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扰素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探索

陈晓英;陈建华

关键词:
摘要:目前世界上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公认首选α干扰素,它能抑制HBV复制,促使HBeAg血清转换和HBVDNA及HCVRNA阴转,血清ALT复常,以及改善肝脏组织学病变,减少和防止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1].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栓塞的诊治现状

    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为肺梗死.美国每年新发病人数约60万,其中近20%死亡,占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及心肌梗死,目前由于临床上对此病认识不足,医务人员对此病没有足够的警惕,以致临床上的误诊漏诊病例颇多,大部分肺栓塞患者由于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影响了疾病的预后,特别是基层医院,由于诊断手段滞后,此病误诊率及病死率颇高.

    作者:陈桂香;刘春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高压氧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治疗

    本人以l例外耳感染未用高压氧治疗造成耳廓坏死和1例外耳感染经高压氧治疗痊愈的事例而提出高压氧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治疗的观点.在此将再报告一起更具对比性的事例以证实这一提法.高压氧不仅不是可有可无,而且将强调高压氧对一些疾病不仅必须采用,而且必须及时采用.

    作者:肖平田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酚妥拉明治疗肺结核咯血22例观察

    酚妥拉明治疗咯血在国内外均有报道,但报告疗效不一,近2年来我们用酚妥拉明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2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住院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共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2-75岁,平均45.4岁.

    作者:顾勇;奚剑辉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海普林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262例疗效观察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以皮肤苔藓样变及剧痒为特征.淤积性皮炎也称静脉曲张性湿疹,是静脉曲张综合征中常见皮肤表现,是由于静脉曲张后,下肢血液回流变慢或倒流造成静脉瘀血,血液含氧量及营养成分减少,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造成水肿、瘙痒、酸胀,如加搔抓或外伤可造成糜烂、渗出、感染等,日久发生难愈的溃疡.

    作者:卢庆芳;孙本海;卢庆菊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部分脱蛋白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探讨部分脱蛋白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部分脱蛋白骨植入兔的骶棘肌及股骨骨膜下,用组织学检测观察植入材料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材料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及材料对骨膜成骨的影响,并用ELISA间接法检测兔血清中的抗体.结果:植入背部骶棘肌的材料周围皆有软组织长入,包裹并形成纤维囊,难以将软组织和材料分开,植入骨膜下的材料皆与股骨相融合,有的已形成新骨,植入部位股骨增粗,材料植入后1周出现抗体,4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部分脱蛋白骨无毒性作用,且对骨膜成骨无有害影响,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弱,机体能耐受,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李彦林;杨志明;韩睿;李世和;曾才铭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食道支架置入术的治疗和护理

    我科自2000年始对食道癌患者进行了食道支架置入术,由于此方法安全、创伤小、患者在短时间内即可见效,明显的改善了生活质量,由于重视了食道支架置入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取得了预期效果,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班秀华;沙娜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分析

    随着人口老年化和城市化,血管性痴呆(LD)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为探讨血管性痴呆的预防措施,现将3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按NINDS-AIREN标准,我院自1995年至今,确诊为LD患者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71-89岁,平均76.3岁.

    作者:王永兴;江玲;赵琪;刘西南;曹家月;南萍;任宇虹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先天性胆管囊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及教训

    目的:提高先天性胆管囊肿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1月一2000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胆管囊肿102例.结果:102例先天性胆管囊肿,部分病人术式不当,造成再次手术痛苦及不良后果.其中29例手术方式不当或错误,共例举有7种类型,再次手术治愈,有2例死亡.结论:从7种不妥或错误术式的教训中,提出先天性胆管囊肿的正确手术方法.

    作者:高志清;赵青川;窦科峰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46例临床分析

    自1998年1月一2002年1月,我们采用体外循环不阻断或不完全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下行心内直视手术4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单建华;门小毛;陈晋礼;刘于威;王保收;孟庆江;侯于龙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绝大部分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多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对于不稳定型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则效果很差.往往造成病废.自1995年3月-2000年4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继民;黄开元;聂中阶;占晨光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尺骨软骨样副脊索瘤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尺骨软骨样副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原发于尺骨的软骨样副脊索瘤的标本,通过光镜,免疫组化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会诊及病理读片会讨论等方法.结果:组织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呈大小不等的小叶状或小梁状排列,小叶边缘为软骨样小梁;小叶间血管扩张充血;小叶内瘤细胞呈片状,小梁状、岛状分布,细胞大小不一,核多靠边,浆呈大空泡状,类似脂肪样细胞,有的核居中,类似软骨样细胞,核异形性不明显,未找到核分裂,瘤细胞间为淡兰色或粉染的粘液样物质.免疫组化(ABC):CK、EMA、S-100蛋白、NSE Vimentin染色均为阳性,Desmin、CD34均为阴性.会诊和读片会讨论均诊为软骨样副脊索瘤.结论:原发于尺骨的软骨样副脊索瘤非常罕见,组织形态学l:很难确诊.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作者:姚庆端;李智坤;王敏;于海易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氯霉素粉致药物疹1例

