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预防堵塞及感染的护理对策

冯旺黎

关键词:肿瘤,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 感染,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通过客观评价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的效果,总结预防堵塞及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以随机方式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应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70例,并给予所有入选患者综合护理,观察患者堵塞及感染发生率.结果:70例入选的肿瘤患者中,有65例患者的置管位置是右颈的中心静脉,5例患者是左颈的中心内静脉,堵塞率3.33%,感染率3.33%,有效率96.67%,效果突出.结论: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时,需予以综合护理,通过提升输液港整体通畅性,有助于预防堵塞及感染.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结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穴位注射+骶管注射与单一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骨内科收录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对其临床注射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联合治疗,采用穴位注射+骶管注射;对照组为单一治疗,采用穴位注射或骶管注射;治疗后3个月跟踪调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按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标准,分组讨论.结果:观察组有效30例,无效0例;对照组有效26例,无效4例;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单一注射治疗.

    作者:胡庆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012-2014年重庆璧山区VCT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2012-2014年璧山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情况,为璧山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笔者选取了2012-2014年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的基本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对VCT门诊求询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64名VCT求询者中,21 ~ 50岁的求询者占主要部分,占53.0%;已婚者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占55.8%,农民和学生求询者人数,分别占26.7%和22.4%.441例接受HIV检测的VCT求询者中,有30例检测为HIV阳性,HIV阳性率为6.8%,其中男性HIV阳性率为8.0%,明显高于女性的3.4%;配偶为HIV阳性的检测者的HIV阳性率为17.1%,有同性性行为史的检测者的HIV阳性率为13.3%,明显高于有输血/献血史及非婚异性性行为史的检测者的HIV阳性率.结论:璧山区VCT求询者以农民、学生、家政服务业的求询者为主,且HIV检测阳性以配偶为HIV阳性、有同性性行为史的检测者为主.应广泛开展VCT工作,加强对HIV感染的综合防治.

    作者:刘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科处理48例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不同产科处理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4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统计本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结果:阴道分娩36例,占75.0%,剖宫产12例,占25.0%;阴道分娩产妇的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剖宫产产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仍然存在阴道分娩的可能,对符合阴道试产条件及存在阴道分娩指征的产妇应当积极进行阴道试产,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刘华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早肾方联合通络宝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出一种新的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中医外治疗法.方法:将90例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为通络宝联合早肾方外治组,B组30例为口服早肾方组,C组30例为常规西药治疗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相关指标,观察3组疗效.结果:3组患者临床症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微量蛋白定量、中医症候积分等相关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93.3%优于B组76.6%和C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络宝联合早肾方是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中医外治疗法.

    作者:黄金重;滕惠兰;黄文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疾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疾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19例拟作手术治疗的宫颈疾病患者,术前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19例宫颈疾病患者中,超声诊断宫颈囊肿306例,宫颈息肉222例,宫颈肌瘤65例,宫颈肥大216例,宫颈癌12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99.1%、98.5%、98.1%、63.2%;其中位于距宫颈外口小于1.5 cm内的病变436例,位于1.5 ~ 3.5 cm的病变338例,位于距宫颈外口大于3.5 cm的病变45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2%、92.6%、86.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在对宫颈疾病的术前诊断中,不仅可以提供可靠的疾病诊断依据,而且还可以对病变做出准确的定位.

    作者:姜川;蔡和伶;郑远琴;匡能琼;朱小丽;牟奇彬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与讨论.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收治2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让患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正确的理解,积极配合治疗,26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特点对患者进行对症护理与健康指导,能够帮助患者脱离病痛,早日康复.

    作者:吴丽香;吕晓静;王芸;张巍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医综合护理增强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的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用于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控制效果.方法:以本院近期收治中晚期癌症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分级和干预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无痛10例,轻度疼痛20例,中度疼痛61例,重度疼痛39例,分别占总例数7.6%,15.4%,46.9%,30.0%;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无痛28例,轻度疼痛70例,中度疼痛18例,重度疼痛14例,分别占总例数21.5%,53.8%,13.8%,10.8%;无痛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NRS评分分别为(8.37±2.19)分,(6.56±2.89)分;观察组干预前后NRS评分分别为(8.15±2.11)分,(4.58±1.24)分;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控制效果.

    作者:陈鸣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不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研究药物不合理使用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药物治疗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20例,采取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对这20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在结束药物治疗或者进行药物合理调整之后,其不良反应情况得到了改善,患者相关不良症状消失,7例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程度较严重,在进行临床有效抢救之后,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另外1例患者为老年人,在进行临床手术抢救治疗后无效死亡.结论:目前,不合理用药现象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其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导致患者相关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和药物不合理应用问题息息相关.

    作者:涂学龄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品管圈活动对供应室降低待灭菌包缺陷的实践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供应室降低待灭菌包缺陷的应用.方法: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供应室待灭菌包的缺陷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待灭菌包不合格率为5.5%,品管圈活动后,不合格率下降为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供应室待灭菌包的缺陷及不合格率.

