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增优
根据哮喘发作的原因(内因和外因),针对小儿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护,中医中药在治疗小儿哮喘等疾病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用调理人体的内环境,达到阴阳平衡,进而使自身的免疫力得到提高,抵抗力得到增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除夙根治疗.本文通过护理评估、辨证施护、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临证施护、健康指导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对小儿哮喘的辨证施护特点,通过比较,得到很多家长的认同并积极接受冬病夏治,未病先防(治未病)的防治原则,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及经济效应.
作者:董晓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定义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是目前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佳手术方式.
作者:杨太生;郑开达;冯仕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分析调查健康体检人群糖尿病的整体发病率,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其流行病学相关结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内科接受健康体检的518位居民,调查其糖尿病流行病学相关结果.结果:研究表明,糖尿病整体患病率是2.70%,空腹血糖损伤发病几率是3.28%.其中,糖尿病病人中有3.32%男性病例,有1.84%女性病例.空腹血糖损伤病人中有3.65%男性病例,有2.76%女性病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年纪不断增长,糖尿病、空腹血糖损伤整体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结论:广州市市民糖尿病、空腹血糖损伤整体发病相对偏高,加强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作者:罗秋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早期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科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入住后均进行常规治疗,且观察组患者在视情况,在出院入住家庭病床科病情稳定48 h后即开始康复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在入住家庭病床科后确定病情各方面都稳定的2周后再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干预30d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值;并用上田敏法评价两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程度、步行能力.结果:护理干预30 d满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值与上下肢功能恢复程度,得出观察组各项数据都全面优于对照组的结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好转率为87.5%,对照组好转率为56.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杜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8月在连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据法将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的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9%,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傅玉娇;黄永娟;李薇;陈伟英;邵伟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人工显微镜检查患者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含量与采用干化学法检验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并讨论采用干化学法导致的结果呈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清远市阳山县人民医院门诊部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新鲜尿液作为标本,共480份,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别分为A组与B组,每组240份,A组采用干化学方法进行检测,B组采用人工显微镜方法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含量.结果:通过对比发现,A组患者检测结果中的WBC假阳性率为22.0%,假阴性率为12.7%,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假阳性率为7.9%,假阴性率为14.6%,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化学方法对患者尿液进行检验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但这种方法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过高,无法代替人工显微镜检查的方式.
作者:陈素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儿童口腔内科疾病,以做好预防儿童口腔内科疾病的工作.方法:选择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100例儿童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0例儿童口腔内科疾病患儿的男女之比为2.125∶1;4~7岁群体的发病率高;2~4岁32例,占32%;4~7岁49例,占49%;7~12岁19例,占19%.患儿疾病种类依次是根尖周病、龋病、牙髓病、牙周疾病,30例龋病,20例牙髓病,5例牙周疾病,45例根尖周病.结论:儿童口腔内科疾病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我国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需实行医院与家长共同监督的模式,儿童除定期到院进行检查外,还需家长进行督促,减少儿童吃甜食与零食,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封履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在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中,人们对院方的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让患者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护理服务,许多医院纷纷将PDCA质量管理模式应用到了日常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的社会实践工作经验,探析PDCA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并终阐述个人总结性的观点,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张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简易腕式约束带的研制与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广西钦州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住院患者使用约束措施的住院患者28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采用简易腕式约束带,对照组采用条形约束带,观察两组患者约束成功率以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约束成功率为100.0%,而对照组患者约束成功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约束用具应用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约束用具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式约束带的制作取材方便、价格便宜,易清洗,易消毒,可反复使用,节约医疗成本,经济实用,操作简单,松紧度随意调节,固定牢固安全,便于观察,患者易接受.
作者:叶开群;林惠艳;杨新琼;林惠珍;苏喜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评分和健康常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河源市龙川县慢性病防治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化疗联合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性化疗.两组患者的化疗方案相同(初治2HRZE/4HR;复治2HRZES/6HRE),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痰菌阴转率为94.00%;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尤其是治疗复治结核病.
