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海拔地区噪声对作业工人听觉外系统的影响

史春波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 噪声作业, 作业工人, 听觉外系统, 心电图分析, 平均年龄, 接触噪声, 健康检查, 职业危害因素, 工龄, 特点与规律, 对象与方法, 导联心电图, 性别构成, 系统影响, 生产过程, 气候环境, 健康监护, 机关后勤, 工作人员
摘要:噪声是生产过程中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其对听觉外系统影响的研究较多,为探讨高原地区特殊气候环境下噪声作业对工人听觉外系统的影响的特点与规律,进而为高原噪声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更好地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进行了本次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选取海拔2 260 m地区某钢厂冶炼、动力及锻钢车间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1 383名(其中女性354名)为观察组,平均年龄35.1岁(19~55岁),噪声作业工龄平均16.2年(1~37年)。以该地区某供电局不接触噪声的仪表、线路等作业工人和机关后勤工作人员472名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4.2岁(20~58岁),平均工龄17.2年(2~35年)。两组间年龄、工龄及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别。1.2 健康检查 一般职业性健康检查,详细询问职业史、既往病史、测量血压。进行血三脂测定。心电图检查:按常规描记安静时9导联心电图,心电图分析以黄宛的《临床心电图学》[1]为准。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玛瑙尘引起急进型矽肺——附15例分析

    目的 检测接触玛瑙尘作业工人生产环境与矽肺病发病状况。方法 测定广州某珠宝加工厂33名玛瑙尘接触工人作业环境玛瑙尘的总尘浓度、分散度和游离SiO2含量;对接尘工人拍摄高千伏X线后前位胸片、测定肺功能以及其它医学检查;结果 切粒、磨角和窝珠工种平均总尘浓度分别为9.9、3.5和3.0 mg/m3,超过国家大容许浓度8.9、2.5、2.0倍,分散度<5 μm占86%,游离SiO2含量为90.5%;接尘工人平均年龄(29.8±4.9)岁,平均工龄(3.5±1.7)年,诊断为急进型矽肺15例(47%),其中Ⅰ期11例、Ⅱ期4例,其肺功能明显降低;至2000年2月,原诊断为Ⅰ期3例、Ⅱ期3例已晋期为Ⅲ期,3例患者(20%)死于呼吸衰竭,6例病情危急;该厂在调查后不久关闭。结论 玛瑙尘易发生急进型矽肺,病情凶险,提示在发展中国家,对小型珠宝加工厂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刻不容缓。

    作者:肖吕武;江朝强;林大庆;谢念危;李慕洁;王云;唐德成;成文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广东省老年尘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尘肺发病发展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广东省7 885例老年尘肺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老年尘肺组(60岁以上) 7 885例和对照组(60岁以下) 6 637例。结果 老年尘肺组发病年龄、发病工龄、晋期年限、存活和死亡患者病程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老年尘肺组病死率、并发肺结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首次接尘年龄大、发病工龄长、病变进展慢、并发肺结核率低是广东老年尘肺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做好预防和治愈并发肺结核,是保证尘肺患者“长寿”的主要措施之一。

    作者:张东辉;丘创逸;谢万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41例急性砷中毒早期神经肌电图的检测分析

    砷中毒,能导致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1],国内已有慢性砷中毒神经改变的病例报道[2,3],尚未有急性砷中毒早期神经损害的具体病例报告。我们就90年代初本省某高校的41例急性砷中毒病人的早期神经肌电图(EMG)结果做初步分析,以了解其周围神经改变的情况。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病人,皆系本省某高校学生,因食用别人投毒(砒霜)后的食物在学校食堂集体中毒,中毒学生经学校统计为218人,本组病人经本院和省防疫站联合诊断为急性砷中毒,具体中毒剂量不详(估计为低量),采取抢救措施后,来我科做神经肌电图检测。年龄18~23岁,平均20岁,来做神经肌电图时病程为6~7 d,平均为6.3 d。41例病人既往无周围神经疾病史。1.2 临床症状和体征(表1)

