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式手法“黄蜂入洞”探源

卢慧蓉;黄明愉;余文英;陈慧娥;林丽莉

关键词:黄蜂入洞, 复式手法, 小儿推拿
摘要:“黄蜂入洞”是小儿推拿临床常用的复式手法之一.笔者通过整理历代小儿推拿文献,发现历代医家对“黄蜂入洞”的描述都不太一致,但少有人对此进行论述.小儿推拿体系从明朝开始形成,故笔者选取明清至近代对“黄蜂入洞”描述不同的九本小儿推拿著作,从原文记载、作者籍贯、操作部位等多方面入手,分析“黄蜂入洞”的演化历程,探讨其源流,以期更全面地认识“黄蜂入洞”这一复式手法.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探究营养支持疗法对老年痴呆伴营养风险患者睡眠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究分析老年痴呆伴营养风险患者运用营养支持疗法对其睡眠状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8例老年痴呆伴营养风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能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1个月的营养支持治疗,按照采用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有80例,采用常规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有128例,实施早期肠内、肠外混合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状态.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RS2002、BMI及ALB、前后半夜及全夜睡眠时间、醒转次数、醒转时间、午睡时间、全天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的营养风险与其睡眠状态有密切联系,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降低老年痴呆伴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风险,促进其睡眠状态的改善.

    作者:徐丽群;张龙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t-PA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构建t-PA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评估其转染后功能变化情况.方法:RT-PCR获得t-PA cDNA,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和t-PA基因片段分别双酶切,构建pcDNA3.1(+)/t-PA质粒.对其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使目的基因连接入载体质粒中,构建成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制备包装病毒质粒转染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24h后内皮祖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t-PA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Brdu标记细胞DNA、BCA蛋白定量、MTT分析法检测内皮祖细胞DNA合成能力、总蛋白含量和细胞存活率.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t-PA基因cDNA序列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3-t-PA,DNA测序结果完全正确,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内皮祖细胞转染重组慢病毒后t-PA表达水平比未转染组显著增高(P<0.01).t-PA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内皮祖细胞后,内皮祖细胞DNA合成能力、细胞总蛋白含量、细胞存活率均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构建t-PA基因慢病毒表达系统,转染内皮祖细胞后对其DNA合成、总蛋白合成、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方立;黄钦;李迎;祁珩;黄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科室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按摩,6个月后比较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能力.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巴氏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加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进程.

    作者:陈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体位手法床结合电动牵引床、药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体位手法床结合电动牵引床、药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电动牵引床、药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位手法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体位手法床结合电动牵引床、药熏治疗方案,效果明显,不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能够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建青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复式手法“黄蜂入洞”探源

    “黄蜂入洞”是小儿推拿临床常用的复式手法之一.笔者通过整理历代小儿推拿文献,发现历代医家对“黄蜂入洞”的描述都不太一致,但少有人对此进行论述.小儿推拿体系从明朝开始形成,故笔者选取明清至近代对“黄蜂入洞”描述不同的九本小儿推拿著作,从原文记载、作者籍贯、操作部位等多方面入手,分析“黄蜂入洞”的演化历程,探讨其源流,以期更全面地认识“黄蜂入洞”这一复式手法.

    作者:卢慧蓉;黄明愉;余文英;陈慧娥;林丽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探讨刺络拔罐与普通拔火罐对治疗颈椎病疼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刺络放血与拔火罐对治疗颈椎病的不同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针灸推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在针灸推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通拔罐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刺络拔罐可有效提高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颈椎疼痛,临床上可在针灸推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刺络拔罐治疗颈椎病,可使患者尽早恢复.

    作者:耿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浅谈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症侯特点从实、虚两方面进行辩证论治.依据“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理论,实证治以疏肝利胆,理气通腑,兼以顾护脾胃.虚证治以滋阴养血柔肝,同时佐以理气和络之品,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闫淑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波药物导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与超声波药物导入治疗均能有效减轻膝关节痛,且冲击波效果明显优于超声波药物导入.冲击波及超声波药物导入对改善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均无显效,并且冲击波治疗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的效果上较超声波药物导入并无明显优势

    作者:秦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和CT及MRI表现分析

    目的:对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和CT及MRI表现分析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MRI、CT表现的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卵巢颗粒细胞瘤20例、复发性卵巢颗粒细胞瘤10例,均为单发性病灶,其中包括14例左侧单发病灶者,16例右侧单发病灶者;5例患者的病灶直径在10厘米以上,15例患者的病灶直径在5至10厘米,9例患者的病灶直径在9厘米以下.其中26例患者病灶不光滑,其病灶光滑者占有4例;实性肿块的患者7例,囊性肿块的患者4例,其实性病变为主的囊实性肿瘤肿块患者19例;表现为明显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4例,伴随子宫多发性小肌瘤患者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例,胸腹盆腔积液患者1倒.3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腹痛及肿块.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在MRI、CT诊断下均有显著的影像表现及临床体征,临床中应将影像学诊断结合临床,机体内激素情况,以此判定颗粒性细胞瘤.

