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观察

孙燕峰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 推拿治疗
摘要:婴幼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oea)是以腹泻为主的综合征,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如水样,带有不消化乳食及黏液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是儿科常见疾病.婴幼儿腹泻临床按病因分类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根据病情的轻重又分为轻型腹泻和重型腹泻以及迁延性腹泻等.重型腹泻多伴有中重度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合并症,需住院观察治疗,而轻型和一些迁延性腹泻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按摩醪药治疗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症,本病的临床表现是:单侧面部表情肌不自主的阵发性不规则抽搐,轻者表现为一侧眼睑电波样不自主跳动;重者可引起半边面肌的强烈抽搐,每天可发作数十次,甚至百余次,极个别的可在睡眠中发作,或两侧同时发作.病情重、病程长的患者,可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耳鸣、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笔者多: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和博取众家之长,总结出了一套疗效好、疗程短、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的治疗面肌痉挛的好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谭崇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针刺按摩治疗术后肠梗阻50例

    自1999年以来,我科接治术后肠梗阻患者50例,经针刺按摩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洪喜;刘爱华;王立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观察

    婴幼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oea)是以腹泻为主的综合征,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如水样,带有不消化乳食及黏液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是儿科常见疾病.婴幼儿腹泻临床按病因分类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根据病情的轻重又分为轻型腹泻和重型腹泻以及迁延性腹泻等.重型腹泻多伴有中重度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合并症,需住院观察治疗,而轻型和一些迁延性腹泻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孙燕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分期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

    目的:观察分期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观察.治疗组应用分期取穴结合康复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方法.20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期取穴针刺治疗方法,较传统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锦;徐世杰;曾奇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按摩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

    小儿脑性瘫是指婴幼儿在大脑未发育到成熟之前,由于各种原因的损伤或伤害,造成以非行性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语言、情感、行为等障碍的综合征候群.目前在我国的患病率为1.8~4%,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近年来,我们以按摩为主,配合功能训练治疗30例小儿脑瘫痉挛性偏瘫,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邢敏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自创特色推拿治疗肌性斜颈

    方法:对63例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特色组和推拿组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结果:特色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推拿组(p<0.05).结论:特色推拿对提高小儿肌性斜颈的治愈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陈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推拿手法的力与度刍议

    推拿学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是以手法、肘法、和跷法(这里统称为手法).作为治疗手段来达到治疗疾病防病健身的目的,是一种纯物理疗法.

    作者:温振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按摩治疗中风后遗症200例

    中风后遗症是临床按摩中常见的病症之一.作者在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手法和穴位刺激治疗本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铁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体会

    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发生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向后方或脱至椎管内,刺激或压迫相邻的组织,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是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我所6年来,共接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5例,通过采取以点压、弹拨、配穴为主要方法的按摩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薛顺堂;刘玉根;李永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牵引并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疗效观察

    探讨牵引并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牵引并推拿组(治疗组)68例和单纯牵引组(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牵引加推拿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先牵引再推拿;对照组只行牵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8例、显效18例、好转12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4例、好转24例、无效12例,两组疗效经Riait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5.6118,P<0.01).结论:推拿手法治疗能弥补牵引在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调节上的不足,提高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邱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理疗、电疗、针灸综合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观察

    腰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根并产生腰腿病的一种病症,是临床常见的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采用理疗、电疗、电针灸综合治疗22例病人,收到了满意效果.

    作者:胡志刚;胡耀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论推拿与现代康复

    推拿按摩是传统康复的重要手段,现代康复逐渐确立了中枢神经可塑性理论,功能恢复训练被认为是神经康复、运动康复的一个重要内容,推拿也可被视作功能恢复训练内容,所以要重视功能评定;推拿的运动关节类手法与持续被动运动、关节松动术、麦肯基力学疗法联系密切,又有所区别,应取长补短,发挥更大疗效;现代推拿医生、按摩师应主动积极学习现代康复理论和技术,努力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康复.

    作者:周立峰;傅青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治脊疗法治疗颈性失眠76例

    1临床资料本组76例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大68岁,小20岁,其中35岁以上者占80%;病程短1天,长10年.住院病例18例,门诊病例58例.临床主要症状体征:颈部活动受限,局部疼痛或疼痛不明显.常失眠、多梦、心烦、易于冲动等情志症状;可见枕部疼痛、头晕头沉、胃纳不佳、神经过敏,精神疲劳等类似神经衰弱症状,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失眠与头、颈姿势的改变有明显的关系,不少病人感到头部在某一特殊姿势时,失眠和颈椎病症均减弱,而另一姿势,则加重.因此,有些病人常保持一定被迫体位.X线有见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病变,韧带钙化或骨化,颈曲改变,小关节错位,椎间孔狭小以及骨刺等.应与精神性失眠、环境性失眠相鉴别.

    作者:骆大富;伍先光;周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陈式太极拳在膊运法中的应用

    推拿手法是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按照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操作的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

    作者:高志勇;王学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针拨跗骨窦间前韧带治疗跗骨窦综合征

    为观察针拔跗骨窦间前韧带治疗跗骨窦炎粘连期之疗效,将63例跗骨窦炎粘连期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二组比较得知:针拨跗骨窦间前韧带是治疗跗骨窦综合征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作者:穆世俊;李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药物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

    笔者自2001~2004年,采用药物及推拿手法治疗腰突症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跃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疗效观察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颈部慢性劳损、退变、急性损伤或先天畸形等因素刺激、压迫颈部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病,临床症状多见一侧颈肩部不适,伴有上肢的疼痛或麻木,常波及手指,日久可见手臂肌肉萎缩,也可出现上肢发冷、头沉、颈部酸困、背部有重物压迫感,采取推拿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理想效果.

    作者:柯志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按摩治疗颈椎病60例疗效观察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为颈部长期劳损等内外因引起的颈椎间盘组织及骨与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而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及老年人,患病后的表现为颈、肩、臂、胸酸疼、麻木、头晕、头疼,甚至瘫痪等.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按摩治疗颈椎病疗效好,不用服药,无副作用,现简介如下.

    作者:程志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

    目的:评价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牵引治疗相比较.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牵引加中药治疗组60例(治疗组)和单纯牵引治疗组60例(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0%,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率30%,总有效率66.7%,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推拿牵引加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单纯牵引治疗.

    作者:夏国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按摩与抖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按摩临床的常见病,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与外力损伤等因素使纤维环破裂或者髓核从破裂处突出,压迫脊神经根引起腰僵、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多年来,笔者用常规按摩手法与抖拉法相结合治疗本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忠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