    作者:李六一;王霞;周红;宋新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乡镇企业职工医疗保障形式现状调查与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发生了适应性变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子系统的医疗保障制度可呈现出全面性与多层次性。为了解乡镇企业职工医疗保障形式的现状,保护乡镇企业职工的健康,我们对大连市四个区(市)县458家乡镇企业的医疗保障形式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来源  本文所选乡镇企业是分布在大连市四个区(市)县且1997年底工商局在册的。为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对已停产的乡镇企业追踪调查,失访率4.4%。1.2 资料汇总统计方法  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卡片,并进行编码,用Foxpro 2.5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1.3 医疗保障形式的确定  参照《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实用全书》及乡镇企业医疗保障形式的实际情况,确定七种形式:①劳保医疗,按比例报销;②医疗费个人包干,与工资同时发放;③参加合作医疗,每年交一定钱数;④与乡镇卫生院签定包干合同;⑤参加医疗保险或其他社会保险;⑥参加乡镇企业统筹医疗;⑦其他形式。

    作者:孙静;郑成彬;吴尖兵;张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6家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调查分析

    我省煤炭生产主要是以巷道型炮采的方式进行,采掘作业面大多分布于巷道的盲端,通风效果往往不佳;而采掘作业地点是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较为集中的场所,其气象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健康。为了解煤炭生产单位贯彻执行国标[1]的现状,1995年以来我们对6家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的气象条件进行了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时间分别是1995年至1998年4、7、10、12月份。共调查采掘作业地点97个。1.2 按国标[1]的规定方法用通风温湿度计测定温度和相对湿度、用热球式电风速计测定风速;按国标[1]的卫生要求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2 结果2.1 一般情况 调查的6家煤矿分别建于1963~1990年,原煤产量15~45万吨。职工人数约4 500多人,接尘人数约2800多人。现有采掘作业面116个,其中掘进面60个、采煤面56个。

    作者:叶炳杰;陈国龙;商群;李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电焊弧光性视网膜灼伤1例报告

    电焊弧光对眼结膜、角膜、晶体及视网膜脉络膜皆有损伤作用,现报告“电焊弧光性视网膜灼伤”1例。1 临床资料  患者,王某,男,37岁,电焊工,住院号0000169。主诉右眼视物模糊、变形伴眼闪光8个月余。1999年10月12至14日因厂内赶制一批垃圾箱,每日从事电焊和氧乙炔焊12 h(白天8 h,夜晚4 h),作业其间有时不戴防护面罩,特别是作为辅助工时,没有任何防护。此后出现双眼红、肿、痛、畏光、流泪。根据以往的经验,其认为能自愈,仍坚持继续上班,至10月18日因疼痛无缓解,并出现右眼视物变形,遂去当地医院就诊,以“右眼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接受治疗。但患者仍继续工作,工作时间由每日12 h缩短至8 h。到12月15日全部任务完成。此后曾在上海、南京等地医院诊治。后来我院,门诊初步考虑为“右眼电焊弧光视网膜灼伤”,于1991年6月10日收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4.3(不能矫正),前段平静,晶状体尚透明。5%新福林+0.1%托品酰胺散瞳眼底可见:视乳头(-),血管(-),黄斑区可见一1(1)/(4)PD大小的病灶区,呈青灰色,有一大小约1/2PD的出血灶、界清、呈暗红色,周边有新生血管不规则伸入,散在渗出灶,中心反射消失,病灶周围绕以轻微水肿晕,眼压正常,视野检查中心暗点。

    作者:朱苏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一起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的调查及临床观察

