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志海;熊力伟;汤武斌;黄少华
目的 了解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痰标本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2005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6例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痰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抗生素的敏感性分离测定,并对革兰阴性菌株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 革兰阴性菌75株中产ESBLs菌10株,占10.9%;革兰阳性菌7株,占7.6%.药物敏感性测定显示菌株对亚胺培南,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对其他药物敏感性较低.结论 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痰标本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作为支气管扩张症治疗经验用药的首选.
作者:邓晓琴;杨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手术配合的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65例内镜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充分做好术中使用的器械准备工作,手术护士对手术有充分了解,熟悉仪器性能,操作步骤.术后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加强康复锻练,减轻术后疼痛,做好饮食、营养和出院指导.结果 65例患者术后康复迅速,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熟悉仪器操作及管理,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手术的美容效果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惠璇;钟凤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老年人拇趾外翻畸的形护理干预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总结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对拇趾外翻畸形的老年人实施拇趾外翻矫形术36例,55足;病人年龄60~79岁,平均66.9岁.术前给与心理干预、协助医生做好老年伴随疾病的检查、做好患足皮肤准备、术后病情及末梢血运的观察、肢体肿胀感染护理和康复锻炼等护理.结果 本组36例手术无围手术期并发症,甲级愈合,优良率87.5%,术后患足X线片与术前比较:拇趾外翻角平均改善25°,Ⅰ跖骨角平均改善7°.结论 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在拇趾外翻矫形术的护理中给与术前心理干预、做好患足皮肤准备、协助医生做好老年伴随疾病的检查、术后病情及末梢血运的观察、肢体肿胀感染护理和康复锻炼等护理干预是必要有效的.良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红;易祖玲;鲁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加放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其毒性反应.方法 选择22例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住院患者,其中9例在放疗前接受吉西他滨化疗2~3个周期,13例为放疗前后各一个周期进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第1、8 d吉西他滨0.8~1.0 g/m2静脉滴注,第2 d顺氯氨铂50mg/m2静脉滴注.21d为一周期.化疗后休息7~10 d开始放疗,设肺部病灶野加纵隔淋巴结引流区为一大野,前后对穿,源皮距照射,1.8~2 Gy/次,常规分割放射至DT36 Gy后缩野避脊髓追量照射,后程采取超分割照射方法,1.2~1.4 Gy/F,每日两次,间隔超过6 h.总剂量DT50~71 Gy,中位剂量63 Gy.结果 全组有效率为54.5%,其中完全缓解(CR)3例,占13.6%,部分缓解(PR)9例,占40.9%,稳定(SD)8例,占36.4%,进展(PD)2例,占9.1%.中位生存期为10.2个月,1年生存率为42%.治疗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血小板下降),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100%,其中Ⅲ+Ⅳ损伤占72.7%.Ⅲ+Ⅳ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40.9%,Ⅲ+Ⅳ放射性放射性肺损伤31.8%.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加放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疗效,毒性反应可以控制,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陈轶杰;辛培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院前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方法 统计心电图ST段抬高的从症状发作到溶栓开始的时间均<6 h的心肌梗死(AMI)病人60例,院前组住院前溶栓27例,院后组33例,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住院前溶栓病人从症状发作到溶栓开始的平均时间为3.1(3.8±2.2)h,院后溶栓者为4.5(4.0±2.0)h;住院前溶栓病人再通率为81.5%,院后溶栓者为73.9%;病死率分别为3.7%和9.1%,1年生存率分别为93%和88%.在症状发作2 h内住院前溶栓病人中,住院35 d病死率为0%,1年生存率为99%,较早的PHT治疗病人1年生存率较高.结论 院前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时间提前,增加溶栓后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率,改善远期预后.
作者:韩燕;吴春峰;吴勇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998~2006年14例新式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子宫切口感染、溃疡.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2~3周者占多数,部分病例在6周以上.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间不仅局限于产裖期内,其主要病因是子宫复旧不良.对病因的诊断、防治值得重视.
作者:廖朝青;廖梅芳;樊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甲状腺偏侧缺如症是一种十分罕见疾病,发病率及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多因伴有其他甲状腺疾病而发现,超声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辅助检查,诊断后应系统随访,并应严格掌握健侧腺叶手术指证.
作者:李培鑫;屈翔;王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护士岗位技能.方法 建立岗位技能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结果 全科护理人员基础理论成绩提高19.1%,基本技能成绩提高15.7%.结论 护理质量的提高,需要加强护士岗位技能管理来体现.
作者:张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制备咽炎合剂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咽炎合剂治疗78例急慢性咽炎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咽炎合剂处方质量进行鉴别.药材用水煎煮法提取.用薄层色普法对处方中的佛手、白芍进行鉴别.结果 咽炎合剂对急慢性咽炎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1%.处方质量符合合剂项有关的各项规定,均检查合格.结论 自制咽炎合剂处方合理,工艺简单,质量可靠,疗效确切.
