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朱黎;王奇;李吉华;王丽霞;化小春;马文娅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糖化血红蛋白, 低血糖事件
摘要:目的 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方法 60例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预混胰岛素组+二甲双胍组(A组)和甘精胰岛素组+二甲双胍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锐30R预混胰岛素,B组每晚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两组病人同时合并给予二甲双胍口服.共观察6月.观察血糖控制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对应的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值均明显降低.与基线相比,两组中空腹血糖降低幅度相似(P=0.11),治疗6月后,A组早餐后、午餐前、晚餐后以及睡前指血糖值较B组降低(P<0.05).A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降低幅度更大(P=0.035).A组轻微低血糖和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B组的2.6倍和1.2倍.治疗6个月达到稳定,A组平均胰岛素剂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较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预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相比,降低餐后血糖和HbA1c的效果更好,但相比之下低血糖的发生率稍高,胰岛素的用量偏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三种抗癌药(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和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7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按治疗方法 分为3组化疗,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组24例,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组25例,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TP)组21例,3组患者资料具备可比性,3组患者采用对应药物进行治疗,均以21d为一周期,连续应用两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NP组总有效率29.2%(7/24),GP组总有效率40.0%(10/25),TP组总有效率33.3%(7/21),3组方案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性反应方面,3组均以骨髓抑制为主,白细胞下降及贫血发生率相近.NP组Ⅰ~Ⅱ度静脉炎(14.6%)较其他两组多,GP组Ⅲ~Ⅳ度血小板降低(16%)较其他两组严重,TP组Ⅰ~Ⅱ度外周神经毒性(38.1%)较其他两组多.结论 用于晚期NSCLC一线化疗,NP、GP、TP三种方案近期疗效相似,但毒性存在差异,故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王蓉;束永前;刘连科;刘永彪;刘平;黄普文;殷咏梅;卢凯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囊性结节的诊断

    甲状腺结节按病理分类,良性有腺瘤、囊肿及胶性结节等,恶性有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癌.随着高分辨率的高频探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广泛使用,超声已成为甲状腺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准确率也在逐步提高.本文就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囊性结节的诊断进行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凤岐;刘晓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卒中的观察及系统护理

    目的 通过护理脑卒中患者临床经验,总结脑卒中患者的系统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脑卒中病例50例,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变化,记录护理脑卒中患者时有关观察方法 、心理护理、康复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经验.结果 经过治疗及临床系统护理,42例病情好转出院,因并发症死亡8例.结论 脑卒中病人的护理是全面系统的过程,其时程长,见效慢,需医护工作者耐心对待.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护理,系统的护理对于帮助病人尽快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与训练将有助于病人重视生活的信心.

    作者:宗小敏;罗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吡柔比星联合白细胞介素Ⅱ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研究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联合白细胞介素Ⅱ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66例患者,术后2周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吡柔比星(THP)+白细胞介素Ⅱ(IL-Ⅱ)组31例,THP 30 mg+IL-Ⅱ10万Iu+5%葡萄溶液40 ml膀胱灌注.THP组35例THP 30 mg+5%葡萄溶液40 ml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40 min,每3个月膀胱镜检查是否有膀胱肿瘤复发,并记录全身及局部情况.结果 66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THP+IL-Ⅱ组31例患者中复发4例,THP组35例患者中复发12例,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THP 联合IL-Ⅱ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可能优于单用THP,但是其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是否适宜广泛应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葛波;杨燕伟;张天禹;高漓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利妥苷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目的 观察利妥苷单抗注射液(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NHL患者的疗效.结果 15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例,1例出现过敏反应.结论 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NHL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汤红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创灼膏治疗1例严重钙剂渗漏的护理

    葡萄糖酸钙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药物,静脉输注时发生外渗将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初期轻者表现为局部皮肤组织发红、肿胀、水泡、疼痛.若处理不当,继而发展为皮肤破损、溃疡、坏死,经久不愈(若损害发生在头部将会终生不长头发),后斑痕挛缩影响其功能及美观.

    作者:唐泽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改良式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目的 探讨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5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1月至3岁,采用改良式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结果 15例均痊愈出院,其中小肠应激性溃疡穿孔1例,经再次进腹并行肠切除吻合后获愈.8例随访3个月至2年,未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且获访的8例经B超检查,未见胆管狭窄,6例经消化道造影检查未见造影剂返流入肝管空肠吻合口.结论 改良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炳;王金星;王寿青;陈卫兵;陈宗义;郭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开展新型三级护理查房的实践与体会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我院外科于2000年7月开展新型的三级护理查房,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激发了护士的求知欲,提高了护士的临床专业水平,提高了病人满意率.