    1998年10月7日某石化公司发生一起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现报告如下。1 事故经过及调查  1998年10月7日上午10:30该公司中心化验室一化验员(女,36岁)与同班一女工到存放五硫化二磷的库房内取样。至库房门口处即闻到一股强烈的“臭蛋味”,当时没有进入,待库房门敞开约20 min后化验员方进入库房采样,同班女工则在门外监护。进入库房内约10 m处打开桶盖,当打开装有五硫化二磷的塑料包装时,该实验员立即倒地,失去知觉。门外监护人员发现后立即叫人将其救出,送往该厂职工医院急救。  库房面积约100 m2,高约5 m,库房内放有十几个铁桶;桶内均装有五硫化二磷(粉状),库内无存放其他毒物。库房内无通风及其他排毒设施,自然通风不良,空气潮湿,桶内的五硫化二磷在库房内存放已久。化验员进入采样时只带普通防毒口罩(后证明该口罩已失效)。事故当时未能进行现场浓度测定。事故后,在门窗打开通风5 h后现场测得库房内空气硫化氢浓度为30 mg/m3。2 临床资料2.1 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中毒后患者被送往医院途中出现大小便失禁。入院查体:T37.1℃,P120次/分,R23次/分,BP150/90 mmHg,神志不清,躁动、尖叫、查体不合作,睑结膜充血、水肿、咽部充血,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存在,颈软、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音,心音有力、律整、心率120次/分,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双侧膝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尿常规、肝功、心电图及血K+、Na+、Cl-均正常。

    作者:韩萍;刘晓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噪声对电力生产工人听觉及心血管影响的调查研究

    噪声是电力生产系统的主要职业危害之一。据调查研究表明,噪声对人体主要的危害是对听觉系统的损伤,而对心血管的危害也早有报道[1,2]。为了解噪声对电力生产工人听力及心血管系统的危害程度,现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本公司热电厂生产系统的噪声强度及对工人的健康影响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接噪组为热电厂387名接噪工人,平均年龄31.03岁,平均接噪工龄10.12岁。对照组为非接噪360名储运厂工人,平均年龄32.46岁。1.2 调查方法 ①噪声强度测定采用国产ND-2型精密声级计,按国家环保局制定的环境检测技术规范(1996)的方法进行。②听力测试用丹麦产As-72型听力计按ISO/DIS6189(1980)规定,在本底噪声强度为24 dB(A)的隔音室内进行。听力损伤判断标准:高频损伤为3、4、6、8 kHz任一频段听阈≥30 dB;语频损伤指在高频损伤的基础上0.5、1、2kHz的听阈均值≥25 dB。查体中详细询问职业史、耳病史和做耳科检查,所有噪声聋患者均排除非职业性因素影响。③心电图检查用日本产ECG-6511型心电图机,记录受检者安静状态下12导联的特征变化。

    作者:曲勇;褚连富;满瑛;王官理;刘峰梅;薛成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二硫化碳对雌性大鼠性腺毒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CS2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平衡调节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 对SD大鼠给予不同剂量CS2(每天400 mg/kg, 100 mg/kg)染毒不同时间(14 d、28 d)后,测定大鼠动情期血清中激素FSH、LH、P、E2含量变化及动情间期给予GnRH刺激试验。结果 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或染毒时间的延长,大鼠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动情周期延长,甚至出现动情期消失,CS2染毒大鼠卵巢重/体重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各染毒组(每天400 mg/kg、100 mg/kg染毒14 d和100 mg/kg染毒28 d)与对照组比较,血清LH水平显著增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高剂量组大鼠在注射GnRH 60 min后血清P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低剂量组,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各剂量组的大鼠血清的各激素水平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CS2对雌性性腺功能具有损害作用,GnRH刺激试验结果提示垂体储备功能尚未降低,但不能排除是由于大鼠对GnRH的超度反应所致。

