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0例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的营养干预及个体化护理

周晓容;刘鹏举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营养干预及个体化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及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的措施.方法:对符合要求的50例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进行营养干预及个体化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透析,返回病房或回家.结论:营养干预及个体化护理方式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结局.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镇脑宁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00例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镇脑宁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统一服用镇脑宁胶囊,1日3次,每次4粒,15天为1疗程.结果:100例患者,痊愈64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94%.结论:镇脑宁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程付印;武德嵩;齐冬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急诊手术时机选择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了我院2004~2010年24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症 17例(70.8%),其中并发切口感染7例,肺部感染6例,切口疝3例,胆道损伤1例.24 例患者中,23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①高龄不应作为保守治疗的理由,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②发病时间不是手术时间选择的关键因素.

    作者:杨海滨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对骨密度(BMD) 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70例RA患者的跟骨的骨矿含量.结果:70 例RA患者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是47%.RA患者中糖皮质激素组与非糖皮质激素组间骨质疏松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糖皮质激素长时间药组较短时间用药组的骨质疏松发生多(P<0.01).RA患者中慢作用抗风湿药组与非慢作用抗风湿药组间引起骨质疏松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A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改善症状的同时,应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应尽快减少激素用量.

    作者:于国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护理

    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液的不断开发,注射剂的品种不断增加,静脉滴注给药以其疗效快捷、价格便宜等优势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中药针剂多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药材质量及制备工艺对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在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且呈上升的趋势,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引起输反应的因素及其预防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陈亚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管理的体会

    器械在灭菌前的彻底清洗是合格灭菌的前提,加强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提高清洗质量是保证灭菌效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林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胸片病变的误诊或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提高胸片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减少漏诊或漏诊.材料与方法:收集2007-7-31到2011-7-31胸片检查误诊或漏诊的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胸片未见异常,并不能排除胸部没有疾病.结论:胸片病变的误诊或漏诊原因如下:胸片上组织结构重叠较多,病灶被遮盖;病变密度较浅薄易被射线穿透;阅片医生注意力不集中或经验不足或没按顺序阅片或没调整窗宽窗位;胸片质量较差.

    作者:刘德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低体温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到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行妇科腹腔镜术病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分别为80例.干预组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输入加温至37℃的液体,冲洗液为37℃的生理盐水,术中使用温毯保温且温度保持在28℃到30℃之间;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输入常温液体,冲洗液选择常温生理盐水.对两组病人进入手术室即刻、手术1小时、手术后1小时,监测其心率,血压,鼻咽温.结果:对照组患者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干预组患者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妇科腹腔镜术中病人,能有效预防其低体温及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庆如;胡莲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谈有关静脉输液的若干问题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此传统方法一直以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然而静脉输液也是一种有创性操作,为确保临床静脉输液操作安全、规范、有效,正真发挥治疗作用,因此护士在操作前必须经过规范培训,认真执行输液安全操作规程,所以在静脉输液操作中护士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李秀美;杨异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8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2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抗菌药物选用情况、术前预防用药方法、术后用药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的64例,占53.3%,不合理选用药物以氨曲南、头孢米诺、头孢派酮舒巴坦为主.术前预防用药时间不合理的41例,占34.2%,表现为手术结束时给予抗菌药物.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的109例,占89%,长达10天.结论: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选药混乱、高档,术前用药时间不规范,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医院应加大对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确保卫生部文件的落实执行,确保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苏碧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筋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是四肢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多发生在前臂掌侧和小腿.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患者15例,经过精心治疗、良好的监护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肢体功能均恢复良好而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秋仙;黄江英;高兰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门急诊护理服务中的纠纷原因探索与对策

    目的:探讨门急诊护理纠纷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近2年发生的10例门急诊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同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对门急诊护理纠纷采取防范措施后,病人对护理质量、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只有提高工作责任心,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具有过硬的急救本领,强化法律意识,就能杜绝门急诊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杨永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120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进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该术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疼痛、并发症和复发率等.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5.4±12.1)min;住院时间为(5.2±1.3)d;除2例患者外,术后均未使用镇痛剂;术后发生阴囊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异物感2例,尿潴留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83%;随访1年,无一例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人体生理解剖,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显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谈青少年近视病因及防治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视力低予同龄正常水平.近视是世界上常见的危害视力健康的疾病.本文主要分析了青少年近视病因及如何防治近视.

    作者:金亚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治疗组20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18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微创治疗组病死率为10%,内科保守治疗组病死率为33.3%,微创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经统计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作者:高连生;高乐;陈稚丽;郝树森;张丽英;马娟春;康红霞;李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医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的临床护理工作,寻找护理操作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并总结避免发生此安全问题的护理方法.结果: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发生护患纠纷9例,护理差错3例,其主要原因为:护士对医院制度不够重视、操作不熟练、中医知识了解较少、护患沟通差及患者自身对中医的误解等.临床应对措施应从护士基本素质入手,强调护理安全知识,加强护士对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在工作中注意弘扬祖国医学.结论:在中医护理中,可能会存在有各种护理问题,为避免出现安全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作者:常治琼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骨科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的措施与体会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的因素,外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常见,如各种车祸、工伤、意外伤害等.骨科大部分的患者为外伤入院,很多患者既往体健,突如其来的伤害改变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易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影响诊疗、护理、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同时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增多.因此,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环节.

    作者:王晓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骨折三期中医药治疗概述

    本文详细叙述了骨折早、中、晚三期的中医药治疗.从内、外两途,全面地论述了骨折的内服、外用药物的用药规律,结合个人临证经验,并重视分部用药及引经药的运用.文中尤其是叙述了按症状、证候用药经验,可资临床借鉴.

    作者:向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免疫调理改善脓毒症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在接受免疫调理治疗后对改善机体细胞因子的促炎、抗炎效果、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及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分析已入院的符合脓毒症定义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接受经典治疗;观察组常规经典治疗外加用免疫调理治疗(蛋白酶抑制剂+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疗程为一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第1、第3、第7天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免疫学资料(促炎抗炎细胞因子IL-8、TNF-α、IL-10、IgA、IgM、IgG;CD4+、CD8+ 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及淋巴细胞计数总量和补体C3、C4;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及预后状况.结果:脓毒症患者接受免疫调理治疗后炎症因子观察组比对照组的IL-8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TNF-α降低更明显,两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IL-10升高差异明显,P <0.05.脓毒症病例免疫调理后体液免疫分析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IgG有所提高,两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比对照组IgA、IgM、补体C3、C4差异不显著,P>0.05.脓毒症病例免疫调理后细胞免疫分析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显著升高,P <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经免疫调理后可以显著降低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提高IgG和CD4+T淋巴细胞含量,从而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生存率.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产科健康教育的内容,实施方法,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3942例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孕产妇提供系统有效的健康教育,选择佳的教育方法途径,以满足孕产妇的健康知识需要.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的认知水平,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结论:为孕产妇提供了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围产期的保健质量和产科护理质量,预防产科合并症的发生.

    作者:王宝娥;白亚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舌针治疗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舌针方法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疗效,改善患儿预后.方法:2004-01/2005-10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脑瘫科住院脑瘫儿童5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舌针组)36例,对照组(体针组)23例,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取心、肾、脾、肝、聚泉、舌柱、中矩、金津、玉液为主;对照组取四神聪、百会、神庭、廉泉、列缺、照海、风池、哑门为主.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行经S-S检查法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0.9%,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舌针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较体针组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陈霄;张敏;宋虎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