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尹晶瑜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三联疗法
摘要: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以防治消化性溃疡、治疗低度胃恶性MALT淋巴瘤及预防胃癌等已成共识.我院使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RAC及RCM两个组方,均取得满意疗效.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Graves′病患者糖代谢指标的研究

    目的Graves'病胰岛素、C肽变化与糖耐量的关系.方法未经治疗的GD40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后,用化学发光法测血清胰岛素、C肽值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经t检验、多元相关分析Graves'病以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GD除空腹外血糖明显增高(P<0.001),基础免疫活性胰岛素正常,葡萄糖刺激后明显增高(P<0.0027),∑IRI/∑BG在GD组明显增加,FT3与多个时点血清胰岛素、C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GD在治疗前存在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症并存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作者:刘薇;袁申元;叶志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氧气驱动肾上腺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疗效.方法将89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肾上腺素雾化吸入,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缓解喘憋、缩短哮鸣音、湿啰音消失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支可缩短病程,改善肺功能,缓解喘憋,疗效确切,且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欧文建;邓春红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生物治疗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功能活跃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由于能激活静息T细胞,DC在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受到重视.本文就树突状细胞在肿瘤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邓建;伍烽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老年肝硬化临床特征47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临床特征.方法比较60岁以上老年人(老年组)与小于60岁非老年人(对照组)间不同的临床特征.结果肝炎病毒感染是老年肝硬化的主要病因;老年组黄疸、感染、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肝硬化症状较重,并发症多,应引起重视.

    作者:邱军梅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院内感染与肿瘤病房的自我防护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贯彻预防为主,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保障,也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即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并出现的症状.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所患疾病的种类有直接关系.尤其是肿瘤患者,如化疗和晚期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的低下,易导致院内感染,所以控制院内感染是肿瘤病房一大重要因素.

    作者:孙建欣;张燕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病毒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病人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减少、质量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分急性和慢性两型.其急性型多见于2-6岁儿童,慢性型常见于20-40岁成年女性.

    作者:付倍蓓;范莹;张锦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后护理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育龄女性,在临床上引起月经过多、不孕、压迫症状等.

    作者:张小珊;文春玉;刘祚燕;李伟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心脏病妊娠对胎儿生长发育影响的探讨

    心脏病合并妊娠,孕妇心脏疾病造成低氧血症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发育障碍,高围产儿死亡已得到公认,但心脏病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各种类型心脏病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的研究报告,到目前仍未见报道,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作者:靳晴;杨一平;汤雪波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幽门螺杆菌CagA及其致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CagA是幽门螺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CagA阳性的Hp菌株同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相关.本文综述了Hp的毒力因子CagA的基因组、CagA定植于胃上皮细胞、CagA酪氨酸磷酸化位点、CagA入胞的靶向以及CagA多态性、毒性与胃癌的关系的近年研究状况.

    作者:徐土炳;汪正清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MRU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疾病

    目的评价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尿路造影术(MRU)诊断输尿管梗阻患者42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及尿路结石积水情况.结论MRU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性高,是可能替代创伤性检查的可靠方法.

    作者:宋永胜;崔军;潘恩源;佟江;刘凯;叶滨滨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NO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一氧化氮(nitic oxide,NO)作为一种内源性血管扩张剂、神经递质、血小板聚集因子及炎性介质,已涉及到医学各个领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御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NO的研究不仅有可能阐明许多未能解释的生理现象,深化和拓宽对某些疾病的认识,而且有可能对防治许多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本文综述了NO的基本性质及功能,特别是NO在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总的作用及NO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制中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作者:王浩;汪正清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导升明对开角型青光眼血黏度和视野的影响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血循环障碍的导升明(羟苯磺酸钙,Calcium Dobesilate)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黏度和视野损害影响的作用.方法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12例(23眼),眼压经局部降眼压药物控制于≤21mmHg,并具有明显青光眼性视野缺损.给以口服导升明0.5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在服药前及服药后每3个月对所有病例进行以下检测:R-80血黏度分析仪检测空腹静脉血血黏度;OCTOPUS101阈值视野计GX2程序检查视野的平均视敏度(MS)及平均视敏度缺损(MD)值.随访期15-21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包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①血黏度切变率检测参数:服药前1/200(l/s)为5.36+1.00,1/30(l/s)为6.94±1.17,1/5(l/s)为11.59±2.53,1/1(l/s)为25.85±7.78;服用导升明后1/200(l/s)为4.42±0.70,1/30(l/s)为5.74±0.71,1/5(l/s)为9.57±1.99,1/1(l/s)为18.67±8.88.用药后血液黏度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②视野阈值参数:服药前的平均视敏度值(MS)为13.03+6.54dB,平均视敏度缺损值(MD)为14.24±6.81dB;服用导升明后的平均视敏度(MS)上升为14.86±7.18dB,平均视敏度缺损值(MD)降为12.43+7.37dB,其差值平均为MS的1.83±2.28dB和MD的-1.81±2.32dB,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结论导升明能够明显降低全血黏度,并能稳定和部分改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视功能,其视野改善作用与其明显降低血液黏滞性从而增进视网膜神经组织代谢有关.作为青光眼眼压控制后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给予适当的导升明服用可以起到有效的视功能保护和改善作用.

