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消化性溃疡164例临床分析

蔡洁毅;武金宝;马翔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临床特点, 老年人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溃疡的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预防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1993~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消化性溃疡164例,观察患者的主要症状、并发症,Hp感染的情况,溃疡发生的部位、大小和对常规治疗的反应,以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老年消化性溃疡中规律性上腹痛27例,占16.5%.胃溃疡中在胃体、胃底和贲门26例,占35.6%.有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115例,占70.1%.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腹痛症状不规律,合并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多见,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现代医院杂志相关文献
  • G-K带锁髓内钉治疗中下段胫骨骨折

    目的 探讨G-K带锁髓内钉治疗中下段胫骨骨折的优点、扩髓问题、适应症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11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均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并对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在具备随访条件的87例中,结果评分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在65例闭合性骨折中,后评定为优58例,良7例;在22例开放性骨折中,优12例,良6例,中2例,差2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8周,闭合性骨折8.8周,开放性骨折18.5周.在112例中,无继发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神经血管损伤.在随访87例中,无钉体或锁钉折断等情况.结论 带锁髓内钉非常适用于中下段(不包括踝上区)骨折的治疗.

    作者:金树广;王旭生;王素伟;陈有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28例

    急性CO中毒首要症状是昏迷的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多脏器的损伤及复杂的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是CO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既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又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曾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实施死亡病例护理讨论提高CCU护士综合能力

    目的 探讨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对提高CCU护士能力的效果.方法 组织全科护士从护理的角度对CCU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和分析,找出护理工作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 CCU护士的应变能力、抢救技术和CCU病房管理能力、病人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死亡病例护理讨论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形式,有利于CCU护士综合能力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吴焰;游莉;梁施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全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在产科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理论,探索适宜围产期服务的方式.方法 以200例顺产和剖腹产产妇为研究对象(病理产科除外),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按照预先制定的产科护理路径表进行实施,护长对每个产妇进行提问及评价护理路径的实施情况,出院前进行新生儿护理操作实习及理论知识考核,并采用匿名自填调查表方法对产妇进行满意度调查、统计母乳喂养成功人数、产妇泌乳情况、产后尿潴留、乳房肿胀硬结人数,结题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产妇在理论考核、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产后尿潴留和发生奶胀现象明显减少、泌乳早.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能使护理由被动变为主动,使患者获得佳的护理服务.

    作者:李旭茹;陈伟月;孔肇英;钟瑞卿;余勇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真武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5例

    目的 观察真武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50例辨证为心肾阳虚型CHF患者随机法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运用真武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O%、84.0%,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心脏射血分数(LVEF)等均有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真武汤可以改善心肾阳虚型CHF患者心功能.

    作者:陈晓峰;沈维增;谢峥伟;安琼;郑粤湘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肺结核咯血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肺结核咯血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方法 对19例肺结核咯血合并糖尿病病人予以人文关怀及心理、咯血、用药、饮食的指导和护理.结果 患者对肺结核咯血合并为糖尿病的诊治有了正确的认识,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提高了治愈率,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蔡妙铃;黄舜芳;吴小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性病患者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药敏分析

    目的 研究本地区性病门诊病人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 衣原体采用沙眼衣原体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检测,支原体采用支原体培养和药敏一体化试剂盒检测.结果 523例患者中CT阳性114例(21.80%),支原体培养阳性214例(4JD.92%),其中CT+UU阳性19例(3.63%),单一UU感染148例(28.30%),单一MH感染11例(2.10%),UU和MH混合感染36例(6.88%).支原体对药物敏感的敏感株比例依次是:交沙霉素79.4%,原始霉素61.2%,强力霉素51.4%,氧氟沙星37.4%,四环素32.7%,低是红霉素21.0%;而耐药性高的耐药株比例依次是:红霉素60.7%,四环素44.4%、氧氟沙星36.4%、、原始霉素27.6%、强力霉素25.7%,低的是交沙霉素5.1%.结论 本地区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率较高;治疗支原体以交沙霉素为首选药物.

    作者:苏少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的效果探讨

    随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大环境对护士的影响,如何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潜能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为了使护理管理逐步规范,于1999年7月开始,我院应用绩效考核对全体护士的工作绩效进行全面的评核,按照护理层级管理逐级进行,并与医院的用人、本人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挂钩,每月进行一次,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经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绩效考核的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蒋晓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老年消化性溃疡1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溃疡的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预防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1993~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消化性溃疡164例,观察患者的主要症状、并发症,Hp感染的情况,溃疡发生的部位、大小和对常规治疗的反应,以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老年消化性溃疡中规律性上腹痛27例,占16.5%.胃溃疡中在胃体、胃底和贲门26例,占35.6%.有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115例,占70.1%.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腹痛症状不规律,合并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多见,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蔡洁毅;武金宝;马翔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临床意义及血糖常规管理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微量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对770例新生儿进行血糖分析.结果 剖宫产、早产、体重异常的和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血糖紊乱的发生率高.结论 糖代谢紊乱常是剖宫产、早产、体重异常和有高危因素新生儿常见的并发症;新生儿期血糖的常规管理,有助于发现和治疗新生儿的糖代谢紊乱.

