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泉;陈冠豪;温洪波;张国威;王亚双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供应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以安阳市肿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对策实施前)以及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对策实施后)两个时间段为研究对象,比较对策实施前后供应管理问题出现的概率.结果:对策实施后,知识缺乏、装备不足以及流程不熟等问题的出现概率均要明显低于对策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供应管理容易出现问题,为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供应管理水平,必须要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者:杨爱青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比较经尿道电切术、开放性手术治疗早期膀胱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于遂溪县人民医院接受膀胱肿瘤临床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早期膀胱肿瘤,对照组则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早期膀胱肿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3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6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所需要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早期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缩短临床手术治疗的时间以及所用住院天数,还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后期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詹晓明;梁春;黎伟寿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析消化内镜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东莞市麻涌医院接受治疗的25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通过抽签的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n=12)和观察组(n=13).对照组采用传统内镜技术诊断、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消化道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两组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诊断的影像质量上:观察组患者的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及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上,消化内镜技术的内镜影像质量更高,疗效更加确切,可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萧佩玉;周舸;曾子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开展居家管理干预过程中,分析延续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市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凭借数字奇偶法完成所有乳腺癌患者的分组;对照组(n=36):居家管理过程中采用常规宣教护理理念;观察组(n=36):居家管理过程中采用延续护理理念;对身体状况差异以及生活质量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乳腺癌患者身体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化疗患者在开展居家管理工作期间,有效应用延续护理理念,对于患者身体状况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可以发挥效果,从而证明延续护理理念于居家管理工作中的开展价值.
作者:刘丽莹;刘晓庆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双钢板固定联合开槽自体髂骨结构性植骨治疗股骨远端难治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柘城县中医院进行股骨远端难治性骨不连的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全部采用双钢板固定联合开槽自体髂骨结构性植骨对股骨远端难治性骨不连进行治疗,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并对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测试,同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无任何患者使用外固定,经积极治疗,26例患者均在8个月后骨愈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此外,治疗期间仅1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85%.患者治疗前的骨关节功能评分为(65.47±5.14)分,治疗后为(90.15±5.14)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固定联合开槽自体髂骨结构性植骨治疗股骨远端难治性骨不连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胡鹏坤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脑心通联合注射用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云浮市中医院11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纤溶酶治疗)和观察组(采用脑心通联合注射用纤溶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并且后者要比前者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进行研究,发现所有组分的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要高,病残率以及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心通联合注射用纤溶酶治疗ACI可提高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姚昌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与预后的相关因素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再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出血部位方面,主要以基底节区为主,其次在丘脑区和脑叶区,后为小脑区和脑干区.在出血量方面:17例(25.76%)患者<30mL,30 mL<24例(36.36%)患者<60mL,25例(37.88%)患者> 60 mL.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不同出血部位发病3个月的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出血部位破入脑室的患者其预后的不良情况比较严重.结论:临床上可以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作为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患者的出血破入脑室的情况与其预后的情况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作者:王文德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和管理措施.方法:选取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患者进行常规的外伤性重型脑损伤护理)和观察组(30例进行系统化护理管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患者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3.33%)和基础护理合格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69.70%)和基础护理合格率(75.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的护理和管理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住院费用,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的满意概率和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升.
作者:张海玲;张伟波;毕丽霞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采用椎板开窗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周口市中心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LIDP患者78例,遵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依次给予椎板开窗术、经皮椎间孔镜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优良率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4.87%)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经皮椎间孔镜应用于LIDP治疗中的效果优于椎板开窗术,能提高整体疗效,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作者:张金磊;喻景奕;周立;张潇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联合高压氧在带状疱疹后遗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及各项免疫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疼痛、神经麻痹、水疱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水平均出现明显改变且观察组改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症,效果确切.
