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伟;倪金玲
目的 掌握唐山市职业病危害防范管理现状,探讨职业病防范管理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唐山市及所属9区10县10个行业2 556家企业的职业病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职业病患病率较高的2个行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深入调查.结果 10个行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总人数为8.596 9万人(24%).其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较多的行业有制造业和采矿业,分别占总数的75%和12%;职业病患病人数较多的行业有制造业、采矿业,分别占患病总数的40%和32%;采矿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矽尘,制造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矽尘、电焊烟尘和铸造粉尘.结论 该市职业病防治管理的重点应在采矿业和制造业,矽尘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作者:邢凤梅;张盼;汪凤兰;张小丽;李冬静;李娜;秦淼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靶器官毒理学在国内外已有介绍和研究报道[1-3],然而靶器官肿瘤毒理学却鲜为人知.靶器官肿瘤毒理学是研究一切外来致器官肿瘤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与机体交互作用导致靶器官肿瘤(良性、恶性)损伤的基本原理、规律、发病特点和致肿瘤机制,鉴定致癌物研究方法及肿瘤防治的一门新兴学科.这无疑对当前环境污染、新化学物、新材料剧增以及全球肿瘤高发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肿瘤死亡人数每年将达1.2亿,成为全球第一大死因.近20年来,肿瘤发病率正以每年3% ~5%的速度快速增长,肿瘤问题将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问题,因此,当前研究靶器官肿瘤毒理学刻不容缓.
作者:姜允申;莫宝庆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职业病防治机构人员现状,为有关部门职业病防治人才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在已建立的全省职业病防治机构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中抽取有关人员资料,对人员数量、学历、专业、职称等指标采用趋势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湖南省2006-2010年职业病防治机构人员年均数(1 231人)较2001-2005年年均数(1381人)有所减少.职业病防治机构人员的学历以专科和中专居多;专业构成以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为主;职称以初级和中级居多.结论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机构人员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为适应职业病防治工作发展,仍需进一步优化.
作者:肖云龙;蒋然子;刘蔼成;曾碧霞;余丹;李祈;李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方法 比较分析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与内科肝病专业相关诊断标准的差异.结果 急性肝病中,职业性中毒性肝病分轻、中、重3级,而肝病专业只有临床分型,无分级诊断,且两者判定病情轻重的指标相差甚远.慢性肝病中,两者分级形式上一致,但多处内涵上完全不同.职业性中毒性肝病分级诊断中缺少肝衰竭的诊断.结论 建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逐步与内科肝病专业相关诊断标准相一致,降低临床实施职业病诊断标准的难度.
作者:余贻汉;汪毅;凌瑞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宝石加工工人矽肺( GWS)的职业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回顾性调查103例天然GWS和165例人造GWS共268例患者,分析其分布及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发病特征等,提出控制与预防措施.结果 天然宝石加工企业工作场所粉尘平均质量浓度为1.71 mg/m3,超标率21.59%,游离二氧化硅(SiO2)水平为(47.23±5.42)%.103例天然GWS和165例人造GWS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3.78±5.83)岁和(31.09±4.26)岁,接尘工龄分别为(8.00±3.20)年和(8.40±2.63)年;发病工种分别以切粒工(67.96%)和磨钻工(81.82%)居多.胸片影像学改变前者以圆形小阴影q影为主(68.93%),后者以p影为主(87.88%);并发肺结核率前者(22.33%)显著高于后者(1.82%),病死率前者较高(4.85%).天然GWS和人造GWS肺功能损伤率分别为31.87%和12.27%,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分别占58.76%和6.06%;前者致残程度更重,预后更差.结论 宝石加工过程产生的矽尘对工人健康危害极大,应加强监督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
作者:张灶钦;丘创逸;郑倩玲;梁伟辉;陈建雄;耿继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造成家具产业从业人员手外伤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家具产业手外伤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8家家具企业的工人共4 015人为干预组,干预前、后各抽取780人行问卷调查,另外选取条件相似的6家企业从业人员3 012人为对照组,抽取570人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人员2007-2008年、2009-2010年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和手外伤发生率.干预组采用了包括加强家具企业对手外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的健康宣传教育、加强岗前培训和劳动保护、增加警示标志、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干预措施.结果 2009-2010年干预组人员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是74.5%,而对照组是48.6%;干预组手外伤的发病是125例,而对照组是244例.结论 在家具企业中实施针对手外伤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家具产业从业人员手外伤的发生率.
