

    作者:梁家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临床路径在产科中的应用及成效

    目的 研究影响产妇住院费用的因素,并分析我院产科实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限价以来产妇住院费用和相关医疗指标的变化,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进行筛选和分析,并对实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限价前后的住院费用和相关医疗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影响产妇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住院天数和入院情况,实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限价后我院产妇住院费用大幅下降,住院天数缩短,科室收治的病人数大幅增加,扩大了在周边地区的影响.结论 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关键在于从各方面努力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实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限价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关华;黄颖烽;黄君瑶;肖聪勤;王劭晨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医院文化建设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医院文化是从企业文化衍化而来的,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是美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提出后并很快流行于世界的一种新管理思想.所谓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医疗服务经营活动中集体创造的、逐渐形成的并为员工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及社会公众对医院的整体认知.医院文化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有效的现代医院文化是医院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从而对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丁欣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化疗药外渗的原因,以便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40例肿瘤住院病人进行静脉化学治疗时出现化疗药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出现化疗药外渗的原因有:整体护理健康知识宣教落实不够、护士操作不当、护士责任心不强等.结论 化疗药外渗的原因多与护士的宣教、操作、责任心有关,应及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达到减少肿瘤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江小莹;陈舜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BacT/Alert 3D系统与改良罗氏培养基分离培养分枝杆菌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BacT/Alert 3D全自动分枝杆菌培养系统(3D系统)和改良罗氏培养基(LJ)分离培养分枝杆菌的优缺点.方法 将痰液、支气管冲洗液、胸腹腔积液、脑脊液、关节液等标本按送检要求用3D系统或L-J法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比较结核分枝杆菌(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MM)分离率,评价分离培养效果;同时对其污染率、培阳报告时间与实验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①采用3D系统接种标本2 973例,共培养出1 020株分枝杆菌,阳性率为34.30%;采用L-J法接种标本7 583例,培养出1 888株分枝杆菌,阳性率为24.90%.3D系统对MTB的分离率为21.50%,L-J法则为21.10%;3D系统对NTM的分离率为12.80%,L-J法则为3.86%.在各自分离的NTM中,3D系统和L-J法对Ⅰ群(光产色)、Ⅱ群(暗产色)、Ⅲ群(不产色)、Ⅳ群(速生型)分枝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0.20%和0.06%、3.30%和0.30%、4.40%和1.30%、4.90%和2.20%.②3D系统和L-J法平均报告阳性时间分别是19.30和24.60天;污染率分别是4.00%和2.40%;实验货用是L-J法的5倍左右.结论 应用3D系统有助于提高分离培养的阳性率,尤其是对NTM的分离,且分离报告时间较L-J法有较大缩短.但L-J法实验费用低廉,也不需要专门仪器设备,便于普及开展.

    作者:蔡杏珊;张院良;吴幸怡;许蕴怡;谢敏娜;吴龙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高龄食管癌的手术体会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和手术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2 002年12月~2007年11月期间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高龄食管癌贲门癌29例患者,其中鳞癌27例,腺癌2例.病变位于上段3例,中段12例,下段14例,手术切除26例,探查3例.对食管癌的术前准备、营养支持及手术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89.66%,并发症发生率41.38%、手术死亡率6.90%,获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手术切除是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佳方法,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处理并存病,加强围手术期营养,适当的麻醉及手术方式,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朱勇德;田作春;李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BPM理论在医院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而与之关系密切的业务流程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数字化医院及业务流程管理概念、内涵、相互联系及对业务流程管理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要掌握的核心环节作了探讨.

    作者:陈春涛;卢祖洵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非在编护士离职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前在新老人事体制并行的情况下,大部分医疗机构存在着正式在编和非在鳊人员的双轨管理机制.非在编护士由于薪酬、福利、工作的稳定性等与在编护士有一定的差距,流动性远较正式在编人员大,如何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成为护理管理的难点和重点.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非在编护士的离职原因做简要分析和并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刘亚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医科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参与社区卫生人才建设的路径探讨

    人才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医科院校拥有国内优质的人才培养资源,发挥医科院校的专业、课程、技术、人才和科研等优势,全面提高社区卫生人才建设水平,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捷径.

