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水常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方法:本文从健康观念、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康复促进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结论:健康教育值得推广,具有积极有效的康复促进作用.
作者:曹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不孕症对于育龄妇女来说是一种心理创伤,是其生活中经历的有压力的事件之一,导致其出现情绪不稳定和精神压力.不孕症妇女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情绪中,处事偏激、入际关系敏感,与家人和朋友关系恶化,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状态,即心理危机.本文谈论了对不孕症妇女心理有针对性实施干预、普及生殖科学知识、化解患者与家人的矛盾、营造宽容环境等方面减轻不孕症妇女的心理压力.
作者:陈秀巧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尿毒症患者由于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蛋白质合成明显减少加之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及长期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尿素氮迅速下降,晶体内吸收过多的水分,可促使晶体混浊和发生白内障.1因此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推广,尿毒症患者的死亡率逐步降低,2改善视力功能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本院2003年6月~2010年10月共收治48例﹙57眼﹚血液透析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24月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沈蓉;陈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重度构音障碍的患儿治疗时间长,见效慢,易反复,但是如果在掌握了患儿的心理需要,满足了患儿的成就感,治疗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该患儿治疗时间仅仅两个月:吐字清晰、说话易懂、交流自然流畅,随访未见反复,说明此治疗方法适用、好用,值得推广和进一步临床实践研究.
作者:杨文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探讨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经过对2009~2010年70例失眠症患者的中医推拿治疗包括推、拿、点、按、揉、擦手法.结果:笔者采用推拿点穴治疗失眠70例,疗效显著.结论:通过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效果明显.适合各类失眠症患者.
作者:丁帮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超激光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TMD)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TM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法配合超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超短波配合红外线治疗.以关节区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即VAS)、压痛、弹响及运动异常情况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个疗程(20d)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79.5%,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手法配合超激光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超短波配合红外线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金来;蔡奇芳;杨明;谭炎全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舌针方法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疗效,改善患儿预后.方法:2004-01/2005-10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脑瘫科住院脑瘫儿童5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舌针组)36例,对照组(体针组)23例,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取心、肾、脾、肝、聚泉、舌柱、中矩、金津、玉液为主;对照组取四神聪、百会、神庭、廉泉、列缺、照海、风池、哑门为主.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行经S-S检查法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0.9%,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舌针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较体针组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陈霄;张敏;宋虎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非法行医现象对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存在了很大的安全隐患,2005年以来,国家对非法行医行为一直保持着高压态势,但非法行医行业一直是暴利行业,长期以来一直有不法行医人员一直从事非法行医工作.笔者以一起非法行医案件处理后引发的思考为例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进一步的对比、分析,提出如下个人见解.
作者:丛树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肺栓塞是由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阻塞的病理过程,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是肺栓塞常见的类型,占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肺栓塞即指肺血栓栓塞.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症状多为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咯血、咳嗽、晕厥等,特异性差,易误诊,病死率高,因此,护士应有做好预防护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护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现将我院救治28例肺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肱骨外上髁炎是因急、慢性损伤而致的肱骨外上髁周围的无菌性炎症,以肘关节外侧疼痛,旋前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肱骨外上髁炎临床上一般采取局部封闭、针灸推拿按摩、中药热敷等方法治疗,有一定疗效.缺点是上述方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疼痛症状缓解慢,治疗持续时间长.推拿按摩、浮针疗法综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具有疼痛症状缓解快,患者易于接受(不用打封闭)且该疗法无副作用,治疗持续时间短,是肱骨外上髁炎治疗方法中综合疗效较好的方法.
作者:周海涛;陈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等.室速,尤其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通常是可导致室颤、猝死等严重后果的心律失常,要及时明确诊断,判断室速的原因、诱因及对预后的影响并及时处理.
作者:罗寿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快速有效地抢救特重度烧伤病人.方法:现场评估伤情及相关的抢救措施.结果:20人己痊愈出院,1例100%烧伤病人死亡.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为抢救特重度烧伤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作者:易继贞;罗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锁骨下静脉置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ICU患者中的应用,ICU患者病情变化快,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用药多且复杂,同时常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锁骨下静脉具有管腔粗大、血流速度快、位置固定等优点,在抢救病人时能快速补液,对血管刺激小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临床输液,提高抢救成功率.危重患者往往循环较差,穿刺难度大,反复穿刺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延误抢救时机,锁骨下静脉置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朱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生脉饮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人参5 分、麦冬5分、五味子7粒组成.全方药仅三味,一补一滋一敛,配伍极为严谨,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的功效.主治:署热汗多、耗伤气液、体倦气短、咽干口渴、脉虚细;久咳肺虚、气阴两亏、呛咳少痰、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苔薄少津、脉虚数或虚细.
作者:张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适应全程的整体糖尿病教育模式,满足门诊病人的需要.方法:实施后组是由随专家出诊的糖尿病教育护士接诊,对患者进行随机教育,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教育计划,实施个性化教育;而仅有专家医师出诊的为实施前组.对两组患者在遵医行为、患者满意度、工作效率上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后门诊患者的遵医行为均优于实施前组(P<0.05).对就诊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施后门诊人数增长为1464人次/年,患者复诊率也较前增加.结论:糖尿病教育护士随专家出诊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门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依从性,提升糖尿病教育护士角色认同,优化了就诊程序,值得推广.
作者:何晶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由于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其静脉穿刺相对于成人静脉穿刺有着其固有的困难因素.大隐静脉是婴幼儿条件相对较好的静脉之一,在婴幼儿静脉输液时此静脉常常是首选静脉.而由于大隐静脉的特殊解剖位置,在穿刺成功后需要在针柄下垫一棉球妥善固定才能保证输液通畅.笔者尝试了针柄翻转180°的固定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秋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MEDPOR和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的临床应用,并对比评价其效果.方法:22例(22 眼) 分别行Ⅰ期(18 例) 或Ⅱ期(4 例) MEDPOR义眼座植入术,10例(10 眼) 分别行Ⅰ期(8 例) 或Ⅱ期(2 例)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结果:随访4~24 月,22例MEDPOE义眼座植入者均获良好效果,无明显义眼座暴露或炎症反应等并发症发生,9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者获良好效果,1例义眼座暴露,经结膜修补后效果良好.结论:MEDPOR和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均为理想的眶内植入物.
作者:郑晖;赵晓静;杨秀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及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的措施.方法:对符合要求的50例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进行营养干预及个体化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透析,返回病房或回家.结论:营养干预及个体化护理方式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结局.
作者:周晓容;刘鹏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跪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对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5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除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外还配合跪位训练.治疗60天后评定疗效.结果:训练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跪位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廖长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对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出现下肢其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我科收治的32例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手术后出现下肢其深静脉血栓的病因与手术方法以及麻醉方法和预防做研究探讨.结果:在本组中的32例患者,5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余27例患者经早期的诊断与早期的治疗后,均没有发生肺栓塞与脑栓塞以及下肢的坏死等情况.结论:在临床上,对下肢发生骨折的患者,以及术后需要进行长期卧床的部分患者,以及合并有高血压或肥胖,包括高龄或者具有代谢病以及心血管病等,均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关系密切.
作者:石朝辉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