    作者:李煌元;张文昌;林炜;黄寿铨;闫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某扫雷艇扫雷磁场对艇员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扫雷艇在电磁扫雷具工作(通磁)时,产生恒定磁场或极低频磁场。关于磁场的生物效应,包括舰船磁场对人植物神经系统和脑电等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过研究[1,2]。本研究尝试考察扫雷艇长时间大强度通磁对作业人员神经行为功能的急性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环境条件  某扫雷艇在某海域进行扫雷训练,通磁10 d,累计63 h 10 min。扫雷时艇上主要工作区的磁感应强度如下:指挥台立姿头部1.20 mT,驾驶室操舵位坐姿头部1.61 mT,无线电室工作台前坐姿头部1.30 mT,集控室集控台前坐姿头部1.70 mT,会议室中心立姿头部2.11 mT,主机舱中心立姿头部6.40 mT(均用LDJ-511P型高斯计直接测量,当时为恒定磁场)。1.2 调查对象  直接接触磁场的20名艇员作为接触组。不接触磁场但是参加本次训练的文书、卫生员和炊事班干部战士作为对照组(这些后勤人员人数很少,只有9人)。两组的年龄、军龄、文化程度等背景资料无明显差异(表1)。

    作者:黄志强;李政年;余浩;李振杰;许林军;吉庚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某海练场地帐篷微小气候动态变化及其对人体影响的初步调查

    南方某海岸位于热带地区,属湿热气候,气候特点为高温、高湿、多雨、强太阳辐射。但野外宿营情况下,外界气象因素对住所微小气候影响的具体数据缺乏。而在现代化机动作战条件下,部队往往需要在野外宿营。为保障南方近海区域野外宿营的卫生工作,我们对该区域某海练场内帐篷的微小气候变化及对指战员生理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调查。1 方法与器材1.1 方法 选海练场内临海设营的A连的帐篷1(其周边全日掀起)和在距海岸500 m处设营的B营营区对角线四端距中心1/2处的周边全日掀起与放下的帐篷各1,观察从6:30到20:30每小时帐篷内高度1.5 m和0.7 m两处的气温、气湿、气流和辐射热的动态变化,并观察晨醒时、午休醒时居住人员的皮温(三点法)[1]、体温(腋温)、血压、心率,并询问其温热感觉,每帐篷测定7人。对帐篷的架设与地形进行一般性调查。1.2 仪器 阿斯曼通风干湿计、FSR-Ⅱ辐射热计、AM4201便携式数字风速计、WNY-01数字温度计、腕式电子血压计、水银口温计。1.3 统计方法 由SPSS统计软件系统处理,生理指标的比较用t检验,微小气候取算术平均数。

    作者:卢晓翠;罗海吉;邓红;闫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甲醛对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随着医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甲醛及其自由基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重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是需氧生物体内的一种含不同金属离子的酶蛋白,其主要作用是清除体内有毒性的氧自由基,阻断由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所激发的一系列自由基反应,有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的作用[1,2]。本实验通过对全血中SOD活性含量测定,了解接触甲醛对人体SOD含量的影响。同时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神经行为功能核心测试组合(NCTB)[3,4],对甲醛作业工人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观察了甲醛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改变,以探讨甲醛对接触工人早期损害的诊断指标。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接触组为福州郊区十家制鞋厂或涂料厂接触甲醛的作业工人147名,平均年龄26.5岁(17~40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工龄2~14年。对照组为同企业无接触甲醛及其它有毒有害因素接触史的正常健康人员75人,年龄19~40岁,文化程度及性别构成与接触组相近,无显著性差异。所有调查对象无慢性病及其它视觉疾患、手部运动障碍,均未患过影响神经行为功能的疾病,如高血压,巴金森氏病或糖尿病,均无长期服药史。

    作者:潘绥;郭维新;李跃平;王显宗;程怀民;李文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国误诊学系列杂志征文启事

