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症状自评量表常模建立

宁丽;连玉龙;刘继文

关键词:新疆, 症状自评量表, 常模, 汉族, 职业人群, 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 建立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症状自评量表(SCL-90)常模,为当地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研究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采用SCL-90对新疆2 246名石油工人、中小学教师、医生、银行职员、环境保护管理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计算信度、效度,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 全量表内部一致性高达0.981,总体折半相关系数为0.944;各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7 ~0.822,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669 ~0.908;信度、效度良好.2 246名汉族职业人群SCL-90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人际敏感得分低于全国常模(P<0.05);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各因子分、总分存在职业、年龄、工龄的差异.结论 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SCL-90常模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较好的内容结构效度,可进行推广应用.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基因RNA干扰表达质粒构建与鉴定

    目的 构建并筛选大鼠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基因的RNA干扰(RNAi)表达质粒,为职业性疾患的基因治疗探索新途径.方法 根据基因序列数据库中报道的PARP-1基因序列及短发夹RNA(shRNA)设计原则,设计、合成用于构建RNAi质粒的寡核苷酸,构建4种重组PARP-1 RNAi质粒,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 TM2000介导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8 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转染细胞中PARP-1 mRNA的转录水平,筛选有效的PARP-1 RNAi质粒.结果 4种重组PARP-1 RNAi质粒经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转染后48 h,转染质粒shRNA-PARP-1-532的细胞PARP-1基因抑制效果明显,mRNA的转录水平下降了78%,可作为后续实验的有效质粒.结论 成功构建并筛选出PARP-1基因的RNAi表达质粒,为探索PARP-1基因在疾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高羽亭;黄明元;刘林华;梁海荣;唐焕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唐山市重大职业病危害防范管理现状研究

    目的 掌握唐山市职业病危害防范管理现状,探讨职业病防范管理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唐山市及所属9区10县10个行业2 556家企业的职业病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职业病患病率较高的2个行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深入调查.结果 10个行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总人数为8.596 9万人(24%).其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较多的行业有制造业和采矿业,分别占总数的75%和12%;职业病患病人数较多的行业有制造业、采矿业,分别占患病总数的40%和32%;采矿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矽尘,制造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矽尘、电焊烟尘和铸造粉尘.结论 该市职业病防治管理的重点应在采矿业和制造业,矽尘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作者:邢凤梅;张盼;汪凤兰;张小丽;李冬静;李娜;秦淼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广州市2006-2010年新诊断职业病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2006-2010年广州市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及原因.方法 对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广州市首次诊断的职业病病例的病种、地区分布、行业分布、企业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职业病发病例数为238例,包含8大类,其中以尘肺(83例)、职业中毒(85例)及噪声性耳聋(38例)为主,职业中毒又以慢性中毒为主;地区分布以番禺区多,其余各区亦有发生;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及中小型企业;企业性质以轻工、建材、化工、建设、船舶、机械等行业为主.结论广州市2006-2010年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主要以尘肺、职业中毒、噪声性耳聋为主,番禺区、私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等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

    作者:江兰;林秋红;刘移民;李旭东;蓝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探讨稀土精矿放射性货物运输条件鉴定标准适用情况

    目的 探讨放射性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中如何正确适用有关标准及其条款.方法 解析1份稀土精矿放射性货物运输条件的鉴定报告,对得出的鉴定结论及鉴定过程中所依据的标准及条款适用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当该样品稀土精矿的货物总质量超过158.2g时即属于放射性物质,不能按照普通货物的条件办理铁路运输.结论 对标准及其条款适用不恰当、不准确将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判定,从而形成错误的鉴定结果.

    作者:朱东辉;张秀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3家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掌握及实施情况,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能力.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广东省3家县级医院300名医务人员进行有关职业接触防护知识及防护措施执行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掌握率以血源性职业接触的危害掌握率高(58.3%),标准预防知识掌握率低(31.7%);防护措施正确执行率低的是使用工具掰安瓿(0%),其次依次为有被血液、体液泼溅时戴防护镜(1.7%),工作中洗手按七步洗手法(9.7%),脱手套后及时洗手(12.0%);影响医务人员防护措施正确执行的主要因素是掌握职业感染防护知识不全面,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医院感染预防监督机制及防护设施不完善.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完善监督机制,保障防护用品质量,是促进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实施的积极因素.