作者:赵根隆;刘文豪;李卫平;廖流波;李鹏;曾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在采样策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结合职业接触管理和评价理论及其认识的进展,对《规范》的内容进行分析及探讨.结果 《规范》在采样策略、监测日数和样本量确定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结论 《规范》应随着相关理论的发展不断完善.
作者:李旭;车望军;邱泓;白云;雷钫普;张亮;高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某电厂工人肌肉骨骼疾患(MSD)情况,研究性别、年龄、工龄与MSD的关系.方法 采用北欧Nordic MSD调查表对某电厂788名工人进行MSD的问卷调查,取其中从事人事及财务管理等轻体力劳动人员234名为对照组,其余554人为观察组.根据各因素的不同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MSD依次以腰部、颈部、肩部和背部为主,年患病率分别为61.0%、54.0%、46.0%和37.0%,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女性颈部、肩部和背部年患病率要高于男性,腰部年患病率低于男性(P<0.05);MSD年患病率存在部分工龄和性别差异.结论 工龄和性别是MSD患病率影响因素之一,应采取积极合理的工效学手段进行干预和预防.
作者:高志祥;孙景萍;刘凯;张营;王素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低剂量率持续电离辐射照射,尤其是累积剂量小于100mSv的照射,导致的人体健康影响特别是癌症危险估计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是当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辐射防护以及放射流行病学等领域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慢性照射辐射致健康效应的困难包括慢性照射终生累积剂量估计的不确定性、估计小剂量所需的巨大样本量、混杂因素的影响和缺乏适当的对照.在我国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HBRA)开展的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与居民健康关系的研究始于1972年[1],其目的是定量估计小剂量持续照射导致的健康危险特别是癌症危险.
作者:朱卫国;孙全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砷化氢中毒对心脏的影响.方法 以42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作为病例组(轻度中毒组20例、重度中毒组22例),另设健康对照组42例,以受试者心电图和血清生化指标[肌酸磷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以及血红蛋白(Hb)和总蛋白(TP)]是否异常为评价标准.结果病例组心电图异常率为73.81%,轻度中毒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重度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重度中毒组心肌酶、TP以及H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正常心电图组与异常心电图组的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和血清生化指标可作为急性砷化氢中毒心脏损害的观察指标.
作者:刘丽萍;覃震晖;朱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硫化氢(H2S)中毒的特点、危害和治疗.方法 分析3例急性职业性H2S中毒的原因和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H2S中毒应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入院后应给予积极的氧疗,防治肺水肿、脑水肿治疗,短程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必要的抗感染药物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结论 实现现场急救是保全患者生命的首要应急措施,及早给予氧疗和综合对症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包小华;周方正;王琦;谢灿果;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唐山市噪声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提出防治职业性噪声危害的建议和对策.方法 采用现场自填问卷的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所有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市不同学历的噪声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厂的噪声作业人员间的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盾石机械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低(77.2%).结论 应定期加强噪声作业人员防护知识培训,同时应重视心理、认知方面的干预,提高认识,自觉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噪声作业工人的健康.
作者:肖淑玉;沈福海;许春双;杨汝奔;杨秀清;孟庆迪;齐慧生;范雪云;姚三巧;艾进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症状自评量表(SCL-90)常模,为当地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研究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采用SCL-90对新疆2 246名石油工人、中小学教师、医生、银行职员、环境保护管理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计算信度、效度,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 全量表内部一致性高达0.981,总体折半相关系数为0.944;各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7 ~0.822,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669 ~0.908;信度、效度良好.2 246名汉族职业人群SCL-90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人际敏感得分低于全国常模(P<0.05);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各因子分、总分存在职业、年龄、工龄的差异.结论 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SCL-90常模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较好的内容结构效度,可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宁丽;连玉龙;刘继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铅作业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GSTT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铅引起的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选择广州市某蓄电池行业257名铅作业工人按铅接触水平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职业健康问卷调查;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现场空气铅及工人血铅、尿铅水平;提取铅作业工人周围血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和比较循环阈值(△Ct)法检测GSTT1基因拷贝数,分析不同铅尘作业环境下作业人员GSTT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血铅、尿铅和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铅作业工人GSTT1基因拷贝数与铅毒性相关的临床症状有关,在高剂量组拷贝数小于2的研究对象临床症状发生率是拷贝数为2的3.1倍[比值比(OR)=3.1,95%可信区间(CI)=1.0~9.6,P =0.046],低剂量组拷贝数小于2的研究对象临床症状发生率是拷贝数为2的8.4倍(OR=8.4,95%CI=2.4 ~29.2,P≤0.001),GSTT1基因拷贝数与血铅、尿铅水平的关系尚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STT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铅毒性相关临床症状有关,拷贝数小于2的GSTT1基因可能是铅中毒易感基因型.