    中国误诊学系列杂志包括:《中国误诊学杂志》、《中华误诊学杂志》、《中国误诊学论坛》杂志、《中国医疗纠纷与对策》杂志、《中国护理杂志》和《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刊物,月刊,大16开,160页,订价15.00元,全年180.00元。中国标准统一刊号ISSN 1009-6647,CN 11-4518/R,邮发代号:2-763,欢迎投稿、欢迎到全国各地邮局征订或直接向本杂志汇款订阅。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路前街1号 百灵大厦6楼615 中国误诊学杂志社 邹明丽收电话:(010) 64682836 传真:(010) 64630812 邮编:100028地址:河南省漯河市人民东路58号 中国误诊学杂志编辑部 高晓霞收电话:(0395) 2633778 传真:(0395) 2659988 邮编:462000世界误诊学网:http://www.wzxw.org  E-mail:cnjom@public.lhptt.ha.cn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年征订启事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双月刊)中国标准刊号ISSN1002-4719/CN11—2556/R,国际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单月25日出版定价6.00元,全年36.00元(含邮费)。本刊已加入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征订网,亦可随时向编辑部订阅。  订费汇寄方式: 邮局汇款: 102206北京昌平沙河镇(北京民康医院内)《中国民政医学杂志》编辑部巩桂双收。银行汇款: 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昌平支行沙河分理处开户名称: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编辑部  帐号:08010305—26  本刊编辑部电话:(010) 80711840  (传真):80711840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三甲基氯化锡引发低血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

    目的 研究用三甲基氯化锡(TMT-Cl)引发低血钾症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给SD大鼠腹腔注射TMT-Cl,观察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以及血钾、血钠、血氯水平与TMT-Cl的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关系。结果 TMT-Cl的LD50为14.7 mg/kg。随着剂量的增加,血钾水平显著下降,死亡明显加快;10 mg/kg组血钾随着染毒时间增加而不断下降,至第6 d达到低为4.85 mmol/L, 第11 d开始回升,但需到28 d后才恢复至正常水平。血钾下降的速度及程度与中毒表现有关。染毒后0.5 h动物血钠水平也明显下降,但24 h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TMT-Cl可以制作大鼠低血钾症动物模型。

    作者:唐小江;黄建勋;李来玉;赖关朝;邓莹玉;越飞;刘师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青海省苯职业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目的 摸清青海省苯职业危害现状以制订防治对策。方法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苯作业人员体检,计数ANAE阳性细胞数。结果 显示了苯作业工厂数、企业规模、苯中毒发病情况及行业分布。表明苯接触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苯浓度超标严重,体检异常率、中毒患病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改善环境,加强宣教,呼吁通过立法强化监督管理。

    作者:姬红蓉;张世杰;唐千之;史春波;贺建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煤工尘肺合并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

    肺癌是煤工尘肺(CWP)患者常见的合并病之一,为探讨其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纤支镜)的特点,提高纤支镜对肺癌的诊断水平,收集了我科1984年8月至1999年8月间经用纤支镜检查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肺癌的41例CW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1例CWP肺癌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3~72岁,平均65.60岁。Ⅰ期尘肺24例,Ⅱ期11例,Ⅲ期6例。纯掘工18例,主掘工14例,混合工 4例,主采工3 例,纯采工2例。患者均有吸烟史,吸烟指数在400~700年支,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肺心病14例,肺结核10例,支气管扩张和糖尿病各1例,腰椎结核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间断性带血,呼吸困难加重。X线胸片除尘肺病变表现外,呈现块影40例,双肺弥漫性结节影1例。块影的形态主要有边缘毛刺、模糊呈炎性改变,有的块影内可见空洞,部分患者伴有胸腔积液及肺不张等改变。

    作者:徐文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煤工尘肺结核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215例分析

    为了解我院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的现状,进一步做好感染的控制工作,本文对尘肺结核科出院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将资料汇总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3年6月至1998年12月,我院尘肺结核科出院病人1 693例中,发生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215例,均为男性,年龄61~79岁,平均(69.4±2.83)岁,住院时间3~20个月,部分病人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感染。1.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所有病人均符合1990年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试行标准[1]。2 结果2.1 感染率 1 693例煤工尘肺结核患者发生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215例,感染率为12.70%。其中Ⅰ期煤工尘肺结核感染率为9.89%(72/728);Ⅱ期煤工尘肺结核感染率为13.74%(86/626);Ⅲ期煤工尘肺结核感染率为16.81%(57/339),χ2=12.99,P<0.01。2.2 结核并发病与院内感染率 1 693例煤工尘肺结核合并慢支、肺气肿、肺心病者137例;合并慢支、肺气肿者1 156例;无慢阻肺者400例,院感染率分别为19.71%(27/137)、13.75%(159/1 156)、7.25%(29/400),χ2=17.94,P<0.001。

