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式超选择性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

欧阳永;陈淳渊;骆佳

关键词:不孕症, 输卵管阻塞, 输卵管造影(SSG), 输卵管阻塞再通(FTR)
摘要:目的 研究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及再通术(FTR)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验证改良举宫器的可行性.方法 对35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造影(SSG)和输卵管再通术(FTR),并追踪观察12个月.结果 35例输卵管阻塞患者70条输卵管中,61条管腔获得再通,再通成功率87.1%,术后再孕率42.8%(15/35),治疗后管腔获得再通30例,占85.7%.治疗后管胫通畅30例,占85.7%.结论 改良传统介入导入装置,用自制导管装置经超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和输卵管再通术(FTR)治疗不孕症患者治愈率高,介入性超选择插管再通术由于其损伤小、操作简便.同时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兼有选择性输卵管造影的价值,可清楚显示输卵管阻塞部位、形状及有无粘连、积水等情况,有助于鉴别输卵管阻塞的原因,为后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卒中288例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脑卒中的发病特点,并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9年4月至2006年10月内科收治的288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分为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中医组49例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治疗有效率为85.7%;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7%,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单纯中医组.其中中西医结合组163例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为91.4%,59例脑出血治疗有效率为78%,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有效率为76.5%.结论 临床上控制高血压、防治糖尿病、和心脏病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措施.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重点为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缺血性脑卒中要注意防治其合并症,降低死亡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更为有效.

    作者:王昌龄;李立;茹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利巴韦林滴鼻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病原体多为病毒或细菌,部分为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1].我院于2006年8月至2006年10月在门诊共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00余例.经过筛查,其中有1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用抗病毒原利巴韦林滴鼻液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小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支气管扩张症内科治疗86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痰标本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2005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6例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痰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抗生素的敏感性分离测定,并对革兰阴性菌株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 革兰阴性菌75株中产ESBLs菌10株,占10.9%;革兰阳性菌7株,占7.6%.药物敏感性测定显示菌株对亚胺培南,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对其他药物敏感性较低.结论 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痰标本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作为支气管扩张症治疗经验用药的首选.

    作者:邓晓琴;杨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影响自发性血气胸闭式引流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 总结自发性血气胸闭式引流治疗效果,探讨影响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行闭式引流术治疗的自发性血气胸病例36例.结果 胸腔闭式引流27例,3例因血气胸出血量大,即时作剖胸止血手术.引流术治愈后复发再次住院,行开胸手术2例.手术4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正确判断是否继续出血及漏气并加强输血、输液,合理选择拔管时间及注意排放量及排放速度均对治疗效果有影响.

    作者:谭宏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服毒自杀病人85例救治后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研究服毒自杀病人救治后的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85例服毒自杀病人临床跟踪观察并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服毒自杀病人救治后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紧张恐惧,消极沉闷,烦躁易怒,情绪稳定自如.结论 对不同的服毒自杀病人,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

    作者:阳康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重要的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常用、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的目的 是使血常规检验在检测中获得更为稳定、可靠、准确的有效数据,防止临床诊疗中出现错误的判断.在实验室检验中,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控制.

    作者:古旭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改良式超选择性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及再通术(FTR)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验证改良举宫器的可行性.方法 对35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造影(SSG)和输卵管再通术(FTR),并追踪观察12个月.结果 35例输卵管阻塞患者70条输卵管中,61条管腔获得再通,再通成功率87.1%,术后再孕率42.8%(15/35),治疗后管腔获得再通30例,占85.7%.治疗后管胫通畅30例,占85.7%.结论 改良传统介入导入装置,用自制导管装置经超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和输卵管再通术(FTR)治疗不孕症患者治愈率高,介入性超选择插管再通术由于其损伤小、操作简便.同时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兼有选择性输卵管造影的价值,可清楚显示输卵管阻塞部位、形状及有无粘连、积水等情况,有助于鉴别输卵管阻塞的原因,为后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欧阳永;陈淳渊;骆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糖尿病(DM)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DM治疗效果除与患者病情和现有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患者自身管理有关,掌握有关的DM知识与技能是患者实现有效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1].控制DM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取得病人主动合作是达到良好控制DM的前提.2006年我科将62例DM患者的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了相关知识、积极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紧密配合治疗,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复发率,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莲;游淑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手术配合的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65例内镜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充分做好术中使用的器械准备工作,手术护士对手术有充分了解,熟悉仪器性能,操作步骤.术后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加强康复锻练,减轻术后疼痛,做好饮食、营养和出院指导.结果 65例患者术后康复迅速,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熟悉仪器操作及管理,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手术的美容效果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惠璇;钟凤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丙泊酚复合氯诺昔康与复合芬太尼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肩关节脱位占四大关节脱位的50%,临床上若治疗不当,容易发生复位失败或日后再次脱位.近6年来我科采用丙自酚复合止痛药治疗肩关节脱位40例,取得满意疗效,旨在了解丙泊酚复合氯诺昔康与复合芬太尼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麻醉效应,以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山鸢;李海华;陈翔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28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对287例直肠癌病人实施根治的临床资料,行miles手术者31例,行直肠前切者256例.结果 287例直肠癌局部复发率为7.0%(20/287),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9.0%(23/256).25例术后短期内泌尿生殖功能障碍,无骶前大出血,术后病检报告系膜内有癌巢存在的有149例(52%).结论 直肠癌术中全直肠切除能有效预防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及术后并发症,提高保肛手术率,是治疗直肠癌必须遵循的原则.

