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奕旻;李佳;吴瑛;郎玫瑰;张澍
目的 总结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对2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常见并发症观察、监测及护理.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在栓塞过程支架弹簧圈到位均满意.无动脉内膜撕裂,无载瘤动脉及分支闭塞无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无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脑水肿、脑积水均经过及时的发现及时的救治均得到控制.结论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变化,早期注意脑血管痉挛发生,识别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及脑血栓形成征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发生,监护抗凝和溶栓后的出血,加强对脑水肿、脑积水及昏迷患者的观察监测和护理,是提高术后监护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丽静;乔玉娟;于晓波;汪洋;张威;刘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产妇的分娩过程回归自然,实行人性化分娩服务是国际围产医学发展的方向[1].在整个孕期及分娩过程中,减轻产痛,缩短产程,防止难产及新生儿窒息也是准父母的要求.
作者:李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弹力绷带在减轻臂闭合性骨折患者肿胀的效果.方法 2012年1-7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急诊科接受手法复位的前臂闭合性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在手法复位后,对患处进行弹力绷带包扎,再行小夹板固定.对照组手法复位后,直接行小夹板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张力性水泡的发生率.结果 复位后第7天肢体肿胀Ⅰ度和正常患者:观察组占83.72%,对照组占51.16%,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0.7675,P<0.01).观察组患者发生张力性水泡2例,对照组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918,P<0.01).结论 弹力绷带包扎对减轻骨折后患肢肿胀和张力性水泡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作者:林伟茹;高雪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或存在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一种以血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全身性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中医手段结合治疗后中医护理治疗糖尿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作者:杨琳;关欣;王紫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系统评价太极拳运动应用于居家老年人以减少跌倒发生的效果.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2002-2012年Cochrane图书馆、Medline、High Wire、EMbase、EBSCO host、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中关于太极拳运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获得符合标准的文献14篇,运用RevMan 5.02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太极拳运动可减少≥1次跌倒的发生率(P=0.004),提高老年人的平衡感和肢体的灵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太极拳组的单腿睁眼站立时间[WMD=8.99,95% CI(6.02,11.95),P<0.01]及单腿闭眼站立时间[WMD=1.65,95% CI(1.18,2.11),P<0.01]均优于对照组.5项研究表明太极拳干预能够提高肢体的灵活性,直膝弯腰躯体前倾,测手臂能达到的大距离WMD =3.84[95% CI(2.47,5.21),P<0.01].结论 太极拳运动有利于减少居家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改善平衡感和躯体的灵活性,是一项值得倡导和推广的运动.
作者:郑萍萍;张军;童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经口气管插管是临床上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操作简单、迅速、创伤小,排痰容易,并发症少,因此,经口气管插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气管插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和防御功能,使口腔的自净能力和黏膜的抵抗力降低,易造成细菌在口咽部及导管周围大量滋生,形成大量牙菌斑及定植菌,若发生误吸或下漏进入下呼吸道,将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感染机会[1-2].
作者:冯娥;王淑艳;张嘉玲;马志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预防,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通过对453例剖宫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查阅相关资料,寻找证据,对资料的可靠性,实用性进行分析、评价,并将所获得的证据和护理专业技能、临床经验、患者的愿望和需求相结合,制定并实施护理方案.结果 本研究453例剖宫产患者,经过循证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92例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59例患者经循证护理恢复正常,1例发生术后子痫,l例发生脂肪液化,2例心脏病(患者术前本身疾病),经积极对症处理病情基本平稳.结论 通过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的循证护理实践,促进护士自觉寻找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来指导工作,对产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作者:王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生存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黑龙江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居民289人,采用中文版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体力活动问卷(IPAQ)、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居民中氟暴露197人,其中74人患氟骨症.氟暴露氟骨症居民、氟暴露无氟骨症居民、非氟暴露居民生理健康总评得分分别为(234.85±96.91),(235.41 ±91.31),(248.93 ± 86.89)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27,-7.56,-7.84;P均<0.01).氟骨症居民生存质量受损为严重;氟骨症居民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得分分别为(49.38±26.57),(58.33±43.26),无氟骨症居民分别为(49.86±25.76),(68.83±44.09),非氟暴露居民分别为(58.16 ±25.00),(77.03 ±38.59),3组间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得分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7,4.06;P <0.05).影响氟骨症居民生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性别、氟骨症严重程度、体力活动;影响氟骨症居民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年人均收入、居住时间.结论 氟中毒病区居民生存质量低下,氟骨症居民生存质量受损严重,应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刘国杰;林平;高学琴;赵振娟;李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将走动式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选择实施APN排班的9个病区,实施护士长走动式管理.比较实施走动式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护士长熟悉率在平均值(57.26%)以上的心内科、妇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患者满意度比其他科室高(r=0.71,P<0.05),患者满意度从实施前89.5%提高到92.8%,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P<0.05).结论 患者对护士长熟悉程度较高的病区,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亦较高,实施护士长走动式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正英;吴伟婵;邹志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创伤愈一号暴露疗法用于治疗皮肤浅表损伤创面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2-10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门诊换药治疗的100例皮肤浅表损伤患者按首日就诊单双号分为暴露组(55例)及换药组(45例).暴露组患者伤口采用创伤愈一号涂抹并暴露,换药组仅采用抗菌一号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2d后两组痊愈率比较,暴露组为100%,换药组为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暴露组为(8.98 ±2.19)h,换药组为(79.78±13.9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3,P<0.01).结论 创伤愈一号暴露疗法治疗皮肤浅表损伤效果较好,且方便经济,患者在家就可完成,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匡玉琴;臧莉;马胜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因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白内障摘除更换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及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 67例患者均在7d内恢复视力,未发现并发症,对护士的满意度均为满意.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预见性护理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陈文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单气囊小肠镜检查治疗患者安全管理及干预对策.方法 将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86例分成两组.观察组43例,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前瞻性、系统性安全管理;对照组43例,运用传统安全管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检查成功率、自感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检查成功率、自感舒适度、满意度分别为97.67%,88.37%,93.02%,对照组分别为90.70%,46.51%,72.0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67 5,17.157 6,6.5408;P<0.05).结论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前瞻性、系统性安全管理,可提高检查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了因体位晃动造成患者意外伤及影响患者呼吸、侧卧下肢压力等,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有效地保证了患者安全.