作者:夏飞;李情;邵现周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银杏酮酯滴丸辅助治疗58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云浮市中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常规西药治疗+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各5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持续发作时间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观察组84.48%高于对照组6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为(9.65±2.86)μmol·L-1,对照组为(12.65±3.21)μmol·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为(26.54±7.86)ng·L-1和(32.05±9.01)ng·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为(302.56±42.15)μg·L-1和(412.98±48.35)μg·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丙二醛(MDA)(6.25±1.25)mmol·L-1和(9.54±1.84)mmol·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无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酮酯滴丸辅助治疗冠心痛心绞痛,效果显著,可通过降低血Hcy、改善血小板活化、内皮功能和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发挥功效,安全可靠.
作者:冯木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肠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化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一时间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观察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以及干扰素(IFN)叫水平与对照组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Dukes B组IL-2、IFN-γ水平较Dukes C、D组提高,但IL-4、IL-10较Dukes C、D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腺癌组患者IL-2、IL-4、IL-10、IFN-γ水平与黏液性腺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L-4、IL-10水平较术前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正常者存在较大差异,且在不同Dukes分期中存在明显差别,因此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可为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准确判断预后情况.
作者:容召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发生胎儿窘迫的主要原因和妊娠结局,为其产妇分娩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汕头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自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来自产科的发生胎儿窘迫的患者共92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原因和妊娠结局.结果:92例患者中共有29例是由于羊水因素,26例由于母体因素,18例由于胎盘因素,13例由于脐带因素,另有6例由于不明因素引起.且在发生胎儿窘迫的92例患者中,自然分娩42例,剖宫产分娩50例,剖宫产分娩在胎儿窘迫妊娠结局中占54.3%,略多于自然分娩.结论:胎儿窘迫发生因素多种多样,以羊水及母体因素占多数,分娩结局以剖宫产略多.医院要严格产前检查,做好高危新生儿的预警,以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
作者:林泽锋;林海鹏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通腑泻下法在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入院时间单双数为依据进行分组,将在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8例伴有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对症支持及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通腑泻下法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在中医症候评分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血清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通腑泻下法对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效果显著.
作者:郭世勋;吕九娣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DJ管留置时间对结石梗阻引起的尿源性脓毒血症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188例,按留置DJ管时长分为长期组(时长≥9d,n=94)和短期组(时长<9d,n=94),统计分析其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长期组清石成功率为97.87%;短期组清石成功率为96.80%;入院时与入院后3d、9d,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水平均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发热时间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长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长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拔除DJ管对结石梗阻引起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后并无负面影响,且能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黄铭锋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人与自然合一”的客观实际,提出了“五运六气”学说,并且在《内经》里用三分之二的篇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了具体的论述,但由于《内经》的文体结构特殊,给我们的初学者带来不少困难,为了帮助我们学习,本研究特将其中的几个基础问题以表格形式排列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以期抛砖引玉.
作者:张福顺;伍永灼;王羡强;朱小燕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阳春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对照组施以氯米芬联合Diane-35治疗4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以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卵巢功能与妊娠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卵巢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观察组的卵巢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有妊娠意愿患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电针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汪园;郑何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已婚育龄妇女采取不同避孕节育技术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龙川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随机抽取了400例已婚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生育史分为A组与B组,各200例,A组为无生育史,B组为有生育史,将不同避孕节育技术对其性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妇女避孕套、计算排卵期、结扎、宫内节育器避孕方式的选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妇女中,不同避孕方式对妇女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已婚育龄妇的进行不同避孕节育技术,对其性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因此,妇女可依据其自身的需求,对合适的避孕方式进行选择.
作者:黄国平;魏秋丽;叶文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上尿路结石患者中实施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CNL)开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广州市从化区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针对对照组实施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实施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开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并发症率以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治疗上尿路结石病症时运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实现了高结石清除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微创伤水平的效果,患者在手术后获得较快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
作者:冼浩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法在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龙川县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都实施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综合分析60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结果,并将之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研究60例患者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的结果提示,和术后病理诊断具有一致性的患者有58例,占总比例的96.67%.60例患者在超声诊断后都予以对症治疗,效果良好,相关症状缓解迅速.结论:于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中积极应用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还有助于为患者后期病情的治疗以及预后效果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袁洁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