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头皮与异体真皮的临床应用

李华强

关键词:自体皮, 异体真皮, 移植
摘要:目的:为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寻求良好的覆盖材料.方法:应用自制无细胞真皮与自体头皮移植覆盖3例烧伤病人创面上.结果:植皮区柔软度和弹性能够满足功能需要.结论:此方法可有效地挽救功能,减少瘢痕畸形,有利于治疗质量的提高.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小柴胡冲剂治疗小儿扁桃体炎100例

    我科自2000年~2003年应用小柴胡冲剂治疗小儿扁桃体炎标准.并与常规西药组对照获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来自我院门诊患儿共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3岁20例,>3岁80例.病程1~3天30例,3~7天70例.体温≥38.5℃70例,37.5~38.4℃30例.扁桃体Ⅰ°肿大20例,Ⅱ°~Ⅲ°肿大80例,扁桃体红肿74例,脓性分泌物26例,对照组100例,男70例,女30例,年龄≤3岁28例,>3岁72例.病程1~3天30例,3~7天70例,体温≥38.5℃34例,37.5~38.4℃66例,扁桃体红肿52例,脓性分泌物48例.

    作者:魏如远;石锦平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1例剖宫产术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1典型病例患者,女,33岁,体重70Kg,因40W妊娠于2004年2月6日收住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良好,皮肤粘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晰,双下肢无浮肿,既往有精神病史,妇科检查:腹膨隆,剑下2指,右侧腹部浮球感,胎心140次/分,规则.B超示:足月妊娠、横位,余检查结果正常.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消除其对手术的顾虑,紧张情绪及恐惧感,鼓励病人增强对手术的信心,准备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穿刺点L2-3,置管后取仰卧位,注入2%利多卡因80mg,5分钟后测Bp110/80mmHg,麻醉平面出现,再次注入2%利多卡因100mg,注毕即发现病人出现哈欠,血压测不到,立即高流量吸氧,加压输液,应用升压药,速建另一静脉通道,静滴多巴胺40mg,氟美松20mg,20分钟后血压回升至120/80mmHg,神志清楚,呼吸平稳,脉搏有力,尿量约300ml.开始手术,取一活女婴,发育正常,哭声响亮,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周后痊愈出院.

    作者:郭承娥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岩黄连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60例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综合症出血热的疗效.方法:设计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病毒唑+岩黄连,对照组单用病毒唑,观察两组临床经过及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发热期,少尿期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AST、ALT、LDH、BUN恢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岩黄连+病毒唑治疗HFRS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病毒唑.

    作者:太永日;尹明实;朴红心;韩学吉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直肠癌患者细胞因子及皮质醇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变化趋势的影响,探讨其内在机制,为保护围术期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分别于麻醉前、术毕5min、术毕24h同取各试验组患者外周静脉血5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清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Ⅰ组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1),Ⅱ、Ⅲ组与术前无显著差异;术毕5min与术毕24h,Ⅱ、Ⅲ组与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术毕24hⅡ组与Ⅲ组比较:皮质醇、IL-2有明显差异,IL-6、TNF无差异.结论:选择镇痛完善,镇静充分的复合麻醉方法,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可有效地减轻围术期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作者:杨清存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婴幼儿血浆BALP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BALP检测在儿童佝偻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操作时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对佝偻病患儿及正常儿童进行BALP测定,并对BALP活性轻度升高的正常儿童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结果佝偻病组中98%的患儿BALP>200u/L,而正常组中90%儿童BALP≤200u/L;对正常组BALP 200~250u/L的儿童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发现大多具有早期佝偻病的神经精神症状.结论:BALP活性测定用于佝偻病诊断灵敏可靠;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儿其该酶活性已有改变,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临床操作、护理简便,不需静脉采血,易被患儿接受,可广泛推广.

    作者:刘红菊;李敏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针刺夹脊穴配合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

    颈椎病是临床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采用针刺夹脊穴和按摩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并与单纯针刺夹脊穴治疗组作疗效对比观察,兹报告结果如下:

    作者:朱超英;薛爱荣;薛爱霞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心律失常与甲状腺素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CHF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心律失常,ST-T改变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以动态心电图(Holter),甲状腺激素对100例CHF患者进行检测,并与23例健康人相同指标比较.结果:CHF组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室上性心律失常)SVA,ST-T改变与健康组比较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0,P=0.000).(室性心律失常)VA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13).CHF组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四组之间VA,SVA,ST-T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25,P=0.000,P=0.001).与兼水肿血瘀证组比较,健康组,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与兼血瘀证组的T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9,P=0.006,P=0.002,P=0.006).与健康组比较,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与兼血瘀证组的T4水平均明显升高(P=0.028,P=0.007,P=0.004);与兼水肿血瘀证组比较,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与兼血瘀证组的T4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7,P=0.005,P=0.003).TSH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CHF组四型不同中医分型与VA,SVA均呈高度正相关(r=0.263,P=0.008,r=0.399,P=0.000);与T3呈显著负相关(r=-0.243,P=0.015).T4与VA呈显著负相关(r=-0.216,P=0.031).TSH与SVA均呈显著正相关(r=0.201,P=0.045).结论:CHF组不同中医辨证中的兼水肿血瘀证T3与T4的显著降低有可能是VA,SVA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周杰;高晓玲;张宝州;王兰娣;黄仕君;盛丽;阎晓霞;史东静;杨阿妮;裴玉琴;陈进凡;程烜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

    本组病例32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12~62岁,平均年龄46岁,单侧股骨头坏死20例,双侧12例.

