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笑菊
目的:分析研究内外踝双骨折术前及术后护理要素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12月在云南鹤庆中医医院接收的患有内外踝双骨折的患者一共有79例,对79例患者在手术之前和以后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其护理干预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对本文79例患者采取手术以后跟踪随访和康复指导,跟踪随访时间在6个月~2年,平均时间为(13.5±7.2)个月.本文患者骨折全部为一期愈合,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内外踝双骨折患者在手术之前和以后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张向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鼻咽癌患者局部病灶化疗方法方案分析.方法:选取宾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鼻咽癌患者局部化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疗效,近期治愈49例,明显好转11例.结论:用化疗手段治疗未分化鼻咽癌已是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大量的Ⅱ期临床研究中,单药有效的有:阿霉素、顺铂、博莱霉素.而长春碱类、MTX和5-FU的疗效一般.抗烷化剂的缓解期比较短.阿霉素的单药效果良好.
作者:谭晓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高渗葡萄糖联合红霉素行胸膜粘连术治疗持续性气胸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40例持续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通过高渗葡萄糖联合红霉素行胸膜粘连术治疗,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为总有效率90.00%、并发症率为10.00%、复发率为5.00%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00%、并发症率30.00%、复发率2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持续性气胸疾病临床上高渗葡萄糖联合红霉素行胸膜粘连术可显著改善持续性气胸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赵文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早期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科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入住后均进行常规治疗,且观察组患者在视情况,在出院入住家庭病床科病情稳定48 h后即开始康复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在入住家庭病床科后确定病情各方面都稳定的2周后再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干预30d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值;并用上田敏法评价两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程度、步行能力.结果:护理干预30 d满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值与上下肢功能恢复程度,得出观察组各项数据都全面优于对照组的结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好转率为87.5%,对照组好转率为56.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杜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冲洗液对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的影响,总结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入选病例均于我院接受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术中为观察组患者应用37℃冲洗液,为对照组应用22 ~ 24℃冲洗液,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结束时体温为(36.01±0.11)℃,心率为(80.21±5.21)次/rnin,此外,观察组寒战、术中低体温、心动过缓、血压异常、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0%、8.0%、4.0%、24.0%、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7℃冲洗液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影响较小,术中配以高质量的护理措施,可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陈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体虚自汗采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冬桑叶加减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泉州市德化县医院收治的60例体质虚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冬桑叶加减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本次观察组选取的体虚自汗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采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冬桑叶治疗体虚自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国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上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昆明市官渡区计划生育服务站收治的上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宫环养血颗粒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止血芳酸片治疗,对比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经3个月治疗,观察组患者痊愈108例、显效26例、有效7例,治疗无效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痊愈87例、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2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宫环养血颗粒的临床效果优于普通止血芳酸片.
作者:施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评分和健康常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1月弥勒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近端解剖板固定73例,起重机架外固定136例,PFNA固定102例,对3种方法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3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发现外固定组优良率显著低于另两内固定组,功能恢复差;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组较之于其它两组具有出血量少,下地活动时间短的显著优势;起重机架外固定治疗虽然创伤较小,但术后感染及固定失效率高;上述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选择佳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孔令松;贺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文山市人民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接收的6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行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成就感与工作积极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成就感较强率分别为70.0%、90.0%,工作积极率为分别76.7%、9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情况不及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何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异位妊娠患者联合应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硬币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对比异位妊娠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为[682.32±302.31)IU/L,血清ββ-HCG转阴时间为(11.32±2.21)d,住院时间为(10.36±3.62)d,异位妊娠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金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利用克隆号HAb 18G检测CD14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析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集的从2007-2012年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的30例正常子宫内膜(17例增殖期,13例分泌期),3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7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D147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CD147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关系.结果:7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44例表达CD147(62.8%),CD147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病理分级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子宫内膜中,基底层腺体呈阳性表达,功能层呈阴性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功能层相比,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CD147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结论:CD14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非典型增生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在子宫内膜功能层低或不表达,具有鉴别诊断意义;CD147在正常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体中表达,提示这些腺体可能具有干细胞功能.
作者:刘少颜;谭学贤;罗秋萍;杨嶽鑫;熊汉真;江庆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1 病例资料女,22岁.因孕36+4周,突发右下腹疼痛11h急诊入院.孕1产0,既往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3年4月27日,孕前1月超声发现右侧附件区小囊肿(大小未作记录),妊娠后多次B超未再提示囊肿,10d前外院超声提示盆腔巨大囊性包块(大直径9.8 cm),查血清癌胚抗原125(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125,CA-125)结果正常.1周前首次就诊我院,建议住院,拟行CA199、甲胎蛋白(alpha-fetal protein,AFP)及腹盆腔MRI检查等,告知需及时手术终止妊娠,但患者考虑胎儿未足月,未同意住院,故未处理.
作者:付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使用齐拉西酮和喹硫平治疗对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鄱阳县精神病医院医治的阴性症状明显的78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各39例,分别采用齐拉西酮和喹硫平进行治疗,为期8周.使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分,用副作用量表对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量表的评分都有明显的下降.但是在副作用评分检测中,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喹硫平组.结论:对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齐拉西酮治疗比喹硫平治疗,对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更小.
作者:占海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接收的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患者,对其阴道分娩成功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次探究中,50例患者中25例患者符合阴道试产的标准,剩余25例患者存在明确剖宫产指征,但仅有10例患者进行阴道试产,因此实际剖宫产率是80%,明确剖宫产指征的剖宫产率是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时,应大力推荐阴道分娩,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筛选,以降低我国的再次剖宫产率.
作者:茹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手术的术前评估与麻醉处理,总结新生儿麻醉经验.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4年5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术前评估,再进行麻醉处理.结果:130例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渡过手术麻醉期.结论:为新生儿进行手术时,需在术前对其进行评估,制定麻醉方案,确保患儿安全度过危险期.
作者:钟增优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为针对性地制定预防跌倒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1月上报的跌倒资料,找出跌倒原因.结果:内科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跌倒发生率高,患者年龄≥60岁的占78.1%,发生跌倒的时间在白班的占41.9%,主要时间段以6:00~8:00为主,因如厕原因所引起的跌倒占61.9%.结论:住院患者跌倒与原发疾病、年龄、时间、地点等有关.完善跌倒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强化患者和陪护的健康教育,可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作者:黄凤;陈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选取临沧市临翔区人民医院2009年-2014年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用药情况,从而明确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上报的123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占32.52%,中药注射剂占8.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多,占92.68%;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占52.84%.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管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张静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0年10-2014年10月陆川县乌石镇月垌卫生院住院治疗的腹泻患儿24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56例与对照组86例.对照组使用的是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西方疗法和中医疗法同时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腹泻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08%,对照组腹泻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3.26%,观察组的疗效比对照组的疗效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状,不仅仅疗程短、疗效佳,而且安全有效.
作者:吕优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定义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是目前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佳手术方式.
作者:杨太生;郑开达;冯仕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