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彭远慧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3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及99例正常对照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DCM组ACE基因型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2%和0.51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1%和0.375(P<0.05),比值比(odds rati0,OR)分别为2.63,1.76.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有关,DD基因型可能是DCM发病的危险因子.
作者:邹德玲;袁凤贤;郭津津;臧彬;吴可光 刊期: 2002年第13期
肾上腺皮质腺瘤一般瘤体比较小,大多数直径2-4cm,手术治疗难度不大.我科于1998年11月9日收治1例右肾上腺巨大皮质腺瘤合并肺功能障碍的患者成功地进行了经腹断肋弓巨大肾上腺皮质腺瘤切除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艳红;贲艳丽 刊期: 2002年第13期
近20年研究发现,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自主呼吸过程中会出现呼吸肌疲劳(泵衰竭).而呼吸肌疲劳或无力是呼吸衰竭发病中的重要环节[1].呼吸肌疲劳是指呼吸肌肉在负荷下活动而导致其产生力量和(或)速度的能力下降,此能力的下降可通过休息而恢复[2].另有称为呼吸肌无力者,即使在充分休息后,肌肉产生力量的能力也不能恢复[3].
作者:赵丽敏;徐永健;熊盛道 刊期: 2002年第13期
羊水过少是一种妊娠期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围产儿的预后,如处理不当,使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是产科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羊水过少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很大意义.本文对我院近年来397例妊娠晚期产妇进行产前B超检查,检出羊水过少15例,与产时对照,B超诊断符合率达88.24%(15/17),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辉;马新华;左玲 刊期: 2002年第13期
多年来,细菌DNA(bDNA)被认为是没有免疫作用的.但是,新近研究表明,病原体和宿主DNA之间的结构和序列不同,通过免疫细胞的识别、摄取、处理和呈递而使宿主对具有特定基本序列的含有未甲基化的双核苷酸产生免疫反应.这一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定序列DNA基本结构是单链5'-嘌呤-嘌呤(或T)-CpG-密啶-密啶-3[1].
作者:盛蓁;阮幼冰 刊期: 2002年第13期
本文结合文献,就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式的选择加以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6年1月-1996年9月共收治甲状腺乳头状癌35例.男12例,女23例,男女比为1.0.52.年龄15-78岁,平均38.7岁.同期收治甲状腺恶性肿瘤67例,乳头状癌占52.4%.本组病例病理分类根据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甲状腺肿瘤分类的修改标准.全部病例均获l0年以上随访.
作者:刘钦志;苏国森 刊期: 200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侧卧位小切口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优点.方法: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侧卧位、小切口显露,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同时,探察侧隐窝,行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连续随访103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总优良率达92.23%.结论:小切口髓核摘除术,定位准确、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作者:党晓谦;王坤正;陈晓玲;张开放;王春生;宋金辉;柏传毅 刊期: 2002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体重、身高和体重指数对上海市区绝经后妇女不同部位骨密度值的影响作用.方法:DEXA法测定723例绝经后妇女腰椎(L2,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区的BMI)值,同时测定体重、身高等指标,并计算体重指数.结果:随着体重和体重指数的减轻,绝经后妇女各部位的BMD值明显下降(P<0.01),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L2 4BMD值与体重(r=0.395,P<0.01)和体重指数(r=0.349,P<0.01)呈明显正相关,与身高的相关关系不显著.结论:低体重和体重指数是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莉华;王伟华;王洪复;朱国英 刊期: 2002年第13期
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9-2000年共收治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儿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8个月至12岁.中毒原因:误食7例,接触含亚硝酸盐类化学药品未洗手经口中毒5例,原因不明1例.本组病历多在误服后1-3小时就诊.临床表现:均出现不同程度皮肤黏膜青紫,其中恶心、呕吐8例,胸闷、心悸4例,呼吸急促2例,惊厥1例,血压下降伴意识障碍2例.