    作者:孙兴怀;肖明;沈颖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244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分组,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32例)和单纯西医治疗(112例)的两组病例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对比.结果用药后近期痊愈的病例以中西医组为多(P<0.05),且骨髓全部或部分缓解病例亦以中西医组为多.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适时辨证论治、发挥特长、提高疗效的优点,比单用西药方案为佳.

    作者:陈珠成;洪求兵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心脏围术期乳酸酸中毒的意义

    高乳酸血症被认为是严重的循环衰竭和休克的标志,它能显著增加患者的术后死亡率.心外科术后尤其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血浆中乳酸浓度是增高的,其机制大约有四个方面:①组织缺氧导致了无氧代谢,增加乳酸产生此叫A型乳酸酸中毒;②与组织缺氧无关,是炎症应答导致乳酸生成增加,此叫作B型乳酸酸中毒;③体外循环期间内分泌也能增加乳酸的产生;④肝脏和肌肉细胞的低灌注使乳酸的利用减少,从而导致了高乳酸血症.

    作者:考力;龙村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胰岛素信号转导与2型糖尿病

    当前糖尿病(DM)尤其2型DM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因素,King等[1]预测其患病率在2025年将达到5.4%,约3亿人.英国DM前瞻性研究(UKPDS)和美国DM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均显示:控制高血糖可防止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并延缓其进展[2].

    作者:李瑛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儿童伤害住院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0-14岁儿童伤害住院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儿童伤害住院时间有关因素.结果武汉某医院1996年-2000年0-14岁儿童伤害占全部伤害的16.0%;伤害主要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31.1%)、意外跌落(21.7%)、意外窒息(14.0%)、机械事故(11.8%)和意外中毒(8.5%);从住院时间来看,平均住院时间为11.25天;影响儿童伤害住院时间的有关因素:年龄、入院病情、伤害部位、手术、抢救次数、抢救成功次数和伤害原因.结论正确评估院前伤害病情,提高医院急救水平,可有效缩短儿童伤害住院时间.

    作者:王晏芹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术后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受到重视是由于其严重的并发症-肺栓塞,以及遗留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综合征[1].

    作者:李伟;文春玉;向代群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与卵巢癌的化学预防

    卵巢癌仍然是妇科肿瘤中死亡率高的肿瘤之一,它起病隐匿,有的于病变晚期仍无特异性症状.目前,与卵巢癌有关的危险因素还不十分明确,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

    作者:谯建;姚珍薇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中TGFβ1的表达及抗纤复方Ⅰ号对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TGF B1)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观察中药抗纤复方Ⅰ号(KX Ⅰ)对TGFB的影响.方法把大鼠分为正常对照、酒精对照和中药预防等三组,用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肝病模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血清及肝脏中的TGF B1含量.结果①在8周末及12周末,酒精组血清TGF B1水平分别为(15.52±0.42)ngg/l,(17.77±0.2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随选模时间延长,酒精组TGF β的含量进行性增加.②中药组血清TGFβ1水平在8周末及12周末分别为(13.21±0.21)ng/ml,(14.69±0.16)ng/ml,它们均高于对照组而低于相对应的酒精组(P<0.01).③肝组织内TGF B1的改变与血清中的结果相平行.结论血清及肝脏中TGF B1浓度随选模时间延长而增加.中药能减少TGF β1生成,有防止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庞艳华;傅宝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 巨大儿的病因及母儿并发症的预防

    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者称巨大胎儿.国内资料报道巨大胎儿占出生总数的5.62%-6.49%[1],并有逐年上升趋势.上海市普陀区巨大胎儿的发生率由1989年5.05%增加至8.62%[2].

    作者:张淑敏 刊期: 2003年第23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