    作者:邓旭林;俞守义;翟祖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活性γCu380IUD与TCu380IUD及吉妮330IUD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比较活性-γCu380IUD、TCu380IUD及吉妮330IUD临床避孕效果.方法 2003年11月~2005年12月本院选择自愿放置IUD的已婚育龄妇女300例,随机分成三组(各100例),分别放王活性γCu380IUD、TCu380IUD及吉妮330IUD,并于放置后1、3、6、12、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三种IUD放置24个月后比较其脱落率、带器妊娠率、因症取出率及累积续用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三种IUD均具有脱落低、带器妊娠率低、因症取出率低及累积续用率较高的优点,其避孕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青玲;魏新燕;杨信一;黄艳;罗丽芬;文银秀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广州市黄埔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影响因素调查与管理对策

    目的 调查广州市黄浦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情况,探讨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 在黄埔区随机抽取4条街为调查现场,采用现场询问及查对疫苗接种记录情况的方法,获得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情况,开展家长计划免疫接种相关知识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认识和影响.开展计免工作人员和基层管理单位人员相关工作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的服务情况.结果 父母为打工者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比父母为司机、职员或其他职业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低(p均<0.05);农村来源的儿童免疫接种率较城镇来源的儿童免疫接种率低(p<0.05);父母对计免知识知晓情况好的,儿童的免疫接种率高(p<0.05);基层免疫接种点的服务状况对儿童免疫接种率也有影响;多数村、居委会能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结论 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今后应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制定流动人口儿童等特殊人群计免管理办法;对流动儿童的父母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多部门的合作;提高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减少相应传染病发病率.

    作者:陈碹;杨沈雷;刘泳洲;谢静平;吴丽鸣;李玲;朱水国;陆家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急性子宫内翻1例报告

    子宫内翻,临床较为少见.急性子宫内翻,多在分娩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不久发生,表现为产后休克及产后大出血.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黎某,女,21岁,因停经40周,阵发性下腹痛2小时于2006年8月19日7点19分入院.既往月经规则,末次月经、预产期核对无误.孕期检查未见异常,血压正常.

    作者:郭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初孕妇人流术中利多卡因配伍米索前列醇的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配伍米索前列醇在初孕妇人工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初孕妇对象122例,随机分观察组60例术前2 h后穹隆放置米索400μg,术前10 min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62例术前2 h后穹隆放置米索400μg,术前10 min静注安定10 mg,两组手术方法相同.结果 观察组无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无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宫口松驰程度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孕妇人工流产术中使用利多卡因配伍米索前列醇镇痛效果明显,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莉聪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医院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医院中的作用

    创建学习型医院是医院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脉搏的内在要求.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医院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图书馆如何把握好这一契机,发挥图书馆的优势,使医院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持久的发展.

    作者:王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运行激励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三明市第二医院创建于1937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优势.1 建立人才管理机镧近年来,医院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在人事制度上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建立起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作者:黄文瑜;陈百禧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开展全程药学服务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无疑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武器,但医院感染率不断攀升和治疗费用不断上涨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并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每位医药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我院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使有限的抗菌药物资源得到大限度的利用,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加速医院药学的发展,现将具体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许广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4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病例中有结核病接触史5例(12.5%),未接种卡介苗20例(50.0%).其中发热40例(100.0%),头痛14例(35.0%),呕吐13例(32.5%),咳嗽15例(37.5%),脑膜刺激征阳性29例(72.5%),病理征阳性者18例(45.0%),意识障碍18例(45.0%),肢体瘫痪7例(17.5%),抽搐13例(32.5%),颅神经损害3例(7.5%).全部病例通过全程抗结核治疗和合理使用激素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痊愈或好转37例(92.5%),后遗症4例(10.0%),自动出院2例(5.0%),死亡1例(2.5%).结论 该病呈多样化表现,仔细询问病史和流行病学资料,结合脑脊液、头颅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应尽早联合抗结核治疗,合理使用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

    作者:黄绍梅;冯永忠;邱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MRSA感染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湛江中心医院2007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耐药现状及抗感染用药现状.方法 搜集针对MRSA感染用药的病历资料(24例),进行感染患者分布、耐药率的统计和用药全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MRSA病例较多的科室为ICU、呼吸内科、骨外科等;万古霉素美仍为目前对MRSA敏感(耐药率为0)的品种,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24例MRSA感染患者中,使用MRSA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的有14例,其中使用复方新诺明的3例,使用万古霉素的5例,使用万古霉素加复方新诺明的6例,死亡1例;无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有10例,其中死亡4例.结论 MRSA的感染及耐药现状日趋严重,对于MRSA感染或易感患者,其治疗应引起医师足够的重视.对于MRSA感染患者,应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程度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尽早、足程、足量选用抗MRSA感粢药物,并积极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李松;肖桂元;周甘平;蔡静月;黄云平;李琼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2003~2007年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GDC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完全栓塞动脉瘤51例,大部分栓塞9例,部分栓塞2例.出院时完全治愈48例,遗留较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8例,遗留较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6例.结论 对栓塞治疗术后的严密观察及护理是栓塞预期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长萍;杨富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现代医院杂志

现代医院杂志

主管:广东省医院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