    作者:钟碧琴;李朝阳;姜群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3起急性1,2-二氯乙烷职业中毒事故调查

    目的 报告3起五金电镀厂使用含1,2-二氯乙烷(DCE)清洗剂而引起的急性中毒事故.方法 调查事故经过及进行现场检测,并分析事故原因和特点.结果 现场调查发现3起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厂负责人及工人在不了解含1,2-DCE清洗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下,盲目使用而导致中毒事故发生;同时工作场所1,2-DCE质量浓度超标(事故1为51.4 mg,/m3,事故2、3为28.6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5.0 mg/m3)且没有按要求采取职业病防护措施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3起事故有几个共同特点:①1,2-DCE中毒事故有从以往的玩具制造、制鞋业等向五金电镀厂转移的趋势;②该市刚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职能调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一定的监管空白;③中毒病人被初诊医疗机构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结论 迫切需要理清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职能,同时应继续加强工厂职业卫生监督,避免中毒事故再次发生,还应开展对工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高职业病防治意识.

    作者:黄永顺;陈嘉斌;熊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个工作场所职业紧张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工作场所职业紧张的干预方法,评估工作环境与职业紧张管理训练(SMT)对改变紧张特征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效果.方法 采用准实验设计方法,选取上海某企业和研究所作为干预现场.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特征因素、职业紧张认知、职业紧张状况评估、抑郁、焦虑、工作耗竭以及工作满意度、工作效能感、血压以及肌肉骨骼症状等.干预方法为环境组织改变和SMT的认知行为训练和放松技术训练,采取每次90 min,共3次的培训课程.结果 SMT干预可改善工作要求、工作控制、同事支持,提高职业紧张认知水平、工作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改善焦虑、躯体化症状评分.而环境组织改变结合SMT干预除能取得SMT干预效果之外,还改善工作回报、领导支持和内在驱动,改善工作耗竭症状评分.观察期内2种干预方法均未发现对血压和肌肉骨骼症状产生影响.结论 SMT对提高工作紧张相关应对知识、改善职业紧张特征和心理症状有一定效果,结合工作环境改变的干预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吴金贵;庄祖嘉;钮春瑾;卢国良;唐传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呋喃树脂砂铸造工艺职业危害特征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探讨呋喃树脂砂铸造工艺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分布特征、接触水平及其对接触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观察期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危害检测资料和人群健康资料,比较接触组与对照组之间观察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 工作场所总粉尘质量浓度均值21.34 mg/m3,样本超标率69.37%;沉降尘游离二氧化硅水平均值22.67%;空气中主要化学物质质量浓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临床体格检查结果显示:神经衰弱症状、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性皮炎、胸片肺纹理与不规则阴影增多等,接触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通气功能损伤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粉尘危害仍是树脂砂铸造职业危害控制的重点,工作场所多种物质的联合作用以及低剂量长期接触对人体健康效应的研究应引起关注.

    作者:张建中;陈发明;叶青;彭言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某实验室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工作探讨

    目的 探讨实验室放射性工作管理对策和措施.方法 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的经验,提出了可行的管理方案及方法.结果 该所对放射性同位素采取闭环管理模式,实行标准化管理,对放射工作人员做到“培训、个人剂量监测、服务意识、安全文化”的教育,对放射工作场所及“三废”进行“合理监测、依法收储”.结论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工作应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同时树立安全文化的新理念,共同创造安全文化的氛围.

    作者:李雪琴;党磊;曹吉生;张伟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性杀虫脒中毒与心、肝、肾损伤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杀虫脒中毒(ACP)与心、肝、肾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66例ACP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肝、肾功能进行动态检测,且动态观察心电图;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检测指标、心电图比较.结果 ACP患者中毒后3~72 h各时点血清CTn Ⅰ、CK-M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重度中毒组各时点CTn Ⅰ、CK-MB值明显高于轻、中度中毒组(P<0.001);72 h时点CTn Ⅰ略有下降[(1.90±0.50)μg/L],而CK-MB明显下降[(89.43±2A.47) U/L].重度中毒组心电图异常率(91.67%)明显高于轻、中度中毒组(46.67%,P<0.001),轻、中度中毒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3.33%,P<0.01).重度中毒组肝、肾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轻、中度中毒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ACP可损伤心肌细胞和肝、肾功能,且中毒程度越深损伤越严重.ACP患者CTn Ⅰ和CK-MB检测、心电图检查对心肌损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CTn Ⅰ的诊断价值可能优于CK-MB.