    作者:代淑玲;李玉芯;徐红霞;姚李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阿奇霉素联合盆腔炎2号方治疗支原体感染性盆腔炎效果分析

    目的:对阿奇霉素联合盆腔炎2号方治疗支原体感染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2例支原体感染性盆腔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给以阿奇霉素联合盆腔炎2号方,对照组给以阿奇霉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治疗后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和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的25.8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支原体感染性盆腔炎临床中阿奇霉素联合盆腔炎2号方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世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探讨

    目的:探讨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方法:对2011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救治的84例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成功救治83例,成功率为98.8%,死亡1例,病死率为1.19%,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结论:对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要做到及时诊断,使患者在早期得到确切的治疗,在积极抗体克治疗的同时,手术坚持损伤控制的理念,术后对症治疗,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生的发生率,提高了就治率.

    作者:吕孟;邹文贵;张伟;赵英勤;袁之翔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PDCA循环在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本院供应室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评估、分析医院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工作中的问题,制定并健全整改计划,比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的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消毒情况.结果: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和包装的合格率分别为89.33%、92.69%和92.50%;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的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和包装的合格率均为100.0%.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的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和包装合格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在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供应室中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

    作者:汪爱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性腹痛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性腹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为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诊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分,根据评分安排患者的去向,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与<4分组相比,5~7分组及>8分组患者被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比率明显升高;且与5~7分组相比,>8分组患者被ICU收治的比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分治愈率为76.0%、5~7分组治愈率为51.6%,>8分组治愈率为25.0 %(P<0.05).结论: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于急性腹痛患者,能预测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及护理,且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曾鉴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牟5月本院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有效率较高,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较好.

    作者:张苑;杨景涛;付晓峰;王导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Barrett食管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每日口服埃索美拉唑,观察组在接受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同样每天服用埃索美拉唑,剂量和疗程与对照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6、12个月时随访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能有效消除Barrett黏膜和诱导鳞状上皮增生,操作简单、安全.

    作者:包福元;陈平湖;叶伟智;周小戈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庖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带状庖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临床治疗中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60例带状庖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西医治疗方法实施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的前提下加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模式对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终取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经单纯西医治疗有效率为81.7%(P<0.05);接受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出现下降,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带状庖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给予科学的西医治疗的同时,选择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大大改善患者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廖龙宾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COPD患者使用万托林的调查

    目的:调查既往使用过万托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本次住院使用万托林的状况,及比较再次健康宣教前后万托林使用情况.方法:对本院既往使用过万托林且本次住院需要继续使用的127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问卷调查完后立即让患者当面演示使用一次万托林,操作完以后,护理人员纠正患者使用错误之处,并对患者正确使用万托林进行培训,并记录下相关数据.结果:6.3%的患者不知道要随身携带万托林,3.1%的患者从不随身携带万托林.仅有59.8%的患者在正确的时机使用万托林,61.4%的患者能正确的一口气吸入万托林,34.6%的患者能正确掌握多次吸入万托林的时间间隔.对患者正确使用万托林再次宣教以后,正确使用的比例显著提高(P<0.05).结论:既往使用过万托林的COPD患者能正确使用万托林的比例较低,经过再次的健康宣教后,患者正确使用万托林的比例显著提高.

    作者:崔长英;陈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妇科阴式手术前两种肠道准备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妇科阴式手术前实行的两种肠道准备法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0名行妇科阴式手术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选取20%甘露醇250 mL加上5%葡萄糖溶液1500mL混匀液给实验组的患者服用,口服导泻,对照组选取传统的硫酸镁溶液80 mL加上5%葡萄糖溶液1500mL混匀液进行灌肠清洗.结果:实验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一级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排便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90.0%的患者在4h后排便,10.0%在术后4h内排便,对照组均在4h内排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传统的灌肠清洗相比,用甘露醇口服导泻的方法可能使肠道的清洁度更高,术后控制排便的时间更久,伤口的感染程度也降低,操作简单等优点.

    作者:付开慧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重组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抑制胃癌淋巴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BP)对胃癌淋巴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SGC-7901胃癌细胞系,建立胃癌裸鼠异位移植瘤模型,了解KBP对胃癌生长和淋巴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明确KBP通过减少肿瘤细胞VEGF-C表达抑制肿瘤淋巴管新生和肿瘤生长.结果:腹腔内注射KBP导致胃癌生长抑制,抑制率为61.4%.KBP处理的肿瘤组织中淋巴管密度显著降低,提示KBP可以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和肿瘤生长.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KBP处理的SGC-7901胃癌细胞和纽织中VEGF-C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下调VEGF-C在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提示KBP可能通过抑制肿瘤淋巴管新生作用,进而抑制肿瘤淋巴转移的作用.

    作者:朱宝和;罗利娜;廖允军;韩庆;庄礼钊;李琪;范子冰;陈剑尉;王成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

    目的:观察肩袖损伤经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肩袖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并比较小、中、大型撕裂组的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前后各项评定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关节活动功能,针对不同撕裂程度的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修复术.

    作者:黄祖辉;谭志超;李征;谢尚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