作者:刘斌;蒋琴琴;刘移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实验室放射性工作管理对策和措施.方法 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的经验,提出了可行的管理方案及方法.结果 该所对放射性同位素采取闭环管理模式,实行标准化管理,对放射工作人员做到“培训、个人剂量监测、服务意识、安全文化”的教育,对放射工作场所及“三废”进行“合理监测、依法收储”.结论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工作应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同时树立安全文化的新理念,共同创造安全文化的氛围.
作者:李雪琴;党磊;曹吉生;张伟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某生物质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有害作业分级等方法,通过对某生物质发电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生物质发电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 生物质发电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生物因素及工频电磁场等.其中除灰岗位为粉尘Ⅱ级作业,汽机巡检岗位为噪声Ⅰ级作业.结论 灰料装卸/运输、锅炉清灰、汽机巡检的噪声作业、燃料收集与储存接触微生物作业及化学品水处理酸/碱的装卸作业为本项目的关键控制部位.必须加强卫生工程防护、个人防护及职业卫生管理.
作者:龚伟;倪金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呋喃树脂砂铸造工艺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分布特征、接触水平及其对接触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观察期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危害检测资料和人群健康资料,比较接触组与对照组之间观察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 工作场所总粉尘质量浓度均值21.34 mg/m3,样本超标率69.37%;沉降尘游离二氧化硅水平均值22.67%;空气中主要化学物质质量浓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临床体格检查结果显示:神经衰弱症状、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性皮炎、胸片肺纹理与不规则阴影增多等,接触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通气功能损伤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粉尘危害仍是树脂砂铸造职业危害控制的重点,工作场所多种物质的联合作用以及低剂量长期接触对人体健康效应的研究应引起关注.
作者:张建中;陈发明;叶青;彭言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放射性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中如何正确适用有关标准及其条款.方法 解析1份稀土精矿放射性货物运输条件的鉴定报告,对得出的鉴定结论及鉴定过程中所依据的标准及条款适用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当该样品稀土精矿的货物总质量超过158.2g时即属于放射性物质,不能按照普通货物的条件办理铁路运输.结论 对标准及其条款适用不恰当、不准确将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判定,从而形成错误的鉴定结果.
作者:朱东辉;张秀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鉴别现代水泥生产企业中主要的噪声源及其分布,研究水泥厂中高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广西4家典型现代大型水泥厂进行噪声危害调查,根据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要求对噪声设备布局、噪声源和噪声强度进行调查、检测;根据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接触噪声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4家水泥厂在物料破碎、粉磨、回转窑等工人较长时间工作的区域噪声强度超过85 dB(A),13.2%工人存在纯音听力测试异常.水泥厂噪声源主要有:破碎机、粉磨机、风机和空气压缩机.其高噪声产生原因为:使用高噪声设备,设备设施维护欠佳,控制室、操作间和休息室缺少声学设计.结论 4家现代大型水泥企业工人暴露于高噪声工作环境,并对听力等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应切实加强现代大型水泥企业噪声污染的防范和治理,加强对接触噪声这一职业群体的健康监护.
作者:黄世文;江世强;黎海红;欧军荣;黄翔;王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实验室砷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方法 参照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程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尿中砷的测定进行分析误差预测.结果 各种溶液测定的总标准差(st)均小于其水平的5%(W),总平均回收率可信限(R/d =0.97)在允许范围内,质量控制考核结果为满意.结论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尿中砷,实验室分析误差可控制在容许值内.
作者:殷忠;霍学义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