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忠卫
目的 研究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SDNF)是否影响运动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活性,了解其对运动神经元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制作成一侧面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局部应用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照组应用磷酸盐缓冲液,连续21 d,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损伤侧和实验侧面神经核中运动神经元ChAT活性改变.结果 实验组中运动神经元的ChAT阳性细胞数,面积及灰度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外源性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防止轴突损伤后运动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性的降低.
作者:李平;许扬滨;邬江;朱家恺;刘均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我院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治愈43例,占47.8%;显效45例,占50%;好转1例,占1.1%;未愈1例,占1.1%;总有效率为98.8%.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素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持续性慢性炎症病变,由于黏膜的再生改造,后导致固有腺体萎缩,并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异常增生或非典型增生的癌前组织学病变.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要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王泓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36例烧伤患者随机分成CVVH组14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 ,CVVH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进行CVVH治疗.两组均同时监测血白细胞、肌酐、尿素氮、钾离子、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内毒素(LPS)浓度等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CVVH组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CVVH对烧伤脓毒症患者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董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隐裂牙的不同临床治疗来观察其疗效,以求获得较好的治疗方法 和治疗时机.方法 对100颗隐裂牙分别采取窝沟封闭法、安抚充填法、根管治疗法并追踪观察.结果 经过5年来追踪观察100颗隐裂牙的治疗效果,其中窝沟封闭法12颗,成功10颗,成功率83.3%;安抚充填法32颗,成功24颗,成功率75%;根管治疗法56颗,成功51颗,成功率91%.结论 对隐裂牙的早发现早治疗以及综合治疗至关重要,对裂纹较深并有牙髓症状的要及时治疗,疗效好,患牙保存使用率高.
作者:郭大红;李凤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对我院25例经病理证实为阑尾肿瘤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有效率为76.0%;随访时间5~7年,死亡3例.结论 对于有可疑症状的患者,应加以重视,术中怀疑病变时立即送检,以确定正确的术式,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和延长生存期.
作者:蔡振湘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视网膜脱离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意义.方法 加强对38例视网膜脱离病人围手术期的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休息饮食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强迫卧位的护理、心理疏导、病情观察、眼部护理及针对性的出院指导.结果 38例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达到解剖复位,术后无感染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病人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效果,提高患者自我调节、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了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机会.
作者:陈朝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腺样体刮除术对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23例(25耳)腺样体刮除术或腺样体刮除术结合鼓膜穿刺术后的疗效.结果 治愈17例,好转5例,术后随诊半年至1年,1例(单耳)复发.有效率为96%(24/25).结论 腺样体刮除术适合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
作者:崔春莲;金永德;金顺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囊性肾癌是肾癌的特殊类型,它与肾单纯囊肿因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现将我院曾收治的1例典型囊性肾癌并存肾单纯囊肿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金明焕;高善姬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联合白细胞介素Ⅱ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66例患者,术后2周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吡柔比星(THP)+白细胞介素Ⅱ(IL-Ⅱ)组31例,THP 30 mg+IL-Ⅱ10万Iu+5%葡萄溶液40 ml膀胱灌注.THP组35例THP 30 mg+5%葡萄溶液40 ml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40 min,每3个月膀胱镜检查是否有膀胱肿瘤复发,并记录全身及局部情况.结果 66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THP+IL-Ⅱ组31例患者中复发4例,THP组35例患者中复发12例,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THP 联合IL-Ⅱ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可能优于单用THP,但是其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是否适宜广泛应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葛波;杨燕伟;张天禹;高漓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近年疥疮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2年4月至2006年6月间疥疮患者初诊的348例详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疥疮见于任何年龄,发病多见于青少年.以14~21岁为主.21岁至34岁34例,婴幼儿30例,大于60岁17例.85.2%为住校初高中学生,其中男中学生占89.1%,中专和大专以上学生占1.2%,农民占2.8%,出差人员占1.6%.一年四季可发病,以春夏季为主.皮损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皱襞、细嫩处.婴儿可有全身皮损,68.4%继发阴囊,包皮和龟头疥疮结节.72.60%患者起病初按皮炎湿疹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但皮损无减少或进行性增多.继发马拉色菌毛囊炎62例,疖43例,柯兴病24例,痤疮14例,接触性皮炎9例.经林旦软膏、硫磺软膏、达可罗宁霜治疗有效.疥疮结节激素外用及皮损内注射均可治愈.结论 近年疥疮可见于任何年龄,以初中至高中及大中专院校住集体宿舍青少年为主.农民工和出差人员感染亦不能忽视.林旦软膏和硫磺软膏药可治愈本病,激素皮损内注射可治愈疥疮结节.