    作者:陈安启;韩素敏;程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2001年征订启事

    《中国职业医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华南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2001年起本刊为大16开,每期68页,双月刊(逢双月20日出版)。统一刊号:ISSN 1000-6486/CN 44-1484/R。  本刊2001年每本定价5.00元,全年30.00元(未计邮费)。欲订阅者可到当地邮局办理手续,邮发代号 46-103。如漏订可直接汇款到本刊编辑部购买,全年36.00元(含邮费)。热诚欢迎来稿、订阅、刊登广告。  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海康街68号,邮政编码:510300  电话:020-84197595  传真:020-84189225   E-mail:zgzyyx@21 cn.com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稿约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为全国性学术刊物。是与职业有关的医学科技期刊,属中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预防医学事业的科研与实践、科技成果与经验交流服务。欢迎来稿。1 来稿内容1.1 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劳动保护与安全技术、监测检验等方面的科研论著与经验总结。1.2 有关职业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1.3 职业卫生、职业病诊断等有关标准的研制和对现行标准的讲座、讨论意见及建议。1.4 职业病临床诊断、病例分析、急救治疗、病案或病理讨论。1.5 有指导意义的述评性文章,有参考价值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专题与系列讲座。1.6 厂矿中与劳动、职业有关疾病的调查与防治经验。1.7 职业卫生、职业病的监督与管理经验与体会。1.8 港澳职业卫生等。2 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2.1 来稿要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可靠。表格简明、规范,插图用墨水笔在硫酸纸上绘制。照片要黑白清晰,色彩鲜明。2.2 来稿要文字精炼,表达贴切,符合逻辑。论著、调查与研究、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000字(包括摘要、关键词、正文、图、表及参考文献),其它稿件不超过2*#000字。打印稿请用稿纸打印方式。书写要规范,按新华字典简化字体为准,用原稿纸誊写,切忌潦草(切勿寄复印件),每字与标点符号各占一格,中文符号与外文字母按印刷体书写(好打字剪贴),在上、下角或上、下位置和文种及其大小写要准确标示。2.3 论著稿件要编写200~300字结构式摘要。结构式摘要分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同时提出3~5个关键词,并应按《医学索引》(Index Meds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进行标引复核。论著稿件的英文摘要(应隔行打印)、关键词要与中文对应,并附英文文题、作者姓名(前3位)及第1作者单位。2.4 作者应是在本研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对发表该文的内容负责的人员。每篇论文的作者数不宜超过6位,超过6位时请投稿时附必要的说明,其他对研究有贡献者列入文末致谢部分。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2.5 获国家及部、省、直辖市级科学基金资助者或属攻关项目、获科技成果奖及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者,请在文稿首页下脚注明,并请注明基金号,可优先发表。2.6 医学名词以《英汉医学词汇》为准,如用缩写词代替术语的全称时,必须在正文首次出现时用括号写上全称。2.7 计量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执行,并参照医学上选定的国际单位制以外的暂时许用单位;实验数据统计无误,并注明所用统计学方法。2.8 参考文献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以作者亲自阅读的近期公开发表的文献为准(内部资料、待发表等不得列入);论著的参考文献不超过10条;综述的参考文献不超过20条;其编号按正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连续排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于右上角。并按引用顺序排列于文末。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作者(前3位).文题[J].刊名(外文按《医学文献索引》格式缩写),年,卷(期):起页.  【书籍】作者(前3位).文题.见:主编者主编.书名[M].册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迄页.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2.9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3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请自留底稿,本刊一般不退稿。但稿件用否本刊均会通知作者。来稿一经刊用,论文专有使用权归中华预防医学会和本刊编辑部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4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5 本刊酌收版面费,稿件刊出,酌致稿酬,并给作者赠阅该期1~2册。来稿请寄《中国职业医学》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海康街68号,邮政编码510300。另请作者写明自己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单位名称及联系电话。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华南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