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峰平
对老年疾病病机和治疗原则进行探讨,认为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代谢产物蓄积化生痰浊、痰瘀等内生实邪,实邪又导致疾病发生.治疗应补泻兼施,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作者:黄芝蓉;黄继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用针剌太冲、三阴交、次髎等穴,配合舒肝益肾、祛瘀通精中药治疗功能性逆行射精25例,结果总效率为68.0%;对照组用丙咪嗪治疗17例,总有效率为29.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认为肾气不足、精路阻塞、肝气郁结是功能性逆行射精的主要病因病机,运用舒肝益肾、祛瘀通精法治疗可收较好疗效.
作者:肖远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62例,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治疗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压患者和颈部肌肉劳损患者,疗效较满意.提示葛根素注射液具有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及降压的作用,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
作者:唐芸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有急性与慢性、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特发性与非特发性的区别,其中以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多见,其临床特点是发病缓慢,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由于本病病因目前尚未清楚,常规治疗往往不甚理想.笔者采用熏洗疗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智峰;赖海标;钟亮;高正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以利水化瘀方配合西药内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4例,并设西药对照组45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55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44%,明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具有预防胸膜粘连,促进胸水吸收的作用.
作者:欧炯昆;罗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协定处方痔清冲剂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痔清冲剂内服,并与槐角丸对照.结果:对各种不同痔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出血、肿胀、疼痛、瘙痒、坠胀、脱出等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痔清冲剂具有活血止血、化瘀散结、消肿止痛、凉血解毒等功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新制剂.
作者:王兰英;张鹤鸣;曾志为;蔡越秀;周孟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运用调理肝脾法治疗内科疑难病,诸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肠易激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顽固性失眠等取得一定良效,并附验案以资印证.
作者:李建萍;钱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桂甘龙牡汤出自<伤寒论>,由桂枝、龙骨、牡蛎、炙甘草组成.具有补益心阳,潜镇安神功效,主治心阳虚所致烦躁不安等症.笔者临证以此方治疗多种病症,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1 内伤发热李某,女,40岁,1997年9月4日初诊.腰部剧痛2天,高热,恶寒,躯干、四肢泛发皮疹1天收入院.4天前,左手中指甲沟感染化脓.查血:WBC 26.2×109/L,N 0.76,L 0.12,M 0.12.诊断:脓毒血症.予大剂量抗生素抗炎及对症治疗2周,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各症消失,惟仍不规则发热近1周,体温高达40℃,予以清虚热中药及激素、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来诊.诊见:面色晦暗,发热微恶寒,肢冷,自汗,烦躁,舌淡红、苔白滑,脉细数无力.证属心阳不振,营虚卫弱.治宜温壮心阳,调和营卫.方拟桂甘龙牡汤加减.处方:桂枝、当归、柴胡各10g,龙骨、牡蛎(均先煎)各30g,大枣、炙甘草各6g.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2剂,第3天热退,为巩固疗效,服2剂巩固.
作者:梁文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应用透穴法治疗肩周炎30例,取穴天宗透肩贞、外关透内关、条口透承山.结果总有效率为96.7%,疗效优于对照组传统毫针疗法(8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透穴法既发挥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功效,又避免了因刺激局部而导致的疗程延长,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伍志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对9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采用分组治疗方法,醒脑冲剂治疗组60例(AD病32例,VD病28例),脑复康对照组30例(AD病17例,VD病13例).治疗结果显示醒脑冲剂治疗组治疗AD病总有效率84.4%,治疗VD病总有效率92.9%,与脑复康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醒脑冲剂对老年期痴呆的智力下降和精神行为障碍等相关症状改善率,以及CCSE、FAQ积分评分,也均优于脑复康对照组(P<0.05或P<0.01).
作者:颜乾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直肠前突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对32例直肠前突病人施行消痔灵注射术.结果:术后总有效率为100%,症状消失19例(59.4%),明显改善10例(31. 2%),有所改善3例(9.4%).排粪造影显示直肠前突深度较前明显变浅(P<0.01).结论:消痔灵注射术是治疗直肠前突的有效方法.
作者:向德志;江伦;张晟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消粘散袋泡剂对高血压病甲襞微循环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基础降压药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服消粘散袋泡剂,对照组服用阿斯匹林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甲襞微循环检测指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2.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20%.结论:消粘散袋泡剂有改善高血压病甲襞微循环障碍的作用,进而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忠业;安辉;杜兰庆;彭继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药监部门须深化改革药监部门的成立是医药改革的一部分,方向是正确的.但目前,药监部门思想解放仍不够,必须继续深入改革.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提高对中医药的认识.必须承认,中医药学具有不同于西医药学的特色.别以为中药是药,西药也是药,西药制造的技术水平远高于中药,强调现代化只有追随西药的模式与方法,而把中医药之精华丢弃了.
作者:邓铁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药氧针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220例随机分成药氧针综合疗法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34例,低分子右旋糖酐组(以下简称对照组)86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8%,对照组为61.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
作者:贾伟华;杨涛;张正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精制颗粒与传统饮片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120例寒湿阻络型痹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中药精制颗粒和传统饮片组成的祛痹汤治疗.结果:2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精制颗粒组临床治愈率稍高于饮片组.结论:中药精制颗粒疗效满意,使用方便.
作者:戚操其;黄瓦炎;梁奕荣;向爱民;黄运通;黄英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2年来用除湿胃苓汤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了部分荨麻疹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患者,男11例,女19例;年龄6-58岁;病程1天-2月.笔者在临诊中选择了脾经湿热证的患者,除皮肤症状外,尚伴有渴不欲饮、不思饮食、脘腹胀满、便溏或泄泻,小便短少等全身症状,舌苔白腻或黄腻厚,脉缓.
作者:张振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大黄治疗小儿肠道二重感染2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岁3例,1-3岁10例,4-5岁8例;病程短20天,长71天.诊断标准:①原发腹泻史迁延不愈;②长期或不规则运用广谱抗生素;③粪检发现真菌生长.
作者:康敏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用自拟三黄草汤内服、坐浴,治疗急、慢性盆腔炎5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2例均系门诊病人,均经B超探查排除盆腔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患.年龄大51岁,小24岁,30岁以上38例,30岁以下14例.已婚49例,未婚3例.急性发作18例,慢性发作34例;病程短15天,长2年;用药少10剂,多25剂,平均用药20剂.
作者:韩久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自1992年以来,用自拟化瘀止痛散治疗偏头痛36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2例,女34例.年龄为36-64岁.病程为6月-12年.诊断标准:按头痛分类累计:普通偏头痛26例,典型偏头痛6例,眼肌麻痹型偏头痛1例,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1例,偏头痛持续状态2例.有长期反复发作的头痛史,间歇期一切正常,其中2例有阳性家族史,并排除其他疾病,符合偏头痛之诊断.
作者:邓耘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观察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疗效,采用分组对照治疗.治疗组64例以自拟海丝枳芍贝母汤为基础方,随辨证分型加减用药;对照组24例以乳癖消、天冬素、维生素E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59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40%;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9.17%.2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认为本病的发病与情志有关.其主要病机是肝气郁结,气血不畅,肝络失和,痰气互结.治宜理气活血,化痰软坚.海丝枳芍贝母汤对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
作者:尹小青;钟华绣;杨艳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