作者:王传红 刊期: 2002年第13期
目的:对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VEGF含量进行动态观察,以揭示手术切除瘤体组织后血浆VEGF浓度变化规律,初步建立正常人血浆VEGF含量的参考范围,同时对VEGF是否能作为胃癌预后的血清学标志进行探讨.方法:采用ELISA法对16例胃癌患者(肿瘤组)、11例溃疡病人(溃疡组)及32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标本对VEGF含量进行了测定(肿瘤、溃疡病人进行手术前后动态测定).结果:肿瘤组的血浆VEGF浓度明显高于溃疡组和正常对照组(肿瘤组:18.0-234.Opg/m1,溃疡组(18.0-57.3pg/ml,对照组14.5-47.7pg/ml,P<0.01-0.05),而溃疡组与正常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别(P>0.05);11例溃疡病人手术前后血浆中的VEGF含量无明显差异(18.0-57.Opg/ml,P>0.05);而16例胃癌手术患者血浆VEGF总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均值:68.0-30.9pg/ml,P<0.05).结论:肿瘤患者手术切除瘤体组织后血浆VEGF浓度明显降低,VEGF可以作为肿瘤手术后的预后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成军;张国祥;方晓明;姜朝晖;孙长贵;孙关忠 刊期: 2002年第13期
参芪五味子片是根据中医药传统理论在中医经典验方的基础上研制加工生产的补益元气、强心固脱的治疗用药.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作者:温艳;李新玲 刊期: 2002年第13期
我院自1993年7月至2000年7月门诊及住院共治疗20例肾周围感染,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清平 刊期: 2002年第13期
患者30岁,住院号43177,因月经紊乱15个月,阴道流血5天伴恶臭,有肉样捧出物于2001年1月5日入院.患者自1999年10月因高热、浮肿、关节肿痛在上级医院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比)给予口服强的松等治疗(具体不详),强的松长期口服,已减至4片,1次/日.2000年4月又因狼疮性肾炎行环磷酰胺治疗,每月1次,至2000年9月停药.
作者:李晓荣;郭卫红;陶李苏 刊期: 2002年第13期
临床医生作为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治疗直接的老师,其本身的健康知识水平高低对患者有着极大影响.冠心病发生与血压、血脂、血糖、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相关,如何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往传统的冠心病防治研究对象为冠心病患者和高危个体,而对于防治的主导者-医生的健康知识、治疗水平等研究较少.为此我们于1998年6月对前来我院参加健康知识培训的110名基层医院临床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作者:董磊;姚崇华 刊期: 2002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调控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1、10、50ng/m1)TNF α分别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共同孵育1、4、12、24小时,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分别观察ICAM-1的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低水平表达ICAM-1,在实验组中TNF α呈剂量依赖地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的ICAM-1的蛋白质和基因表达上调,蛋白质表达高峰在4小时,mRNA表达高峰在12小时.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能通过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ICAM-1增强而参与肾小管间质的免疫炎症反应.
作者:杨永红;杨敏 刊期: 2002年第13期
内皮素(ET,Endothelium)是强烈的缩血管物质,可使肾脏血管收缩,尤其是入球小动脉收缩,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1].笔者观察了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ET的变化,总结如下.
作者:常子军 刊期: 2002年第13期
颧骨颧弓位于面中突出部位,易受暴力发生骨折和移位,造成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多需手术复位和固定.本文对1993年1月-1999年6月收治的36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切开复位不固定的疗效进行比较.
作者:霍明进;王翠华;赵文华;孟宪红 刊期: 2002年第13期
我院自2000至2001年应用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殷骁英;胡华;鲍广华 刊期: 200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不同时间点肾组织病理学及肾功能的改变.方法:用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第3、7、14、28天处死动物.测定Scr、Ucr,计算Ccr;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作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SDS-PAGE)分析尿蛋白;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第7天开始出现Ccr及尿Rbp水平的上升,此后持续高于正常.尿SDS-PAGE提示,从第3天起,每组均有部分标本出现中、低分予蛋白.病理学检查示肾组织标本第7天光镜下开始出现肾小球直径增大,第14天电镜下见系膜区增宽,第28天光镜下见系膜区轻度节段性增生.统计学分析发现Ccr与肾小球直径呈正相关(r=0.768,P<0.01).结论:STZ诱导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小球高滤过有一定的病理学基础;尿Rbp检测可作为反映DN肾间质早期损害的指标.
作者:何晓峰;刘晓城;邵菊芳 刊期: 200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Dex)对新生大鼠内毒素休克的干预作用,测定新生大鼠内毒素休克时心肌一氧化氮(N0)、超氧化物歧化酶(S0D)及丙二醛(MDA)的变化.方法:健康7日龄新生大鼠1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5只.对照组(A组)注入与其它4组等量的0.9%氯化钠液;内毒素组(B组)腹腔注射精制内毒素(LPS 5mg/kg);治疗组(C、D、E组)于注入内毒素后立即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Dex(5、10、15mg/kg),于0、1、2、4、6及24h、随机选取7只断头处死,留取心肌组织.测定不同时间心肌组织NO、MDA、和SOD的活性.结果:与A组相比,B组N0和MDA明显升高(P<0.01),SOD明显降低(P<0.01),C和D组NO和MI)A有相同改变趋势,但明显低于B组(P<0.01),SOD部分降低,E组各指标与A组基本相同(P>0.05),B组24小时死亡率显著高于治疗组.结论:NO、MDA及SOD均参与了内毒素休克病理变化过程,地塞米松能抑制心肌NO及MDA的产生,提高SOD的活性,降低24小时死亡率,表明Dex对感染性休克新生儿的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杜秀华;吴玉斌;王晓茵;李军;李强;贾学宗 刊期: 200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