    作者:瞿良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治疗痔疮46例研究报告

    目的 探讨吻合器黏膜环切吻合术(PPH)治疗痔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法兰克曼公司生产的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HJZ32型号对46位患者作黏膜下层来自直肠上动脉的血供断流和切除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悬吊脱垂的内痔.结果 手术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 min,平均住院3~4 d.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PH是治疗痔疮的一种高效、安全、简单的新技术.

    作者:李铂;黄唐剑;刘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超声对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对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对68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进行超声检查并诊断.结果 未破裂输卵管妊娠共68例全部经手术与病理证实,阴道超声诊断49例,符合率72%;腹部超声诊断8例,符合率12%;漏诊11例,漏诊率16%.结论 阴道超声对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图像显示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其对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直观显示可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作者:熊晓燕;舒林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绿豆致过敏性喉头水肿1例

    目前有研究证实黄豆、绿豆、红豆、黑豆以及芸豆、青豆等多种豆类也可诱发过敏性症状,其机制与豆类含有较高蛋白质有关.我院2007年接诊一例因绿豆致过敏性喉头水肿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伍翠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论药剂科的管理现状和发展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药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药学面临严峻挑战.加强药剂科的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坚持人才培养,提倡现代化科学管理,保障药品质量,加强制度管理,从而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佳化.

    作者:王长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

    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国内外的统计,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约70%左右需要不同程度接受放射治疗[1].但人们更重视放射治疗的实施,很少关注治疗过程中护理的重要所在,其实护理对放射治疗效果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徐素玲;孙蔚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GF-Ⅰ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线栓法将肾性高血压与正常血压大鼠制备成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后IGF-Ⅰ的表达.结果 IGF-Ⅰ表达主要位于缺血周边区,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IGF-Ⅰ在各灌注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正常血压大鼠.结论 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GF-Ⅰ表达降低可能是高血压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刁慧芳;赵敏;赵晓霞;庞晋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早产相关因素87例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病因及早产儿的结局,为开展相应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我院2006年1~2月间分娩病例,对照分析足月产和早产孕妇的年龄、围产因素的差异,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结局.结果 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产前出血占早产原因的前四位,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是否经产妇等与足月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儿体质量、窒息率及7 d内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积极预防影响胎膜早破的不利因素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措施.加强产前保健,提高对孕产妇状况的综合判断,减少早产的发生,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陈丽娟;强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阑尾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对我院25例经病理证实为阑尾肿瘤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有效率为76.0%;随访时间5~7年,死亡3例.结论 对于有可疑症状的患者,应加以重视,术中怀疑病变时立即送检,以确定正确的术式,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和延长生存期.

    作者:蔡振湘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小儿手术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法 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择期下腹部手术患儿,分为骶管阻滞组(A组),基础麻醉(氯胺酮)组(B组),每组30例.比较术中切皮时躁动、牵拉反应、恶心、呕吐、术后苏醒.结果 A组麻醉镇痛肌松效果优于B组,且麻醉管理安全,术后苏醒早,安静无痛不烦躁.结论 骶管阻滞镇痛肌松效果确切,镇静深度适宜,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为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

    作者:蒋益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药品不良反应74例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收集的7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老年和儿童患者更易发生ADR,ADR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 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瑞媛;林庆凡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7~14周妊娠分析

    目的 探讨抗早孕药物用于中止7~14周妊娠的分析.方法 对304例妊娠7~14周的孕妇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胎儿及附属物排出后及时清宫,8 h未排出者常规手术.结果 304例病人中有220例完全流产,占72.37%.未产妇不全流产率高于经产妇.实施清宫术时宫口扩张充分,组织易于钳刮,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止7~14周妊娠,减少了引产孕妇的痛苦,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较好的终止中期妊娠的引产方法 .

    作者:汪晓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直肠癌误诊误治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直肠癌在临床诊治中出现的误诊误治的原因,探讨提高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的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06年11月我院共收治误诊误治直肠癌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痔16例,慢性肠炎8例,细菌性痢疾1例.经治疗后,1例单发直肠腺瘤恶变局部黏膜下切除,18例直肠癌经手术治愈或缓解,6例直肠癌行姑息手术.结论 重视直肠指诊是避免直肠癌误诊不可或缺少的重要手段,是直肠肛管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同时,应加强医生业务水平、提高医生职业道德素养.

    作者:侯闵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