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化疗法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晚期鼻咽癌42例近期疗效观察

成拯;姜翼;陈凯

关键词:鼻咽肿瘤, 中西医结合疗法, 穴, 神阙, 隔盐灸, T淋巴细胞亚群
摘要:目的:观察放化疗法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放化疗法配合艾灸神阙治疗;对照组采用放化疗法配合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对照组为92.9%,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比较CD3、CD4、CD8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外周血WBC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放化疗法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晚期鼻咽癌有一定的抗肿瘤和抗放化疗损伤作用.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郝小波教授辨证治疗干眼症经验介绍

    郝小波教授认为干眼症多因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津液亏损;或风热郁久伤阴化火,上攻于目,灼津耗液;或嗜烟酒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致脾胃蕴积湿热,气机不畅,目窍失养.治疗上应益气养阴,生津润燥,清利湿热为主,重建完整泪膜,治愈形成上皮.分为3个证型辨证论治.

    作者:张彩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4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给予口服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更年益肾汤(药用熟地黄、菟丝子、枸杞子、山药、山茱萸、当归、白芍、泽泻、茯神、女贞子等).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2.38%、90.47%,对照组分别为31.58%、71.0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

    作者:张松林;潘启明;伍彩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补肾调轴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调轴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更年期综合征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或肾阳亏虚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以自拟补肾调轴汤(组成:生黄芪、生龙齿、生牡蛎、夜交藤、酸枣仁、鹿角胶、紫河车、枸杞子、菟丝子、山茱萸、杜仲、太子参、当归、川芎、白芍、柴胡、石菖蒲、远志、炙甘草)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以谷维素、安定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组治疗前后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等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0%,对照组为53.3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FSH、LH大多高于正常值,E2大多低于正常值;治疗后,E2水平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SH、LH水平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轴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并有提高E2水平的作用.

    作者:李桂华;李灵芝;陈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浅议疳证多为脾阴虚

    疳证为儿科四大证之一,多因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根据疳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笔者认为疳证多为脾阴不足,主张以滋脾养阴法贯穿于治疗始末,辅以消食导滞、益气诸法,浅析如下.

    作者:董秀兰;吉训超;章文平;陈治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单纯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内服和灌肠等综合疗法治疗.2组均以10天为1疗程,共治疗1~3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49例,显效22例,有效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且内外兼治,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作者:林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补中益气汤治验3则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人参、黄芪、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炙甘草组成.主治脾胃气虚下陷所致之发热、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等病症.笔者临证灵活运用此方治疗各种杂病,均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熊竹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3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各33例.治疗组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经前期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经期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经后期治以补肾温阳、活血化瘀.对照组用丹那唑治疗.结果:治疗组不孕症治愈14例,治愈率42.42%;对照组不孕症治愈6例,治愈率18.18%.2组不孕症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缓解盆腔疼痛、盆腔包块等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尤其对内异性不孕症效果较好,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李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开心胶囊抗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开心胶囊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5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静脉点滴硝酸甘油、口服肠溶阿斯匹林、倍他乐克、开博通、降脂药等);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开心胶囊(由西洋参、黄芪、麦冬、蒲黄、川芎、山楂、白芥子、浙贝母、栀子等组成).疗程为3周.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等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变化,并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容积(LVEDV及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E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AngⅡ、ALD、ET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尤以AngⅡ和ET较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ET的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以LVDd、LVESV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开心胶囊通过抑制AngⅡ和ET释放的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神经内分泌失调,具有一定的抗心室重构作用.

