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胰腺超声检出率的方法

张加丰;高学峰;王权;任克

关键词:提高, 胰腺超声检出率, 方法
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提高胰腺检出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多种探查手法、改变患者体位及饮水等方法,得到清晰胰腺图像.结果:按照顺序逐步检查得到满意的胰腺图像.结论:上述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胰腺显示率.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妇女乳腺疾病与年龄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515例妇女的普查,探讨乳腺病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样2010年我区一个站点515例妇女,进行乳腺病筛查分析.结果:乳腺增生与年龄相关,乳腺癌与年龄关系不明显.讨论:乳腺疾病的普查,对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结果:在患者出院前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优于对照组.提示舒适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减少了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减少了并发症,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操作,能够有效的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满意率.

    作者:刘风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沐足治疗护士失眠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沐足对倒夜班护士失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广州市五所三甲医院因倒夜班致失眠的护士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条件对照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交泰丸粉剂浴足,条件对照组给予温水浴足,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措施,每晚1次,比较三种方法对倒夜班护士失眠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治疗前后在中医失眠症候总分、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指数)(p <0.05或p <0.01).结论:中药沐足有利于减轻倒夜班护士失眠引起的心悸、头昏眼花、舒缓情绪等症状,能改善总体的睡眠质量,保持身心健康,而且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需倒夜班的护士推广使用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法.

    作者:陈洪榆;冯秀玲;邱瑞娟;陈惠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经验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和康复经验;方法:收集我院97例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对其进行科学的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本组病例经科学合理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无一例并发症出现,2-3周均康复出院;讨论: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可很大程度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方面治疗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方法:对我院于2007~2010年所收治的11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单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单用心律平治疗,比较二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有效率达86.3%.和胺碘酮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总发生率约9%,其中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以及出现静脉炎均为1例.结论:胺碘酮在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李鸥;李霞;章和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两种桡动脉采血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提高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降低血标本凝血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6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1ml注射器进行动脉穿刺采血,B组采用2 ml注射器连接7号头皮针进行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凝血发生率及患者疼痛程度.结果: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值 <0.01),A组凝血发生率低于B组 (P值<0.01),A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B组(P值<0.01).结论:采用1ml注射器进行动脉穿刺相比2 ml注射器连接7号头皮针进行动脉采血,能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血标本凝血发生率,提高穿刺率降低,且价格相对便宜,是桡动脉穿刺理想的穿刺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体会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临床病例治疗进行认真分析,结合随访资料、Harris 评分及X 线片评定其疗效.结果: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显著.结论:临床上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术.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洪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4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平均疗程69d,临床愈合38例,占95.0%,延迟愈合2例,占5.0%.对照组40例患者平均疗程85d,临床愈合33例,占82.5%,延迟愈合7例,占1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骨折可以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减少治疗时间.

    作者:胡国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因免疫机能的衰退和基础疾病的增多,老年人易受包括真菌在内的病原体侵扰.为探讨老年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收治的高龄老年患者真菌感染状况报告如下.

    作者:邓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无痛分娩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正常足月初产妇随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自愿采用硬膜外阻滞镇痛,对照组自愿采用不干扰前提下自然阴道分娩,比较两组疼痛情况及第二产程的时间.结果:实验组第一产程疼痛效果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非常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喻雀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伤口加压包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纱布加压包扎对易脂肪液化和易出现术后皮下血肿的愈后,寻求剖宫产术后减少脂肪液化和皮下血肿的办法.方法:回顾我院肥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疤痕子宫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对照组300例,术后均采取纱布加压包扎,观察两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出现脂肪液化6例,皮下血肿5例,对照组出现脂肪液化35例,皮下血肿16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产科剖宫产术后产妇采用伤口加压包扎,减少创面渗血,可提高其愈合率,减少住院时间,减少病人费用.

    作者:姚毓筠;曾祥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46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误诊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结果:46例MM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1岁,60~70岁者患病率占39.1%.误诊18例(39.1%).常见首发症状为骨痛(69.6%).分型以IgG型为主(47.7%).X线示骨骼异常改变占73.9%.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变,误诊率高,主要的诊断方法仍是骨髓检查.

    作者:何惠;刘基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欣母沛与子宫捆绑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欣母沛与子宫捆绑术在处理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将36例剖宫产出血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12例使用欣母沛,14例行子宫捆绑术,统计两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检测体内D-二聚体含量.结果:子宫捆绑组术后24小时出血量少于欣母沛组(P<0.05),欣母沛组D-2聚体多于子宫捆绑组(P<0.05).结论:子宫捆绑术能有效治疗术中出血,减少产后出血.

    作者:冯春泉;高忆;张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56例人工置换手术治疗髋关节疾患患者中4例发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分析,针对所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发生压疮、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4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作者:林碧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手术后患者共有的症状,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里反应,是引起机体防御和保护的生理机制.据报道有50%以上的病人术后72小时仍疼痛不止[1].随着对疼痛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术后疼痛的产生机制和处理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被日益受到重视.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所以我们对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加强了心里护理,同时术后及时应用镇痛剂或硬膜外镇痛泵.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

    作者:赵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作用

    目的:探讨脑卒中发病特点及其与抑郁、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了解脑卒中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参照(SDS)、(SCL-90)、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定表(SRRS),对126例思路清晰、有表达能力的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门诊一般就诊患者125例为对照.结果:病例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负性生活事件,以及防御方式的不成熟有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会心理因素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个体易感素质密切相关,对人类的影响是全面的和深刻的,脑卒中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是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作者:孙保和;刘德安;吴克明;张健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伸腰拍击法治疗30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会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推拿临床上常见病,治疗效果多不太理想,笔者以脊柱生物力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伸腰拍击法治疗本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疗效.伸腰拍击法为:患者俯卧,双手掌心向下,屈肘帖放于头侧,医者立于患者身旁.嘱患者用双上肢将上身向床上方撑起,同时屈髋屈膝,使臀部落于脚跟上,头胸部帖于床面,双上肢伸直,让脊柱处于充分拉伸后仰位,医者用手拍击突出椎间盘部10-20次,并用双拇指按压其相应棘突两侧1-2分钟,再嘱患者还原俯卧位,在腰部施以放松手法结束治疗.疗效统计:全部30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8例占26.7%,显效19例,占63.3%,好转3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

    作者:杨新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作业治疗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探索

    目的:针对高职康复治疗专业课程设置和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探索PBL教学方法在高职康复治疗专业作业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为PBL教学方式在高职康复治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选定作业治疗学中手功能的评定与训练等3章节的内容,实验班运用PBL教学法,对照班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以理论考核和实验操作考核及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为评价标准.结果:PBL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学生理论考核成绩高,实验操作考核动手操作能力强,更受学生喜欢.结论:在作业治疗的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作者:盛幼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产妇孕期保健的状况分析及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目的:分析产妇孕期保健的状况并探讨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09年10月~2010年10对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的保健状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孕妇分娩年龄在<25岁占15.83%(190/1200),25~29岁占43.67%(524/1200),30岁~占40.5%(486/1200).30~34岁年龄组孕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及孕期接受健康教育人数多于<30岁年龄组(P<0.05);35岁~组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与30~34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期接受健康教育比例低于30~34岁组(P<0 05).不同分娩年龄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在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产妇孕期保健对于提高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保障母婴健康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莉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耳穴压豆发治疗失眠88例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祖国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失眠的主因为脏腑既能紊乱,尤其是心肾功能不协调,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等.笔者采用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失眠病例88例,疗效满意.

    作者:杨立;高荣芳;高毅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