作者:郭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根据17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前驱病史15例(88.23%),起病发热10例(58.82%),头痛8例(47.06%),意识障碍9例(52.94%),惊厥6例(35.29%).15例行MRI检查其中13例,占86.66%.脑电图异常14例,占82.35%(14/17).所有病例均予激素治疗,治愈4例,临床明显好转10例,3例转院治疗.结论 对有前驱感染或接种史,临床表现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特别是意识障碍或惊厥,MRI示脑白质多发性病灶,应考虑ADEM,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作者:朱玲;嵇仁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指致病因素(主要为病毒)侵犯心肌,导致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的急性炎性病变,特征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坏死及变性,常为各种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其中部分患儿起病隐匿,进展迅猛,危及生命,有的长年不愈,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
作者:赫羽;赵立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我院外科于2000年7月开展新型的三级护理查房,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激发了护士的求知欲,提高了护士的临床专业水平,提高了病人满意率.
作者:瞿良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之中,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时刻都会出现一定的危机和风险.除了医疗活动时刻存在的高风险,医院的发展策略、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同样隐藏着巨大的风险[1].风险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形势,如何驾驭风险,把握未来,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医院管理者应引起关注和重视的课题.
作者:潘荣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早产病因及早产儿的结局,为开展相应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我院2006年1~2月间分娩病例,对照分析足月产和早产孕妇的年龄、围产因素的差异,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结局.结果 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产前出血占早产原因的前四位,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是否经产妇等与足月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儿体质量、窒息率及7 d内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积极预防影响胎膜早破的不利因素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措施.加强产前保健,提高对孕产妇状况的综合判断,减少早产的发生,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陈丽娟;强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伤患者早期肠营养支持的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格昏迷评分(GCS)6~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即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即胃肠外营组)各25例.入院24 h内给予不同方法 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后1、7、14 d的血清蛋白(A1b)、血红蛋白(Hb)、血清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指标的变化、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个月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14 d治疗组在血清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预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改善重型颅脑伤患者预后.
作者:贾北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作为一项崭新的微创手术技术,已成为治疗呼吸系统良恶性疾病诊治中的重要方法 .由于手术风险性高,医生应高度重视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医学伦理学问题.本文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开展呼吸内镜介入治疗过程中应遵循的医德原则:医师的高度责任心,严格的医师培训,医师间的相互配合等.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中注重医学伦理学的实践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真正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作者:郭伟;张杰;张峰;张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B超定位下行输尿管碎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B超进行患者结合部位的检查及定位,应用KDE-2002A型液电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结果 512例患者共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545次,其中一次碎石成功493例,占96.3%.2次以上碎石成功19例,复碎率占3.7%;碎石成功率达100%,碎石排净率98%.结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太山;周亚;王孟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方法 60例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预混胰岛素组+二甲双胍组(A组)和甘精胰岛素组+二甲双胍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锐30R预混胰岛素,B组每晚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两组病人同时合并给予二甲双胍口服.共观察6月.观察血糖控制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对应的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值均明显降低.与基线相比,两组中空腹血糖降低幅度相似(P=0.11),治疗6月后,A组早餐后、午餐前、晚餐后以及睡前指血糖值较B组降低(P<0.05).A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降低幅度更大(P=0.035).A组轻微低血糖和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B组的2.6倍和1.2倍.治疗6个月达到稳定,A组平均胰岛素剂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较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预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相比,降低餐后血糖和HbA1c的效果更好,但相比之下低血糖的发生率稍高,胰岛素的用量偏大.
作者:朱黎;王奇;李吉华;王丽霞;化小春;马文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医院工作是以医务人员的科学技术才能为人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医院内部各种人才(不仅包括医疗护理人才,而且包括医技、后勤、管理、政工等各方面的人才)有机构成的综合效应,特别是取决于业务技术骨干的技术水平和主要管理干部的管理才能.
作者:黄灶金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