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君;况常娜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阿尔茨海默症(A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68例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均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采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进行评价,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周、12周MMSE、MoCA、HAD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观察组有1例出现轻微头晕头痛、1例嗜睡,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结论:rTMS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梁卫峰;莫珠成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HBsAg/TP)联合检测试剂(胶体金法)用于献血者血液初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东莞市中心血站献血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共146953人次,其中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献血的为对照组(72164人次),初筛血液使用乙型肝炎试纸条,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献血的为观察组(74789人次),初筛血液使用HBsAg/TP联合检测试剂,比较两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复检阳性率.结果:使用HBsAg/TP联合检测试剂初筛血液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复检阳性率从0.67%下降至0.53%;血液因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而报废的从0.66%下降至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HBsAg/TP进行血液初筛,操作简单、可靠,能大大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作者:么俊卿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再程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90例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实施再程放疗,每次1.8 ~ 2.0 Gy,每周5次.照射剂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总剂量为45 ~ 60 Gy.结果:84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完全缓解(CR)16例,部分缓解(PR) 54例,疾病稳定(SD) 14例.Ⅱ级放射性食管炎者36例,Ⅲ级放射性食管炎者4例.14例为Ⅱ级放射性肺炎,2例为Ⅲ级放射性肺炎.死亡74例,10例病患在治疗后3个月发生食管穿孔,5个月后病死.6例因全身恶化.2例在接受治疗后因肺部出血病死,病死于肺部感染者共计6例,心衰8例,呼吸衰竭10例.内科合并症为12例.恶性病变20例.患者的1年和2年生存率为40%和18%.CR者生存时间均在2年以上,1年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放疗后复发食管癌患者,实施再程放疗技术,可全面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品质,近期效果较好,远期治疗结果尚待进一步探析.
作者:王志伟;侯欣;时磊;谢萱虎;孙萍;段永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感染防治方法.方法:从兴宁市人民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并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中,抽取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是否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则,将其中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45例患者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甲组;另外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的45例患者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乙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防治方法.结果:食管癌患者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长期吸烟、手术时间、术后引流不通畅均是引起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在上述各因素方面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保持呼吸通畅等防治措施,可显著降低食管癌手术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几率.结论:引起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积极提供有效的防治方法,全面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丘碧波;黄亮;李柳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讨论64层计算断层扫描(CT)低剂量扫描肺体积测量指标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郁南县人民医院经临床肺功能检查确诊的36例COPD患者(观察组)及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64层CT行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全肺低剂量(50 mAs)及常规剂量(100 mAs)吸气末扫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深呼气末体积、体积比、体积变化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CT低剂量扫描肺体积指标可较好评价COPD患者肺功能.
作者:麦东浩;左桂光;张建中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临床要点.方法:随机选择普宁市妇幼保健院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2例疤痕子宫再妊娠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非疤痕子宫再妊娠产妇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经阴道分娩相关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出血量较对照组多,产程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两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为88.09%(37/42),对照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为90.48%(38/42),两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剖宫产4例,对照组剖宫产3例,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两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选择经阴道分娩,不会降低分娩成功率,在做好相关检查及监测工作,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
作者:郑丽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来重庆市北碚合美家医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的肌瘤残留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均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手段,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罗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接受诊治的肺炎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PCT、CRP及WBC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中PCT、CRP、WBC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5%、47.5%、40.0%,P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RP、WB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中PCT、CRP及WBC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CT、CRP及WBC有助于小儿肺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申宛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皮质类甾醇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卫生院确诊治疗的COPD患者18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联合组和他林组,每组9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机械通气、抗菌药物、口服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他林组患者给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每次4mg,每日2次)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每次100 μg,每日2次)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疗效、治疗前后l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容积(FEV)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他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FEV1/FEV水平明显高于他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类甾醇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治疗疗效,及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冯杰麟;邹晓荣;周国荣;周斌;刘玉娴;陈秀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妊娠结局与妊娠期妇女营养及膳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惠州市博罗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200例妊娠期妇女,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其中膳食均衡的100例孕产妇为观察组,而膳食不均的100例孕产妇为对照组,运用营养评定、膳食调查以及妊娠妇女健康问卷,对妊娠中晚期妊娠结局进行追踪随访,对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孕反应、营养素补充、三餐结构、孕期营养宣教、偏食以及孕期体质量指数是影响妊娠膳食合理营养的重要因素;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及营养不均是影响妊娠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妊娠期重视营养指导,能够使母婴健康水平提高,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宋莉;杨春霞;朱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社区年轻高血压个案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体检或就诊中年龄小于50岁的高血压患者,同意加入个案管理的病例列入为观察组,不同意加入个案管理的列入为对照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在社区采取个案管理措施,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后自我效能SES评量表、生活质量、疾病知识认知水平、遵医行为、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更高,干预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对高血压调控的认知水平更高,遵医行为发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干预后血压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尿肌酐更低,高密度脂蛋白、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对比,两组干预后血压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尿肌酐更低,高密度脂蛋白、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年轻高血压个案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有利于改善高血压症状,对血压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
作者:梁耀荣;黄卫东;鲁敏卿;戴美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孤立肾多发性结石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东莞康华医院进行孤立肾多发性结石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MPCNL治疗)和对照组29例(开放式取石手术),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结石取净率、术后2个月结石排净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方式,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的概率小,并且结石的清除率高,对患者肾脏产生的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实用性强.
