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法测定富马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含量

俞淑文;黄丽丽;邱丽筠

关键词:
摘要:富马酸美托洛尔(metoprolol fumarate)为新型β1-受体阻滞剂,根据其结构特点,本文选用HPLC法测定富马酸美托洛尔的含量,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现介绍如下.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院前急救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2月间中山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3549人次病例,总结其成功的经验.结果总抢救成功率97.2%,其中心肺复苏(CPR)成功率32.7%.危重病抢救成功率87.6%.结论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①良好齐全的院前急救设备 ;②高素质急救人员;③铁的纪律,规范化的急救措施.

    作者:赵双彪;郑伟华;谢钢;杨少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131I-hTgMcAb显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价值

    目的 131I-hTgMcAb显像对低分化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以高比度的131I标记hTgMcAb.对5只实验兔进行静脉注射,观察131I-hTgMcAb在体内分布和有无不良反应发生.选择11例已经不能摄取131I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转移灶进行显像,取24、48、72h显像结果进行T/N、L/N、C/L摄取131I-hTgMcAb的比值.结果 131I-hTgMcAb标记率为85%~95%,无菌、无致热源.3只实验兔注射131I-hTgMcAb后做常规观察,2只大剂量(30倍)注射后观察1个月,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12h内显像未见实验兔甲状腺显影.1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经注射131 I-hTgMcAb后,原不能摄取131I的转移灶均能显示131I-hTgMcAb填充,与X线或CT摄片所示基本相似,未见肝、肾及生命体征的不良改变.结论 131I-hTgMcAb显像是一种免疫显像,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灶中的残留Tg结合,达到转移灶显示.对于不能摄取131I的转移灶,131I-hTgMcAb可以适当填充,而且,可能131I-hTgMcAb在转移灶中是属免疫结合,使放射性在转移灶中停留时间较长.

    作者:高克加;沈江帆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妇科门诊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情况分析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门诊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近年有上升趋势.为了了解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概况,提高其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本文做了如下的调查研究.

    作者:姚桂兰;魏春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无呼吸道症状的老年人肺炎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无呼吸道症状的老年人肺炎的诊治.方法对1994~2001年10月住院的460例病人,进行了回顾性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其中62例患者常规胸部X线检查诊断为肺炎.结论无呼吸道症状的老年人肺炎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早期胸部X线检查对诊断无呼吸道症状的肺炎具有很大价值.

    作者:卓克热;艾日肯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8例疗效分析

    笔者自1993年6月~2001年10月,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Ⅲ°损伤)18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国仁;魏崇斌;刘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右旋糖酐40又名低分子右旋糖酐,系蔗糖经肠膜状明串珠菌L.M-1226发酵后生成的高分子葡萄糖聚合物,经精制而得,平均分子量40000.因其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解聚已经聚集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扩充血容量和改善微循环.常见不良反应有药疹、肺水肿等.

    作者:张传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分析

    现将我院10年间诊治的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邓君;王红;徐秀娟;李秀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2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尿病三大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常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的基础上[1],病死率50%~80%[2],现将我院1992~2002年收治20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周倩;陈定宇;萧正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血培养影响因素浅析

    临床上一些病人,因诊断需要,经常抽取一定量的血液进行细菌培养,然而采集标本正确与否及正确的培养对细菌的检出率有着诸多的影响,现将本人在工作中的经验作一介绍.

    作者:朱玉军;姚红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一次性注射器在小儿骨髓穿刺中的应用

    儿科传统骨髓穿刺多用骨穿针在髂骨后嵴穿刺(6个月小儿多用胫骨上端内侧).该方法患儿痛苦大,且针柄长、粗、笨,深浅不宜掌握、不宜固定,骨髓液易稀释、凝固,成功率低.我科自1998年12月以来采用7号针头连接的5ml一次性注射器代替传统方法作小儿胸骨骨髓穿刺,至今已进行了66例次,无1例发生意外及局部感染,成功率高,痛苦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胆囊及胆管结石探讨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使用腹腔镜治疗时非常困难,胆总管探查取石,极易出现并发症.我院2001年6月~2003年6月采用经内镜括约肌切开(EST)胆管取石,1~2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共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国;唐德生;李春海;许国忠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一起溴杀灵集体中毒的处理体会

    在医院管理中,存在如集体中毒、重大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的急救工作的管理.我市今年发生了一起31人误食溴杀灵中毒事件,我院收治了其中的30例中毒患者,现将本事件的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锦玉;鲁云鹤;郑培芬;权修权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外科治疗脓胸102例的体会

    自1964~2002年,我院胸外科收治脓胸病人102例,现将临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徐树中;范立芹;姚金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置管冲洗引流的临床观察

    我院从1978年以来,共收治急性胰腺炎125例,其中42例经手术证实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置管冲洗引流等治疗,收到一定效果,体会如下.

    作者:刘绪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风痛灵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我们选择4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风痛灵治疗组(后简称治疗组)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后简称对照组)两组,对比研究两组药物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布仁巴图;乌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将7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3组,甲组给予六味安消胶囊加多虑平片治疗,乙组给予六味安消胶囊治疗,丙组给予多虑平片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甲组、乙组、丙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60.71%、55.56%,前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联合使用多虑平和六味安消胶囊,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肖鸿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胃切除后胃延迟排空的诊断及治疗

    胃手术后延迟排空时有发生,大多发生于手术后的早期,大约术后3~4天,不需特殊治疗,一般都能自行缓解,少数需特别治疗才能缓解.其发生原因较多,包括吻合口水肿、扭曲、坏死、大网膜压迫、输出襻梗阻等机械因素,但并非纯动力胃延迟排空.本文讨论的纯属胃动力因素所致胃延迟排空,我院自1991~2000年期间遇见8例,短时间12天,长38天,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祖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预热应激对热暴露大鼠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预热应激对大鼠热暴露后心血管反应的具体作用及其规律.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预热应激组(HS group),预热应激对照组(SC group).HS组给予预热处理,而SC组则否.两组常温恢复20h后予以热暴露至动物死亡,其间监测记录血压、心电.运用Chart软件,获取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生存时间等数据.结果 (1)HS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SC组,且休克出现晚;(2)HS与SC组动物热暴露早期血压无明显差异,60min后,前者显著大于后者;(3)HS与SC组动物热暴露0~40min内心率无明显差异,第60min时,SC组明显高于HS组,80min后SC组心率却显著低于HS组.结论预热应激能显著提高热暴露大鼠心血管系统功能,延缓循环衰竭-休克的到来,并由此显著提高了动物的生存时间.

    作者:罗炳德;王斌;邹飞;陈光忠;万为人;郭进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驻马店市普及碘盐供应后碘缺乏病的调查报告

    为调查普及碘盐供应后碘缺乏病在我市的流行现状,制定下一步的防治措施,保护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们于1999年10月,对全市8~10岁在校小学生进行了碘缺乏病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时凯;杨国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一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手术方式的探讨

    我院于2003年3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胰瘘采用自拟术式,急诊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洪涛;于志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