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经方合情感稳定剂治疗躁狂发作临床观察

张永宏

关键词:躁狂症, 大承气汤, 栀子鼓汤, 情感稳定剂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经方合情感稳定剂治疗躁狂发作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躁狂发作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躁狂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大承气汤.治疗半月.结果: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RM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8.2%,对照组7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经方合情感稳定剂治疗躁狂发作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疏肝清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胆火犯胃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清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胆火犯胃型)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予疏肝清胆汤口服;对照组子铝碳酸镁片、伊托比利分散片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5周.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汁反流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5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清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胆火犯胃型)疗效显著.

    作者:巩绪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缪氏资生丸治疗小儿疳积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缪氏资生丸治疗小儿疳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9例,治疗组应用缪氏资生丸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应用多潘立酮混悬液口服,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9%,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2组患几均无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缪氏资生丸加减治疗脾虚积滞型小儿疳积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黄远峰;陈非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颈复汤联合西比灵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颈复汤联合西比灵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脑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使用西比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颈复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脑动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复汤联合西比灵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好,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脑血管血流量,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杨鸿菲;陈宇翔;谢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叶青有效部位抑制肿瘤增殖和迁移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三叶青有效部位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制备三叶青有效部位,将接种于培养板的MCF-7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三叶青有效部位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观察细胞增殖抑制率、IC50值、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迁移距离、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三叶青有效部位5~160 g/L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对MCF-7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随着浓度的增大,三叶青有效部位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三叶青对MCF-7细胞增殖的IC50值为(22.35±1.02) g/L.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当给药浓度为160 g/L时,LDH活力明显增加(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经药物处理48 h后,随着剂量的增大,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被明显抑制(P< 0.05,P< 0.01),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三叶青有效部位作用后,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大,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大,凋亡率升高(P<0.01).结论:三叶青有效部位可有效地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蒋维尔;徐军烈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在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基础上,采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83例.对照组单纯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肌肉注射苦参素注射液,并配合中药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6周.观察症状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I指数)、炎症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和DA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 IgA、IgG、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基础上,采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炎症反应,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邱慧卿;徐建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肝硬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恩替卡韦片进行治疗,治疗1年.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4项指标、肝动静脉血流指标的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肝纤维化4项指标、肝动静脉血流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各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以逆转患者的肝硬化进展和改善肝血流情况,同时安全性较好.

    作者:陆利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指压强刺激内关防止晕针刀的作用机理

    目的:观察指压强刺激内关防止晕针刀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在针刀治疗过程中全程心电监护,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在发现患者心率及血压有明显波动时,对2组患者分别实施指压强刺激内关及指压强刺激足三里,观察患者心率及血压变化情况,并记录2组数据.结果:内关组在指压强刺激穴位后,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的均值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足三里组在指压强刺激穴位后,舒张压、收缩压的均值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心率的均值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治疗过程中指压强刺激内关对患者心率及血压的波动有改善作用,指压强刺激内关能有效防止晕针刀,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王宗佼;张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评价克罗米芬联合中药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克罗米芬联合中药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3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5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方治疗.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4.2%,对照组5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卵泡直径显著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罗米芬联合中药方治疗不孕症,能有效促进卵泡的生长及诱导排卵,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胡青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脊柱外科术后患者便秘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脊柱外科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将72例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腹部按摩、肛提肌运动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药封包燧络疗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便秘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排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外科术后患者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或避免便秘发生.

