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移植术后早期的护理

潘杰;付利

关键词:
摘要:肾移植是救治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方法,是所有的同种大器官移植中成功率高的一种[1].肾移植术后早期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可以防止精神障碍及感觉剥削、感染、肾功能恢复延迟及排斥反应等多种并发症,对取得移植的成功非常关键.本文从心理护理、防止感染、饮食护理、加强多尿期的护理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预防排斥反应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应如何对肾移植术后早期的患者进行护理,以确保肾移植的效果.因此,肾移植术后早期护理是决定肾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此期护理非常重要.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0.25%过氧乙酸消毒透析器的效果观察

    2001年4月-2001年11月间,我院透析室用0.25%的过氧乙酸溶液替代4%甲醛溶液消毒复用透析器及管路,透析器消毒930次,管路消毒1100套,效果安全可靠,无1例出现寒颤、发热及破膜现象.

    作者:侯翠英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中医药界面对入世

    1 中西医历史、特点、现状比较1.1 历史中医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若从<黄帝内经>的出现算做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二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医在不断地进行着改进和完善,古代曾出现了大量的著名医著,如<伤寒论>、<千金要方>、<金匮要略>、<针灸大成>、<本草纲目>等,近100多年来中医在临床各科经验的整理总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例如从中药中提纯化学药几十种、新中药剂型的出现等.

    作者:满守哲;马丽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药物疗效观察与护理

    本文收集我院6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利用药物善宁和垂体后叶素两种药物对比观察疗效的护理治疗中,取得良好的观察护理效果,旨在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学术水平,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燕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幽门螺杆菌致病相关性细胞因子的基因结构特点与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自1983年被发现以来,被确认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又被认为是胃癌的I类危险因子,研究也表明其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但Hp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有关细胞因子在Hp相关性胃病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王孟春;李岩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应用海普林防治瘢痕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海普林防治瘢痕的作用.方法:以60例患者的深Ⅱ°愈合创面、中厚皮片供皮区愈合创面、增生性瘢痕为研究对象,外用海普林,选择年龄、烧伤深度和愈合时间与前者相当60例病人做对照,观察时间为6个月.观察结果应用卡方检验,以P<0.0l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海普林较其对照组能显著控制瘢痕充血、痒、痛症状,限制瘢痕增生,促进瘢痕软化.结论:海普林为防治瘢痕的有效药物.

    作者:刘晓虹;薛宝升;谭策;唐明睿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的改变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EDLF)的改变.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2例2型糖尿病患者EDLF.结果:糖尿病患者EDL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检验具非常显著差异,P<0.01;糖尿病并发症组EDLF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t检验具显著性差异,P<0.01;EDLF与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血糖(F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8、0.395,P均<0.01;与病程无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EDLF高于正常人,有并发症者更明显增高,说明EDLF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作者:王雪;信中;杨丽萍;叶志明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尿脱氧吡啶啉浓度测定的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尿脱氧吡啶啉与骨吸收改变的关系.方法:对3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甲亢)患者、38例2型糖尿病患者、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和27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治疗前及用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后的甲减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晨尿脱氧吡啶啉(DPD)浓度的测定,同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1)、股骨颈(Neck)、Wards区、大转子(Troch)的骨密度(COPD患者只测定了股骨骨密度),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甲亢、糖尿病、COPD、CRF患者尿DP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分别<0.01,0.05,0.01,0.01),甲减治疗前尿DP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L-T4治疗后尿DP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六组患者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尿DPD是反映骨吸收改变的一个敏感指标.

    作者:于湄;王雪;叶志明;柴瑞敏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方法改进

    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开胸手术结束时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管伸入胸腔长度一般不超过4-5cm[1],手术医生只能在术中凭经验进行估计,不在胸管上作任何标记,术后易出现:①胸腔闭式引流不畅:主要原因为引流管位置及深度不正确,胸管已堵塞,胸管周定不当而部分滑出等.②皮下气肿:主要因为引流太细而气胸破裂,口较大、引流管不足以排出外溢的气体而引起,也可因为胸管放置时间过长,在管周围已形窦道,其中间留置线打结时易断或割裂皮肤,使后局部填塞不紧易进气,而引起皮下气肿.

    作者:邵秀芝;桑润生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高原前纵隔神经源性肉瘤1例报告

    神经源性肉癌,又称恶性血旺瘤,恶性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肉瘤,肿瘤可来自神经鞘和神经纤维的恶变,常见于四肢和躯干的皮下,以四肢和皮下组织多见.纵隔内十分少见,虽然这种肿瘤很少见,但正确的诊断对预后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肉瘤的预后不好.