    作者:何仁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火炸药科研人员酸接触与牙齿缺失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火炸药科研人员作业过程中酸接触与牙齿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火炸药科研生产过程中酸接触科研人员122人为观察组(男性56人,女性66人),另选同一单位内不接触酸的机关人员和后勤人员82人为对照组(男性40人,女性42人),通过工作场所二氧化氨( NO2)水平现场监测和科研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明确工作场所NO2水平和科研人员的牙齿损伤情况.结果 ①NO2现场检测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05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0.09 mg/m3,符合相关标准要求;②观察组和对照组人员牙齿缺失率分别为18.0%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观察组人员中男性和女性的牙齿缺失率分别为7.1%和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火炸药科研人员作业过程中长期酸接触会造成牙齿缺失,而且酸接触对女性造成的危害更大,应加强科研人员在酸接触过程中的牙齿保护.

    作者:考希宾;万红;武海明;王延琦;柴渭莉;岳红;夏宝清;陈亚妮;杨巧丽;孔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家具产业从业人员手外伤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造成家具产业从业人员手外伤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家具产业手外伤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8家家具企业的工人共4 015人为干预组,干预前、后各抽取780人行问卷调查,另外选取条件相似的6家企业从业人员3 012人为对照组,抽取570人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人员2007-2008年、2009-2010年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和手外伤发生率.干预组采用了包括加强家具企业对手外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的健康宣传教育、加强岗前培训和劳动保护、增加警示标志、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干预措施.结果 2009-2010年干预组人员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是74.5%,而对照组是48.6%;干预组手外伤的发病是125例,而对照组是244例.结论 在家具企业中实施针对手外伤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家具产业从业人员手外伤的发生率.

    作者:赵根隆;刘文豪;李卫平;廖流波;李鹏;曾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宝石加工工人矽肺268例患者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宝石加工工人矽肺( GWS)的职业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回顾性调查103例天然GWS和165例人造GWS共268例患者,分析其分布及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发病特征等,提出控制与预防措施.结果 天然宝石加工企业工作场所粉尘平均质量浓度为1.71 mg/m3,超标率21.59%,游离二氧化硅(SiO2)水平为(47.23±5.42)%.103例天然GWS和165例人造GWS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3.78±5.83)岁和(31.09±4.26)岁,接尘工龄分别为(8.00±3.20)年和(8.40±2.63)年;发病工种分别以切粒工(67.96%)和磨钻工(81.82%)居多.胸片影像学改变前者以圆形小阴影q影为主(68.93%),后者以p影为主(87.88%);并发肺结核率前者(22.33%)显著高于后者(1.82%),病死率前者较高(4.85%).天然GWS和人造GWS肺功能损伤率分别为31.87%和12.27%,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分别占58.76%和6.06%;前者致残程度更重,预后更差.结论 宝石加工过程产生的矽尘对工人健康危害极大,应加强监督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

    作者:张灶钦;丘创逸;郑倩玲;梁伟辉;陈建雄;耿继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铅毒性症状关系

    目的 探讨铅作业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GSTT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铅引起的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选择广州市某蓄电池行业257名铅作业工人按铅接触水平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职业健康问卷调查;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现场空气铅及工人血铅、尿铅水平;提取铅作业工人周围血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和比较循环阈值(△Ct)法检测GSTT1基因拷贝数,分析不同铅尘作业环境下作业人员GSTT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血铅、尿铅和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铅作业工人GSTT1基因拷贝数与铅毒性相关的临床症状有关,在高剂量组拷贝数小于2的研究对象临床症状发生率是拷贝数为2的3.1倍[比值比(OR)=3.1,95%可信区间(CI)=1.0~9.6,P =0.046],低剂量组拷贝数小于2的研究对象临床症状发生率是拷贝数为2的8.4倍(OR=8.4,95%CI=2.4 ~29.2,P≤0.001),GSTT1基因拷贝数与血铅、尿铅水平的关系尚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STT1基因拷贝数多态性与铅毒性相关临床症状有关,拷贝数小于2的GSTT1基因可能是铅中毒易感基因型.

