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影响

李秋丽

关键词:子宫肌瘤, 介入治疗, 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子宫肌瘤体积、月经期、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子宫肌瘤体积、月经期、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使子宫肌瘤体积显著缩小,月经期恢复正常,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门诊导诊的护理经验与体会

    目的:探索儿科门诊导诊的护理经验与体会.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全面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等待就诊时间、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就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儿科门诊就诊患儿实施相应护理措施,不仅可缩短患儿等待就诊时间,还可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欧洁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脑卒中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后期康复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采用神经科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同时进行良姿位摆放、被动运动,低中频治疗、针灸等综合康复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Brunnstrom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结果:在发病后50天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而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ADL提高,有效降低脑卒中后的致残率,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张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加减三金排石汤对痛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排石中药复方加减三金排石汤缓解痛风急性期患者症状,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开拓痛风急性期治疗的思路及路径.方法:将87例痛风急性期患者随机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后分别采用西药(秋水仙碱、美洛昔康)及中药复方(三金排石汤加减)进行治疗,随后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进行评估及疗效分析,评价加减三金排石汤对急性期痛风患者是否有效.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症状体征积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双轨征、点状强回声、骨侵蚀等影像学征象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三金排石汤对减少痛风急性发作期痛风晶体沉积所导致的炎症有确切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张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骨科医疗纠纷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以某医院38例骨科医疗纠纷为例

    回顾某医院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发生的38例骨科医疗纠纷,按成因将其分为医患沟通、并发症、医疗技术、服务态度和其它五大类.结合相关医学文献报告分析发现,在引起骨科医疗纠纷的原因中医患沟通所占比例高,其次是并发症和医疗技术.本研究真实反映了骨科医疗纠纷的现状与成因,并探讨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可供骨科从业者们参考.

    作者:王凯;任雪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青少年颈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青少年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青少年颈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推拿治疗,每周治疗3次,3周后评定疗效并观察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治疗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青少年颈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珊;肖国超;黄必展;曾水红;候天仙;刘盈盈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中医护理方案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按摩、艾灸等中医护理方案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300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饮食调护,委中、三阴交、内膝眼、地机穴按摩、艾灸),空白对照组则在试验组选穴外或上约1寸的非穴位处进行相同的中医护理措施,观察三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可有效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翁晓枫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子宫肌瘤体积、月经期、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子宫肌瘤体积、月经期、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使子宫肌瘤体积显著缩小,月经期恢复正常,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秋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针刺对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针刺对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在脑梗塞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A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良肢位的摆放、Bobath疗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C组则在B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C组NIH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袁小敏;麦迪努尔·艾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护理与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骶尾部潜行褥疮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在广州市海珠区中医院收治的13例行骶尾部褥疮清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吸引7~10天,拆除敷料行再次手术,直至创面炎症消退、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观察创面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创面愈合;治疗后创面面积从治疗前的38.9cm2(22.8~64.2cm2)减小至21.8cm2(10.6~37.2cm2);创面愈合时间为27.3天(11~35天);其中11例经VSD治疗后可直接缝合,2例行转移皮瓣修复后愈合.结论:VSD可缩短褥疮创面愈合时间,缩小创面面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惠琴;朱莺;邱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悬吊运动治疗在脑康复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对悬吊运动治疗技术在脑康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突出悬吊运动治疗技术对于可以较好提高患者的躯干控制、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降低伤残的发生率和伤残的程度,及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作者:邹林霞;林小苗;陈维华;杨立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推拿手法治疗进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为一种多因子共同作用导致膝关节结构和功能损害的疾病,已成为常见和高发的中老年关节疾患.探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推拿手法治疗进展将有利于提高手法治疗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临床优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通过查阅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认为推拿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具有明显优势,但手法操作缺乏统一性,手法作用机制值得更深一步的研究.

    作者:付阳阳;龚利;邵盛;储宇舟;陈浩;何鹏飞;梁红广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针灸联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瘫痪肢体的影响

    目的:探析针灸联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瘫痪肢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瘫痪肢体患者39例为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再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瘫痪肢体患者42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瘫痪肢体活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瘫痪下肢功能、上肢功能和BI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瘫痪肢体患者实施针灸联合护理干预后,可显著改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

    作者:朱芳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五禽戏治疗第五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五禽戏对第五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5例第五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患者进行局部封闭(10%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10mg+注射用水10mL)治疗后,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进行五禽戏锻炼,对照组则给予推拿手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及2周后采用VAS、OD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禽戏能有效缓解第五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患者的腰部疼痛,改善腰部功能.

    作者:吕强;张超;严隽陶;顾非;刘鲲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锋钩针结合电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锋钩针结合电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为锋钩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3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锋钩针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候积分、VAS评分、腰肌耐力试验时间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1%(P<0.05);治疗组症候积分、VAS评分、腰肌耐力试验时间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锋钩针结合电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提高其腰肌耐力并缓解疼痛.

    作者:赵奕;邸富荣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维持性血透患者60例,并按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及液体摄入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效果及液体摄入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实施阶段性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液体摄入依从性提高,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蔡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探究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之高越来越引起了临床的重视,本文将针对国内目前对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综述,旨在找出肩手综合征的佳治疗和护理方法.

    作者:孟楠;陈竹;晏兆;张利波;邱继文;王红;阎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巨刺阳陵泉配合四指推法治疗落枕30例

    目的:观察巨刺阳陵泉配合推拿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前进行疼痛VAS评分及颈项部活动范围测量,治疗结束后进行疼痛VAS评分及颈项部活动范围测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Wilcoxon检验,治疗组颈椎后伸活动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巨刺阳陵泉配合四指推法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落枕患者的疼痛及颈项部活动范围.

    作者:熊震坤;薛明新;邵铭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1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全部手术成功;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效果满意;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手术治疗前应对其开展系统性的术前评估,以减少诊疗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梁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模式对肩手综合征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模式对肩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肿胀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Rowe法对患者患侧上肢肘后正中静脉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血流速度、肩关节的疼痛和肩关节运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患侧上肢肘后正中静脉血管内径显著缩小,血液回流速度显著提升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管厚度则无显著改变(P>0.05);两组肩关节疼痛和活动范围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模式对肩手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能更好地减轻患侧上肢疼痛和水肿,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手功能.

    作者:雷迈;李俊;吴旻;卢斌;金红花;罗仲尔;吴圣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电针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难治性面瘫浅析

    根据中医古籍经典,结合临床实践讨论电针结合功能锻炼在治疗难治性面瘫中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要点.

    作者:边致远;边金;邵晓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