    作者:方凌燕;王小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养胃配方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养胃配方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维酶素片,治疗组口服养胃配方颗粒.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胃镜学指标.结果: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镜胃黏膜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为6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镜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总有效率为77.8%,对照组为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均下降(P<0.05);2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胃配方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作者:周淑华;杨欣;吴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分期辨证结合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单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2组卵泡发育、排卵、子宫内膜生长和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成熟卵泡直径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成熟卵泡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2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钟燕;王瑶;向建茂;何燕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辨证综合施护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辨证综合施护对老年冠心病中护理效果.方法: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穴位外贴、情志护理和舒适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袁(SAS)、抑郁自评表(SDS)评分情况及护理后生活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SDS、SAS评分均有改善,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社会关系、精神状况、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辨证综合施护对老年冠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引导其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冯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干扰素α-2b栓联合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慢性宫颈炎伴高危型乳头瘤病毒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栓联合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慢性宫颈炎伴高危型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临床疗效.方法:92例慢性宫颈炎伴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46例.西医组予以干扰素α-2b栓阴道给药,月经期停药.中西医组予以干扰素α-2b栓联合复方沙棘籽油栓,交替阴道用药.2组均治疗3月.判断并评估2组治疗3月后临床效果,并比较治疗后随访半年和1年后HPV的转阴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中西医组95.65%,西医组82.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有效病例随访半年和1年,中西医组HPV转阴率分别为90.91%和77.27%,均明显高于西医组的73.68%和55.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栓联合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慢性宫颈炎伴高危型HPV感染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清除HPV感染.

    作者:沈娟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大补阴丸合生脉散化裁辨治气阴两虚证小儿流行性感冒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用大补阴丸合生脉散化裁辨治气阴两虚证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气阴两虚证流行性感冒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大补阴丸合生脉散加减治之,2组均治疗1周.观察怠儿的主要症状及其证候积分的变化;记录患儿的退热对间及感冒痊愈时间;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各项证候积分的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怠儿的退热时间及感冒痊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几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补阴丸合生脉散化裁利于改善气阴两虚证流行性感冒患儿的症状,缩短病程,有效性及安全性高.

    作者:周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气虚脉络郁滞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甲钴胺片治疗气虚脉络郁滞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气虚脉络郁滞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饮食调节、运动锻炼、皮下注射胰岛素、服用降糖药物等西医基础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甲钴胺片,治疗组则加用由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而成的汤药治疗,2组连续治疗1月.观察患者主要证候积分变化,比较临床疗效,用肌电图检测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1.1%,低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下肢麻木、皮肤瘙痒、全身乏力、眼睛干涩等主要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各项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而成的汤剂功可益气养血、化痰通络,其谨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病机特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利于神经传导速度的提高,疗效显著.

    作者:沈建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0例予短时蓝光照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治疗组30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3、5天检测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统计药物起效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3、5天,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至治疗第3、5天,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对照组为8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性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蓝光照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

    作者:邵柯军;夏文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活血化瘀汤结合逆向牵引复位固定治疗Ⅲ型距骨颈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结合逆向牵引复位固定治疗Ⅲ型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Ⅲ型距骨颈骨折9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采取逆向牵引复位固定治疗,研究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优良率研究组为91.5%,对照组为7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6.4%,低于对照组的1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结合逆向牵引复位固定治疗Ⅲ型距骨颈骨折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黄正霜;胡亚飞;叶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王兰娣主任医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介绍

    介绍王兰娣主任医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王主任认为血瘀、痰浊是贯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始终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病机转变的关键.主要从培土扶正气、和胃化痰瘀、活血化淤滞、调脾治痰湿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黄芸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参麦降糖颗粒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参麦降糖颗粒配合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成药参麦降糖颗粒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遘医行为评分、身体恢复情况、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参麦降糖颗粒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遵医行为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褥疮恢复时间和糖尿病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参麦降糖颗粒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加快身体恢复,并且安全可靠,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作者:宋琼霞;王棋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表现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表现.方法:选择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分为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及肝肾亏虚型,患者同时接受腰椎间盘CT检查,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对中医分型的价值.结果: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有342个椎间盘突出,按照中医分型例数由多到少排列分别为肝肾亏虚型、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气滞血瘀型CT表现以旁中央型突出为主、风寒湿滞型CT表现以中央型突出为主、湿热痰滞型CT表现以外侧型突出为主,肝肾亏虚型CT表现三种突出均可见;肝肾亏虚型严重小关节退变、侧隐窝狭窄、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及Schmorl结节例数均多于其他三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CT检查可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同时能够丰富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容.

    作者:丁国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