    患者,女,30岁.以颈部瘢痕挛缩入科.在颈丛麻醉下行颈部瘢痕切除植皮术.术后第5天,打开取皮区左大腿内侧敷料,取皮区洒少许的氯霉素粉,采取暴露疗法.30min后,取皮区及周围的皮肤瘙痒,出现红色斑丘疹,考虑可能是换药时不良刺激引起,动态观察取皮区皮肤的变化.

    作者:牛瑛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76例死胎引产临床用药对比分析

    我院自1995年以来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死胎引产,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995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收治死胎患者76例,年龄21-40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36例,停经月份为22-36周,诊断标准为妊娠20周后的胎儿在子宫内死亡[1].

    作者:陈小影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辅佐干扰素治疗婴儿肺炎疗效观察

    为了探讨治疗婴儿肺炎的新方法,对74例婴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进行疗效比较,治疗组应用(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立陶宛合作生产的安福隆基因工程)a-2blFN,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张建华;郭铭玉;孔祥永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母乳喂养与新生儿脱水热

    我院自1994年建立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产后母乳喂养率逐年上升.1996年纯母乳喂养率近百分之百,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腹泻、鹅口疮、红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脐炎、皮肤感染等发病率显著下降.

    作者:刘志华;常青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绝经后单发子宫内膜息肉5例临床分析

    本院自1997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经确诊的绝经后单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1 临床资料本院5年间共收治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人284例.年龄53-78岁,其中经确诊的单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病人5例.

    作者:米志红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及意义

    D-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lII(F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能准确地反映体内纤溶系统的功能状态.由于病理性凝血、纤溶是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为此我们测定了65例肝RS患者血中DD含量,旨在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史功;王宠伟;黎东;马晓云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写给临床医生及输血科的几点建议

    随着外科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加,我国临床用血量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实行无偿献血以来,无偿献血量仅占供血者的7%,临床用血问题日益突出.临床用血的缺乏严重影响着临床治疗的效果,特别是对特大紧急事故伤者的抢救治疗效果.

    作者:段大为;薛卫斌;马爱英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托吡酯治疗Lennox-Gastaut综合征52例临床观察

    目的:为了探讨托吡酯添加及单一治疗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于符合下列标准的患儿予以托吡酯治疗:①起病年龄在婴幼儿至青少年:②临床有不典型失神、强直一痉挛发作、失张力发作及全身强直一阵挛等多种发作;③脑电图示慢(0.5-2.5Hz)的棘慢波、多棘慢波发放明确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④经规范治疗不能控制或新诊断的患儿.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结果:35例经多种抗癫痫药物不能控制而予以添加托吡酯治疗;17例为新诊断病例予以托吡酯单一治疗.52例患儿年龄3个月-15岁(平均5.2岁),予以添加或单一托吡酯治疗的有效剂量范围为6.2--+2.1mg/kg.d(2-15mg/kg.d).治疗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发作减少≥50%为39例(75%),发作完全控制为2l例(40.4%),其中17例患儿托吡酯单药治疗,发作减少≥50%为13例(76.5%),发作完全控制为8例(47.1%):发作类型中强直痉挛发作、不典型失神、失张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减少≥50%分别为71.2%、63.6%、50%;发作完全控制分别为40.4%、39.4%、50%:在托吡酯添加治疗组中,原有的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托吡酯治疗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有嗜睡(11/52)、纳差(9/52)、言语不清(3/52)、言语迟钝(5/52)、少汗(4/52)、共济失调(1/52),3例因胃纳差伴体重下降而停药.结论:托吡酯作为添加或单药治疗小儿Lennox-Gastaut综合征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艺;孙道开;陈天兰;邱鹏玲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12例甲亢患者的胃镜结果分析

    我院自1980年至今共对12例甲亢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2例患者全为女性,年龄30一67岁,平均45.1岁,均经甲状腺激素检查及甲状腺吸碘率检查确诊为甲亢,病程中出现上腹隐痛、腹胀,纳差病程2个月-1年不等.

    作者:王旭;殷红;李档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