作者:管莉倩;陈翔;黄月莲;冯小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对心脏性猝死高危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其心肺复苏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011年6-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132名住院的心脏性猝死(SCD)高危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并对其进行知识和技能评价.结果 培训后即刻高危者家属知识得分为(11.46±1.84),知识合格率为76.5%,知识关键点得分较低的条目为打开气道的方法(75.8%)、启动急救系统(76.5%)、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79.6%)、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84.1%).心肺复苏技能得分为(22.9±1.24),技能合格率为87.8%,其中吹气方法(88.6%)、打开气道方法(87.1%)、吹气时开放气道(87.1%)、吹气效果(81.8%)项目得分较低.结论 通过改进培训方法,可以提高对心脏性猝死高危者家属培训效果,其中人工呼吸的相关环节是培训的难点.
作者:徐奕旻;李佳;吴瑛;郎玫瑰;张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多为癌症化疗患者,有的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出现白细胞下降.为预防感染,使化疗顺利进行,医嘱多给予患者在一定范围内大剂量应用升白药——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商品名:吉赛欣).
作者:姚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紧张和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消除职业紧张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方法 2012年6-8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三级甲等医院30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护士职业任务总分为(152.36±32.64)分,个体紧张反应总分为(100.75 ±24.61)分,个体应对资源总分为(116.67±22.94)分,与成渝技术人员常模职业紧张各维度得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2,2.32,2.58;P<0.01).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381,P<0.01),与应对资源呈负相关(r=-0.336,P<0.01).护士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为任务不适、任务冲突、责任感、工作环境、自我保健和社会支持.结论 护士职业紧张程度较高,管理者应创造良好工作条件,减少影响职业紧张的因素,同时护士应加强自我保健以减轻职业紧张.
作者:唐丽梅;殷立士;李晓晶;田素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级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冠心病监护室从2011年开始对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ICNSS量表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实施不同级别监护.收集实施分级监护前(2010年1月至201 1年2月)与实施后(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各180例患者数据,比较实施前后护理效果.结果 实施后护理措施到位率为97.78%,分级护理合格率为95.56%,较实施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24,15.65;P <0.05);实施分级监护后直接护理时间增加至(301.54±120.62)d,住院天数降低至(7.23 ±3.45)d,实施前为(226.31±104.57)d,(10.56±4.18)d,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32,14.51;P<0.05).结论 ICNSS评分系统对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程度有良好的参考价值,保证了护理措施的到位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
作者:张文彦;史作霞;李馨;马婷;赵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医院集中供应模式的开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将临床所有气管套管统一回收处理后供临床科室使用.气管切开的患者痰液较多,易在气管套管内壁形成难以清洗的痰痂.气管套管外观为弧形,内径均<1 cm.
作者:陈淑燕;任珊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护理警示标识在精神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确诊的精神病患者入院时即拍照,将照片、基本信息与彩色蜡光纸条合成护理警示标识,护士结合警示标识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与护理.比较护理警示标识使用前(2010年12月至201 1年11月)和使用后(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住院患者意外事件和身份识别错误所致的护理工作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护理警示标识后住院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从15.7%下降到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9,P<0.01),因身份识别错误所致给药错误发生率下降至0.2%,未再发生输液错误,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6.65,44.59;P <0.01).结论 警示标识可作为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识别工具.
作者:侯明如;蔡燕;徐慧鸣;王静;高秋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由学生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渡时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专业态度及行为的关键时期.为了满足不同人群对医疗护理服务日益增加的需要,尽快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已成为临床教学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1],采用何种方式才能改进护生临床学习效果,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和满意度,进而保证教学质量成为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广大护理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呼洪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为制订压疮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1年7-12月压疮管理改进前住院患者791例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6月压疮管理改进后住院患者772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压疮品管圈管理小组,改进压疮管理,分析晚期肿瘤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两组患者难免压疮发生率情况.结果 对照组中申报难免压疮15例,发生压疮5例,难免压疮发生率33.3%;观察组中申报难免压疮22例,发生压疮1例,难免压疮发生率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P<0.05).结论 对晚期肿瘤患者实行压疮品管圈管理,使预防护理措施更加具体地落实到位,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减少难免压疮的发生率,保证护理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余春华;吴洪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