    作者:王立斌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功能锻炼在肘部骨折康复中的作用

    我科于1999-2001年共收治106例肘部骨折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随机分为功能锻炼组(观察组)和非功能锻炼组(对照组)进行疗效、住院日的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玉美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浴巾在烧伤病人中的应用

    浴巾大多为人们用来洗澡后擦身保暖,或为婴儿夏天使用的毛巾被.多为纯棉制品,吸水性强,柔软舒适,规格齐全,将它用于烧伤病人床上,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张花存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老年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目的:对老年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以发现其某些特点.方法:将18例60-76岁的Guillain-Barr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与44例19-59岁成人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和结论:老年组发病率低,前驱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症状,早期表现不典型,脊髓、颅神经易受累,并发症多.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升高显著.控制肺感染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健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第一产程活跃期胎心监护与胎儿预后

    目的:探讨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胎心监护与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2000年10月-2001年5月对我科100例临产妇进行胎心监护,分别观察胎心正常者新生儿情况与胎心超出正常范围者、伴晚期减速者、晚期减速伴胎心率变异减少或消失者、晚期减速伴基线胎心率<100次/min或>180次/min者新生儿情况之差异.结果:胎心正常的新生儿评分明显高于胎心异常者(P<0.05),特别是与晚期减速伴胎心率变异减少或消失、晚期减速伴基线胎心率<100次/min或>180次/min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第一产程活跃期的胎心监护与胎儿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朱剑文;张艳;万盈璐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儿童套状髌骨骨折3例报道

    儿童套状髌骨骨折极其少见且国内鲜有报道.因其大多无直接暴力,特别是X片上无明显套状骨块征象者,易被漏诊.自1994年以来,我科共收治3例该类患儿,均为新鲜骨折,X片上套状骨块较清晰,均行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青中;王继东;吕陟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新疆昌吉地区15例肉毒中毒临床报告

    近年来,我急救中心收治3起15例肉毒中毒患者,l例由其它地区转入,其中一半在当地医院误诊、误治,现将患者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棣华;郭琳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与诊断标准研究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人种特征的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诊断标准,为OP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出生并生活在上海市区的50-69岁、绝经1年以上的社区女性1412例为研究对象,DEXA测量BMD,问卷结合胸腰椎侧位X摄片调查骨折发生情况,ROC/AUC系统建立骨折的骨量阈值.结果:不同测量部位的OP检出率不尽一致,L2 4和Ward's为OP检出的敏感部位.绝经后0P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以低于峰值BMD 2.0SD和2.5SD为OP的诊断标准,在55-59岁年龄段,OP的发生率分别达63.0%和53.1%;而到60-65岁则进一步上升为70.3%和60.6%.以L2 4的BMD值来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骨量阈值为0.9681g/cm2,相当于低于峰值骨量值-2.5SD,此时敏感度为70.5%,特异度为53.8%,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此外,如果采用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则OP的诊断界限在60-69岁年龄段,与骨折高发的年龄段相一致;而如采用低于峰值骨量2.OSD为OP诊断标准,则0P的诊断界限在50-59岁年龄段,不符合妇女骨衰老的生理特征,且较骨折高发的年龄段提高10年,作为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的诊断标准可能造成较大的误诊和人力物力的浪费.结论:进行0P的流行病学筛选及临床诊断时,应选择OP检出率较高的部位即L2 4和Ward's区进行骨密度值的测定.同时,可依据WHO的推荐标准,即低于峰值骨量2.5SD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适合我国人群特征的.

    作者:朱国英;王洪复;王伟华;翁世芳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CpG+GM-CSF增强小鼠同基因BMT后抗白血病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增强自体骨髓移植(ABMT)后自体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减少ABMT后白血病复发.方法:对接种EL9611红白血病细胞的Balb/c小鼠行同基因骨髓移植(syn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syn-BMT),随后用含非甲基化CpG基序的寡核苷酸(CpG motif containing oligonucleotides,CpG-ODNs)+GM-CSF和冻融肿瘤疫苗免疫,观察小鼠的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接种EL9611细胞后未行BMT组全部死亡;syn-BMT后未行免疫治疗组60%复发死亡.经免疫治疗者其生存率及生存时间明显高于未行免疫治疗组,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36),而免疫治疗的二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531).结论:接种白血病细胞的小鼠syn-BMT后可有GVL效应,CpG-ODNs+GM-CSF可以明显增强这一效应.

    作者:陈万红;孙竞;林榕;蒋祖军;易正山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肾移植术后病毒感染及防治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常见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调整免疫抑制剂及运用嘌呤核苷酸类衍生物抗病毒药万乃洛韦或阿昔洛韦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结果:本组15例病毒感染,痊愈13例,1例死于重症肝炎,1例死于混合感染.结论: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抗病毒药是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珲;张庭松;钟一鸣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4年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病人80例,按有无进行脑脊液置换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在年龄、性别、Hunt病情分级上无差异,比较两组间在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再出血发生率上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6.25%、9.38%)显著低于对照组(29.17%、31.95%),在再出血的发生率上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可以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

    作者:边红 刊期: 2002年第17期

  • 浅淡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作者观察了65例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情况.其中治愈62例,死亡3例,1岁以下53例,2岁以上12例,死亡3例均为1岁以下患儿.主要死因为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有1例为呼吸不畅窒息死亡.

    作者:王丽萍;王丽波 刊期: 2002年第17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