作者:于世超;黄春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和探索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治疗在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恶性肿瘤实施经腹、经腹腔镜手术术后病人共180例,分A组、B组、C组.A组60例未采用预防血栓措施;B组60例采用气压治疗;C组6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治疗.对比观察3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包括下肢肿胀、下肢疼痛、下肢血管彩色多谱勒测定血流速度、血栓形成,及对比3组术后3d、5d血清学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A组DVT发生率3.33%,B组1.67%,C组0%;C组患者术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凝血酶原时间等血清指标明显优于A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的施行,能够明显降低妇科肿瘤术后下DVT的发生率,提高整体治疗和护理效果.
作者:周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救治中行地高辛疗法+比索洛尔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雷州骨科医院收治的COPD并发心力衰竭患者60例,以不同用药措施分为两组:甲组30例施以比索洛尔疗法,乙组30例联合施以地高辛疗法+比索洛尔疗法,观察两组效果及其心功能/肺功能临床改善水平等.结果:甲组有效率66.67%(20/30),乙组是93.33%(28/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心功能及其肺功能的临床改善水平都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COPD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后,联合施以地高辛疗法+比索洛尔疗法可行性高,效果显著.
作者:洪充;周胜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临床治疗中施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65例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31例A组施以肠外营养支持疗法,34例B组施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两组疗效分别统计.结果:A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计分(20.8±5.1)分,B组是(14.5±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例营养指标及其免疫功能临床改善水平也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救治重症脑出血时,通过施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行性高.
作者:詹德利;刘伟清;劳永光;黄庆;宋小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其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大埔县人民医院确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如控制血压、吸氧和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治疗,他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s-CRP,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脂[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 CRP及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他汀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和hs-CRP水平及NIH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前者HDL-C水平明显高于后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他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炎症状态,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陈应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惠州博罗地区围绝经期女性进行维生素D水平检测,探讨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博罗县人民医院就诊年龄46 ~ 54岁围绝经期女性53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根据维生素D的组成进行分析,观察各组差异主要存在于维生素D2还是D3,后使用双能X线检测各组骨密度,分析其与维生素D水平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结果显示4组维生素D2水平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差异存在维生素D3水平的组内及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腰椎及全髋骨密度随维生素D水平升高呈递增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串联质谱技术的惠州博罗地区围绝经期女性血清维生素D水平,大部分处于分充足状态,维生素D缺乏组比例高,维生素D缺乏主要以维生素D3缺乏为主且与骨密度及各功能性评分密切相关.
作者:蔡伟雄;曹颖;卢华新;刘菁;程雅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分析开展紧密型医联体社区医养结合模式产生的效果影响,阐明实施该种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实施紧密型医联体社区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在此期间的入养老区的患者1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实施医联体模式前入养老区的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针对慢性病知晓率、生存几率、服药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医联体模式后比实施前,患者的慢性病知晓率提高,生存率显著提高,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就医满意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意义(P< 0.05).结论:实施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人员和物力资源的合理分配,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极大地解决病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难题.
作者:黄良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治疗腰腿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到广州新海医院就诊的300例腰腿痛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各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正骨复位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腰腿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白介素-8(IL-8)浓度、白介素-6(IL-6)浓度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与治疗前(6.10±1.50)分对比,观察组治疗后腰腿痛VAS评分(2.60±0.82)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6.13±0.50)分对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更低,数据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后观察组TNF-α浓度(23.60±1.50)nmol·L-1、IL-8浓度(10.30±1.80)Pg·mL-1、IL-6浓度(16.89±3.50)pg·mL-1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TNF α浓度、IL-8浓度、IL-6浓度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治疗腰腿痛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地促进患者腰腿痛的改善或者减轻,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林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细节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肺结核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细节管理的临床护理,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质量主要采用护理技能、护理态度以及护理人员的文书工作等3个方面来评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技能得分(9.87±0.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51±0.56)分;护理态度(9.88±0.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91±0.46)分;护理人员的文书工作得分(9.85±0.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35)分,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较对照组而言有明显的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由对照组的81.67%提升为9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实施相应的细节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从而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朱可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