    作者:高成生;李海玲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舒必利组,治疗6个月.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 QOL-100)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BPR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ESS评分利培酮组显著低于舒必利组(P<0.01);利培酮组WHO QOL-100各领域除精神支柱外均明显提高,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总体生活质量方面较舒必利组显著改善(P<0.05~0.01).结论:利培酮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优于舒必利.

    作者:祝家胜;商秀珍;樊学文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浅谈如何上好生物化学绪论课

    众所周知,每门课在开课伊始都要讲绪论课,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很多老师忽略了绪论课的作用,甚至找出各种理由(如课时比较紧、绪论内容简单可以自学等等)将它删掉不讲,这是非常不妥的.我认为上好绪论课对学生是否能学好这门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绪论课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好、讲精彩.那么,如何才能讲好一节绪论课呢?笔者想就这个问题,结合所教的生物化学课谈几点拙见.

    作者:范例;要瑞莉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死亡病例的外周血细胞、氧合指数、危重度评分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死亡病例疾病过程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氧合指数以及APACHEⅡ及MODS评分的变化特点,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4例重症SARS死亡病例,对这些患者疾病进程的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评分(APACHEⅡ)、多器官功能不全评分(MODS)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疾病早期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进展,在中期及晚期白细胞有明显升高趋势(11.90±2.42×109/L,15.29±10.39×109/L))(p<0.05),而淋巴细胞则呈明显下降趋势(0.67±0.43×109/L,0.53±0.27×109/L)(p<0.05,P<0.01).血小板则没有统计学上显著意义的变化.②本组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已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表现(氧合指数188.57±79.79),在疾病的中晚期,氧合指数一步明显下降(120.71±50.49,79.21±24.56)(与早期相比,P<0.01,P<0.001).与早期比较,疾病中晚期的APACHEⅡ及MODS评分均呈明显升高趋势(APACHEⅡ:p<0.01,p<0.001,MODS:p<0.001,p<0.001).③疾病早期的APACHEⅡ评分及早期、中期的MODS评分与同病期的氧合指数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分别为r=-0.68,p<0.01;r=-0.88,p<0.001;r=-0.62,p<0.05).结论: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下,或呈明显下降趋势、早期发生的肺损伤以及合并其它感染可能是导致SARS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作者:吴丽娟;卜石;杨志豪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概述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于60年代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近年来普遍应用于临床,具有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液体外渗、易掌握、操作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是在抢救危重病人及对长期输液病人、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输液时,能赢得抢救时间,保护血管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护患皆益.现就其穿刺方法、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综述如下:

    作者:韩梅玲;杨月文;付云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增液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40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增液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增液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400例中显效300例(75%),有效80例(20%),无效20例(5%),总有效率95%.结论:增液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

    作者:郝军;陈龙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针刺穴位治疗产程中呕吐

    进入产程后,在强烈宫缩的刺激下,很多产妇发生恶心呕吐.笔者在针灸医师的指导下,对发生产程中呕吐的产妇30例,试以针刺止吐,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王敬荣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鳖甲软肝方治疗大鼠IPF的病理学观察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intertitial fibrosis,IPF)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发病机理不清,发病率5~8/100000、预后不良的肺部疾病,又称隐原性致纤维化肺泡炎.主要表现为肺泡上皮损伤,进行性组织增生及细胞外基质的无规则过量沉积,后导致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的疾病.近年来IPF发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为此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治疗上采取多种方法,如激素疗法,西药疗法、部分中药治疗,效果均不显著.因此,寻找较为理想的能阻止其病程进展或使其逆转为正常状态的药物,是防治肺间质纤维化及硬化的关键.

    作者:段斐;孔璐;牛建昭;王继峰;李健;杨美娟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DB针在我科应用的效果观察

    静脉穿刺一直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对我们护理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此项技术对我们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高,如果不能一次成功,常常增加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我们的护理工作量,常因此导致病人不满,造成护患关系紧张.自2002年以来,我科使用静脉留置针,产品为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型BD针,平均留置时间为7天,减少了穿刺次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也减轻了我们的护理工作量.

    作者:杨巧枝;王素红;冯梦娟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放射性肺炎是正常肺组织受到大剂量放射线照射而产生的无菌性肺炎,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随着放疗技术的普遍应用,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不断增高,它限制了肿瘤放射治疗的剂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限制了放疗的疗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积极地预防、逆转和治疗这些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作者:孙太振;郑玉玲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加用尼莫地平治疗54例疗效观察

    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与头颅血肿大小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显示尼莫地平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血肿吸收,抑制脑水肿形成.

    作者:周立;廖化明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阴道超声在药物流产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的诊断价值

    药物流产(简称药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部分妇女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过长,仍然是有待解决的问题,阴道超声(简称阴超)是诊断宫内疾病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本研究通过阴超观察药流后14天及以上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声像图特征,并与临床治疗后对照,旨在更好地协助临床.

    作者:范晓芳;朱金媛;唐岚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补中益气汤合麻黄治疗发作性睡病20例

    3年来用补中益气汤合麻黄治疗发作性睡病2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秦卫民 刊期: 2004年第18期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主管:中华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社,中华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