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永智
目的:分析分组单项质控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150)与对照组(n=1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分组单项质控手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工作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7%(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工作中采用分组单项质控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认可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脊髓损伤,可导致各种营养代谢异常,出现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情况.本文主要介绍了脊髓损伤后患者出现的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状况,及其带来的并发症,以及国内外新的研究进展等.不同的脊髓损伤患者,不同时期的营养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对相关医务人员和家属进行适当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进行营养健康教育.
作者:王琼;秦立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小儿咳嗽是常见儿科肺系病症.小儿推拿理论对小儿咳嗽具有独到的认识,且广泛用于外感及内伤小儿咳嗽的治疗中.
作者:陈采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具有健脾益气、化浊祛瘀功效的自拟中药舒络饮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血管内皮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纤维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至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舒络饮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36例,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且血糖达标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服用中药汤剂舒络饮、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且舒络饮组TC水平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络饮组甘油三酯(TG)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舒络饮组血清NO、ET-1、PAI-1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舒络饮能够辅助西药降低糖脂代谢紊乱患血TC、TG、LDL-C水平,减少NO、ET-1、PAI-1分泌,降低高糖高脂对血管内皮的早期损害.
作者:江丹;汤海欣;吕雄;莫伟;陆璐;邓洁;李玉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电子病案的应用对病案质量的影响,为促进电子病案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5000份电子病案,选择电子病案实施一年前的5000份纸质病案,由质控医师对所有病例质量缺陷进行归类统计,比较两组病案质量缺陷率,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电子病案组缺陷率显著低于纸质病案组(P<0.05),套用病历模板未及时完成修改占大比例20.5%,其次为病程记录不全、形式化、无上级医师查房分析和病情演变记录占15.7,病程记录、申请单、会诊单无经管医师手工签名占13.2%.结论:电子病案实施能有效降低病案缺陷率,促进病案质量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晓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透灸法结合电针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8月门诊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透灸法结合电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5天,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AS)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透灸法结合电针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和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健康指导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各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指导和护理干预对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作者:蒙翠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对踝关节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骨科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等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联合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灸双侧足三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疲劳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疲劳量表评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联合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洁毅;冯桂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偏瘫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诊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互动式头针(头针与作业疗法互动),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结合作业疗法,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选用简明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of MPQ,SF-MPQ)评定患者肩部疼痛程度;采用改良Bathel 指数(modified Bathel index,M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SF-MPQ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SF-MP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WMFT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BI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MBI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偏瘫肩痛患者的疼痛,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使用.
作者:邢春燕;李万浪;马飞翔;胥加伟;詹冬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八白散与加味六味地黄汤联用治疗肝肾不足型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肝肾不足型黄褐斑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八白散与加味六味地黄汤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E与氢醒霜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黄褐斑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MAS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八白散与加味六味地黄汤联用治疗肝肾不足型黄褐斑效果较佳,可减少黄褐斑面积,缓解病变程度,应积极推广.
作者:李启毓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介绍了移动医疗的概念,抽样了广州6间大型三甲医院,面向肿瘤科医生展开关于移动医疗的认知和需求调查,探讨肿瘤科医生应如何利用移动医疗.
作者:黄诗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肩袖损伤中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5.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结论:在肩袖损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郑志珊;洪春美;曾丽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结合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临床特点针对性制定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病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组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病率,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作者:杨宝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98例2015年5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9.6%,观察组为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膜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够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陈秋云;林丽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采取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则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VAS、JO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效果优良.
作者:陈莉;李进;孙文广;陈道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乳腺肿瘤患者在术后恢复应用疼痛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乳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干预,对比观察组间两种护理方式对于乳腺肿瘤患者在术后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的疼痛评分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乳腺肿瘤患者来说,相比常规护理方式,疼痛护理干预法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更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普及和运用.
作者:孔桂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静态牵张训练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接受肌肉能量技术联合静态牵张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静态牵张治疗,每周3次治疗,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研究组治疗后的肩关节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态牵张训练联合肌肉能量技术能更好地改善中老年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
作者:董明;余静;刘悦;林立军;邱俊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度本院收治的24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电针、穴位注射、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并采用Barthel指数作为评判标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黄夏荣;孙光华;龙黎萍;欧阳滢;曾亚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者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的变化.方法:选取有训练史和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受试者45例作为观察组,无训练史和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受试者45例作为对照组,运用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评定系统对两组受试者的大等长肌力(MVC)、随意动员能力(MA)及RFD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两侧股四头肌MVC、MA和RFD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两侧股四头肌MVC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股四头肌MVC、RFD低于观察组未损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损伤侧MA、RFD显著低于未损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者经过康复后股四头肌肌肉力量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但随意动员能力和力量上升速率依然较低,影响了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功能状态.
作者:郑曼娜;夏木西卡麦尔·阿不都肉苏力;刘玉成;陈建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