    作者:雷杜晶;谢聿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肩半脱位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闭链运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测量肩峰下缘与肱骨头之间的距离(Acromio-humeral distance,AHD),使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和Ac-tion Research Arm Test (ARAT)评估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AHD、FMA、ARA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AHD、FMA、ARAT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闭链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半肩关节脱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有较好的康复疗效.

    作者:林奕;林金来;刘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院前急救供氧工具的选择与思考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供氧方式的现状,为院前急救实现更好的氧疗效果提供方案参考.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内容包括院前急救的供氧工具、效果、培训以及存在问题等.结果:69.7%选择普通氧袋,约3%选择加压氧袋;27.3%选择氧气瓶;其中,24.2%了解普通氧袋供氧的相关知识,12.1%了解加压氧袋供氧的相关知识,86.4%了解氧气瓶供氧的相关知识,且40.9%认为加压氧袋较普通氧袋供氧效果要好,94.5%认为氧气瓶较普通氧袋供氧效果要好.在假设解决受限问题下,87.9%的调查者倾向在院前急救选择加压氧袋作为氧疗的供氧方式,78.8%的调查者倾向在院前急救选择氧气瓶作为氧疗的供氧方式.结论:院前急救氧疗中,使用氧气瓶进行供氧要优于普通氧袋和加压氧袋,便携式氧气瓶应作为院前急救首选的氧疗工具;不过受限于复杂的现场环境、笨重的体积、难以携带及固定等氧气瓶的现实问题,若氧气瓶暂无条件获得或不方便应用的前提下,加压氧袋应作为院前急救次选的氧疗工具,其各方面特性均优于普通氧袋.

    作者:凌传仁;郭艳枫;温俊萍;曾瑞峰;周仙仕;邓秋迎;彭佳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痔疮早期预防和围手术期前后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痔疮早期预防和围手术期前后的护理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100例需施行痔疮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常规护理联合早期预防和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①研究组术前1日、术前30min及术后30min的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疮早期预防和围手术期前后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加强推广及应用.

    作者:钟婷婷;吴李香;应成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布托啡诺和哌替啶用于硬膜外麻醉中寒战反应的临床效果对照分析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和哌替啶用于硬膜外麻醉中寒战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硬膜外麻醉后出现寒战反应的患者(2014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予以哌替啶治疗,试验组则予以布托啡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寒战停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和嗜睡、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硬膜外麻醉后出现寒战反应患者来说,布托啡诺和哌替啶治疗效果相当,但布托啡诺安全性更高,可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作者:黄同玲;陈昌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高强度平衡步行训练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个案报道

    报道一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高强度平衡步行训练的治疗过程及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王楚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止泻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止泻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试验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段享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院前-院中”流程管理法急救模式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院前-院中”流程管理法急救模式的效果.方法:将47例由我院急诊科行院前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组,另45例自行来我院急诊科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救治效果.结果:研究组出诊反应、院前急救及住院所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院前-院中”流程管理急救模式,在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区鸳华;杨俊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垫枕按压法治疗下腰痛12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垫枕按压法治疗下腰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128例下腰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垫枕按压手法+中频脉冲电治疗,对照组采用调气理筋推拿+中频脉冲电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腰痛程度情况及改善情况,及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月,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论传统理筋推拿或垫枕按压手法治疗下腰痛均有疗效,对比传统调气理筋推拿垫枕按压手法治疗下腰痛疗效更加显著,且远期疗效稳定.

    作者:耿文东;吴逸;凎作伟;刘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到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女性体检资料,主要包括年龄、饮酒史、现病史、身高、体重、血压、实验室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并将其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追踪分析女性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NAFLD患病率为19%,随访5年后NAFLD发病率高达28.9%;年龄、BMI、TG、TC、FBG、UA、ALT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是保护因素,其中BMI和ALT可影响疾病的进展.结论:女性NAFLD发病率高,代谢综合征(MS)相关组分和ALT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还可影响疾病进展.

    作者:叶依霞;倪东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研究心理干预对地中海贫血患儿家长心理情绪的影响

    目的:研究调查地中海贫血患儿父母心理社会现状,及实施心理干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44例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其父母88例,分析其父母现存心理社会状况,并提供心理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患儿父母的焦虑情绪状态.结果:88例家长干预后的强迫症状、人际相处、抑郁与焦虑心态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地中海贫血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病程治疗较长且治疗过程中患儿与家长均存在较多的不良情绪表现,对于此种现状,应实施早期心理干预措施,后大部分患儿家长经过干预后内心不良情绪状态有所好转.

    作者:李振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颈椎小关节错缝给予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颈椎小关节错缝给予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门诊收治的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7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采用中医针灸,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陈昌宝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