    作者:梁献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LDH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125(CA125)和乳酸脱氢酶(LDH)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NHL患者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法测定CA125和LDH水平,分析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和治疗结果中意义.结果 ①NHL患者的血清CA125为47.82+78.40 U/ml、LDH为282.85+237.24 U/L,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的8.12+4.43 U/L和146.65+35.09 U/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②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25例NHL患者的CA125和LDH水平分别低于15例复发(PD)的患者.19例Ⅰ期和Ⅱ期患者的CA125水平低于21例Ⅲ期和Ⅳ期患者,但LDH水平则在分期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③LDH升高而CA125升高的患者明显高于LDH正常而CA125升高的患者.结论 血清CA125和LDH在NHL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判定和预后等方面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陆晔;李蓉;潘湘涛;陈丽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乳腺癌术后围化疗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目的 评价在乳腺癌术后围化疗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7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35例用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生活质量及药物毒性反应等有无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障碍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生活质量状况明显改善(P<0.05),药物的毒性反应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 在乳腺癌围化疗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邓锦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全盆腔清除术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进展

    全盆腔清除术(TPE)是指整块切除直肠、结肠远端、膀胱、输尿管下段、内生殖器官、所引流的淋巴结和盆腔腹膜,并做尿路改道手术,回肠代膀胱.TPE在1948年施行于子宫颈癌作为晚期盆腔恶性病变的一种姑息手术.1950年施行于直肠癌病人,日本自1975年以来广泛开展了TPE治疗直肠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吴勇;曾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8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82例病人的致伤原因,探讨老年人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的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 分析各种损伤发生率、术中脑保护与术后专科监护和救治.结果 伤后到手术时间1~72 h,平均60h.本组82例老年人颅内血肿,存活52例,占63.4%,死亡30例,死亡率36.6%.结论 强调早期诊断及CT扫描,术中脑保护及清除颅内血肿等占位病变及专科监护室内接受积极的处理是及时有效地抢救危重病人,降低老年人急性损伤性颅内血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吴先良;李劲松;张赐鑫;肖胜添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DSA支气管肺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31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大咯血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31例大咯血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显示31例病例中有2例肺癌患者再发咯血,3例因肺癌晚期死亡,2例支气管扩张症再次发生大咯血,其余均无咯血症状复发.结论 应用DSA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大咯血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在术中对出血点进行有效治疗,效果较好.而且其适应证广泛,对患者痛苦小,微创、安全.

    作者:孙非;刘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博利康尼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博利康尼加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将66例哮喘急性发作儿童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博利康尼加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静滴激素,口服茶碱.观察用药前后症状体征改善和消失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取得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博利康尼加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作者:李国英;叶锦;江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全麻下空气灌肠治疗难复性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到临近远端肠腔造成不完全性小肠低位梗阻的征象.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它的治疗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透视下盐水压力灌肠复位,钡灌肠复位,空气灌肠复位等.复位成功率为75%~90%[1].但在通常压力(8.0~13.3 kPa)下仍有部分难复性肠套叠不能整复,过度加压可造成肠穿孔的危险[2].对于难复性肠套叠,目前应用全麻下空气灌肠治疗得到良好效果[3].

    作者:薛峰;岳洪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0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颅超声对临床指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已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200例患者进行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经枕窗对椎-基底动脉,颞窗对颈内动脉进行血流检测.结果 200例患者中出现血流速度异常者180例,占90%;正常者20例,占10%;200例患者中血流频谱异常者80例,占40%;正常者120例,占60%.结论 TCD检查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丁莹;邱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加放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2例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加放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其毒性反应.方法 选择22例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住院患者,其中9例在放疗前接受吉西他滨化疗2~3个周期,13例为放疗前后各一个周期进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第1、8 d吉西他滨0.8~1.0 g/m2静脉滴注,第2 d顺氯氨铂50mg/m2静脉滴注.21d为一周期.化疗后休息7~10 d开始放疗,设肺部病灶野加纵隔淋巴结引流区为一大野,前后对穿,源皮距照射,1.8~2 Gy/次,常规分割放射至DT36 Gy后缩野避脊髓追量照射,后程采取超分割照射方法,1.2~1.4 Gy/F,每日两次,间隔超过6 h.总剂量DT50~71 Gy,中位剂量63 Gy.结果 全组有效率为54.5%,其中完全缓解(CR)3例,占13.6%,部分缓解(PR)9例,占40.9%,稳定(SD)8例,占36.4%,进展(PD)2例,占9.1%.中位生存期为10.2个月,1年生存率为42%.治疗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血小板下降),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100%,其中Ⅲ+Ⅳ损伤占72.7%.Ⅲ+Ⅳ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40.9%,Ⅲ+Ⅳ放射性放射性肺损伤31.8%.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加放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疗效,毒性反应可以控制,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陈轶杰;辛培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