    作者:刘斌;蒋琴琴;刘移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沉默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生物学性状研究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i)技术使人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组基因1(XRCC1)沉默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的生物学性状变化.方法 研究设实验组(转染重组质粒的HBE)、空载体组(转染空载体的HBE)、正常对照组(正常HBE).XRCC1干扰后的HBE的生物学性状分析运用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抑制XRCC1在HBE中的表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对实验组、空载体组及正常对照组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分析细胞倍增时间,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以汉丽埃塔(HeLa)细胞作阳性对照,采用软琼脂糖恶性程度鉴定实验分析实验组细胞的恶性程度.结果 实验组细胞体积稍有增大,细胞内颗粒物明显增多;实验组、空载体组及正常对照组细胞的生长曲线均呈现相似的“S”型;实验组、空载体组及正常对照组细胞的倍增时间相近,分别为0.70、0.83、0.74 d;3组细胞的G1期、G2期和S期分布相近;实验组细胞未见在双层软琼脂糖中生长出细胞集落,而阳性对照细胞集落明显.结论 XRCC1基因缺陷对HBE生物学性状的短期影响不明显.

    作者:方道奎;刘移民;胡大林;袁建辉;庄志雄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3例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硫化氢(H2S)中毒的特点、危害和治疗.方法 分析3例急性职业性H2S中毒的原因和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H2S中毒应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入院后应给予积极的氧疗,防治肺水肿、脑水肿治疗,短程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必要的抗感染药物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结论 实现现场急救是保全患者生命的首要应急措施,及早给予氧疗和综合对症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包小华;周方正;王琦;谢灿果;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本底地区剂量学研究现状及今后研究方向

    低剂量率持续电离辐射照射,尤其是累积剂量小于100mSv的照射,导致的人体健康影响特别是癌症危险估计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是当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辐射防护以及放射流行病学等领域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慢性照射辐射致健康效应的困难包括慢性照射终生累积剂量估计的不确定性、估计小剂量所需的巨大样本量、混杂因素的影响和缺乏适当的对照.在我国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HBRA)开展的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与居民健康关系的研究始于1972年[1],其目的是定量估计小剂量持续照射导致的健康危险特别是癌症危险.

    作者:朱卫国;孙全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某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某生物质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有害作业分级等方法,通过对某生物质发电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生物质发电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 生物质发电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生物因素及工频电磁场等.其中除灰岗位为粉尘Ⅱ级作业,汽机巡检岗位为噪声Ⅰ级作业.结论 灰料装卸/运输、锅炉清灰、汽机巡检的噪声作业、燃料收集与储存接触微生物作业及化学品水处理酸/碱的装卸作业为本项目的关键控制部位.必须加强卫生工程防护、个人防护及职业卫生管理.

    作者:龚伟;倪金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之我见

    目的 探讨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方法 比较分析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与内科肝病专业相关诊断标准的差异.结果 急性肝病中,职业性中毒性肝病分轻、中、重3级,而肝病专业只有临床分型,无分级诊断,且两者判定病情轻重的指标相差甚远.慢性肝病中,两者分级形式上一致,但多处内涵上完全不同.职业性中毒性肝病分级诊断中缺少肝衰竭的诊断.结论 建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逐步与内科肝病专业相关诊断标准相一致,降低临床实施职业病诊断标准的难度.

    作者:余贻汉;汪毅;凌瑞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甲基叔丁基醚诱导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改变及凋亡适应性反应

    目的 研究低剂量甲基叔丁基醚(MTBE)诱导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的细胞周期改变及其对凋亡的适应性反应.方法 实验设6个剂量组,每组3个平行样,分别用剂量为0、0.10、0.50、2.50、10.00 g/L的MTBE预处理CHL6 h,并以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为正常对照,用35.00 g/L的MTBE冲击染毒18 h,收集细胞,运用流式细胞仪碘丙锭(PI)单染术检测各剂量组细胞凋亡比例及细胞周期.结果 MTBE剂量高于30.00 g/L时,CHL的存活率明显下降,选取35.00 g/L的MTBE作为后续冲击染毒剂量.以0.50~10.00 g/L的MTBE预处理CHL 6 h后,可降低随后35.00g/L的MTBE导致的细胞凋亡率的增加,并使G2期阻滞减轻,细胞产生了适应性反应.结论 MTBE在0.50~10.00g/L可以诱导CHL对35.00 g/L剂量MTBE引起的凋亡产生适应性反应.

    作者:陈小玲;袁雪峰;徐聪兵;梁伟坚;吴赤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华南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