    作者:张少璇;陈必近;骆绮云;张昌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2000~2006年1860例住院死亡病人统计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2000~2006年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我院近7年1860例住院死亡病案、对其病死率、死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7年间病死率为1.1%,死因前3位分别是:损伤及中毒、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占总死亡人数的80.1%.结论 加强死因前三位疾病的防治,可降低死亡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作者:曹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机关干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636例机关干部体检者经超声诊断惠脂肪肝,其中474例诊断为NAFL,定为NAFL组.以超声检查无脂肪肝的104例受检者作为对照,两组问年龄和性别构成匹配.结果 ①NAFLD组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尿酸、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无NAFLD组(p<0.05).②NAFLD组合并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高血糖和代谢综合征显著高于无脂肪肝组(p<0.05).③NAFLD组按体重指数进行分层,随体重指数的升高,腹型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空腹血糖受损等患病率显著升高(p<0.05);相同体重指数水平下,上述各病患病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NAFLD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集聚的特征.临床上应对NAFLD)患者及时筛查代谢综合征及其组成疾病的患病情况,使诊治科学合理.

    作者:叶静萍;龙翠媚;吴婉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浅谈医院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文书处理工作则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工作.在医院进行文档一体化改革和建立文件中心时,应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下才能保证医院档案在制作阶段、现实使用阶段、暂时保存阶段和永久保存阶段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达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作者:谢少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不典型中晚期肾结核3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导致中晚期肾结核发生的原因及其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诊断的中晚期肾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有典型的膀胱刺激症患者只占29.03%,83.37%患者有血尿、19.35%患者有腰痛,腰痛伴间断发热者占16.13%;有结核中毒症状者占19.35%.尿常规异常者占93.55%,结核杆菌检测阳性率为22.58%,PCR-TB阳性率为61.29%.B超检查31例、CT26例、IVP31例.诊断肾结核符合率分别为19.35%、61.29%、92.31%.其中25例IVP(57.14%)患肾不显影,肾功能已丧失,行肾切除,另6例经抗痨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肾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化以及早期缺乏明显的影像学改变,是导致中晚期肾结核发生的重要原因.肾结核的诊断必须重视其不典型性的临床症状,对实验室检查及其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杨镜秋;田生平;章振保;杨庆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探讨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在不同部位的留置时间.方法 选择静脉留置针输液病则262例,对手背静脉、上肢前臂静脉、足背静脉、下肢内踝大隐静脉及颈外静脉进行静脉输液的留置时间的进行观察.结果 颈外静脉留置时间长,而手背静脉、上肢前臂静脉、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的留置时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为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除遵循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的原则,先在手背行静脉穿刺,然后将穿刺点逐步移向前臂、上臂.而对于长期补液,四肢静脉均受到破坏、或过于肥胖、外周静脉发育不良或四肢均有痉挛的患者可考虑选择颈外静脉进行留置针输液.

    作者:李娟炜;林雯倩;梁前芝;温宝琼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开展药学实践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 探索、完善有效的临床药学实践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开展的各种药学实践工作进行成效综评.结果 现行各种临床药学实践工作能有效地发现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规避,但临床参与能力仍不足,医药卫生工作者的沟通仍不够充分.结论 建立有效的临床药学工作模式.能切实指导、监督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钟洪兰;陶涛;黄华英;郭粤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多指离断伤再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索多指离断伤再植技术.方法 对2000年5月~2004年11月11例27指多指离断伤再植采用气压止血带下不短缩骨骼,多指同步再植.再植次序为骨骼固定→屈指肌腱→伸指肌腱一指背静脉→指动脉→指神经.结果 成活25指,失败2指.成功率达93.6%.再植一指用时45~60 min;平均50.0 min.结论 改良的再植方法使手术简便,缩短再植时间,提高了多指离断伤再植成活率.

    作者:余东;林世磅;张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重症颅脑损伤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重症颅脑损伤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3月~2005年3月173例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GCS评分在5~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早期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配合高压氧和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在康复或后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或高压氧和针灸治疗,做一些随意运动和训练.结果 出院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接近正常,四肢饱满,无明显萎缩,肌力好,关节灵活,活动时无明显疼痛,经口进食满意.而对照组肢体功能差,四肢肌肉明显松弛,肌力差,无弹性,关节控制功能不灵活,患侧肢体肌肉明显萎缩,活动时肌肉、关节疼痛明显.结论 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对降低其病残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秀凤;吴燕;洪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凝血酶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24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凝血酶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4例新生儿急性上消化出血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每次予胃管注入凝血酶250 u及静脉点滴西咪替丁5 mg/kg,q12 h,用至出血停止后5天.对照组则按常规治疗予vitK15 mg静脉推注,qd,及止血敏0.125 g静脉推注,qd,连用3~5 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60%.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28.5 h.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49.5 h,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凝血酶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明确,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宫维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吻合器痔切除术10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肛门镜下吻合器痔疮切除术(PPH)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分析利用特制的环状吻合器对103例Ⅲ~Ⅳ期环状混合痔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手术操作时间平均是12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天,所有病人脱出肛门外的痔核全部回缩,有效率为100%.其中术后并发症有尿潴留、大便出血、肛门疼痛等.结论 PPH治疗Ⅲ~Ⅳ期环状痔是一种新技术,具有手术简单、术后痛苦少、恢复正常生活早、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蒋敦厚;邓洪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现代医院杂志

现代医院杂志

主管:广东省医院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