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误诊右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 27例(43%)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行急诊手术,其中16例术中发现右半结肠癌与急性阑尾炎并存,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1例术中未发现右半结肠癌仅行阑尾切除,术后1~11个月再次入院诊断为右半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13%)误诊为慢性阑尾炎,其中4例术中发现右半结肠癌与慢性阑尾炎并存,行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仅行阑尾切除术,术后1~9个月诊断为右半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0例(16%)误诊为阑尾脓肿,行保守治疗,15~60天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右半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12例(19%)误诊为肠梗阻,急诊手术发现右半结肠癌.6例行右半结肠切除,6例行姑息肿瘤切除.6例(10%)误诊为肠套叠,术中发现右半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结论有阑尾炎表现的右半结肠癌很难与单纯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相鉴别,常造成误诊;右半结肠癌常合并有低位肠梗阻、肠套叠,常造成误诊.提高对右半结肠癌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细致地体格检查,排除合并病症存在是减少本病误诊的关键.
作者:钟强文;曾浩;李庆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系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伴赘生物形成的炎症性疾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现将我院近5年来诊治的IE 23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蒋纪文;张嘉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在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中,做好SARS病房的消毒工作,是在保证对SARS病人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切断传播途径,保证医护人员健康,防止疫情扩散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颖;李海霞;李志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妇科感染性疾病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但其死亡率并未上升.这要归功于高科技的发展使异位妊娠得以早期诊断,特别是阴式B超的使用及血HCG监测为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自1996年1月~2002年10月收治异位妊娠432例,其中早期异位妊娠79例行保守治疗,特报告如下.目的观察三种方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以助于在临床工作中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晓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胎儿监护仪对协助临床尽早发现高危妊娠,胎儿在宫内有无缺氧情况,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起到了重要作用,我院近1年来,对212例高危孕妇进行产前、产时监护,及时发现高危胎儿,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有助于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现将监护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刘玉兰;包金莲;曾春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纵隔镜检查是由Carlens于1959年首先正式介绍用于上纵隔探查和活检的一种手术技术.是纵隔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1].1964年傅尧箕医师在我国首先开展纵隔镜手术并取得良好效果[2].但此后20年再未见纵隔镜手术的报道.王俊等近年在国内首次报告了胸骨旁纵隔镜的临床应用[3].电视纵隔镜其特点是术野清晰、放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活检的准确性.近年来我院开展了电视纵隔镜检查手术,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赵雪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药超微粉加工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即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利用高强度的振动,使中药在磨筒内受到高中速撞击、切搓,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植物或动物类中药的细胞打破,使其细胞内的有效成分充分释出,并在粉碎过程中达到精密混合,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现举例如下.
作者:王兴梅;刘作功;邱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特点是临床症状出现快,消失也快,病人就诊时多为发作间歇期,不易观察到有诊断意义的阳性体征.为了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在VBI性眩晕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1998年10月~2002年10月我们对78例经临床诊断明确的VBI性眩晕患者的BAEP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家琦;印红梅;王金南;周家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3~2002年,我院收治65岁以上患者1200例,根据老年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心理特点,实施老年临床护理,效果满意.现将老年病临床特点及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女,63岁,农民.因阵发性心慌、胸闷3年,加重1年就诊.患者3年前始出现阵发性心慌伴胸闷、头昏,近1年症状加重,约3~5天发作1次,每次持续数小时.发作时曾有黑,但无晕厥史.既往体健.
作者:邱宇安;黄绍烈;巢胜吾;郭治彬;章扬龙;何丽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肩周炎(俗称五十肩),指肩关节关节囊、滑液囊、韧带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表现为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我科自2001年共收治此类病人80例,经过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生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阑尾腺癌临床上很少见.我院自1996年至今收治的阑尾炎960例,其中有3例病理示阑尾腺癌,3例均示原位癌,仅行阑尾切除术治疗.
作者:王延兵;许兆吉;魏英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肌动蛋白(Actin)在乳腺小叶癌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SP70、Actin在20例乳腺小叶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SP70的阳性率为80%(16/20),其表达与乳腺小叶癌的组织类型无关;正常乳腺小叶及小叶末梢导管肌上皮Actin呈阳性表达100%(20/20),而浸润性小叶癌及小叶癌早期浸润处Actin呈阴性反应,阴性率100%(20/20).结论 HSP70、Actin对乳腺小叶癌早期浸润具有诊断价值,可作为鉴别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常吉庆;阎跃红;胡沛臻;杨守京;马福成;杨慧;张巨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计划免疫是通过提高易感人群的有效接种率,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降低、控制和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根本措施,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几十年来,我国基层广大卫生工作者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不断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创造了分散式巡回入户接种、集中式门诊接种、区域性定时定点接种等多种计划免疫服务模式,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扬长避短,使这些服务模式在新时期计划免疫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笔者结合农村实际进行了分析探讨.
作者:钟民荣;杨衍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与预防服务的普及、营养状况的改变,疾病谱和死因谱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希望就近医疗、家庭护理,以至保健、康复、治疗等都能在家中实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作者:郭晓玲;及勇静;张秀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氨基苷类抗生素疗效好,见效快,作用时间长,为临床常用药物,但其不良反应较多较重,笔者遇到1例,现结合临床病例加以讨论.
作者:叶思勇;魏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需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相应增多,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常伴有慢性病,如何做好高龄患者外科疾病的术中护理,使他们安全渡过手术关,是我们目前临床护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1].我院2000~2002年共有196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接受腹部外科手术,现将术中护理配合的介绍如下.
作者:吴丹云;陈碧素;邱赛琴;杜暖华;林瑞瑶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是目前国际公认较好的一种髋关节成形术[1].其目的是以解除髋关节疼痛为主,同时保持关节稳定,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使肢体等长,恢复运动功能和减少残疾等[2].人工髋关节的类型,按固定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骨水泥固定型和生物学固定型;按结构分为人工全髋关节和人工双杯髋关节[1].临床应用则根据病人的骨质情况选择合适的类型.我科自1998年1月~2001年12月共行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过程顺利,切口愈合佳,无手术合并症,效果良好.现将手术室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陈妙钿;刘丽珠;陈碧素;许映娜;陈慰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多种不同药物引起的荨麻疹型药疹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001~2003年3月间的214例荨麻疹型药疹,常见的致敏药物有12种之多.其中破伤风疫苗引起36例,占16.82%,其次为狂犬病疫苗31例,占14.49%,青霉素类29例,占9.35%,及痢特灵等.其中25例伴血管神经性水肿,占11.68%,14例伴血清病样综合征,占6.5%,17例伴胸闷气急,20例伴血压降低,9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未发现肝功能异常.结果所有患者经甲基强的松龙40~60mg,维生素C 2g静脉滴注,口服抗组织胺药均获痊愈.结论荨麻疹型药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可由不同药物所致.临床上根据服用的药物与皮疹类型的关系及潜伏期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戴君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甲状腺手术在普通外科手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自1999年4月~2002年12月我院共收治并手术治疗甲状腺手术553例,我们对手术的配合进行了一定改进,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劳秀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