作者:李小晶;胡梅凤;陈佩文;周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问题导向教学法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随机将40名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实习的护理专科生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两组护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带教,调查其出科前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以及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程度.结果 经整理资料,采取计量统计分析法,两组护生理论和技能考核以及对老师的满意度差别极显著(P均<0.01).结论 问题导向教学法既能提高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技巧,使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作者:万旭红;刘贞;刘诗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肝癌手术创面无水乙醇包埋对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 对本组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中肝创面用无水乙醇明胶海棉包埋处理,术后随访病人原创面局部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2年随访40例,原创面复发2例,占5%.结论 肝癌术中创面无水乙醇明胶海棉包埋填塞是预防肝癌局部复发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祥;张敬彬;刘小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运动神经元病(MN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我科2005年4月至2006年10月确诊的8例MND组及1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上下肢MEP测定.结果 8例MND患者中MEP总异常率占75%,主要表现为皮层刺激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未引出、波形呈复合波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结论 MEP结合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进一步确定MND的诊断,并在分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MEP是诊断MND的一种必要辅助手段.
作者:龚凌云;吴爱玲;胡凡;吴晓牧;张昆南;高幼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剂,普米克令舒(布地耐德)、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2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大组,进行观察对比,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实验室观察指标包括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测定,肺功能[1 s用力呼气容积(FEV)、大呼气流率(FEFR)]检查及支气管激发实验(PD20-FEV1).治疗组98例分为A、B两个方案组.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药物配伍A方案组:盐酸氨溴索15 mg加0.5%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液0.25 ml;B方案组:普米克令舒0.5 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 mg.对照组给予a-糜蛋白酶4 000 U,氟美松2.5 mg,庆大霉素8万U.结果 A方案组与B方案组两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方案组、B方案组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显效率看,显效率B方案组的显效率分别显著高于A方案组(x2=4.06,P<0.05)和对照组(x2=14.24,P<0.01),而A方案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日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经A方案组、B方案组治疗后患者CD8+细胞增加,CD4+/CD8+比例下降,FEV1、PEFR、PD20-FEV1增加明显,P值均<0.01.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吸入剂、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或普米克令舒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轻中度以上持续性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增加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通气功能,降低患儿气道高反应性,显著减少哮喘危重状态的发作.
作者:潘馨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大咯血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31例大咯血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显示31例病例中有2例肺癌患者再发咯血,3例因肺癌晚期死亡,2例支气管扩张症再次发生大咯血,其余均无咯血症状复发.结论 应用DSA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大咯血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在术中对出血点进行有效治疗,效果较好.而且其适应证广泛,对患者痛苦小,微创、安全.
作者:孙非;刘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BC-3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采用全血模式(WB)与稀释模式(PD)测定的差异.方法 分别采用全血与稀释模式对高、中、低值的全血质控物和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液质控物WB测定值差异较小,PD测定值差异较大,尤其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临床标本检测WB测定值低于PD测定值,t检验表明两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使用BC-3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时,好使用WB测定,以提高临床血液分析的准确性.
作者:邱跃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危重喉气管阻塞的有效治疗方案,以降低其并发症和死亡率.方法 分析48例小儿急危重喉气管阻塞患者的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临床处理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48例小儿急危重喉气管阻塞均在10h内确诊,并解除重度呼吸道阻塞.发生严重并发症12例;手术并发症2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4.2%.结论 小儿急危重喉气管阻塞病情凶险,应快速诊断,采取及时有效方法解除呼吸道阻塞,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曹培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并探讨其机制与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8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原发性高脂血症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1.25%,阿托伐他汀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降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安全有效,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脉事件发生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志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是临床应用较多的检测项目,在血栓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治疗的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凝血因子检测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因此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对提高凝血试验的准确性非常重要.现将我科2006~2007年经复查确定的54例检测错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乌立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RF-Ⅱ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技术治疗腰椎前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54例腰椎前滑脱症患者采取RF-Ⅱ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有效率及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总有效率为87.0%,平均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滑脱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RF-Ⅱ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技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
作者:曾心一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前臂中下段尺神经与尺动脉的关系,从血供的角度来分析尺神经恢复欠佳的原因.方法 用20例成人尸体上肢,经肘上肱动脉灌注带红色颜料的乳胶液,使前臂动脉及其细小分支充盈着色,在XSQ-Ⅱ型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和观察了与尺动脉伴行的尺神经的营养动脉,以及营养动脉的来源动脉,营养动脉的支数,外径、长度、入干方向和入干形式.同时,解剖出前臂正中神经,观察在大体标本上,尺神经与正中神经血供的不同之处.之后行尺神经连续横断面切片,观察尺神经的内部血运.结果 与尺动脉伴行的那一段尺神经,其营养动脉均来自于伴行的尺动脉及其发出的分支.营养动脉平均支数为7.2±1.32支.长度为6.64±3.01 mm,外径为0.32±0.01 mm.主要从尺神经外侧进入神经干,占51.86%,入干形式主要以升降支多,占63.19%.尺神经节段性、非定点地接受伴行尺动脉的血供,缺乏完整的滋养血管系统.内部未见到有其他来源的贯穿尺神经全长的滋养血管.而正中神经可有发达的贯穿正中神经全长的滋养血管.结论 前臂中下段尺神经的血供来源于伴行的尺动脉,血运呈节段性的分布,尺动脉损伤影响尺神经的恢复,应重视对尺动脉的修复.
作者:贾连军;王东;尹芸生;殷凤仪;赵海宝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