    作者:赵静;刘南;左俊岭;黄小平;陈镜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养血清脑颗粒配合穴敷治疗高血压病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配合穴敷治疗高血压病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用丹参粉针剂、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6及雅施达等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配合吴茱萸涌泉穴敷治疗.2组均以4周为1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压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对照组为6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除全血黏度高切值外,其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配合穴敷治疗高血压病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淼雄;莫凤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用圆形统计分析法探讨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

    目的:观察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对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用圆形统计分析法,分析其中263例非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及90例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与死亡时间.结果: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时间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2时11分21秒.其中90例死亡病例发病时间在中午末时13~15时间段有一定集中趋势(0.05<P<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3时59分31秒,死亡时间在上午6~8时间段有相对的集中趋势(P>0.10),死亡高峰时间点在7时5分35秒.263例非死亡病例发病时间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的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1时46分12秒.结论:日中午未时是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易发时段,出血性中风患者相对死亡高峰期在上午6~8时间段,提示应加强该时间段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高振和;何明丰;梁章荣;莫少庸;张继平;张英俭;申放;陈子星;蔡丽云;香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桃红四物汤新用

    桃红四物汤出自<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由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养血活血祛瘀之功,被医家推崇为调经要方,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及痛经.笔者临床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皮肤科疑难杂症,每奏良效.兹举验案如下.

    作者:张泽玫;林永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从中医文献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辨证分型论治、专方专药、针灸、按摩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中医药在防治IB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还须提高研究和设计的科学性.

    作者:曾益宏;战晓农;陈志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挂线加中药治疗肛瘘2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挂线加中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0例肛瘘患者采用改良挂线加不定时橡皮筋取出术治疗,并配合中药内服及外敷.结果:250例全部治愈,1次挂线治愈216例,2次挂线治愈34例.随访2年未见1例复发.疗程短12天,长33天.结论:改良挂线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肛瘘疗效可靠.

    作者:陈映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尿石通配合西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69例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尿石通丸配合西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6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礼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清热软坚合剂治疗反复发作肠系膜淋巴结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软坚合剂治疗反复发作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用清热软坚合剂(处方:蒲公英、金银花、连翘、败酱草、鱼腥草、延胡索、川楝子、昆布、天花粉、甘草)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B超影象学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7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软坚合剂治疗反复发作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

    作者:樊永凤;杨亚超;白红梅;王媛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五芩散新用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通阳化气,利水渗湿,健脾化湿,解表散寒之功效.笔者临证应用五苓散治疗疑难杂病,疗效颇好,现举例如下.

    作者:冯大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补肾活血冲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肾虚血瘀证9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冲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口服补肾活血冲剂(由何首乌、天冬、赤芍、丹参、地龙、桑寄生、山茱萸、生地黄、川芎、红花等组成)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牛黄降压丸治疗.8周为1疗程.观察主要症状疗效、降压疗效及治疗前后24小时平均血压、左室肥厚参数、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症状疗效:治疗组显效55例,有效35例,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1.11%、100%.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30例,无效29例,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67%、51.67%.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降压疗效: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58.89%、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31.67%、73.33%),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左室肥厚各项参数、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补肾活血冲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肾虚血瘀证临床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可逆转左室肥厚,阻止血栓形成,减少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作者:田军彪;苗华为;耿丽梅;刘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并哮喘2例报告

    支气管哮喘是妊娠期常见合并症.本病据临床表现属中医学胎气上逆、子嗽范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哮喘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林玲;夏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穴位敷贴对哮喘豚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对实验性哮喘豚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40只Hartl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敷贴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用鸡卵白蛋白致敏制作豚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用中药(麻黄、细辛、甘遂、延胡索、白芥子各药按比例研成粉末,老姜汁调成糊状,并撒适量麝香)穴位敷贴,并与地塞米松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比较.主要检测各组豚鼠血清TGF-β1水平.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穴位敷贴组、地塞米松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穴位敷贴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可降低支气管哮喘豚鼠血清TGF-β1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获效机理之一.

    作者:唐纯志;赖新生;张毅敏;杨君军;林锦泉;冼志红;李焕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挑针疗法治疗颈椎病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挑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5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挑针治疗组56例,采用挑针疗法治疗;局麻对照组47例,采用利多卡因皮下注射治疗;针刺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挑针治疗组与局麻对照组、针刺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对照组与局麻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证属气滞血瘀型疗效挑针治疗组与局麻对照组、针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后疼痛指数(PRI)评分变化挑针治疗组与局麻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挑针疗法治疗颈椎病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疗法.

    作者:符文彬;张洪来;樊莉;李滋平;朱晓平;米建平;李伟雄;郭元琦;蒙昌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