作者:杨艺胜;吴秋扬;邹秀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应用结肛吻合术对患有低位直肠癌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洪湖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患有低位直肠癌疾病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结肛吻合术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直肠癌疾病治疗有效率9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结肛吻合术对患有低位直肠癌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卢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问题和管理对策.方法:抽查云南省施甸县人民医院2011年7月中的3天的门诊处方818份和1个月的出院病历939份.结果:在当前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当中,主要的因素是临床抗菌药物使用适应证、溶媒选择、Ⅰ类切口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等.结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运用存在问题较多,合理制定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杨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210例,其中单纯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180例,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30例,对单纯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与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和比较,观察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结果: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的改变主要表现为QRS波群和ST-T的改变.合并广泛的间壁梗死会导致Ⅰ、avL、v5和v6导联的QRS波群出现了不正常的Q波出现,合并前壁或者合并侧壁的梗死常常会导致R波的高度明显下降,而且v5和v6有明显的S波,合并下壁心肌梗死则导致Ⅱ、Ⅲ、avF有异常的Q波出现.当左侧心前导联的ST段突然抬高,右侧心前导联的ST段抬高0.78 mV以上,且J点很难识别时,可以诊断为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结论:单纯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中的异常Q波和ST-T的特征性变化,对于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徐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改善肛肠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2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分型、耳穴贴压、按摩穴位等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便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便秘治疗总有效率78.8%明显高于对照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肠术后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能改善肛肠术后便秘.
作者:余嵘;吕惠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弥勒市产科出血病因的变化趋势及防治项目工作进展情况.方法:选取弥勒市2013年4月-6月未参与产科出血防治项目的1 418例产妇和2013年10月-2014年3月参与产科出血综合防治项目的3 219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10月2013年12月产妇1 692例,2014年1月-2014年3月产妇1 527例,对产妇产科出血情况资料和防治项目工作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三个阶段中孕产期合并性贫血(12.48%,9.23%,9.76%)、瘢痕子宫(7.56%,8.56%,8.47%)和宫缩乏力(71.32%,72.78%,73.33%)是产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外,剖宫分娩出血率(27.91%,27.36%,26.73%)高于阴道分娩出血率(2.98%,2.62%,2.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出血病因更加趋向于多样化,目前孕产期合并性贫血、疤痕子宫和宫缩乏力仍是产科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产科出血防治时应对孕产期合并性贫血、疤痕子宫和宫缩乏力进行针对性防治,同时鼓励孕产妇采用阴道分娩,尽可能避免剖宫分娩.
作者:周建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选取临沧市临翔区人民医院2009年-2014年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用药情况,从而明确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上报的123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占32.52%,中药注射剂占8.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多,占92.68%;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占52.84%.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管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张静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正常分娩的100例新生儿,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脐部护理干预,观察组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记录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情况、是否出现脐炎等,将两组新生儿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有1例新生儿脐部出血、2例出现脐炎,对照组中有7例新生儿脐部出血,9例新生儿出现脐炎,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脐部护理干预会有不同的护理效果,其中,二次断脐能够有效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减少脐部出血,降低脐炎的发生率.
作者:曾海丽;黄晓霞;黎美莲;禤彩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不同人群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2年12月期间阳江市中医医院接受肝脏检查者共140例,按照年龄段不同将其分为5个年龄段,又按照脂肪肝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脂肪肝患者和肝正常者.观察脂肪肝发生率、脂肪肝患者及肝正常者颈动脉斑块和内膜增厚发生率.结果:脂肪肝对发生在男性中,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随年龄递增,出现时间较脂肪肝晚.脂肪肝患者和肝正常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为34.69%、18.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患者和肝正常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分别为8.16%、8.7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脂肪肝先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可通过脂肪肝检查情况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
作者:钟英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腹部B超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价值,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临沧市人民医院病理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患儿160例,探究腹部B超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价值,统计确诊率.结果:初步诊断确诊126例,确诊率为78.75%;腹部B超诊断确诊150例,确诊率为93.75%,两种诊断方法的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部B超较初步诊断来说,可有效提高确诊率,能为临床诊断和及时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沈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