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观察

张正杨

关键词:四肢骨折,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 手术治疗, 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2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法,观察组则接受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发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艾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医案一则

    踝关节扭伤是容易发生的关节扭伤,在中医学中属于“筋伤”范畴.扭伤后血溢脉外,加之急性期冷敷制动,往往寒瘀之邪阻滞经脉.本文通过一例急性踝扭伤病例的艾灸治疗观察,以临床效果为急性踝扭伤的治疗提供切实可行的新思路.

    作者:石江龙;杜正强;王可天;莫涌森;彭德忠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2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法,观察组则接受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发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正杨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推拿加改良斜扳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加改良斜扳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的疗效,证明其有效性.方法:将龙海市第二医院康复科门诊骶髂关节错缝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按摩加骶髂关节改良斜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口服芬必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29%.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症状方面有显著效果,缓解疼痛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结论:推拿按摩加骶髂关节改良斜扳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疗效较明显,能较好地缓解疼痛,方法简单、疗效持久,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跃忠;甘艺杰;郑振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用于早期乳腺癌病患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比分析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用于早期乳腺癌病患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保乳手术,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术后复发率、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美容效果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1年及3年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社会因素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乳手术相对于改良根治术具有更少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小且美容效果好,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种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涂兴峰;李蒙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松筋针治疗肩周炎患者对其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松筋针治疗肩周炎患者对其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松筋针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西医封闭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松筋针治疗肩周炎对于缓解疼痛及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大刚;陈玉;余洋;蒋雷鸣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室术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8例并随机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术中常规护理,分析组则执行术中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凝血指标(D-D、Fbg、FDP)、血小板(PLT、MPV)等水平的变化.结果:分析组术后7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9%(P<0.05);分析组术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术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凝血指标与血小板参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德荣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结核性脑膜炎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剖析结核性脑膜炎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6月本院接收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都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发热缓解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患者症状缓解,缩短病情恢复时间.

    作者:吴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探讨以三焦针法为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目的:探究失眠症采用以三焦针法为主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191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11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以三焦针法为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各项目与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睡眠质量、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症采用以三焦针法为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杨珀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在预防新生儿湿疹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预防新生儿湿疹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某综合三甲医院出生的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湿疹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湿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湿疹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林金凤;戴亚端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阳亏虚、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肾阳亏虚、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独活寄生汤加减及补血通络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ESR水平、CP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ESR水平、CPR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阳亏虚、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

    作者:陈旭东;饶波;邓鹏军;黄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配合减重平板训练,研究组则予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比较两组患者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PASS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洁珍;林楚华;温鸿源;葛敏恩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间歇导尿配合热敏灸对脑梗死后患者尿潴留恢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间歇导尿配合热敏灸对脑梗死后患者尿潴留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内二科住院的因尿潴留留置尿管7天后仍未能恢复正常排尿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通过间歇导尿配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留置尿管治疗配合艾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膀胱功能评分、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导尿配合热敏灸可以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尿潴留的情况,可以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黄雁明;招陆萍;何洁茹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8例贫血患者依据贫血类型分为地中海贫血组56例、缺铁性贫血组62例,另选择同时期本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受试者行血液检验,并比较检验结果.结果: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各血液检验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地中海贫血组RDW、RBC、MCV与缺铁性贫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MCH、HG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检验在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及完善.

    作者:朱秋良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慢阻肺患者治疗中益气化瘀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慢阻肺患者治疗中益气化瘀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慢阻肺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益气化瘀法,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血液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血液各项指标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行益气化瘀法治疗慢阻肺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唐红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胃痞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病理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解毒中药胃痞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胃镜、病理学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服用胃痞灵水煎剂,对照组则服用胃复春片,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侯疗效、胃镜及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胃痞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疗效,能够显著改善CAG患者的中医证候、胃镜及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

    作者:曾进浩;赵自明;潘华峰;龚道银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由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引起的常见的临床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在基础医疗环境中大约有15%的人因此病来寻求卫生服务,在疼痛门诊甚至高达90%,引起医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在康复治疗方面的研究近10来年有着重大的发展和变化,本篇综述将对MPS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整理归纳.

    作者:罗军;肖立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高建成老专家中药外治法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经验总结

    日光性角化病的现代医学治疗手段较丰富,但关于此病的中医药内外治法很少.我院高建成专家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经验丰富,现特将其使用“清凉油膏”治疗此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资借鉴.

    作者:孟君;冉玲丽;高建成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概况

    本文通过对肩周炎的认识、机制研究、针灸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等方面,整理归纳了近年来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情况,以探索治疗本病更有效的方案.

    作者:杨莉虹;郭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瘥后防复理论在腰椎不稳症防治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瘥后防复理论在腰椎不稳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骨伤护理门诊的腰椎不稳症患者120例,采用TEMS 3.0生成随机数字,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瘥后防复”治未病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1个月、6个月电话回访,观察组健康教育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频率及复发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不稳症患者的治疗康复中积极运用瘥后防复理论,更有利于纠正其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有效康复的健康行为,控制和消除引起疾病反复的各种因素,确实促进其长期防治疾病复发.

    作者:陈丽兰;廖惠玲;陈阿兰;张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针灸项六针联合三步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项六针联合三步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则给予项六针联合三步推拿手法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收缩期峰值流速(VS)、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治疗组VS、VM、PI、RI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项六针联合三步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相较于常规针灸联合推拿手法而言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翎彦;张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